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河山一寸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寸河山一寸血- 第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果然,黄部长就是来传达老蒋的旨意的。

“蒋委员长”说了,山西山多,不比华北平原,此处易守难攻,而且晋绥军又一向以善守著称,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山西给守住,不让日军轻易南下。

老阎竖着耳朵听得很仔细。

山西可守,晋军善守,我自己难道还不知道,能守会不守吗,到现在还要扯这些,所有症结不过还是一个大同。

听完旨意,老阎当着身边一干谋臣,脸不变色心不跳地来了一句:大同的撤守,不是给日军打退的,那是战略需要,我自动放弃的!

对这一说法,黄绍竑倒是早有所料,但老阎下面的表态多少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老阎说,他要挥泪斩马谡,枪毙李服膺,这叫“非大赏不能奖有功,非大罚不能惩有罪”。

锣鼓听声,说话听音,黄绍竑在这方面的能力素来很强,阎锡山能将自己的心腹大将斩首示众,也让他确定,山西抗战决心甚大!

决心是决心,现实是现实。山西本来还有一个晋北可为屏障,如今则只能退入内长城,以此为依托组织防守了。

除了东条之外,阎锡山这时又遇到了一个更危险的对手——板垣征四郎。

按照华北方面军的部署,板垣师团乃方面军直辖部队,其任务只是看守南口,而且因为组织保定会战,华北方面军进行了兵力大集中,板垣已经有一个旅团被抽往华北,所以他这时手里可控制的兵力其实只有半个师团。

可是板垣哪里肯安安静静地坐板凳,他要去进攻山西。

东条能拿下晋北,日本人已是津津乐道,说板垣要靠半个师团继续南下,去的地方还是最险的山西腹地,不光华北方面军,就连大本营都认为太过冒险,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

上头不同意,板垣就得想别的招。

早在“九一八”前后,他跟石原莞尔就成了一对好哥们儿,现在后者正在朝中做着大官,为什么不走这个路子?

板垣发了一份私人电报给石原,作战部部长便替他在参谋本部进行了一番鼓吹。

最后结果是:OK!

事实上,板垣对进攻太原可谓成竹在胸,而他的法宝还是跟南口战役时一样,即对当地地理非常熟悉。

天下人只知山西之险,却不知如何破险,某却知道。

多年前,板垣便假借到五台山进香的机会,勘察好了进攻路线,如今只不过是照着那个路线重走一次罢了。

这个路线,因一座长城关口而闻名,它叫平型关。

9月21日,板垣师团突然攻向平型关,对晋绥军侧背造成很大威胁。

阎锡山督阵雁门关,防的是正面的东条兵团,没想到旁边又闪出一条会咬人的毒蛇,不由手忙脚乱。

还得算啊。

虽然“大同会战”失败了,但老阎并不认可那种自己只会算军事账的说法。

蒋、冯、阎、李四巨头里面,若单比本本的话,自己这个绝对最亮——陆士第6期!

早在中原大战之前,我就领着晋绥军打过无数次仗,不然,如何能有今日之江湖地位,说山西人不会打仗,那真是扯淡。

当然,老阎也知道,人家说的不是以前,说的是现在,眼瞅着这几年晋军还真没打过什么漂亮仗,要是有,也都是由实际已分离出去的傅作义带着绥军干的。

剩下的确只有回忆。

老阎一个人托着腮帮子,盯着面前桌案上的地图,搜肠刮肚地回忆从前曾经打过的那些“漂亮仗”。

看到平型关,忽然就想到了。

十年前,第一次北伐。

那时正是北伐军风头正劲的时候,北洋的“常胜将军”吴佩孚垮了,孙传芳也跟着倒了大霉,老阎识时务者为俊杰,立刻在太原城头升起了青天白日旗。

北平的张作霖一看他投了国民党,马上派奉军入晋“讨伐”,前锋直逼平型关。好个老阎,不闪不躲,索性敞开平型关,放奉军进来,然后在关内予以重击。奉军进得来,却出不去,那个狼狈。

只可惜当时北伐军在徐州那里就退了下去,未能北上援助晋绥军,否则的话,也许二次北伐都不需要,第一次就可以把张作霖给赶到关外去了。

想到这里,老阎高兴了。

都是同一地点嘛,历史为什么不可以重演呢。

本来在大同就要布口袋阵,却让李服膺这个不成器的东西给坏了事,可这并不说明我的整个口袋打法有问题,不妨换个地点,在平型关这里再扎一口袋。

阎锡山策划的平型关战役,起初就是要把板垣师团“诱”入平型关,放进口袋后,再将平型关口截断,然后按在里面狠打。

按照阎锡山的亲自部署,来参加会战的各路人马都忙乎开了,做饵的做饵,攒底的攒底,一切准备停当,口袋大致成型,就等板垣小朋友来上钩了。

应该说,老阎的这个思路不坏,很见陆士功底。

倘若板垣真的一头钻进这个口袋,自然要吃不了兜着走,可是谁都没想到,关键时候,老阎却又改变主意了。

阎锡山决心动摇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因为一个叫孙楚的谋士来献计了。

孙楚,外号人称“孙神经”,毕业于保定军校第1期。

虽说是保定首期的高材生,可孙楚并不比李服膺好多少,也属于老阎身边的乖孩子类型,“让干甚就干甚”,平时自己不会动脑,打仗更是乏善可陈。他能充帐下谋士,只是一张嘴巴特别能说会道而已。

为什么会被称作“孙神经”呢,就是他指挥作战时喜欢卖弄,强以不知为知,出招时花样翻新,华而不实,因此常给人举止恍惚、神经错乱之感。

阎锡山说要把板垣放进来关门打狗,孙军师却作跌足大呼状,曰大事坏矣。

为何?

