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 第2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龙陵会战”。

龙陵是重中之重,不然就不会派宋希濂上了。

在黄埔一期出身的将领中,宋希濂除了运气特别好以外,脑子也属于比较灵光,经常喜欢走走捷径的那一种。

攻坚战非常难打,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如果硬攻,都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就算孙立人在八莫采用那种“不讲理打法”,也打了足足四周。

宋希濂认为自己可以快得多。

不是吹牛,那是有经验的。兰封会战,桂永清声名扫地,宋希濂却能取而代之,都跟兰封的攻守有关,而宋希濂之所以能攻下兰封城,某种程度上,却是日军主动撤离的结果。

什么叫垂死挣扎,什么叫困兽犹斗,都跟人的状态有关,你不能把人往死里逼,弄得他走投无路,那不得跟你玩命吗?

老宋长了心眼,他在龙陵采取的是一种“网开一面”战术,即猛攻东、南、北三面,故意放开西面,这一面就是给日军跑路时用的。

很讨巧,但是运气好了,也不能说就一定不灵。

第32章 倚天屠龙记(2)

第十一集团军主力为钟彬第七十一军,包括第八十七、八十八师,其悠久历史可追溯到德械师乃至“一·二八”会战那段光辉岁月,虽然说眼下已算不上超一流部队,但在滇西远征军中绝对还是佼佼者。

加上宋希濂本人又是德械师的老军长,在两师中的威望很高,相当于是带着亲兵部队在征战,指挥起来那真是得心应手。

仅用两三天工夫,第七十一军便杀到了龙陵城郊,速度十分惊人。

6月10日晚,第七十一军前沿部队进入龙陵城,还占领了日军仓库,看到好多的干粮和罐头。

太可人了这个,让传令兵带点到后方去。

这下子,有实物有证人,到处都在盛传日军从西面跑了,远征军已经完全占领龙陵。

宋希濂喜不自禁,赶紧打电话到前线查问是否属实。

军师长们正吃着缴获的牛肉罐头,随口答道:“没错,要不要把罐头给您送两罐去?”

老宋听了之后比吃牛肉还兴奋,刷刷地便写一捷报发重庆。

那阵子,无论腾冲还是松山,都没有着落,收到“克服龙陵”的消息,蒋介石的统帅部差点沸腾起来,立即向新闻界进行了通报。

但随后发生的事却让宋希濂和统帅部都目瞪口呆,且尴尬万分。

消息是假的,那不过是龙陵的第五十六师团唱的一出空城计而已。

当天晚上,退到四周山上的日军又反扑过来,城内的远征军未及提防,死伤大半,不得不退出龙陵。

“网开一面”设计得很好,我留西面,让你去那里待着,可是西面实际是平原,日军如果往西面跑,根本无险可守。

想想还要被你在后面追打,倒不如回过头来咬你了,实在不行,尚有险可据。

以往宋希濂的运气总是不错,然而这东西毕竟不是你们家亲戚,总有出偏差的时候,一不小心,眼瞅着就砸手里了。

敞开西面,却正好让敌人援兵从西面钻进来:从腾冲方向来了一千五百人,从龙陵的后方芒市又来了七百人,日军数量的剧增,使得仗越来越难打。

另一方面,由于腾冲、松山被卡,补给不能及时跟进,在粮弹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第一次攻击被迫暂停。

宋希濂万万不会想到,他要讨巧,结果却弄巧成拙,原先预想的最短时间变成了最长,直到腾冲、松山之役临近结束,龙陵之战还悬而未决。

8月10日,在补给到位后,宋希濂才得以重新集结兵力,向龙陵县城发动了第二次攻击。

如果说上次没成功,是因为不小心,这次应该给足了力,但情况却显得更加糟糕。

不仅二十多天没有打下龙陵,还遭遇了第五十六师团凶猛地反扑,有的部队退回来防守都来不及,还有的差一点就全军覆没。

卫立煌收到战报十分惊讶,这个样子,分明是攻守主角要易位了,龙陵日军哪来这么大的力量?

