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了!”
大成庆连忙取出一卷黄绸卷轴”这一份是给唐朝的国书,双手恭恭敬敬奉给李庆安,“请殿下收下!”
李庆安接过卷轴展开,仔细看了一遍”果然是当初他和大钦茂签订的备忘录,现在已经成为了正式旨意,盖有国王的印玺和中书门下大印。也就是以国书形式确定下来了。
李庆安更关心的是第三条。大唐可以无限期租借渤海国港口。准许唐朝筑城,并同时驻军,当时他和大钦茂的口头约定是不高于三万”所需粮草由渤海国供给,国书上果然有这一条,而且渤海国把军队人数明确下来了,不高于三万。
但李庆安却没有找到渤海国愿意将哪个港口租借给大唐,国书上没说,李庆安便笑道:“我记得当时和渤海王谈过租借地一事,我们商谈了两个方案”一个是渤海国的南京府沃州港,他准许唐军筑城,这是一个简单方案:另一个方案是土地调换方案”同样是在沃州港筑城”但在剿灭契丹军队后,唐朝可以把契丹土地交给渤海国”作为交换,渤海国另外将北部的理州、华州和安州划给大唐,作为唐朝在渤海国的一块飞地,这两个方案不知渤海国准备选择哪一个?”
沃州就是今天的朝鲜咸兴港,现在是渤海国的南京府”李庆安希望得到这个港口,为唐军的中转补给,但他真正想要的是渤海国的华州和理州。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从前的海参葳。
他知道渤海国一直垂涎契丹的土地”可以用作渤海国的牧场,所以他便以契丹的土地为诱饵,来换取这个北方最重要的港口。
虽然此时渤海国也和〖日〗本进行大量贸易。但他们对海洋的意识却并不高。更重要是他们没有明白李庆安的真正目的,渤海国几乎是一致同意第二个方案,以土地换土地。
“殿下,渤海国选择第二个方案,因为契丹未灭,所以没有写在国书,待契丹灭亡后,我们再做一份补充。”
“好!”李庆安欣然道:“既然正式国书已有,那我们就按约定,我即刻出兵,支援渤海国!”
两名使者下去了,李庆安回到临时书房。他背着手站在*海国地图前久久沉思不语。
事实上唐王朝灭亡高句丽后,便立刻着手剿灭契丹和粟末韩鞠。但因后勤和地形等条件限制,一直未能成功,天门岭之战,唐军被粟末鞋鞠击败,从此渤海国得以建立,唐王朝见已经无法剿灭渤海国后。只得采取安抚的手段,接纳渤海国为属国,但如果有条件,唐王朝是绝对不会放弃灭亡勃海国的计划,,唐高宗、武则天都先后失败了,唐玄宗李隆基时代。吐蕃成为大唐最大的威胁,唐庭只好放弃对东北用兵,先后建立安东都护府和卢龙节度府对东北进行控制。
现在,该轮到他李庆安来考虑对东北的战略了,在后来的历史上,契丹、女真和满族都走出自东北,其根源就是唐高宗在灭亡高句丽后,没有能够成功剿灭契丹和粟末韩鞠,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契丹逐渐坐大。后来耶律阿保机灭亡了渤海国,建立辽国,一跃成为了东北强国,永远成为中原的心腹大患。
这一点,李庆安非常清楚。他不会让历史重演,也不会将问题遗留给自己的子孙,他准备用五到十年的时间灭亡渤海国和新罗,彻底统一东北,所以先在渤海国内部建立海港军事基地,在理州和华州迁移汉民。保障兵源,就是他东北战略中的重中之重了。
海参葳和咸兴两大港口,可使南北呼应。再加上营州的军队,他有信心,五年内可以让渤海国成为大唐的渤海道。
第六百八十七章 河北风云(上)
夜色深沉,厚厚的乌云遮蔽了天空,没有月色和星光,十几步外便看不清楚物体,黑暗中,黄河也难以看清了,入秋后,这条波澜浩荡的大河已不再像夏天那样奔流,而像暴风雨后,渐渐趋于平静的昏暗大海,但水面依然有微波荡漾。
这是一年内渡河的最好时节,夜色掩护中,一艘百石渔船在起伏的波浪中向北快速行驶,船上除了三名船夫外,就只有一名身穿灰色长袍的男子,身旁摆放着一副货担,看模样是一个商人,但他坚毅的目光和始终挺得笔直的腰板,就说明他并不是什么商人,而一个小商人,哪有雇船渡河的可能。
他确实不是商人,他是唐军的一名斥候,名叫周元,渡河去执行一项重要的任务。
他是从济州的卢县渡河,前往对岸博州,这一带河面虽宽,但水势平缓,非常方便渡河,船只在河边上行驶了大半个时辰,渐渐地,他已经看到了对岸的黑黝黝的、像围墙一样起伏的影子,那是对岸的树林,能看见树林,说明他离岸边已经很近了。
“糟了!”
一直沉默的船夫忽然叫了起来,夜色中传来了划桨的声音,他们已经一左一右被两艘巡逻小船包围了。
“把桨扔到水里去,跪在船上,否则我们放箭了!”
两艘巡逻船已经到了十步外,船上各有十几名士兵,都端着弩箭,冷冰冰地对准了他们。
“听他们的!”
周元沉声道:“不用担心,我就是来找他们的。”
几支船桨都被扔进水中,船夫们跪了下来,将手高高举起,周元也跪了下来,船身剧烈一晃,几名魏博士兵跳上了船,他们一言不发,开始在船
火把点亮了,一支火把凑近周元,将他脸照亮了,一把锋利的刀压在他脖子上,对方冷冷道:“你是对岸探子?”
