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小记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6-04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浮生小记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金牌推荐vip2015-06-04正文完结)- 第1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羯人攻打平北城时,陶耀光装做不知情,将兵力全部收缩在雍州。可是转瞬间形势突变,他马上带了雍州的两万兵马追随淮北王一路北上,所以现在他正在军营里。
  这已经是陶耀光第二次过来了,上一次是一天前,卢八娘让司马十郎见了他,今天他再次前来肯定是心中的怀疑加强了。
  算起来卢八娘带着旭儿到到军营已经五天了,加上之前淮北王伤重的近十天时间,共有近半个月淮北王没有出帐巡视或者招见外面的将领官员了,而她和旭儿来时也带了不少人马,眼下帅帐的保卫工作提高到了新极限,种种迹象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卢八娘也知道军营中已经有了一些传言,但是敢来挑衅的还只有陶耀光一个。
  “请十兄再去见见他,问他想说什么。”卢八娘吩咐后自己也站了起来,从幕后向外看着大帐内的情况。
  这是卢八娘第一次见到陶耀光,这位声名远扬的雍州刺史五十岁上下,身材高大,面色青白,一双大眼炯炯有神,五绺长髯打理得非常精致。他身着昂贵的明光铠,腰佩一把重剑,身后跟着两个武装到牙齿的彪形大汉——正是出入帅帐的要求,每个将领至多带两个亲兵。
  相较之下,站在虎皮椅旁的司马十郎的气势就弱得多了,这也使得他的话显得更加没有力量,“王爷正忙着,陶刺史有什么要事,直接与我说就可以。”
  陶耀光紧紧地盯着司马十郎,用鼻子哼了一声道:“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我只能告诉王爷,别人听都不大合适。”
  司马十郎脸涨得通红,声音也大了起来,“我是王爷的亲兄长,王爷对我也不同寻常,有什么是我听着不合适的!”
  陶耀光越发傲气逼人,“雍州与淮北的军政大事还轮不到十郎君做主呢吧!”
  卢八娘扭头问跟在一旁的平安,“平时陶耀光就是这样吗?”
  “平时他哪里敢,这次他追上来后在王爷面前就像一只狗一样,不用说对十郎君了,就是对帐外的亲兵都有说有笑,现在竟然敢这样!”平安咬牙切齿地说。
  该来总要来的,卢八娘心想,我还没有去谋算你的雍州,你竟然先来谋淮北军了!她向平安道:“传令下去,升帐!”
  “升帐!”平安尖细的声音响了起来,接着帐外的亲兵擂起战鼓,一刻钟后淮北军最重要的将领和官员们都陆续进了帐内,分列两侧静侯淮北王。
  卢八娘身着翟衣冠服拉着同样穿着世子礼服的旭儿从后面走进帐中,见几十人整齐在排列在军帐两旁,陶耀光站在左侧最前方,已经没有了刚刚的傲慢,而敛首低眉,拱手而立。
  听到“淮北王妃及世子升帐!”后,很多不知情的人都吃惊地抬起头来,卢八娘的目光从他们脸上一一扫过,最后落在陶耀光的脸上,只见他猛地站直了身子,人立刻拨高了几分,一双眼睛对上了卢八娘,凶光毕显,肆无忌惮地打量着卢八娘和旭儿。
  卢八娘感觉到旭儿的手紧了一下,她轻轻地拉了一下旭儿,带着他坐到了正中的座位上,缓缓开口道:“王爷受了伤,将淮北的事务都交给我和世子。”
  帐内出现一片嗡嗡声,有人站了出来,“不知王爷伤情如何了?”
  “不知我们能不能去探望王爷?”
  “是啊,我们要看看王爷!”
  “我们能做什么?”
  “伤情很重,但已经请了名医诊治,暂不能多见人。”卢八娘温和地回答着,她理解大部分的人关心,“你们都是王爷的肱股之臣,希望诸君在此危急时刻能够辅佐我和世子,保淮北平安。”
  “是!”众人行礼应诺。
  见陶耀光也随着大家略弯了弯了腰,卢八娘转向他问:“听闻陶刺史有要事一定要见王爷?现在与我说行不行呢?”