按照卫立煌的推断,先前渗入龙陵的那两千多援军远不足以翻出如此大浪,其中必有蹊跷。

高科技是不得不信的,远征军航空队的侦察机又出动了。

连续几天拍成的照片在桌上摆了一堆,如果一张张单看,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古怪,但当卫立煌把它们平摊开,铺成一列时,立刻,一个类似于动画片的奇异效果出现了。

在芒市以南的公路上,许多树丛竟然会走路!

人走路很正常,树走路?

除非它是树鬼。

卫立煌立即命令当地游击队进行辅助侦察,侦察结果表明,“树鬼”并非灵异现象,而是伪装的日军军车,上面覆盖着的是绿色防空网,有的还特意被漆成了丛林图案。

这么多部队秘密移动,显然是一次大规模的侵略行动,表明日军的作战意图极可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很快,缅甸地下抵抗组织传来的情报,完全证实了卫立煌的这一推断。

时间竞赛

缅北的第十八师团,滇西的第五十六师团,均属于日本“缅甸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编制,司令官为本多政材中将。

本多政材毕业于陆大第二十九期,他和横山勇一样,是从关东军方面转过来的,而且此前也是方面军司令官。

干过关东军的,总会下意识地把自己摆到绝对精锐的位置上去,即便换了地方,也改不了人五人六的习惯。

可时势比人强,等他到了缅甸,战局急转直下,曾经威风一时的“菊兵团”竟然成了挨熊的典型,在缅北只有被人掐住脖子痛打的份。

在没有多余机动部队的情况下,本多政材唯有调整战略,由兼顾两头变成只顾一头,即在缅北由攻转守,滇西却由守转攻。

缅北那里不是不管,而是暂时不管,等把中国远征军消灭或驱出滇西后,主力再移往缅北,变守为攻,以挽救密支那及八莫。

当宋希濂二攻龙陵时,本多政材已将自己的指挥所前移至芒市,第三十三军主力和第二师团也昼伏夜行,陆续往这里集结。

现在的芒市,已成了一座不断膨胀的大兵营,龙陵守敌力量的增强,正是缘于芒市日军的增援,难怪人越打越多,总也打不完。

按照这个代号为“断”的作战计划,本多政材准备先死守包括龙陵在内的滇西,等日军在芒市集结完毕,再对滇西远征军正式发动总攻。

在把本多政材的底摸清楚后,卫立煌便与对手展开了时间竞赛。

他的角色,变成了苛刻的监工,一天到晚地催工程进度,不仅用下达死命令的方式一个劲倒逼霍揆章和何绍周,还以“上传假捷报”的理由把宋希濂给换了下去。

新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是黄杰。

与其他黄埔一期出身的高级将领相比,黄杰的能力并不十分突出,尤其不擅应变。

长城抗战时,他在最险要的八道楼子只部署了一个连,原因是认为日军穿着大皮靴,又背着较为笨重的装备,爬山一定不行,至少会爬得很慢,没等爬到半山腰,主力部队就可以闻讯过去增援了。

没想到鞋是死的,人却是活的,日本兵换了鞋子,轻装上阵,结果直接导致八道楼子失守。

正因有这么一个缺陷,黄杰尽管资历很深,前前后后也积累了许多战功,但在变幻莫测的战场上,却常常马失前蹄。

最哭笑不得的是在兰封会战时,本来要继胡宗南之后升军团长了,黄杰自己也已在到处为之搜罗幕僚人选,不料商丘失守,最后只落得个与桂永清一样撤职处分的下场。

不过,黄杰有一点好,那就是任何时候都能保持他那老实本分的个性,即使被撸下来了,也不声不响、一句牢骚没有地顺墙脚蹲着,等到上面想起他来,又一点价不还地马上出列。

后来国民党在大陆失败,树倒猢狲散,别人都重新做了计较,只有黄杰硬是带着几万残兵跑到越南,然后在那里苦熬三年,一直等到返台,因此有人称他是“海上苏武”,后期很受蒋家父子重用,成为蒋介石在台湾的第一号看门人。

