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苍穹》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帝国苍穹- 第4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和苏联空军叫板的战斗利器——只要在火箭弹靠近目标时按下起爆钮,一名经过短期训练的操作手就有很大几率干掉正使劲浑身解数进行空中翻滚的王牌飞行员。

两架雅克…9仓促规避,除了两架发动攻击的“Li…2”,其余运输机迅速攀升,当它们飞到两百多米的高度时,身穿苏军制服的伞兵们开始跳伞。他们所使用的是传统的德制快速圆伞,其特点是降落速度快,能够抢在敌人防空武器作出反应之前抵达地面,缺点是荷载小,伞兵仅能够随身携带短枪和手榴弹,重装备需单独投放战场。

在用制导火箭弹取得击落击伤敌机各一架的战绩之后,两架另类“Li…2”回到伞降区域,机内人员从舱门处将囊状容器推出,它们所挂的降落伞比伞兵的RZ圆伞大了将近一倍,并且在空中慢慢悠悠降下。等它们落到地面时,先前跳伞的伞兵们已经大致集结起来,他们迅速找到囊状容器,从中取出各自的战斗枪械和轻型迫击炮。这些武器型号齐备,适合一支百人规模的伞兵突击队发挥战斗威力,只是空降容器中的弹药数量并不多,每一名伞兵只分配到了标准基数的弹药,这使得他们能够较为轻松地离开空降场奔赴预定战位。

从伪装成苏军的德国伞兵落地到苏军战机反扑而来,其间仅有短短二十分钟的空隙,就在这个转眼即逝的空当,两架Fi…282型直升机悄然飞抵伞兵部队的预定阵位。为了保证速度,它们每架只携带600公斤负荷,而这足以为伞兵带来多套X…7D有线制导反坦克火箭发射器及配套弹药。作为第三帝国领先各国的军事发明之一,绰号“小红帽”的X…7是第一代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唯一始祖,在反坦克技术领域开创了一个崭新时代。它的整套装备由制导火箭弹和控制装置组成,流线形弹体短而粗,鼻锥部为空心装药战斗部,内装炸药2。5公斤,配触发引信,最大穿甲厚度可达200毫米;弹上装有陀螺仪和双推力发动机,加速发动机提供初始动力,使弹体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快的速度;续航发动机为弹体提供持续稳定的推力,使之飞向千米之外的目标。起飞级装有电火帽点火药盒,续航级用的是带包覆层的单根药柱,靠起飞级的燃气点火。弹体两侧各有一翼,翼的后缘有襟翼,这样在弹体飞行中可产生每秒两转的转速,以保持飞行稳定性。翼梢装有线管,线管外有整流罩,线管上绕有漆包线以传递指令。在弹体飞行时,射手用目视跟踪导弹和敌坦克,通过操纵控制箱卜的两个操纵手柄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弹体航向,使发动机的尾部曳光处于瞄准线的上方。由于弹体飞行时慢慢旋转,当弹翼处于水平状态时,射手操纵高低手柄,给出高低修正指令;当弹翼处于垂直状态时,射手操纵方位手柄,给出方向修正指令,直到导弹命中目标。由于弹体飞行时旋转,所以两根0。18毫米的指令导线拧成一股,并放落在地上,其有效战斗射程达到1500米,远远超过了常规的单兵反坦克武器,而战斗全重也仅24公斤,适合步兵携带和战斗之用。

第77章 利爪血痕(3)

夏日黄昏,某个平凡得往常难以引起路人注意的德国村庄外,隆隆轰鸣声由远及近,衬托出村庄内外的诡异寂静。村口岔路,沥青路面被炸出了好几个大坑,车辆只能绕开通行,岔路口周围的田地坑坑洼洼,像是刚刚被人有意翻犁过似的。岔口的简易木板指示牌上用白色油漆写着德文:“此去罗斯托克57公里”。

村庄往东,一辆辆涂刷着灰棕迷彩的履带式战车正是机械噪音的来源,它们早早摆开正V形的战斗队形,呆在炮塔侧面和后部车身上的战斗步兵们用自己的眼睛弥补了坦克观察视角的不足,装载火炮的自行车辆则早已将炮口对准了村庄,只等伏击者现身,便能够用凶猛的炮火轰击他们的藏身之处,更远的公路上,运载步兵及弹药装备的车辆排成松散的一字长龙,大量警戒分队已然占据了道路周边的山丘与岔口,并用最高等级的警戒密切关注着树林、河渠、农田、山野。天空中,三两成群的战斗机和强击机行色匆匆地呼啸而过,对那些陷入苦战的地面部队提供支援。

嗖!嗖嗖!嗖嗖嗖!

