《超级科技强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科技强国- 第27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除了城市在发展,农村的生存状况也在改善。

免费的学校,低廉的基层卫生机构,农业免税,优良种子的广泛使用,对抗天灾的农业补贴、补偿制度的落实,服装产量的进一步扩大后向农村倾销,都让农村基本实现了吃得上饭,穿得暖衣。而部分从土地上解放出来的农民则纷纷走进城市和工厂,开始新的创业。

铁路方面,在京广铁路和陇海线都基本完成后,大批的铁路工人和日本俘虏开始向兰新铁路转移。宝成铁路已经完成了工程总量的70%,1937年年底前就能实现提前通车。这样一来,中国的几大交通工程,宝成铁路,兰新铁路,川藏公路都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两年进入全面发力期。

“总体来看不错,但许多小的地方,还要下大力气。比如农民工的务工问题。”坐在去宜宾的飞机上,张蜀生翻看完了关于过去两年多新中国的经济报告。

总体局势是很好的,但一些细节确实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委员长说得对,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有的还比较严重。”这次跟随张蜀生去巴蜀视察的,就有经济部的副部长陈云生,“一个是工业方面的,许多国有大型企业从西南的工厂企业订购了大量的机械,但在付钱的时候却遇到了问题。不让他们把机器拉回去吧,等着装上机器开始生产的工厂无法开工,但让他们拉回去吧,这些西南的企业又要等很久才能收到货款。政府体系内的企业和工厂,我们还好调整一些,可以通过从其他方面特批原材料来补偿。蜀生公司等几大公司就特殊一些,不在国有体系内,只能通过一次次特事特办来补偿。

至于农民工务工的问题,主要是早前一些私营业主,不重视劳工法,不把农民当人看,以为还能像以前那样,把工人当最廉价的畜生使唤。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边在建立完善的复兴党工会制度的同时,还处理了相关的工厂主,以儆效尤。”

陈云生说的问题,张蜀生也明白。现在是大建设时期,比如机器,到处都需要,但却没有足够的钱来买,就算政府准备了足够的项目资金,也不够这些工厂用。这样一来,就只能采取行政调整的手段了。至于蜀生公司,他倒是认为,在经济建设为先的情况下,特事特办也好。

“委员长,马上就要到宜宾的宗场机场了,飞机即将开始下降高度,现在需要给委员长您系好安全带。”

陈云生还想和张蜀生说什么,却见特勤部的一名女军官走过来,小声地提示道。

“嗯,不知不觉就到了。”

张蜀生一边让特勤部的秘书给自己系好安全带,一边透过舷窗向外面看。他乘坐的是委员长专机,是由一架特别制造的C—32型飞机改装的,安全可靠,发动机是特制的,速度更是快得多,从汉京飞往宜宾,全程2000公里的距离,以此专机的中等航速也只需要四个小时,比后世他从上海飞成都,多不了多少时间,如果把后世候机时间也算进去,反而现在要快些。

熟悉委员长的人都知道,张蜀生回西南,喜欢直飞宜宾的宗场机场,而不喜欢在双流机场降落。张蜀生本人也笑称,这算是他不多的几个“老毛病”之一。

不过这一次他来宜宾,倒也算是真正的公务,因为,成宜两地是中国最先进的高科技云集区之一。

张蜀生在宜宾视察了两天,丢下陈云生等人后,带着特勤人员秘密前往西昌。

在从西昌机场降落后,张蜀生登上秘密车队,又经过几个小时后,才通过戒备森严的秘密公路,来到了一处SS级的科研基地。这里地势险要,位于崇山峻岭之中,而且还是处于山腹和地下,极其隐秘。

警卫也比其他地方的更多,更精锐,光是在十公里外,张蜀生就秘密接见了一名警卫旅的旅长。

“欢迎委员长视察5号基地。”

基地的负责人带着基地的主要官员在基地门口,激动地迎接张蜀生的视察,不说他们,就是旁边那些持枪的警卫,虽然表情同样严肃,但眼神中却因为这位委员长的到来,迸发出剧烈的神光。

这是一个庞大的科研基地,巨大的山体下面,都被挖空了,放下了这个SS级的5号科研基地。接待张蜀生的正是科研基地的主任熊鹤明教授,他早年曾经在美国麻省理工留学,后来回国先是在西南大学学习了一段时间,接着当上讲师,然后是爱因斯坦的助手。在5号基地建立后,淡泊名利的爱因斯坦拒绝了出任基地主任,便由这个助手担任。

“欢迎委员长视察基地,爱因斯坦先生还在实验室里。”

“不急,不要去打扰他。”张蜀生笑着说道。

旁边,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也站在那里,看起来像是熊鹤明教授的助手。

“委员长,这就是当年您亲自点名要求重点培养的学生之一,钱三强。”

张蜀生不由侧目,仔细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学生,虽然在这个时代,他还只是5号基地的一名教授助手,但是,从报告上,他可是多次看到过他的名字。

甚至连爱因斯坦都赞誉他“中国式的物理天才”。

按照正常的流程,他或许现在还应该在西南大学的物理学院里上课,但由于其表现极其优异,在物理学上有惊人的天赋,便被特招进了五号基地,做熊鹤明的助手。一边参与一些基础性的科研,一边学习提高自己,进步非常大。

整个五号基地,地下的系统是错综复杂,安全保卫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交通系统等等,设计的很完备,张蜀生在熊鹤明的陪同下逛了好久,才等到爱因斯坦从实验室中出来。

“张,很高兴再次看到你。噢对了,我夫人让我记得恭喜你,成为了中国最有权力的男人。”