黄杰当然没有老宋那么机灵,可他不会取巧,这时候卫立煌要的就是认死理的人。

你按照我的要求,只管狠劲往龙陵打,不让它反击过来,即为大功一件。

黄杰的人生字典里,就没有“不从命”这三个字,所以只管放心。

到九月中旬,随着腾冲、松山之战结束,滇西远征军主力得以全部会拢于龙陵,而在远征军航空队日复一日的空袭下,日军在芒市的集结却十分迟缓,根本无法达成大兵团侵略作战的要求。

眼看失去腾冲、松山,龙陵也旦夕难保,本多政材的“断”计划已失去意义。这位第三十三军司令官流着眼泪,下令取消原先的总攻计划,同时从龙陵撤出一部分守备部队。

对不起,你没法“断”我,我可就要“断”你了。

10月29日,由黄杰具体指挥,滇西远征军对龙陵守敌发起致命一击。

按照事先的准备,远征军首先使用的是特种部队,所有步兵奉命后撤一千米。

三百门大炮集中射击,天上还有轰炸机投弹。整座龙陵城因此地动山摇,尘土蔽天,连隔开老远的远征军阵地都被震得像地震一样不停波动,由于炮弹实在太多,爆炸散发出的热量把空气都快给煮沸了,尽管当时还下着雨,但中国官兵却个个汗流浃背。

一时间,重武器火力网强大到了不能再强大的程度,日军连抬头喘息一下的空都没有,阵地工事已被摧毁大半。

在空前猛烈的炮火中,日本兵有的被当场炸死,有的则炸飞了双腿、双脚,变成了不能行动的残疾兵,绝望之下,这些人像接力一样,把手枪传来传去,为的是朝自己太阳穴上开最后一枪。

火炮集中射击让“龙兵团”无处可藏

可怕的特种打击结束后,龙陵城里即使没有被炸掉的堡垒,也被炮弹掀起的泥土完全覆盖,以至黄杰不得不调动工兵进行清理。

堡垒里面还有残敌,不过他们如果再待在憋闷的堡垒里,无异一死,所以情愿冲出来拼命。

远征军采用紧逼战术,前后左右地围逼,直到将这些刚刚跑出来的“土老鼠”完全消灭。

整体上摧毁容易,难的是全城搜索清理。那些零零碎碎的日本兵往往藏在瓦砾中,等你打扫战场时,就会冷不防地蹿出来,挺着已没有子弹的步枪猛刺猛扎。

如果工事对工事,冲锋枪一梭子过去,就能将这些失去理智的家伙打得通透,关键还是没防备,以致远征军常常要为此蒙受损失,龙陵只是一座小县城,但全城大搜查就忙了整整两天。

11月13日,远征军完全收复龙陵。当重庆方面确证时,已是半夜三点,蒋介石接到电话后如释重负,说我一直都不敢睡觉,等着的就是这一消息。

龙陵之战,是滇西反攻中双方耗用时间最长,投入兵力也最多的战役,日军前后死伤一万多人,远征军伤亡也接近三万。

按照中国民间的传统说法,曾被本多政材寄予厚望的龙陵光在名字上就很不“吉利”,龙陵者,埋葬孽龙之陵墓也,第五十六师团号称“龙兵团”,你说有多晦气。

“龙兵团”也确实是基本覆没在龙陵的,从那里撤出来的,只能称得上是该师团的残部,第五十六师团的番号随后便被予以撤销。

脾气最大的门生

收复龙陵后,卫立煌乘胜追向芒市。此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更是吃不消远征军的特种打击。

沿途日军的纵深阵地和堡垒,几乎无一不被远征军的炮空力量所摧毁。有的堡垒比较隐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