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猛火油提炼过的东西,真的有这么厉害吗?
“实施是一定能的,但比较麻烦而已,这就是君子无所不用其极的意思了,再麻烦也要去做,直到把这个事研究透了。另外别的东西也要研究,比如枪、炮和许多的东西都没有真正的沉下心来去研究,这是对大明的不负责。掌握知识的人整天的只知道子曰这子曰那的,其实对这个‘子’又懂的什么?他注重的是思想领域,并不是物质,而大明需要的不仅仅是思想,更需要的是物质、是技术。爱卿这次来考那个进士,朕看不考也罢,华而不实的东西考来做什么,好好的跟着朕,我们君臣一起研究这个极字,比什么都强。”朱由校想想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本来是让人研究事物的极限,好好的一句话变成了手段的特定的含意。极限,不正是象石油一样的东西吗?认知只局限在表面,不能深层次的探究,这样的态度只能流于表面,一直这样下去哪里会知道普通的猛火油会爆炸呢?
“回圣上,其实微臣已经考过三次进士会考了,但因为才疏学浅屡考不中,”提起这事来宋应星就相当的郁闷,自己的智商也不低,但就是考不上这个进士,如果一二次名落孙山还可以说没发挥好之类的理由,但已经事不过三了,这次其实也没有多少信心。
“你不是那块料,”这句话刚一说,宋应星的脸就红了,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当面抵毁的人也太伤人了,旁边的老魏也一愣,这皇上喝高了吧,怎么如此说话,好在朱由校接着说,“那种东西太变态了,不是一般的人能掌握的,朕一上朝听的都头晕。是中国文化的jīng华不错,但不能单纯的依靠这些用来治国,国家的治理仅仅靠这种变态的学问那是要亡国的,更何况这些只是当官的敲门砖,大家说说可以,但真正做起来的,谁能真的做到。比如说贪污漂没,兼并土地,难道这些经传里没有制止吗?不谈别的,大明一直标榜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话就挂在每个衙门里,官吏们还不是照样鱼肉百姓?孟子说民为重君为轻,朝廷里或者地方上的官员谁又真正的把百姓放在首位?德治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国家的治理当须法治,以德治辅之,才是正确之道。而国家的发展富强要靠实业,制造大量的机器,提高生产力,制造出大量的商品造富百姓,而百姓购买这些商品促进流通,使国家富强,立于不败之地,这才是治国之道。而那些子曰诗云谁都无可否认是中国文化、思想的jīng髓,说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jīng深,指导国人的jīng神,提高国人的素质,但不能整天抱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思想来治理国家。国人在评价一个社会时期的好坏之时,最喜欢用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来形容,但那只能说明百姓的纯朴善良,德治出了成果,将百姓的心灵深处都进行了很好的教化,但这并不能说明人们物质上的富足。jīng神的状态再好,也不能弥补物质的缺乏。所以唐宋虽然都有几次盛世,但最后都被灭了,而毁灭他们的直接或间接都有野蛮民族的身影。明朝也是这样已经走到了尾声,如果朕不想着法子去改变,外焦内困的局面会更加的严重,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朱由校由感而发,来到明朝已经有一个星期了,这些话他一直都闷在心里,每天都上了弦似的工作着,开发这开发那,想着赚钱、想着练兵。自己真的挺累,但蝼蚁尚且偷生,为了活命,也只能奔波了,今天借着酒劲,也是一吐为快,说着又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再倒上一杯酒,老魏想抢过来倒酒已经来不及了。
但朱由校话一说完,旁边的魏忠贤和宋应星坐不住了,也没办法坐了,皇上说的可是亡国言论,自己再坐着,那可不是人臣之举了,急忙的离席跪下,求皇上慎言。
“快起来,朕只是实话实说评论一下时局而已,倒也没有那么的悲观,现在有大伴帮朕在朝廷里镇着,搞些钱稳定住局面,又有宋爱卿这样的博学多才的人才来相助,万不会再按着历史的轨迹发展下,大明中兴指rì可待,来为我们大明中兴干杯!”朱由校一看两人跪下,急忙的离席过来扶起他们。自己再次把倒满了酒举起了酒杯。
“臣当为我大明效死力。”宋应星起来后也把酒杯端了起来,让朱由校说的一阵感动,自己一个无官的举人,竟然得遇明主,这知遇之恩也真的太大了,皇上的话已经把他抬到了国士的高度,暗下决心自己要以国士、死士为报。
“奴才死也会为皇上保住江山!”老魏也端着酒杯,但又学刘备一样哭了,皇上这话真的是重了点,把他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位置,让这个权力狂也有些飘飘然不知所以然了,万没想到皇上在如此悲观的情况下,第一个就想到了他,这是何等的荣耀?一时间这段时间来自皇上的重压顿时一扫而空,心情万分的疏畅,这杯酒喝得也相当的痛快,一滴不剩。
“大伴,今天朕想一个事,事前给你透个气,朕想成立一个内厂,这个内厂和以前的不一样,不是监视卫厂和官民,只是针对朕现在设立的一些实体,进而监视所有的宦官,第一有没有欺压百姓的,第二有没有中饱私囊的贪污受贿的,第三有没有和官员私通,对外传递消息的。所以职能不强,一旦发现了会报朕知道,然后由朕来决定是不是由厂卫来侦缉。这点你明白吗?”朱由校想了想还是趁着喝了点酒,盖盖脸,先和老魏说一下,否则老魏可能害怕的伸不开手脚了,会觉得是不是皇上针对着他来的。
