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河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火河山- 第1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甘示弱的英国,在1906年无畏级战列舰下水后,陆军扩充了一芝10万人的远征部队,准备随时开赴欧洲作战,英国军费开支总数达到了8600万英镑;法国常备军达到了50万人,俄国现役军人甚至达到100万人。

在亚洲,被英国人利用来保护自己在远东利益的日本已经衰弱,中国取代日本一跃而成为拥有全亚洲最大军事力量的国家,仅在1907年年初,中国国防军正规军为陆军120万人,这种势力是任何国家都想着争取的,中国的态度将影响整个远东的局势。

中国早被英国视为军事盟友,虽然两国也有矛盾,比如西藏问题,但想一下哪个国家间没有矛盾,甚至同盟坚定如英法之间,不也一样为了各自的利益争吵个不休?此时的中国政府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让英国根本没有心理上的准备。一旦中国和德国缔结什么盟约,那远东势力极有可能来一次重新洗牌,这是陷于印度起义的英国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

霍必澜几次找到了李国勇和杨度,表达了英国政府的不满,对于这种背着英国接受德国邀请的行为,英国人的感情已经受到了伤害,这甚至会影响到中英两国间的关系,他强烈地建议李国勇取消这次访问。

李国勇和杨度的态度再次让霍必澜摸不清中国人究竟在想些什么。李国勇向他保证这只是一次普通的访问,中德不会达成任何书面或者口头上的协议,中英之间的友好关系不会受到任何形式地损害。

既然事情已成事实,霍必澜退而求其次的向李国勇转达了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的邀请,邀请中华帝国元首李国勇同样的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李国勇没有一秒钟犹豫就接受了这一邀请。

为了安抚英国人,李国勇再次提出了中国由西藏出兵协助英军剿灭印度叛乱,这次高傲的霍必澜没有拒绝,必须向德国显示中英在远东不可动摇的军事同盟关系。次日,李国勇在正式宣布英国的邀请之后,下令驻扎在西藏的国防军第3集团军26师正式进入印度。

进入印度后的26师起先并没有引起英军在印度的最高指挥官皮特中将的足够重视和尊敬,虽说中国的军队打败了日本人,但那些日本猴子的士兵怎么能和精锐的英国士兵相提并论。但很快,26师所表现出来的训练有素,作战勇猛让皮特中将刮目相看,不得不承认他得到了强有力地支援。在给国内发去的电报中,皮特也强调了中国人是在真诚的帮助着英军打仗,相信得到了中国军队地协助,印度的叛乱将很快被平息下去。

接到这份电报后的英国人再次迷惑起来,难道中国政府真的仅仅是因为政治上的幼稚,对国际局势无法做出清晰地判断,才接受了德国的邀请?或许是这样的,一个以年轻人为主的新生政府,在各方面都是很不成熟的,这也更需要英国对他们耐心细致地指导,将他们牢牢地拴在英国人的裤腰带上。

1906年2月6日,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开始,在内阁总理杨度等政府官员的送别下,“李牧”号在南京起航。

汇合了护航舰队后,载有帝国元首李国勇,海军部长赵灿薛,总参谋长蒋百里和工业、农业等各部部长的“李牧”号向着浩瀚的大海前进。随船的还有李国勇的夫人王青颜,毕竟是正式国事访问,把几个老婆全带上不太合适,在几个老婆的争执下,最后还是进门最早的王青颜取得了胜利。

虽然拥有着全亚洲最大的舰队,但李国勇还是生平第一次出海,还好没有晕船的反应,不至于丢了帝国元首的脸。

甲板上吹来的海风让人心旷神怡,“李牧”号的不远处,是威武的“白起”号和“韩信”号护航战舰,李国勇看得大是激动:“雪之,海军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啊。”

赵灿薛一样心情激荡:“是啊,当初我接手海军的时候,连满清的舰队都比不上,能发展到现在这个规模,全靠着您顶住压力,大力发展海军。”

李国勇深深吸了一口海面吹来略带咸味的空气:“雪之,还是不行,现在的帝国舰队充其量只能看看家门,打那么一两场小的海战,虽然我们打败了日本联合舰队,但比起世界第一海军强国英国来,差距就不是那么两三年就能赶上的。英国、法国或者美国、德国的舰队,在大海上四处横行,到处宣扬着他们的武力,他们也正是用舰队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殖民地。我一直在想,中国什么时候才能象列强一样,把我中华的泱泱国威立于异域,在海外大力拓展中国的疆土,可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急不得。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埋头发展,和列强的差距会越缩越小,总有那么一天,一支强大的中国海军会出现在世人面前。”

看起来赵灿薛对这话颇有感慨:“我在国外求学的时候,看到英国人的舰队耀武扬威,总想着中国什么时候能象他们一样就好了。当时学校中的日本学员,看到我们中国人总是趾高气扬,不停地炫耀着甲午海战中日本的胜利,那时候我的心一直在滴血,现在日本人终于被我们踩在了脚下,我现在想的是,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英国的水平。”

李国勇不置可否的笑了下,海军是要大规模发展,但要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在那说什么呢,那么神秘。”蒋百里笑着走了过来。

“方震,你来的正好。”李国勇叫住了他:“你对我这次出访德国有什么看法?”

