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楚- 第2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是微行,你们不要太多礼了。

给我安排一个好位置吧,我和陆君有事要谈。”

“喏。”

武嫖面无表情的应了一声。

起身站在一旁:“大王请,令尹请。”

共尉微微的摇了摇头,跟着武嫖进了酒坊,上了三楼,来到一个清静而视野极好的阁间,虎贲郎们不用吩咐。

各占要地,都尉亲布在外间栏杆旁占了一桌,所有进出武家酒坊的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共尉和陆贾坐定,不大一会儿,武嫖亲自带人上了酒菜,也不太多,荤素搭配的四五样,颜色鲜艳,看起来就让人食欲大开。

原本关中人吃菜是很少用蔬菜的,贵族们认为只有庶民才吃蔬菜,但是共尉入关中之后,提倡荤素搭配,蔬菜也上了宫中的餐桌。

有不少在宫里办公的官吏慢慢的就把这种吃法带了出去,渐渐的在咸阳风行起来,不少酒坊都开始提供各式各样的蔬菜。

冬天能提供的蔬菜是极有限的,但是武家酒坊特别一些,他们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在冬天也能种出新鲜的蔬菜来,但这是天价,一般人吃不起的。

所以陆贾一看到那些碧绿如玉的蔬菜,顿时食欲夫开,略微和共尉客气了两句,先挟起一片叶子送进嘴里,一边嚼一边说道:“香,脆,嫩,果然是名不虚传,咸阳独一份。”

共尉微笑不语,武嫖能在冬天种出蔬菜来的办法,就是由他提供的,别人觉得稀奇,他却不以为然。

他略微喝了两口酒,吃了两口菜,就将盘子推到陆贾面前:“我不在咸阳,陆君辛苦了,你多吃一点。”

陆贾哈哈一笑,他和共尉君臣相处久了。

知道共尉的脾气。

也不客气,端过盘子风卷残云,一会儿就吃得干干净净,接着又将另外几个菜扫荡干净,这才捧着肚子,打着饱嗝说:“谢大王,臣这次是真的饱了。”

共尉忍着笑,吩咐人进来收拾,准备一点清茶。

他准备和陆贾谈正事了。

功夫不大,案上收拾干净了。

紧接着又有人送来几盘精致的点心。

共尉愣了一下,那个长相清秀干练的侍女抿嘴一笑。

看了一眼陆贾道:“菜都被陆君用了,只怕大王腹中未饱,所以她膘了一眼旁边的屋子,神秘的一笑:“准备了一点私房点心,请大王享用。”

第四卷东成西就/第一章关中经略 第十六节 黄老之道

其尉沉默了片刻。点点头。挥手示意侍女盘出唤; 叶,顺手带上了门,隔壁一声轻响,紧跟着也带上了门,两个脚步声渐行

远。

陆贾一直垂着眼皮,好象什么也没看到,直到脚步声听不到了,他才轻轻的咳嗽了一声,呻了一口清茶,有滋有味的品了品:“大王,吃完肉食用此茶,果然是齿颊留香。”

“嗯,最近这个茶在咸阳城的销量怎么样?”共尉顺口问道。

“很好。

”陆贾应声答道,“听东市令曹参说。运茶的车从进市到卖完,前后只有一刻钟的时间,等着买茶的人排队排到东市以外,为了争夺。差点打起来,亏得他早有准备,安排了大量的市卒,才镇住场面。”

共尉一笑:“曹参管市场确实有一套,未雨绸缪啊。他现在还吵着要去打仗吗?”曹参原本是在韩信帐下任五大夫将的,可是东线一直没打仗,他立功心切,急得坐立不安。正好咸阳市因为货物日多,争斗的事情越来越多,共射就将他调了回来任市令,曹参开始还有点不情不愿的,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他才不想去打仗呢。”陆贾笑了,“按大王的新官制,新爵制。战功虽然还是第一序列,可是别的功劳,也照样可以加官进爵的。比起战功来,还不用拼命,他何乐而不为?咸阳市现在很火,就那些商贾们孝敬他的,恐怕就比他的俸禄还多。”

共尉皱了皱眉头:“有贪墨的情况吗?”

