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病重昏倒的事一传扬开来,各方势力便按捺不住了,支持诚王的众人颓唐之余,对豫王、秦王两派前来拉拢的人马,持保留观望的态度,不允诺也未明言拒绝,向来打压他们不遗余力的豫王、秦王人马,此次要软下身段拉拢他们,委实有些难为。
诚王的众幕僚聚在诚王府书房商议着,就有一幕僚道:“支持豫王的人本就不少,为何他们还一定要拉拢支持诚王的人,转而投向他们?”接连几日收到十几封信,来问应对之策的幕僚,头疼的道。
倪先生捋着胡须微笑的回答:“支持他的人自然是越多越好,你们莫忘了,还是秦王要与他一较高下。”倪先生早早接获消息,得知诚王兄弟平安无事,行事上自然较同僚们有底气。
“那就由着他们公然撬墙角?”幕僚之一问。
“不然呢?咱们能拦得了人不生异心?”被这么一反问,众幕僚默然,好嘛!王爷身死的消息都传出来了,连皇帝都因此病倒,他们是谁啊?能拦着人不许人另投明主吗?就是诚王在,他也拦不住啊!那些支持诚王的人,为的是日后的从龙之功,为的是自家的荣华富贵,就连他们自个儿,都不能保证诚王真死了的话,他们还会留下来,真要留下来,辅佐谁啊?
是吧?
倪先生脸上挂着笑,观察着一室的同僚们,众人神色各异,他们一开始来诚王这儿,是因豫王、秦王身边挤不进去,没想到诚王竟能一飞冲天,能力强悍到足以威胁豫王和秦王二人,眼看着争位有望,却没想到皇后过世,后座腾了出来,局面从皇子们三足鼎立之势转变成双凤之争。
淑妃的二皇子居长,皇贵妃的三皇子为贵,只要她们当中一人被封为后,两名皇子立时由庶为嫡,二皇子便成嫡长,太子之位名正言顺是他的,但论品级,皇贵妃位尊,立她为后的机会较淑妃大,皇贵妃为后,三皇子便成嫡子,理所当然的太子。
当时四皇子诚王一度被皇帝冷待,没有领差,整日闲赋在家,再加上如妃早已过世,众幕僚中便有人心生异念,只是他们想转投其他皇子,也得看人家要不要你,运作了一阵子,都未果,适巧诚王又开始领差出门办事,他们才熄了另觅高枝的心,专心辅佐诚王。
因此他们这会儿提出此事,也有几分试探之意。
又过了几日,书房里的幕僚减少了数人,“咦?程先生呢?”程先生乃那日问要由着人撬墙角的那位。
“程先生老家来信,说是家中祖母过世,要他回家奔丧。”
倪先生郑重的点了点头,“一会儿记得让人给他送仪程。”
“是。”
众人有志一同,不提程先生祖母早已仙逝多年的事,倪先生心里暗诽,程家老太太真可怜,为了孙子,已经死透了,还得再死一次。
諴王这回总算记得通知妻子一声,诚王妃知道丈夫平安,满京城就传出诚王与顺王遇刺身亡的事,她寻思一番,自觉闭门谢客是最好的选择,不用应付上门打探情况的人,也不用瞒着担心她的亲人。
诚王妃去信爹娘,言明丈夫身死的消息令她身心俱疲,求二老体谅她的不孝,容她专心为亡夫哀悼,适巧宫里传出皇帝病重的消息,二老心疼女儿之余,只能让来送信的嬷嬷回去好好侍候照顾诚王妃。
嬷嬷回复诚王妃时,抬了手腕的袖口拭着泪道:“王妃娘娘,老爷和夫人都嘱咐老奴,定要好好代他们将您和小主子们照顾好。”
诚王妃微颌首,让嬷嬷下去后,方悄悄掏了帕子拭泪,她身边的女官劝慰着。“老爷和夫人定能体谅您的。”
“我真不孝,明知他们会担心难过,却不能跟他们明说。”
第三百零四章 吉祥 五
