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拿破仑时代- 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等人的建议再加上德国社会民主党1957 年5 月23 日提出的《德国计划》,
以及波兰外长亚当·腊帕茨基10 月2 日提出的中立计划,引发了这一年有关
使中欧地区脱离两大军事集团,即中立化的争论,”脱离接触”成了这一时
期有关欧洲安全讨论的核心。
形势的发展使阿登纳要贯彻他自己的德国政策已越来越困难。如果说西
方国家最初的立场是只有克服了德国的分裂,才能讨论裁军和安全问题的
话,那么,从1955 年日内瓦首脑会议开始,它们便在逐步偏离。日内瓦首脑
会议上西方承诺可以同时着手讨论德国统一和欧洲安全问题。一年以后,在
伦敦裁军会谈中英法便宣布放弃裁军和德国重新统一之间的“关联”,这意
味着他们不仅放弃了德国问题的优先地位,也放弃了它的同等地位。1957 年
3 月,伦敦裁军谈判重开,各种中立化建议的提出必然会加剧这种危险趋势,
为了在1957 年9 月的联邦议院大选时给选民们一个有说服力的交待,阿登纳
决心再到美国以便制止这种政治态势的发展。
访问的时间是在5 月底。在华盛顿,阿登纳受到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的
热情款待。艾森豪威尔甚至把他请到了自己的葛底斯堡农场作客。杜勒斯虽
然在很大程度上愿意照顾到阿登纳的处境,但他却不愿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作
出让步。杜勒斯详细地向阿登纳和勃伦塔诺解释了美国的裁军计划及其根
据。
美国看来真的要走裁军这一步,杜勒斯在这个问题上力图说服阿登纳。
根据当事人威廉·格雷韦的回忆,杜勒斯认为,苏联人也许真的对限制军备
感兴趣,因为像在美国一样,军备对苏联的经济来说也是个沉重的负担。按
经济能力看,苏联的负担远比美国更加沉重。而且苏联人无意用核武器来装
备东欧的卫星国,他们在最近一轮伦敦谈判中,甚至对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
了强烈的兴趣,并对不扩散核武器表示了关注。当然,杜勒斯也同意单凭苏
联的声明,并不应采取任何足以削弱自己地位的行动,但如果苏联的口头声
明同它的实际利益相吻合,西方就应当给予重视。从这一点出发,杜勒斯进
一步阐述了美国对视察与监督、核武器以及常规武装力量这三个问题的主要
设想。他说在核武器方面,美国首先谋求暂停发展和生产,非核国家应当放
弃购置和生产核武器,但并不强迫他们这样做,核试验要在视察和监督系统
建立后才能放弃。在常规武装力量方面,美国同意把自己的和苏联的力量固
定在二百五十万人的额度,联邦德国不在此例,而进一步裁减则要在解决政
治问题取得进展以后才谈判。最重要的是美国认为,要在欧洲规定同等的视
察区而又不强调和不固定德国的分裂是困难的,因为苏联方面肯定不会同
意。
阿登纳和勃伦塔诺勉强接受了杜勒斯的观点,但提出了尖锐的反问。阿
登纳追问杜勒斯:“苏联人真的准备达成裁军协议吗?以什么来相信苏联人
的诚意呢?”杜勒斯保证说,根据他多年的国际经验,美国决不会去促成以
后会证实是陷井的任何协议。阿登纳说,既然谋求裁军协议是重要的和必要
的,那么,就应该重视时机的选择。在目前德国面临大选,对德国来说,如
果产生一种西方似乎在谋求一项不需要同时解决政治问题(德国问题)的栽
军协议,将会是灾难性的。

杜勒斯表示美国方面理解阿登纳对大选的担心,答应他不到时机成熟,
不把这些公诸于世。
1957 年5 月28 日,德美联合发表了关于阿登纳与艾森豪威尔的会谈公
报。这个公报比任何时候都强调,在达成一项全面的裁军协议之前,必须解
决德国重新统一问题。艾森豪威尔也向阿登纳作出公开保证,美国绝对无意
采取任何有损德国重新统一的裁军措施。这些措辞最后在1957 年7 月29 日
写进了《柏林宣言》里。
《柏林宣言》可以说是德国条约签字国最全面、最具纲领性的共同德国
政策,它详尽阐明了西方在德国政策上必须遵循的原则,包括四方面内容,
即:1.自由选举作为建立一个全德政府的先决条件:2·全德有决定外交政
策的自由权;3.四国负责重新统一;4.欧洲安全与德国统一结合起来。
阿登纳原本想为《柏林宣言》的签定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它的原订签
字时间是8 月5 日——波茨坦协定签字的纪念日,以象征性地显示从德国历
史的这一最低点算起十二年以来所发生的变化。但是,当礼宾准备工作正在
进行之际,有消息说布尔加宁和赫鲁晓夫将于8 月初访问东柏林。联邦政府
方面感到这两件事同时在柏林发生,从许多角度来说都是不可取的,况且,
法国人也因为没有参加波茨坦会议对这个日子不中意。如此一来,签字的时
间就提前了。
不过,从内容上看,《柏林宣言》在当时已经改变了的形势下并没有什
么新的东西,显然,在裁军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的情况下,它是否具有持久的
价值,那是极为可疑的。它不能改变世界的进程。除了在9 月的联邦议院大
选中它成为阿登纳反驳社会民主党的有力武器外,《柏林宣言》几乎谈不上
什么特别的意义。在阿登纳自己的回忆录中,阿登纳也没有像对德国条约、
巴黎协定那样对《柏林宣言》大书特书、大肆赞扬。从另一个角度,《柏林
宣言》签定于东西方裁军谈判开始热烈进行之时,它所包括的内容与当时的
形势本身就是矛盾的,因而它的签定似乎应该算作阿登纳谋求德国统一努力
失败的一个见证。把德国统一问题确立在这一纸宣言之后,西方国家便很少
再提起会妨碍东西方缓和进程的德国统一问题了,即使重提,也只是为了某
种特殊目的。德国分裂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已经固定下来,阿登纳对此无能为
力。从此以后,阿登纳把精力投入欧洲建设中,认为谋求联邦共和国的实力
地位,才是实现统一最有效的途径。这样,曾经因为德美关系密切而一度冷
谈的德法关系,又成了阿登纳外交的重点课题。
1957 年的联邦议院大选越来越近,阿登纳为竟选不辞辛劳。八十一岁的
他以超人的精力和意志历经了几千公里的竟选旅程。他的足迹遍布联邦德国
大小的城市,他发表了无数次竟选演说。9 月15 日,德国第三届联邦议院的
选举结果表明,阿登纳所在的联盟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
——获得了绝对的多数,奇 …書∧ 網阿登纳以党主席身份第三次当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总理。对阿登纳来说,这意味着他的政策将能再继续四年。