周元举起手平静道:“我只是信使,给你们田将军送一封信。”
‘砰!’的一声,有人用刀柄狠狠砸在他后脑上,周元一下子被砸晕过去。
“他娘的,明明是探子,还敢骗老子,老子杀了你!”
为首的魏博军校尉却眉头一皱,制止住同伴的行凶,“不要鲁莽,先搜他身。”
两人迅速搜查周元的身子,一人高喊道:“找到了!”
他从周元的怀中搜到一封信,递给了校尉,“头,你看是不是这个?”
魏博军校认识几个字,他接过信对着火光,看了一眼,顿时吓得站了起来,“快,快把他弄醒!”
片刻,周元被对方士兵连掐带拍脸地弄醒了,校尉将信还给他,一抱拳道:“真是抱歉了,我们是例行公事。”
周元接过信,待头痛稍稍平缓一点,便道:“时间紧迫,请带我去见你们田将军,另外,这艘船与我无关,请你放了他们。”
校尉一摆手,“放了这艘船。”
周元跟他们上了巡逻船,两条巡逻船很快便走远了,消失在沉沉的黑雾之中,小船脱离了危险,也开始返航了。
河北道从安禄山造反到史思明拥兵自立,再到安史易州大战,时间已经持续了一年多,此时的河北已经满目苍夷、千里赤野,原来数百万人口繁华地区,人口已经锐减到一成,剩下的人口聚居在幽州、魏州和营州等少数地区。
到了今天,军阀混战的恶果已经显现出来,无论对于安禄山、史思明还是田承嗣,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粮草、生铁,而是人,没有人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无法支撑他们的军队。
田承嗣手中有六万军队,他控制的魏、博、贝三州还有二十余万人口,这二十余万人口显然是无法养活六万大军,无奈之下,田承嗣只得下令军队参与屯田,不仅如此,他还千方百计从各个州县收刮人口,并实行严格的口粮配置。
但形势的发展显然对田秉嗣越来越不利,安禄山被史思明击败,幽州易主,安禄山逃往营州,河北短暂的平衡局面被打破了,田承嗣将直接面对史思明的冲击。
这几天,田承嗣总是睡不着觉,尽管在河北诸将中,田承嗣被称为狡狐,狐狸虽然狡猾,但它也有穷途末路的一天现在,田承嗣此时就被逼到了墙角。
夜幕已经降临,房间里灯光忽明忽暗,将田承嗣那瘦长的身影也拉得时长时短,他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在他身后放着一座沙盘,那是河北道的全部地形图,田承嗣在为自己的出路而忧心忡忡。
田承嗣年约五十岁,长得又瘦又高,后背略有些佝偻,削瘦的长脸,像狐狸一般的眼睛,显得他狡猾多谋,他是范阳军中老资格的汉将,也是安禄山的心腹之一,安禄山在占领河北全境后,命他率本部五万人驻守河北南部重要的魏、博、贝三州。
当然,他也不是什么善男信女,他到魏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居民家中粮食和铁器全部没收,并按天来发放配给粮食,这样,他们就难以逃跑,同样,将所有青壮男子集中起来种田,以他们的表现,给他们家人发放口粮。
男人卖力干活,他们的妻女就能多一点口粮,男人偷懒或是抱怨不听话,就克扣他们家人的口粮,这一招非常毒辣,使近十万青壮男子像牛马一样给他种田干活,保证了他军队的军粮供给。
在河北诸将中,田承嗣被称为狡狐,在河北历次动荡中,他狐狸般的(性)格开始显现出来,蔡希德灭了,李归仁完了,史思明反了,惟独他田承嗣一直保存实力,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还悄悄地吸纳了不少残兵败将,使他的兵力达到了六万人。
这几天他接到了两个重大的情报,一个是安禄山被击败,残部逃往营州,另一个是南唐覆灭,李庆安已经完成了除河北道之外的大唐统一。
李庆安下一步必然是河北了,河北收复只是早晚问题,其实田承嗣早就看出了李庆安的策略,李庆安不是没有实力收复河北,他之所以迟迟不收复河北,就是要把安禄山留下来,悬在大唐士民的头上,使他做一切事情都有安禄山造反这个借口,等他羽翼成熟了,他再来收拾河北。
现在南唐已经覆灭了,也就喻示着李庆安的羽翼已经成熟,对河北动手已是必然。
而河北的局势已经明朗化,安禄山和史思明变成了傀儡,一直潜伏在他们身后的势力终于走上前台,史思明的后台是回纥人,而安禄山的后台是契丹人,他们二人之所以能在汉人几乎被杀尽的情况下,依然维持强大的军队,粮食从哪里来,实际上就是契丹和回纥的供给。
从他们军队种族结构来看,汉人几乎没有了,史思明军队是以突厥及回纥人为主,而安禄山的军队就是契丹人和奚人,他们军队中的少数汉兵也沦为军奴,汉人军队都集中在李怀仙和他田承嗣的手中。
如果从民族的角度来看,他田承嗣无疑是和李庆安站在一线的,投降朝廷是他的必然归宿,这一点,田承嗣心知肚明。
但田承嗣并不想这样轻易投降李庆安,他要的是利益最大化,要看李庆安给他什么,李怀仙投降后得到了北平县公、右武卫大将军一职,那他田承嗣呢?他能得到什么?
这时,院子里传来了脚步声,有士兵在外面禀报:“大帅!巡逻哨兵抓到一名报信兵,是唐军派来送信。”
田承嗣一转身,他略略沉思片刻,便令道:“带他进来!”
片刻,唐军斥候周元被带进了屋子,周元躬身行了一礼,“唐军斥候营校尉周元参见田将军!”
田承嗣见此人还算懂礼,便微微点头,“你有什么信要给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