银装素裹的京城里,因为皇帝的病情一直未见好转,百官不上朝,但政事却耽搁不得,因此左、右二相肩头上的担子,如泰山压顶般,将两个向来如谪仙般优雅的二相,折磨得老态毕现。
豫王他们仅在皇帝昏倒初醒时见过圣驾一面,之后皇帝就以养病为由,不见诸子大臣,唯二能见得天颜的,仅有这两个老家伙。
这日他们甫忙完,喊了内侍,道他们要回府,值房里在座的几个文官、书吏闻言暗松了一口气,他们以为待在二相身边是美差,谁晓得这两位真拚命起来,也是凶猛得很。
自皇帝惊闻二子死讯昏倒,悠悠醒转的皇帝,短暂见了二相,命他二人暂领监国之职,又见了诸子一面,便待在御书房中养病,淑妃和皇贵妃等嫔妃们,想要待御书房侍疾,都被皇帝拒绝。
淑妃为之扼腕,皇贵妃则是咬碎一口银牙。
这一日,由皇贵妃领着后宫的娘娘们,一同前来求见皇帝,年轻的几位美人频频拭泪,娇声嚷着要待在皇上身边侍疾,她们没见到皇上,心里不安,睡不好吃不香,才几天都瘦了云云。
她们不似皇贵妃和淑妃她们要端着架子,反而不计身份的痴搅蛮缠,让向来惯于应付皇贵妃等人手腕的心腹内官有些应付不来,心腹内官们陪着笑,好说歹说,才将这些贵人们送走,一转过身,立刻拉下脸,抬手往脑门一抹满手的油汗。
送走这么麻烦后,一位内官领着人去了太医院,另一个则去库房找齐顺王送来的玩意儿,原先放在皇帝身边的那一批,皇帝玩厌了。想换些新玩意。
“干爹,陛下为何不愿让几位娘娘来侍疾?”待他们走远了,一名小内侍挠了挠头问。
心腹内官没好气的睃了年轻的小内侍,心道,皇上那病真不了,要真让那些人精似的娘娘们来侍疾,岂可能不被看穿?虽然他不懂皇上为何要这么做,但接获隐龙卫这些天,不断传来的消息后,心腹内官隐隐有些明白了!
除了诚王府闭门谢客。其他开府封王的皇子府邸,皆热闹非常,就连十皇子的安王府也是客来客往。皇上知情后,神色严肃的质问御医,安王的病况可是造假?
御医信誓旦旦,绝无造假,但也颇为保留的说:“安王自小养尊处优。胆子较常人小也是有的。”
弦外之意不言而谕。
十二皇子自小被皇后娇惯着,他都能上阵杀敌,安王不过是被箭吓了一跳,就半疯颠了?都养了这么一段时日,却都未见好转?莫说皇帝不信,御医自己也存疑。
皇上一病倒,安王府就开始热闹起来,是怕皇帝有个万一,安王讨不到好处?还是安王想趁此良机。拚搏一把?像二皇子、三皇子他们?
小内侍见内官似在想什么。站在一旁不敢出声打扰,忽地想起方才隐龙卫暗卫送来的信柬,他连忙掏出来给内官。
内官接过一看。是隐龙卫送来的消息,信柬右上角一朵浓墨勾勒的祥云,四周以描红勾了边,是最速件的标记?不动声色的将信柬收入怀中,心腹内官转头朝小内侍道:“你记好,想活得长久,就得把嘴巴锁牢了,在陛下身边侍候,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得烂在肚子里头,任何人问,都不能说出去。”
看小内侍乖巧的点点头后,心腹内官才重重的叹口气:“这天,要变了。”说完便举步走进御书房里,小内侍抬头看了眼天空,随即转头跟进御书房里。
皇帝精神很好,事实上是非常好,他很久不曾这么轻松悠哉度日了。
未登基前,要小心防着,不被争夺大位的兄弟们诬蔑,往他身上泼脏水,当皇帝之后,国事如麻,要平定外患,又要烦恼水患、山崩、雪灾以及虫害等天灾,直到有人奏请立太子,皇帝才发现立谁当太子呢?
