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衰减。几十年下来,共和国本土至少储存了上百万吨报废的复合蓄电池。因为任何工业产品的标称使用寿命都低于实际使用寿命,即会留下冗余,所以很多报废了的复合蓄电池实际上仍然可以使用,只是性能达不到设计指标。除掉最早量产的2级与4级复合蓄电池,其他在2025年之后生产5年之后报废储存的复合蓄电池都还能够使用。正是如此,4座军事基地内才储存了大约40万吨回收的复合蓄电池。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复合蓄电池,“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仍然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原因很简单,即便不考虑复合蓄电池的价格(如果用25万吨12级复合蓄电池来代替,以成本计算,采购价格都高达200万亿元人民币,完全超过了国家承受能力),也得考虑复合蓄电池的产量,以及由大肆扩产带来的问题。
解决了能量问题,并不等于其他问题都不存在了。
在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之后,如何将能量投送到目标上,成了新的难题。
这个难题分成了两全部分,一是激光器的功率,二是能量传递。
前者还比较容易解决,即便无法用一台激光器输出全部能量,也可以用多台激光器并联的方式来输出全部能量。当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不少,比如如何确保所有激光器输入的激光具有相同相位如果相位不同,就会使功率衰减,以及如何让所有激光器都具有相同的指向性。当然,这些都是技术上的难题,而不是基础条件上的问题,通过合理的设计与巧妙的技术手段就能的到解决。比如通过采用配备了负反馈系统的自适应反射镜,就能让各台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具有相同的指向性。
当然,重点还是在第二个问题上。
毋庸置疑,10多万吨复合蓄电池、还有基于国家电网的基础能源设计,让整个系统的发射端必须放在地面上。众所周知,地球表面具有幅度,受地形影响,在照射低空目标的时候,激光器的作用距离非常有限。即便将激光器设在海拔8000多米的珠穆朗玛峰上,对海平面上目标的攻击距离也在100公里以内。如此一来,就只能采用反射的方式,将高能激光发射到数千公里之外。
正是如此,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空,才会有一颗专门的反射卫星。
因为整个系统都处于绝对保护之下,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外界根本不知情,就连共和国天军司令也不知道有一套如此强大的拦截系统,所以反射卫星是以通信卫星的名义发射升空的,而且反射镜采用了最新的技术与材料。当然,这里的“最新”指的并不是构建反射镜骨架的高强度记忆合金,而是构成镜面的自适应智能纤维织物。
这种听上去像布一样的纺织物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根据光压的变化,自动调整纤维的表面曲率,让光线始终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反射。也就是说,只要调整好骨架的朝向,不管反射面是个什么样子,照射在上面的激光束都将反射到同一个方向上去。
这一特性在地面上也许没有用,在温度变化非常巨大的外层空间却特别有用。要知道,任何物资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在反射距离达到36000公里的情况下,哪怕非常微弱的变化都会使聚焦失败,从而导致能量分散,无法达到烧毁目标的级别,使攻击彻底失败。更重要的是,在外层空间,如果没有自动根据环境变化进行调整的能力,任何机械性质的控制方式都无法确保足够高的精度。
根据军情局的开发清单,为了研制出这种织物,光是科研投入就超过了100亿元。
当然,这种织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因为是自动调整纤维的表面曲率,所以对激光的反射率远远不如金属镜面,平均反射率只有75%左右(金属镜面的反射率可以达到99%以上)。别看这20%多的差距,这就意味着,在射来的光能中,大约有25%的光能会在反射镜的表面转换成内能、辐射能等等其他能量,而其中占绝对多数的就是内能。即便织物纤维也能根据温度变化来调整表面曲率,确保反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可是不想办法散发激光照射产生的热量,反射镜面肯定会被烧毁。正是如此,在反射镜面的背后是厚度接近10厘米的高传导性热敏涂料,即以蒸发热敏涂料的方式来带走多余的内能。即便如此,整个反射镜面也最多只能连续工作60秒,或者以断续的方式工作80秒。如果每次照射持续10秒,也就最多工作8次。
正是如此,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总共有6颗这种反射卫星(3颗备用)。
平时,这6颗卫星都处于收敛状态,而且会像通信卫星那样,转化电磁信号,以免让敌国生疑。只有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展开反射镜面。要命的是,反射镜面只能展开,不能收回。也就是说,每颗卫星只能工作一次,不具备重复工作能力,而这也是为什么要准备3颗备用卫星的原因。
不管怎么说,这绝对是划时代的武器,绝对是毁灭性的武器!