谁知道他的话音才落,蒋百里就毫不犹豫地说道:“帝国将倒向德国军事集团,中国在列强间跳舞游走的时代即将过去。”

对于蒋百里快速准确的回答李国勇并不吃惊,他的总参谋长本来就有着过人的判断力。

赵灿薛皱了下眉头:“现在就倒向德国是不是有点嫌早了,其实我们大可以继续保持目前的局面,在列强间为中国谋取最大的利益,毕竟列强间的矛盾与我们的关系不太大,中国只管安心发展就可以了。”

李国勇轻轻笑了下:“雪之,其实在列强间摇摆不定是件很危险的事,终有一天会被抛弃,落个很悲惨的下场,也许做出抉择将是个非常痛苦的事情,但为了这个抉择当需要我们流血的时候我们将不会害怕牺牲。我之所以选择德国而不是英国,因为在亚洲德国人没有什么势力,我们的主要对手是英国,它就象盘恒在中国面前的一座大山,只有爬过它才能够确定稳固中国在亚洲的霸主地位。既然迟早都要一战,为什么不先选择一个忠实坚强的盟友,比如德国,将来在开战的时候,起码英国不敢将主要精力用来对付我们,因为在他们身后,还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虎视眈眈地盯着他们。”

赵灿薛微微点了点头,又听到李国勇笑了下说道:“我可以无耻,但中国不可以,我可以倒下,但中国不可以,让历史来告诉我的抉择是对是错吧。”

第234章 威廉二世

一路上都能够看到简直是无处不在的英国战舰,显示着这个海上第一强国的实力。尤其是进入了印度洋,到处都可以看到为了镇压印度民族起义而四处巡航,为陆军提供支援的大英帝国东印度洋舰队。

战舰上的英国指挥官看来对巨型的“李牧”号,“白起”号和“韩信”号非常重视,从肉眼观察,中国人的这三艘战舰,除了大英帝国去年才下水的“无畏”级战列舰以外,似乎还没有哪一艘战列舰能够与之抗衡,中国人从什么地方搞到了它们?

当然此时的英国舰队对中国是相当友好的,毕竟中英联合舰队一起炮击过日本东京湾,陆地上中国和英国的军队正在一起联手镇压着印度叛乱,英国的战舰都向“白起”号打出了问候祝福帝国元首,向在印度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表示感激的旗语。

很快,英国战列舰“多克郡”号和“印度”号加入了护航舰队,这一友好举动也让各艘中国战舰上的文职官员兴奋不已,强大的英国战舰在为中国人护航,几何时,曾经备受歧视的中国人竟然得到了如此的尊敬。不过“李牧”号上的帝国元首李国勇和他们的想法倒不一样,反而有一点苦涩,这值得骄傲吗?不值得,等到有一天中国舰队也能够如此扬威于海上,那才是真正骄傲自豪的时刻。

一直到了快出印度洋,两艘英国战列舰在打出了“祝元首好运”的旗号后,才逐渐脱离了护航舰队。

进入了苏伊士运河,在埃及经过了短暂补给后,舰队继续向地中海行进。一路上不停的有英国战舰加入护航的行列,象接力棒似的一站站传递下去,除了表示友好外,似乎总让李国勇觉得英国有在故意炫耀武力的味道在里面。

一直到了德国人控制的北海外海,英国的战舰才彻底将护航任务交给了德国舰队。

对中国元首访问德国高度重视的德方,排出了强大的护航阵容,最前面的就是和“李牧”号一起下水的“威廉号”与“美因次”号战列舰。

“看!”李国勇忽然手指向了德国舰队。

在欢迎的德国舰队中,李国勇凭借着外形认出了他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两艘战列巡洋舰上舰身上各写着两个大大的中国字“上海”,“南京”。甲板上站满了敬着标准军礼的海军军官,这些都是中国派往德国海军学习的最后一批军官们。本该在今年学成回国的他们幸运的在德国就见到了帝国的元首。

在德国舰队隆重的欢迎下,李国勇一行踏上了德国的土地,他们所访问的第一站是位于坦特伯雷度的伏尔铿造船厂,在这个曾经为中国造出了“定远”和“镇远”两艘第一级一等铁甲舰的造船厂,中国官员第一次领教了什么才叫工业强国。

气势恢弘的伏尔铿造船厂,厂外海面上漂浮着一艘艘正在试航的战舰,厂里忙碌的工人中经常能够看到来此学习的中国工人和工程师。

“咱们的以马尾造船厂为首的几家工厂,虽然在规模和人员上要超过伏尔铿,但在工作效率和管理上却还是落后人家太多啊。”李国勇看着有些感慨,对身边的官员说道:“我们以前总说自己是天朝上国,要什么有什么,洋人的玩意有什么好学的;现在等到了外面一看,和真正的工业强国相比,我们简直就是井地之蛙,差距很大啊。咱们回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放下所谓的大国架子,虚心向别人学习。”

这时候伏尔铿造船厂的总经理乌多夫迎了上来,在他的身后是中国总工程师余群先。

通过翻译和乌多夫寒暄了几句,说了些客套话,李国勇转向余群先笑道:“群先,有两年不见了,怎么样,在这的收获大吗?”

两年不见元首的余群先显得有些激动:“元首,真的非常感谢您能送我们来这,在这我们看到了差距,也学到了很多。相信我们所学到的一定能为中国做出贡献。”

点了点头,李国勇说道:“永远别忘记自己的根是在中国,是的,中国现在还比较落后,经济也不发达,但我相信不会永远这样继续下去的,总有一天中国会迎头赶上这些工业强国的。”

李国勇来伏尔铿并不仅仅就是参观那么简单,他为乌多夫带来了大量的订单,这让乌多夫大喜过望,连连感激中国方面的好意。不过李国勇也不会白白便宜了德国人,除了在价格上尽力杀价外,还着重提到了两国之前的合作协议,并且希望进一步加大人员和技术间的交流,这些乌多夫都一一答应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