爱因斯坦春风满面,而且还在1932年娶了一个温柔美丽的中国妻子,一名五号基地的研究员,婚后两人关系非常和睦,一直住在5号基地后面的附属山区小院中,爱因斯坦也更加全方面地融入中国的生活。甚至整个人都变得更年轻了。

“爱因斯坦,你也是中国最有权力的人之一,当然,是科学上的,哈哈。”张蜀生也和他开起了玩笑,“走吧,陪我去看看。”

“如你所愿,一切进展顺利。”

爱因斯坦早已没有了当年初来中国时的复杂心情,如今更是连婚也结了,一门心思就扑在了科研上,连带着,还催他家夫人早点生个可爱的混血宝宝。

看了足足两个小时,当张蜀生看到最秘密的实验室中,巨大的电脑显示屏上那个让人无限神往的“胖子炸弹”时,他欣慰地笑了。

这里是仅有的几个配置大型国产先进计算机的地方,而上面的那个胖子炸弹,则是作为设计中的图纸给张蜀生看的。

“爱因斯坦,你认为什么时候邀请我观看一次人类在科学上的革命性突破,最为合适呢?”

爱因斯坦挠挠头,用他已经熟练无比的中文说道,“1938年是最快的时间了。听说铁路修到甘肃了,我的助手熊鹤明告诉我,有专门的部门已经去罗布泊进行前期的考察和准备工作了。等实弹制造出来,试验场的各项设施再到位,就能试验了。不过,之前我必须去罗布泊看看,达不到我的要求,我是不会同意进行试验的。”

“放心,一切如你所愿。”

张蜀生虽然知道,自己这次来是肯定看不到实弹,因为连试验弹都还没造好,太小的当量,他也看不上。所以,对于爱因斯坦说的1938年看到第一次罗布泊试验,他还是很满意的。

第226章 震惊世界

此次视察西南,张蜀生第一站去了宜宾,视察了部分航空航天工业和高新电子工业,在经济部副部长陈云生的陪同下,重点参观了生产军用与科研用显示器、军用电台、军用大中型通信设备、民用电视机和收音机为主的彩虹电视机集团,并视察了西南电子研究院与西南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成立的西南晶体管研究所。

随即,飞机启程去了西昌,在那里,张蜀生特别视察了这次西南之行最重要的两个地方之一,中国第五号SS基地——中国前沿核物理研究中心暨中国核武器研究中心,它在军工系统中的秘密代号为“太阳工程”。

这个研究中心由7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除了极少数的如爱因斯坦一样的已经彻底融入中国社会的中国籍外国专家外,大多数都是由爱国华侨科学家和西南这些年自行培养的年轻科学家组成。熊鹤明是主要负责人,至于爱因斯坦则是理论科学家,不能说他将制造出核武器,只能说他是核武器中心的重要科学家之一。在视察结束时,张蜀生告诉熊鹤明,不要怕缺钱和缺人,今后每年科研人员将会以百名甚至更多的速度增加,更多的资金与更先进的设备也将陆续运抵。

这意味着,中国的核武计划在经过一个长达十年的奠基后,正式进入冲刺期。

随后,张蜀生启程前往西昌另外一个SS级基地,在建中的中国航空航天中心。在这里,张蜀生看到了已经初具规模的航空航天发射场。当然,在火箭正式生产出来进行试验前,这里都将以演习来训练模拟发射。

张蜀生最后去的是昆明,在远离昆明的山区中,他再次走进了那个同样关系着中国国防在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SS级基地:中国喷气推进实验室。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主任慕容博激动地替委员长做向导,参观了推进实验室的两个主要部分:常规喷气实验室与火箭研究中心。

在解决了制约发动机可持续工作时间与安全可靠性方面的总计六百多个问题的80%部分后,喷气式发动机终于进入了最后的冲刺期,常规喷气实验室的三百多名科研人员放弃了所有的假期,用实验室条件制造出来了十台样机,从而为接下来更多更广的试验提供平台。同时,和中国飞机设计院的院长冯如海也亲自领军,将研究、改良螺旋桨战机的任务交给了其他科学家,而自己亲自带队,在六年前就从无到有地开始研究起喷气式飞机。

期间,冯如海经常带着喷气式飞机设计团队吃住在这个基地的常规喷气试验室,喷气式飞机最重要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动力,如何摸清发动机的特性,从而按照最高科学委员会下发的前期设计文件,设计出符合现有条件的喷气式飞机,将是一个很难的过程。预计要到1937年底,才能拿出两架真正的样机,到时候配上了较成熟型号喷气式发动机的喷气式飞机试飞,将邀请张蜀生亲自前往观礼。

至于火箭研究中心,这个中心的进展更慢,张蜀生去参观的时候,火箭发动机项目才刚刚解决一小半的问题,还卡在燃烧室和喷管制造材料问题上,相应的研究单位也是日夜加班,但火箭和核武器、喷气式战机一样,都是一个特别大系统的项目,需要的不只是一个研究中心,而是需要整个科技实力上去。整个西南,光是配合这几大研究中心的科研院所,二十多年来就累计到了三百多家,光是建国后就新建立了160多家。涵盖从下游零部件到材料类的所有科研项目。

许多华人科学家,甚至是外籍科学家,根本不知道自己研究的是什么东西,只能大概猜到可能会用于什么领域。因为,一个个大项目已经彻底分解开,除了最机密的每个SS基地拥有最终的系统设计权和知情权外,许多人,甚至是要到这种武器真正研制成功用于实战后才会发现自己当年生产的一种零件一种材料,原来是用在原子弹或者火箭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