“奴才明白,一切但凭圣上安排,奴才没有其它想法。”老魏也是人jīng,一听成立内厂那可是东厂的天敌,无论皇上是什么出发点,xìng质都不会改变。
“大伴能如此朕很高兴,朕让你来提督内厂,但注意一点,这个内厂不能给任何人讲情面,人员朕会给你安排十五人,现阶段就是监督三十六皇庄、上林苑和朕要设立的作坊等朕投资的这些实体,一个月基本上能转一圈。”朱由校可没有心情管着东厂和其它的宦官所在,现在的重点就是严格的把这些自己设的实体给控制住了,把钱赚到手里再说。如果一开始就让蛀虫给蛀了,那这棵树就要歪了,以后也不可能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和历代的改革也是一样,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张居正,法都是好法,但自己想的和实际做的根本不是一回事,结果坏和尚给把经念歪了,最后挨骂的却成了写经的了。朱由校可不想自己这几天的成果就这样让人给毁了,如果那样自己可就白折腾了。让老魏当这个‘厂长’也是因为老魏在宫里的威望足,名声有震慑力,可以给这些新贵们有个jǐng钟,不听话乱伸手就一夜回到解放前。
“奴才谢主隆恩,一切全凭圣上安排,”老魏没想到自己又捞个官当当,而且是监督自己的官,这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感觉真的不错,可惜的是这事自己明显只是个挂名的,而皇上安排的那十五人才是真正的裁判。
“行了,吃个饭别跪来跪去的,今天就我们三人,来喝酒,”今天也的确是累了,从早晨到现在就没有休息过,安排了这么多的事,喝点小酒也好睡觉。朱由校最后终于得偿所愿喝高了。
第六十二章内厂成立
第二天6月7rì(五月十四),朱由校一觉睡了个自然醒,快中午了才起来,基本工作做完,直接去了校场,这基本上是他的必备工作了,要是和每个净军都熟悉了,那才叫完美,牢牢的抓住部队这才是朱由校最想做也必须做的。朱由校十分讨厌那个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悲惨局面,他要的将就是一个传声筒,把自己的战斗意志传达下去而已,他要求监军死了由副的顶,副的死了由第一千户顶,然后往下,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仍然给自己下命令,这才是军队。平时来了就和净军们说说这些事,一是拉近关系,二是把这些观点传给他们,让他们觉得就是最底层的兵也有机会亲近皇上,是和皇上最近的,而不是上边的百户千户,净军对这个jīng神当然是全面传达贯彻。
回到乾清宫,朱由校把原一百五十名浣衣局的名单拿了出来,从里面挑了十五个会写字和算术的叫了来。
“朕要成立一个内厂,你们今天就到内厂提督魏忠贤那里报道,然后开展工作,你们的工作就是把这一段时间朕所设立的这些实体,包括已经有的三十六皇庄薛利德、上林苑李宗侧、卫生纸作坊的胡桂诚和已经决定成立的水泥作坊张经全、沙发作坊于明海等经济实体,以及研究中的玻璃烧制时运生他们、兵仗局的弩箭李德全和崔尚隐、地板砖、水泥研究生产的张经全他们,以上所有的人都是你们要查的对象,还有以后将要成立的众多作坊研究工作等。你们主要工作就是定期不定期的对监督他们,包括三点,第一有没有欺压百姓的,第二有没有中饱私囊的贪污受贿的,第三有没有和官员私通、对外传递消息的。所以职能不多,以监视为主,一旦发现了就回报给朕知道,对他们每月轮流定期不定期的查帐一次,这不是给他们找麻烦,是换一种方式保护他们,否则他们没有了监督就必然会变的贪污腐化背叛朕,贪污朕的银子,最后又是被抄家发配回到浣衣局的结果。钱对宦官有什么用?朕一道圣旨就能把他们抄家发配,能藏到哪里?劝劝他们别走那些人的老路,你们是朕从浣衣局提上来的,朕不希望有一个人再回去。”朱由校当然知道一支队伍腐化堕落的速度,特别是在这种大环境下,那速度让人瞠目结舌,只有有效的监督制度才能最好的保护自己提拔的干部,否则就是对他们不负责。
“奴才誓死为圣上效力,永不背叛。”十五人非常整齐的喊到,皇上是再说别人,但同时又是在说自己,当然要jǐng醒了。
“好,你们的忠心朕知道,工作任务部署完了,你们去找魏忠贤报个道就可以开展工作了,你们之间没有谁是领导之说,但三人一组商量着来,任务你们zì yóu分配。最后看你们表现的优劣,决定你们谁是头。而且随着朕办的实体越多,你们的任务越重,慢慢的适应吧。”朱由校交待好了,让他们下去。
他想再去趟南宫看看,效果如何了,昨天成的军心气足不足,这些老爷兵能不能按着自己的标准去训练。
这时魏忠贤来了,今天老魏可没闲着,一大早的就亲自出马到了吏部尚书王绍徽家,这可不是常有的事,但皇上发话了,这事当然排在档期的第一位了,和吏部尚书王绍徽相谈正欢,然后就商量着宋应升上任青府知府的事,这宋应升要是个进士,这事就一句话的事,但偏偏宋应升只是个举人头名,这相差可就大了,王绍徽大叫有为难,但老魏的强势就出来了,有困难要办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办。各部门该许好处的许,要钱给钱要官给官,就这样终于商量出了个一二三,就等着下边的人把手续办好,拿过来了。
突然接到了两封信,,一封是侄子魏良卿的,一封却是山西灵丘县令的。先各别了王绍徽,回家拆开了两封信让人一读,才知道事情的始末。
原来见魏忠贤把皇上交待的山西地震事宜交给了三个最贴心的人,一个是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