雁门关,主战场也,平型关不过是次战场,现在把板垣放进关来,岂不正中对方分进合击之计。

如果是北伐那会儿,老阎打仗正打得热乎,没准还会坚持己见,可多年不握枪把子,手早就生了,相应地也越来越缺乏自信,听孙楚一说,不由得犹豫起来。

那依你之见呢?

孙楚胸脯一挺:照我看,晋军在平型关已集结了不下十六七个团,足以抵挡板垣,同时又有八路军抄于敌后,到时必能阻其于平型关外。

想到在大同的口袋阵不仅没布成,还把整个晋北都丢掉了,本想狠一点的老阎最终还是采纳了孙楚“坚守平型关”的方案。

老实说,坚守平型关的计策也不是不好,关键还是得看你能不能守住。

平型关一线,首先与板垣交上火的,是高桂滋第17军。

高桂滋不是晋绥军,属于来援助山西的客军,与板垣师团先头部队苦战三天之后,终将其阻于平型关外。

由于所部牺牲很大,高桂滋连发求援电报。

此时阎锡山另外又得到报告:八路军林彪115师越过五台山,已从平型关东侧潜出,并将秘密部署于日军后方公路两侧。

联系两方面的消息,老阎忽然又有了新的计算。

关门打狗过于冒险,坚守平型关看来又失于保守,那何不在平型关外决战呢——由平型关正面出击,再让八路军包抄其后路,岂不妙哉。

老阎激动起来,决定调动担任预备队的六个团出击,既可增援高桂滋,又可顺势出击。

出击时间:9月23日下午6点。

第39章 朝令夕改(1)

高桂滋收到回电后,大为振奋,立刻晓谕众将士,要大家力战待援。

时间到了,出击部队却连个影子也没看到,再问,说是改到晚上8点了。

在平型关指挥作战的是高桂滋手下战将、时任旅长的高建白。高旅长左等右等,等不到援军,前方却更加吃紧。

情急之下,他直接去找了联络官。

援兵为什么还不来,实在有困难的话,先派一个团来应应急也好。救急如救火,万一阵地被鬼子夺去,你就是派十倍的兵力也难再夺回来。

联络官直截了当地说来不了。

高建白退而求其次:要不,一个营也行啊。

对方仍然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我们这六个团出击,主要还是为了与八路军相配合歼灭日军的,你以为是光为了援救平型关啊。

高建白无言以对,只得退出。

此时前线激战正酣,别说相差两个小时,就两秒钟都不是那么好熬的。

高建白简直觉得时间已停滞,手上的表已经不走了。

好不容易挨到8点。

六个团在哪里呢?

高建白一把拿过电话,直挂联络官:8点过了,为什么还不动?

对方的回答差点让他晕过去:8点改成12点了!

这是一个诡异的秋天,雁门关已经下起了大雪,平型关这里虽然没有下雪,但是雨一直没断过,前线官兵半个身子都泡在战壕里,真是又冷又饿。

高建白在指挥所里踱来踱去,不时看表,估算着该死的12点什么时候才能到。

12点到了,援军竟仍未有任何动静。

再次拿起电话。

这次高建白的“限度”,已经放到了“一小部兵力”。

多多少少援一下吧,把这里异常危急的局势缓解一下再说。

对方似乎被打动了,答应派两个连来支援,不过说要到明天早上4点才能到。

9月24日,早上4点,没有任何意外,两个连根本没露面。

高建白忍无可忍,拿着二战区给他的回电命令就去找那个联络官。

把命令往桌上啪地一摔。

二战区的命令,白纸黑字,写着是当天下午6点,配合八路军从平型关出击,怎么你们说变就变,而且变了这么多次,哪有像你们这样指挥打仗的。

高建白很自然地就想到,这一定是下面的晋军贪生怕死,故意违背二战区命令,坐视自己这样的客军牺牲而不救,因此怒不可遏,说的话也很不客气。

你要负“贻误战机”的责任,全国民众的眼光都集中在平型关,你不要做民族的罪人!

这个大帽子往上一扣,联络官变得脸色煞白。

等他把上级命令拿出来,高建白清清楚楚地看到上面写着:“非有阎长官电话,不得出击”。

原来“贻误战机”的是“阎长官”本人!

高桂滋是在帮晋绥军保卫山西,这种时候,老阎的心无论如何不至于歹到只想牺牲友军,保存自己的地步,要不然,也不会声称让李服膺人头落地了,他之所以迟迟不派预备队出击,非“不为”,而是“不能”。

归根结底,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出击,总以为再等一等就是好的,同时也以为高桂滋的部队是块海绵,只要挤,就能出水,所以宁愿拿些假消息来搪塞,“哄”对方能撑多久就多久。

真是无语了。

联络官比老阎还厚道点,因为离战场较近,知道第17军确实已接近山穷水尽的程度,说那两个连还是我调来给你们用的,不过全系新兵,仅能聊以“壮士气”而已。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高旅长再发火也没用,只得重回指挥所。

9月24日这一天,平型关之战已进入残酷阶段。

见无法从正面攻克平型关,板垣师团便转向附近晋军据守的一块高地,一打,高地就被打下来了。

在这之前,高地其实已被晋军丢过一次,是由高建白收复过来的,没想交到晋军手里后又丢了。

这个高地还不能不在乎,它直接影响到平型关能否固守。

此时大雨如注,高建白组织敢死队,前仆后继,冒雨从板垣师团手里再次夺回了高地。

50多人的敢死队,幸存下来的只有11人。

到底什么时候,援兵才能到呢?

会到的,只不过因雨要推迟,等雨稍停后,晚上8点方能出击。

高建白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