  陶耀光推测出司马十七郎重伤,召王妃世子入军营的事实,然后马上想到如何利用这个机会为雍州多争取一些利益。可是没想到淮北王妃将淮北王重伤的消息公开,他原想暗地里利用这个消息与淮北王妃讨价还价的,被打乱思路后他的心里有些乱。
  可是陶耀光自诩文韬武略,他少年成名,雄居雍州几十年,就是淮北王也给他几分颜面,并没有看得起眼前的这个女人。在他看来,淮北王时常夸奖王妃才华出众不过是为了他出征时后方能更稳定而已。眼下淮北王快死了,不借着这个机会压住淮北王妃和世子,岂不可惜?
  于是陶耀光上前了一步道:“这次北征已经将胡人驱逐出河南之地,我便打算带着雍州兵先回师。只是先前王爷答应得到晋地后将子思城以南的郡县和益州东边的两郡划给雍州,不知王妃是否可以出一纸文书,办好交接呢?”
  司马十七郎是决不会答应陶耀光这些条件的,卢八娘非常清楚,可是她并不方便在大家面前说淮北王一切事务都与自己商量的事,而在座的人有很多并不清楚司马十七郎对于雍州如鲠在喉般的心理,而卢八娘也不想公开。
  可是眼下决不是示弱的时候,卢八娘冷冷地说:“王爷将淮北的事情都交待给我和世子,却没有说划给雍州土地的事。再者,我知道淮北是先皇封给王爷的,王爷决不会拿先皇给他的封地送人!”
  “你一个妇道人家带着孩子懂得什么!”陶耀光面露凶相,手按宝剑一步步向前逼进,“淮北王亲口答应的事你还想赖不成!”
  一般男人见到此情此景都会害怕,但是卢八娘只是紧紧握住了旭儿的手,全身纹丝不动,“陶刺史,请自重!”
  “陶刺史,你竟敢对王妃如此无礼?”帐内有很多人已经看不下去了,上前拦住陶耀光。
  在淮北,淮北王的身份自然是第一尊贵,其次便是陶耀光了,实力也是如此。特别是在尚爽死后,先皇亲封的刺史只剩下陶耀光一个,而且他不同于当今皇上封的陆徐两位空头刺史,而是拥有一州之地和数万雄兵并在最前线抵抗胡人多年的名将,近几年又与淮北王协同作战,颇有威名。是以,在军帐内他占据左侧的第一位,也是仅次于正座的位置。众人虽然不忿,但也不敢过份。
  眼见局面混乱,卢八娘摆了摆手,“大家各自归位,有话好好说。”
  大家都退了回去,只有陶耀光还站在大帐正中,他见的恐吓并没有起到作用,便又叹息道:“淮北久战之地,晋地亦刚刚收复,孤儿寡母,难哪!”
  “回想自平定苏峻之乱起,淮北王与老夫并肩作战,已经十余年了,没想到现在……”他抬手抹了抹并不存在的眼泪,又上前一步,在旭儿的脸上捏了一下,“我对世子如同自家子侄,岂能欺骗于你们孤儿寡母?”
  大帐内的座位下并没有台阶,是以陶耀光离卢八娘和旭儿非常近,他发现眼前这个面色憔悴双眼布满血丝的女人细看之下果然如传闻般美艳,便又向她眨了一下眼睛,“以后我会照应你们的。”
  没有了令他忌惮的淮北王,陶耀光觉得淮北早晚都会成为自己的,他心思飘荡了一下,也许淮北王妃也会是自己的?

  ☆、第九十五章 狼子心陶刺史发难危急中淮王妃决断〔二〕

  就在这时,卢八娘抬起了手做了一个必杀的手式,一直站在她左右的桃花爹和田涵如猛虎般地扑了上来,按住了陶耀光,下面的陈勇、尚颉等人也抓住了那两名亲兵。
  大帐内响起了沉闷的撕打声,然后就是陶耀光高声的叫骂,“大胆,你们放手!我是先皇亲封的雍州刺史,淮北王妃,你竟敢抓我!放手!放手!”