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冷箭般的厉响破空而出,其声瞬间由稀转密。一枚枚火箭弹拖着明晰的尾烟从村庄上方飞过,场面蔚为壮观。遭到攻击的一方无从抵御也无从躲避,接踵而至的爆炸笼罩着村庄以东的公路地带。透过烈焰硝烟,只见那些灰棕色涂装的坦克发力向前,试图用自己横蛮的冲击力挑灭卑鄙的攻击者。一转眼功夫,它们便以无可阻挡之势冲出爆炸区域,还有一些勇敢的战斗步兵得以继续跟随己方坦克作战。战场经验教训使然,驾驶这些坦克的苏军坦克手们放弃了看似最直接的路线,驱使自己的战车离开正道进入开阔的田野,马力强劲的钢铁战车在泥土地上飞奔,履带扬起的泥块在空中划出和谐的弧线——这些坦克走过的痕迹构成了另一条美丽弧线,它们的车头连同炮口最终齐齐指向村庄:既然火箭弹来自村庄以西,只要攻占或摧毁村庄里的建筑,敌人必然原地遁形。

咚!咚!雷鸣般的轰响压过战场上的一切喧嚣,在爆炸此起彼伏的区域边缘,几辆搭载152毫米重炮的苏军战车透过烟尘间隙开火了。威力巨大的炮弹准确落入村庄,木石结构的农舍瞬间倒塌,烟焰升腾、大地颤抖,彰显不败雄狮之威武气概!如此炮击犹如战鼓,催动战士们奋勇直前,突进的坦克群迅速越过灌溉农田的沟渠,飞速转动的履带转眼就能碾过村庄。随着距离不断迫近,坦克手们注意到了靠近村庄的田野里有许多土坑,从它们边缘浅浅的堆土来看,这些土坑既不大也不深,与子母航空炸弹造成的弹坑有些相似,可它们散布的面积和出现的位置实在可疑,苏军的坦克指挥车用无线电向各车下达了绕行命令。尽管在路途上显得舍近求远,出于安全考虑,苏军坦克手们还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命令。久经战火考验的T…34/85坦克保持着较快的行进速度,一些车长探身在外,操着12。7毫米重机枪随时准备开火,战斗步兵们也紧握着手中的冲锋枪,以便在地鼠钻出土坑的第一时间抡锤重击。

由于这些土坑几乎将村庄朝东一面包围,苏军坦克只能尽量绕开而无法完全避免。从一些土坑旁经过时,坦克手和战斗步兵好奇地观察着这些不像是手工挖掘的浅坑,它们距离散兵坑的规格还有明显的距离,基本上只能容纳成年人以蜷缩姿态侧躺其中,放眼望去数以百计的土坑中并不见一人踪影,而从这附近经过的坦克也没有一辆遭遇攻击或碾上地雷的。从情势上判断,插入这一区域的德军部队还没来得及构筑完备的作战工事,投入反击的苏军自行火炮正逐渐掌控局势,敌人的火箭弹攻击也趋于平息,说不定那些搭载火箭弹发射架的德军车辆已经在亡命狂奔了。

沉闷的嗡鸣声从空中传来,十数架伊尔…2攻击机在四架战斗机的掩护下从东面飞来,然而它们回应的增援呼叫并非在此遭遇炮击的苏军部队,在苏军官兵们的仰望中,这些多数时间都难逢对手的战鹰径直从头顶上方飞过,远去的姿态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