德苏关系
现在是该使世界重新回到理智的时候了。
——1957 年12 月13 日阿登纳同
苏联大使斯米尔诺夫的谈话
1955 年9 月德苏建交之后,如何处理同苏联的关系,成为阿登纳必须考
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苏联掌握着德国统一的钥匙。
从战略上说,阿登纳从冷战对峙、欧洲衰落的国际形势出发,选择的是
一条面向西方一边倒的路线,这条路线本身就包含了同苏联的对立。他选择
与西方结盟,那么同苏联的接触,有活力的东方政策便会损害他的对美对欧
政策,使他不能顺利实现在西方联盟内部谋求联邦德国政治经济恢复的目
标。西方国家对德国与苏联的接触随时都保持了高度的警戒,这种情况下,
阿登纳面向西方的政治经济复原政策与需要面向东西双方的德国统一目标,
从一开始就有难以克服的矛盾。因此,在阿登纳当政时,我们看到的联邦德
国的外交情形是:一方面是它经济的日益繁荣和它的政治地位在西方联盟范
围内的日益提高,另一方面它面向苏联和东欧集团的东方政策却显得极为僵
硬和消极,东方政策成为它面向西方和欧洲政策的附带部分。1955 年以前,
阿登纳一直没有和苏联打过正面交道。德苏建交以后,受德国统一问题和政
策延续性的制约,阿登纳对苏联方面的态度也基本上停留在过去水平。
从全球的角度来说,自从1953 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以来。苏联的绝对力
量和相对力量都随之大大增强入东西双方的冷战实力开始进入某种均衡。
1955 年1 月,艾森豪威尔公开发表演说,承认“世界进入一种军事平局”显
示出美国不愿在双方都具有摧毁对方实力的情况下,与苏联迎头相憧的思
想。此后召开了日内瓦首脑会议,西方国家开始承认中欧地区但持的现状。
这一切使得阿登纳的政策处于某种尴尬的情形:他想从变化了的国际形势出
发,对原有政策作出某些适应性的调整,但西方国家对他的要求却太高;西
方希望他像他们一样承认中欧现状,但是德国人却不能这么炔就接受国家彻
底分裂的事实。这样一来,阿登纳虽然感受到国际形势的变化,但他的思维
仍然不能突破旧观念的制约,公众舆论对政府在对待德国问题上软弱元力的
批评始终牵制着他,所以在考虑德苏关系时,阿登纳始终没能跳出解决德国
问题的框架。
看看阿登纳对苏联政治现实的分析就可以明白他处理德苏关系的立场。
德苏建交后,阿登纳列举了四个现实作为处理联邦政府同莫斯科关系的出发
点:
其一,苏联存在着经常性的潜在的威胁。自1945 年以来。苏联一直保持
着500 万左右的武装部队,其中有22 个师驻扎在德国苏占区(东德)内,这
些师拥有大约7,500 辆现代化坦克。此外,苏联还拥有强大的空军、潜艇舰
队以及致命的原子武器等。
其二,尽管呼吁缓和,但克里姆林宫领导人并没有放弃他们使全球布尔
什维克化的信念和使命,他们在许多公开讲话中一一承认了这种信念。
其三,苏联有侵占别国的历史。只要看一看地图和历史书籍,就可以发
现苏联1939 年的边界和今天的边界完全不同。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于1940 年并入了苏联版图,战后苏联又取得了芬兰、波兰、罗马尼亚、捷克

斯洛伐克和东普鲁士的部分领土。苏联继续不断地向西部推进。哪里有苏联
部队驻扎.哪里就建立起共产党的政府。
其四,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之后,苏联的势力范围不再扩大,这也是
一个现实。这证明北约组织的建立对遏制苏联的侵略扩张是有效的。柏林本
该于1948 年陷落的,但1949 年5 月,在北约组织成立一个月之后,苏联人
就解除了对柏林的封锁。阿登纳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偶然事件。联邦德
国和欧洲在平安无事的情况下重建,应该归功于北约组织的保护伞。
这些对于理解阿登纳1955 年后处理对苏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1956 年9
月,阿登纳向四个战胜国,也包括苏联,送交了一份有关德国重新统一问题
的备忘录。西方三国支持了阿登纳的立场。苏联方面在10 月22 日的复照中
拒绝了阿登纳提出的将重新统一与欧洲安全联系起来的观点,重新强调存在
两个德国的现实,同时认为重新统一应是两个德国之间的事。由于在德国问
题上的分歧,建交后的德苏关系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冻结起来。联邦德
国方面对苏联第一任驻德大使瓦列里安·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