  卢八娘垂头看向在下面挣扎着的那个人高声喝道:“陶耀光!”
  在这个时代只有对小辈或者下级才能直呼其名,就是淮北王也会尊陶耀光一声刺史,没想到淮北王妃直接已经叫出自己的名字,陶耀光的脸气得更加青白了,一时间反倒停止了叫喊。
  卢八娘已经站了起来,用手指着陶耀光怒骂:“益州平叛时你推病不行,平北城被围时你不去救援,眼下北征尚未结束你又妄图先逃脱!淮北王对你有知遇之恩,你却贻误军机、托付不效、专事欺瞒、纵敌不战!来人,推出去斩了!”
  什么!淮北王妃一个女流之辈竟敢诛杀自己,真是反了!陶耀光简直不能相信,他怔了一下就被人拖着向帐外,这时他才明白自己实在是太掉以轻心了,以为淮北王重伤不起就没有人能制住自己,没想到淮北王妃一个女人如此心狠手辣!
  对死亡的恐惧让陶耀光暴发出惊人的力量,他竟然甩开桃花爹和田涵两个军中猛将向卢八娘扑了过来,口中发出野兽般的嚎叫,“毒妇,我要杀了你!”
  卢八娘第一次直接面临如此直接的疯狂举止,惧意从心中升起,可她却不退反进挡在了旭儿面前,厉声道:“陶耀光!你罪有应得!”
  电光火石间,桃花爹和田涵已经再次扑向陶耀光,而同时,旭儿拨出了系在身上的剑从他母妃身后绕出来,稚气的声音却很坚定,“陶耀光!你敢对我母妃不敬,我杀了你!”便提剑向陶耀光刺去,因为陶耀光是从地上跪着跃起来的,身体还没有来得及站直,那剑便正中他的脸,鲜血四溅。
  “啊!”
  “世子!”
  “王妃!”
  帐内的人都扑过来保护淮北王妃和世子,这时陶耀光已经被桃花爹和田涵再次制住了,旭儿的一剑虽然不够重,但是陶耀光血肉模糊的脸看起来非常恐怖,他继续大叫着被拖出大帐,尤如一只困兽,“淮北王妃,你竟敢,你竟敢杀我!我是先皇亲封的刺史!淮北王也不能杀我!”
  “毒妇!你竟敢!你竟敢!毒妇!”陶耀光在死前也不肯相信淮北王妃竟敢杀他,但是淮北王妃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了他。不只他不敢相信,就是帐内所有的人也都不敢相信,真正事先知道的也不过几个人。
  桃花爹、陈勇是卢八娘的老部下,田涵是桃花的夫君一向忠心耿耿,尚颉娶了卢八娘的庶妹,顺理成章地成了她的心腹。卢八娘事先也不确定要如何处理陶耀光,只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他们约定看她的手势行事。
  陶耀光被拖出去的时候,有很多人还没从惊吓中醒过来呢。
  帅帐前的大旗下就是惩办犯了罪的将士们的地方,于是陶耀光的声音很快消失了,接着他的人头被送了进来,一路还在滴着血。卢八娘的身子绷得紧紧的,刚刚旭儿那一剑使她的衣襟上也溅了很多的血,她的左手上还有一滴,粘粘的带着温热,可是她全不在乎,看了看这颗人头平静地吩咐道:“拿出去全营传看!”
  然后她命令陈勇尚颉道:“你们带所部兵马立刻到雍州军营传达淮北王世子令,陶耀光违抗军令被斩,想跟随淮北军抗胡的就继续留在军中,其余的可以领取路费回家。”
  然后卢八娘火速派人到雍州接管各郡县,各级官员若肯追随淮北军刚留任,若不肯亦不勉强,发遣散费回乡。至于陶家,卢八娘将上下所有人等迁出雍州送往老营,定期供给日用。
  这一次的行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结果也还好:雍州军一多半留下来被改编为淮北军,而雍州各郡县差不多都投向淮北军,其后的一些事宜也都很顺利。
  得知雍州军并没有哗变,卢八娘心里才真正松了一口气,她明白能有如此理想的结局都要归功于司马十七郎。他先前所展现的高风亮节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