苏联空军无暇顾及这处战场,德国人可不打算拱手相让。就在一少半坦克越过村庄东面的岔路抵近村庄边缘时,戴着大耳沿迷彩钢盔的地鼠出洞了。为了这场蓄谋已久的伏击,他们显然做好了周密的部署,土坑之中的精心伪装可谓瞒天过海,即便从旁经过的苏军士兵也没有发现异常。随着战斗打响,德军士兵们纷纷揭开伪装投入战斗,从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外朝苏军坦克发射反坦克火箭弹,“铁拳”、“坦克杀手”乃至“巴祖卡”纷纷上阵,另一些士兵则以突击步枪和冲锋枪猎杀苏军坦克上的战斗步兵。密集的枪声、爆炸声以及各种火箭发射器的尖啸声汇聚成片,仅凭常人的听觉已是难以区分,而陷入战阵的苏军坦克虽然拥有坚厚的装甲,并且尽可能加强了薄弱部位,但它们就像是失足陷入蛇穴的武士,锋利的长剑无从发威,光亮的铠甲并不能保护身体的每一处部位免受毒蛇的尖牙和毒液侵蚀。只短短几分钟时间,意气风发的苏军坦克群就变成了一堆堆动弹不得的钢铁甚至熊熊燃烧的火球,为求生而离开坦克的乘员和随行的战斗步兵竟无人幸免于难!

对于村庄外围发生的战斗,远处的苏军自行火炮群根本帮不上忙,步兵们还在为刚才的炮击收拾残局,状况恶化的交通致使他们对发生在坦克部队身上的屠戮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只能从望远镜中看着伏击得手的德军步兵们撤入村庄。在敌人接踵而至的突然炮击和伏击面前,苏军折损了三十多辆坦克及相当数量的运输车辆、作战兵员,可谓锋芒受挫,但这并不能完全阻止他们向西推进的步伐。二十多分钟之后,一队坦克取代先前团灭的友军成为这一路纵队的锋线,几群战斗机和强击机也应召而来,对毗邻道路岔口的德国村庄实施轮番轰炸。又过了半个多小时,苏军坦克隆隆驶过村庄废墟,战斗警戒分队也随之部署开来,保护机械化部队的作战和运输车辆继续完成这段艰难异常的路程,然而他们没能顺利走出10公里,相似的一幕又出现在下一个岔路口,而这次德军设伏所依托的是一条灌溉农田的河渠,并且动用了多具有效射程较远的X…7D型制导反坦克火箭……

苏军解围部队在途中走走停停、缓慢行进,处于包围圈中的苏军部队已经连续好几个小时蒙受德军的炮击袭扰。在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中部,苏联空军占有优势,可德军喷气式战斗机的频频出击使得他们始终无法在包围圈上空撑起密不透风的保护伞,派来轰炸德军炮兵的苏军强击机屡遭德军旧式战斗机和地空火箭弹的袭击,在不到一天的时间里已被击落40多架,沉重的损失迫使苏军指挥部改派战斗机挂弹出动,而这样的空中打击并不足以遏制德军机动火力的战斗行动。在包围圈的外围,德军已悄然集结了三十多万重兵,除阻击、迟滞苏军支援部队的兵力外,约二十万进攻部队经过一个白天的养精蓄锐,对接下来的夜战已做好了非常充分的准备。随着夜幕的缓缓降临,战场局势正发生着难以逆转的变化。在东西方阵营大战乃至二战的许多战役中,苏军的夜战表现都要好于对手,数年来,他们的军官和士兵不论作战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未退化,之所以在这里沦为夜战弱势一方,只因为他们双脚踩在德意志的领土之上!

夜战开始后,德国武装以帝国近卫军的精锐坦克营为尖刀,攻击苏军防线相对薄弱的部位。党卫军式的勇猛攻势很快在苏军临时组建的防线上撕开了两个口子,步兵攻入苏军固守区域后一度遭到苏军坦克机动部队的反扑,沉重的伤亡并没有动摇德军将士的战斗决心,他们勇敢地以数量优势弥补质量劣势,凭借大量的单兵反坦克武器毁伤苏军坦克,而随着战斗的进行,被围苏军的战斗力受油料弹药补给影响出现下降,摇摇欲坠的防线到处都是漏洞。为免全军覆没,被围苏军集中部分坦克部队向东突围,在特里布塞斯以东地区,他们距离援军只有十余公里,可就是这区区万余米成为红色帝国衰弱的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