若是皇长子仍在,皇后嫡出,又是长子,立为太子合情合理,偏偏他夭折了!
立二皇子?此子生性风流性好渔色,小小年纪就已经拐得宫女为他寻死觅活,不妥!及长又一骨脑的钻进钱缝里去,让皇帝怎么看都觉得他小气得紧,无皇室风范。
三皇子呢?皇帝也有意见,皇贵妃太贪心,三皇子甫出生,就册封她为贵妃,连生二子,又擅讨皇帝欢心,皇帝又破例加封皇贵妃,皇后一直无所出,皇贵妃仗着自己育有二子,有时对皇后都不甚敬重,三皇子领差后,其外祖、舅父等全力支持,轻易的就将二皇子给比了下去,皇帝原不以为意,直到四皇子横空出世,皇帝才发现,三皇子的表现优异,不全然是他自己的功劳,四皇子母妃早逝,母家已败,毫无人脉的他,却将差事办得四平八稳。
皇帝发现四皇子似乎比他的两个兄长更为出色。
之后的一次端午御宴,八皇子缠着三皇子,闹着要上龙舟去玩,被不耐烦的三皇子一掌甩开,整个人跌了出去撞到石块上,当场额角血流如注。
众妃尖叫声不绝于耳,皇后倒是不忙不乱的让人请御医,指挥若定的安排一切,皇帝当时觉得皇后处理得宜,众人散去之后,随兴在御花园中散步的皇帝竟意外听到四皇子安抚十二皇子的话。
同样是一母所出的兄弟,那一对有母妃在上头护着的,在自己面前张狂跋扈毫无友爱之心,这一对没有母妃庇护,兄弟两相依为命。
皇帝伫足片刻,沉吟良久,才做下决定,派人暗助与皇后合作的四皇子,也好就近考察他。
只是有段时间,皇帝颇为失望,四皇子做事四平八稳是他的优点,但太过沈稳也会成了拖累他的主因,正当皇帝不知如何点醒儿子时,皇后片面毁约,与四皇子撕破脸,四皇子以去江南的优差换取带着十二皇子一起出巡的机会。
皇帝问他原由。他却抿嘴不答,只道请父皇怜惜十二皇子,容儿臣带他出京见识外头的世界。
男孩子本就该天南地北的去闯,而不是被留在自家后宅里娇养。
皇帝对四皇子失望,也是为此,四皇子让皇后把十二皇子养成了个娇姑娘,觉得他把亲弟当筹码,没有保护好他,与他之前给自己的印象相去甚远。
当断则断。
国舅的女儿当众给十二皇子难堪,四皇子并未去求着、巴着皇后不放。而是断然放弃皇后所能给予的一切支持,皇帝正好将自己早已安排的人给过去,自此。四皇子背后的靠山,不再是皇后了。
后来皇后过世,皇帝特意将十二皇子带在身边,想要试探几个儿子的反应,没想到四皇子是唯一没让他失望的。他是真心欢喜自己看重十二皇子的人,二皇子和三皇子面上未显,私底下却动作频频,不断的朝十二皇子泼脏水。
八皇子和十皇子连手,说是要教训十二皇子,不断派人去行刺他。
最后还是四皇子深恐有个万一,十二皇子遭遇不测,求了他让东方朔回永宁山庄去。
这一连串的考验下来,皇帝觉着。这太子之位可以定下来了。
谁知竟又传变故。他原以为十二皇子最后一次见面时,跟他说起的梦境是无稽之谈,但现在看来。似乎有那么点意思了。
他伸手摩挲着东方朔第一次送给他的木匣,里头放着这些年来,东方朔借着送礼夹带给皇帝的信,有时只是一张图,有时只是一张小纸片儿,寥寥几字却尽诉儿在外思亲之苦。
皇帝每每看得眼涩心酸,思及自己年轻就藩为王时的心境,他就恨不得派上一大队人马去侍候儿子,偏生这个娃儿是个犟的,说不要就不要,还说什么他在外头不是皇子身份,用内侍、内官侍候反惹人起疑。
皇帝想到东方朔自小就不受自己重视,养在皇后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