陆贾笑着摇了摇头:“御史大夫专门安排了人在东市,曹参没那么大的胆子,吃点孝敬免不了,但贪墨还没发现。”

“嗯,市场很重要,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共尉点点头道:“那些茶叶商是不是都发了?”

“都发了。”陆贾笑了一声:“宝少府恐怕有得忙了。”

茶叶不属耕地,属山泽,归少府管,收入原本都是皇家的私房钱。共尉入主咸阳之后,把少府名下的山泽都承包了出去,少府只负责收税就行了。当然这里面还有监管的问题。经过广开财源之后,少府的收入隐隐的已经逼近国库的收入。

“新税制没引起反弹吧?”共尉有些担心的问道。他鼓励经商,可是不希望出现那种能够影响国家命脉的巨富,因此,他一方面将重要的资源分成几家,不让少数人独占,一方面出台了新税制,越是利润高的。收的税越多,最高的接近八成。

“暂时还没有。”陆贾笑了笑:“能达到收五成税标准的商家都没出现呢,他们哪里会有意见。”

“嘿嘿,那就好。”

“咸阳市是热闹,但是不乱,西楚太学”陆贾叩了一口茶,轻声说道:“乱了!”

共尉端茶杯的手滞了一下,他抬起头看着陆贾,见陆贾的脸上并无担心之色,相反倒有些得意,不免有些奇怪,西楚太学乱了,他怎么还这么开心?“怎么乱了?”

“这还得从百家争鸣说起。”陆贾放下茶杯,似笑非笑的看着共尉:“大王,百家之中,儒墨为显学。这两家的争斗也最严重。而两家内部,也斗得不可开交,大王想必知道儒家的派别吧?”

共尉笑了笑,“我最近在谈韩非子。他说儒有八家,难道就是这八家之学在斗?”

陆贾摇摇头:“八家之学,其实并不准确。夫子故后,儒家大大小小的有十几家,但走到了现在,真正影响比较大的,只有两家。一家是从曾子传来的思孟派,家是鼻子传下来的荀派”

“你算哪一派?”共尉斜睨着陆贾,含笑问道。陆贾的学问很杂,有儒,有道,还有法,再加上他能说会道,又有一些纵横家的影子,但是归根到底,他的主要见解还是以儒为主。

“思孟派,又称妹细学派。”

共尉明白了,陆贾就是思孟派。这么说,他和孔蛇是一个派系的。

“但是,我现在是荀派。”陆弈诡异的一笑,接着说道。

“为何?”共尉不解。

陆贾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从怀里掏出一本书来,这是使用咸阳竹纸装订成的纸装书,是共尉按照前世的印象让陈乐制订的样式,现在是咸阳城里最风行的样式。

“这是臣的拙作,请大王斧正。”陆贾将书双手送到共尉面前,恭敬的说道。共尉接过书,膘了一眼,只见深蓝色的封面上有一张洁白的长方形名签,上面用带有楚地风格的篆书写着“新语”二字。共尉皱了皱眉:“怎么还用篆书?”

陆贾一笑:“大王,只有封皮是篆书,里面全是隶书。”

共尉这才点点头,翻开内页一看,果然全是隶书。比起篆书来。隶书要简洁得多,共尉要求所有的公文现在都用隶书,图其简便。篆书也不是不用,比如篆刻碑额、题写重要的场合还是用篆书。

共尉略微翻了翻,将书放下,轻芦笑道: “你原本是思孟派,忽然转了荀派,那夫子岂不是要吹胡子瞪眼睛了?”

“岂止是吹胡子”叭青,他把我堵在令尹府两天出不了门呢,差点谩我是儒”帆兵了。”陆贾收起了笑容,娓娓道来。原来,西楚太学之中,儒家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派,除了墨家,没有任何一个门派可以和儒家相抗衡的。而墨家的领袖人物陈乐是个半吊子墨家,他现在擅长的是墨家中的工。对于墨家的其他学问,他并不擅长,而且墨家学问因为要求过于严苛,现在奉从的人已经很少了。共尉将工派的墨家引入工学院,将侠派的墨家引入军队体系,已经分散了他们的力量,因此在西楚太学。儒家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派。

儒家之中,又以思孟派的尊,一是西楚太学的祭酒孔跗是思孟派,西楚令尹陆贾也是思孟派。可谓是两根顶梁柱,这个优势是任何一派都无法抗衡的。与之相对的荀派,因为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个著名的学生。荀派被儒者斥为法家。基本没有什么传人了,现在西楚太学还信奉荀派学术并且学有所成的,只有一个上蔡人吴巨。

思孟学派以学问见长,讲述儒家经典,那是他们的强项,一般来说,开坛请学辩论,思孟派都是当之无愧的大赢家,其他的门派根本不也望其项背。

“大王,臣给你讲一件事,你就知道思孟学派的实力是如何的大了。”陆贯喝了一口茶,润润嘴唇,接着说道:“八月,济南伏胜来到威阳,他是研究《尚书》的。年六十余,他曾经做过秦朝博士。名气大,来请教的多,来问诘的也多,可是应付一般的问诘者,伏胜根本不出面。只由他那个才十来岁的小女儿出面,就足以让大多数人铩羽而归了。”

“有这事?”共尉好奇心大起,他隐隐约约的知道好象有这么一件事。后世的儒生经常拿这个来夸耀的。这个伏胜好象活得很久的,后来汉献帝的伏皇后,就是他的后人。

“大王回宫问问几位夫人,就一清二楚了。”陆贾笑了笑,脸上有些无奈。“臣见思孟派势力实在太大,几乎已经能左右西楚太学的风气,左思右想之下,决定改而研究荀派的学问。”

“为什友?”共尉不解。

“臣以为,如果以研究学问论,思孟派有优势,但是,从国事论。荀派更佳。”陆贾轻声向共尉解释了一番。原来思孟派讲究的是内省,所谓“日三省吾身”所谓“浩然之气”他们讲究先从自身的修养做起,一步步的扩大影响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第一步。最显著的例子就是孟子。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为目标,这本来是好事,但是他们过于理想化,缺乏弹性,往往很难推行自己的理想,孟子周游列国一辈子,最后还是落魄而归,他自己还不承认自己有问题,只说是那些君主不识货。

孔姐就是活脱脱的孟子传人。如果不是遇到共尉这样的君主,他早就被人踢到墙角里去啃老米饭了。

“臣以前也是这么想,可是现在身为令尹,看事的角度有了变化。”陆贾瞥了共尉一眼,顿了顿。又接着说:“思孟派的理想……看起来很美,但是和墨家的兼爱一样。不切实际。而荀派则不然。荀子综合百家,融合儒法道墨。兼有各家之长,于治国颇有助益,只要使用得当,就是个能臣。那个吴巨。臣就十分看好,准备等一段时间调入令尹府。磨炼磨炼。”

共尉听明白了陆贾的意思。他沉默了片刻,淡淡一笑:“可是,…荀子的学生李斯和韩非,那可都是法家的代表啊,秦以法亡,你不怕老夫子鸣鼓而攻之?”

“他已经攻过我毛”陆贾见共尉并不生气,这才松了一口气,淡淡的笑道:“秦以法亡,那是他们做得太过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想一想,如果没有法家,秦能扫灭六国吗?”

“你的意思是,我们还是以法治国?”共尉似笑非笑的看着陆贾。“也不尽然。”陆贾摇了摇头:“法家能强国,但是也不是没有问题。他们的酷法成就了秦的强大,同样也毁灭了秦。如果还照这个模式治国,岂有不亡之理。更何况大王提升廷尉为上卿,已经激起了不少人的不满,如果再提以法治国。恐怕会引起更大的反对。所以,我建议大王以黄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