第43章 合理使用
再好的武器,如果不能正确使用,也等干摆设。
如同前面提到的,“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是典型的“面杀伤”武器,而不是传统的“点杀伤”武器。更加重要的是,这种威力惊人的武器,能量消耗量也同样惊人,在不对国家社会正常运转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最多只能使用24次,即便不计后果,也只能再增加1次,即总共只能使用25次。如果为储能设备充电,则需要等到半年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拦截。毫无疑问,在浪费1秒钟都有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的战略防御中,根本不可能把希望寄托在半年之后。
由此可见,“区域性激光拦截系统”不但是一种威力强大的战略武器,还是一种“不可再生”而且对时机非常敏感的武器。正是如此,整个作战系统均由计算机控制,由计算机根据作战使用的时机,不需要人为干预。这么安排,不是说计算机的判断力更强,而是计算机的反应速度更快。
在这次拦截俄军巡航导弹的战斗中,反应速度明显比判断力更加重要。
前面已经提到,俄罗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在接到预警之后就前往预定巡逻空域,并且在接到俄罗斯总统契力亚科夫下达的战略反击命令之后,按照标准程序,向共和国境内的数十座大城市发射了300多枚KP…500型战略巡航导弹。
因为俄罗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是分两个批次起飞的,即在战争爆发前,已经有半数轰炸机在布里亚特共和国的贝加尔湖南面与阿穆尔州的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背面等2处预定空域巡逻,接到警戒命令之后,剩余的半数轰炸机立即起飞,前往汉特曼西自治区的中西伯利亚叶尼塞河…斯托尔博瓦河自然保护区与萨哈(雅库特)共和国的上扬斯克山脉南部的两处预定空域。如此一来,俄军的战略轰炸机分成了4个机群,而且各个机群的威慑对象也做了调整。
按照俄罗斯空军战略航空兵的相关作战守则,如果突然遭到战略打击,在地面待命的轰炸机未能起飞,在空中巡逻待命的轰炸机将按照最高优先方案,将全部巡航导弹射向敌国的大城市。因为在40年代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有所缓和,加上战略潜艇调往北方舰队,以及可以用部署在加里宁格勒的短程弹道导弹与陆基巡航导弹威胁欧洲,所以俄罗斯空军的战略轰炸机全部部署在乌拉尔山以东的亚州地区,主要威胁共和国。正是如此,在仅有部分轰炸机升空的情况下,KP…500都将射向长江流域以北的大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南京、郑州、西安、青岛、石家庄、大同、沈阳、大连、长春等人口在500万以上的超大型工业城市。特殊情况下,甚至只需要集中力量攻击北京、上海等几座人口在千万左右的国际大都会。
作为战略反击力量,战略轰炸机的反应速度非常快,基本上能够在接警后10分钟内升空备战,而射程超过5000公里的战略弹道导弹从发射到落下的攻击时间在15分钟以上。所以在提前提高了警戒级别的情况下,战略轰炸机往往能够在局势紧张的时候全数升空,不会呆在地面上。
正是如此,俄罗斯空军战略航空兵还制订了另外一套战略反击方案,即在所有轰炸机都已升空、且到达了导弹发射区域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对敌国进行报复性打击。因为前期升空,执行常规巡逻任务的轰炸机要在必要情况下打击共和国的特大城市,而共和国的大部分特大城市都在黄河以南,距离俄罗斯上千公里,所以为了提高巡航导弹的突防率,常规巡逻区均设在俄罗斯的边境线附近,比如东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地区、以及远东的阿穆尔河黑龙江流域。
如果以KP…500的射程为准,即攻击半径为5500公里,在这两处空域巡逻的轰炸机的攻击范围覆盖了除藏南直辖市之外的共和国本土全部地区。考虑紧急起飞的轰炸机不大可能有充裕的时间赶往位于边境地区的导弹发射区域,所以俄罗斯空军在本土纵深地区设置了几处备用导弹发射区域,而这些区域距离共和国都相对较远。如此一来,在考虑到综合打击效果的情况下,靠近共和国的轰炸机将负责攻击长江流域以南地区的超大型城市,离共和国较远的轰炸机则攻击长江流域以北的超大型城市。
如同所有的战略武器,这两套攻击程序都以固件的方式锁定在导弹制导系统内。也就是说,攻击之前,轰炸机上的武器操纵员(一般为副驾驶)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接到的战略反击命令,选择适当的攻击程序。因为这套攻击方式中,轰炸机不会花太多的时间确定自身的精确位置,而是依靠地面导航站提供的导航信息、或者惯性导航系统来确定大致位置,所以战略轰炸机必须在预先设定好的导弹发射空域内巡逻,并且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攻击程序发起攻击。
毋庸置疑,战略巡航导弹的攻击程序肯定是国家最高机密。
虽然军情局能力通天,但是努力数十年,也没有能够搞到维罗斯空军战略巡航导弹的制导芯片。
不能提前掌握敌导弹的飞行线路,不等于无法进行有效拦截。
与弹道导弹相比,巡航导弹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设定航线。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巡航导弹的致命缺陷。
拿KP…500来说,其最大射程高达5500公里,但是在实战中的最大攻击距离往往不会超过3000公里。作为战略巡航导弹,导致实际射程比标称射程短得多的各种因素中,制导系统产生的影响并不明显,主要就是在攻击得到重重保护的重要目标时,必须精心设计攻击航线,尽量利用敌人防空网上的漏洞。
要知道,对于飞行高度在60公里的战略巡航导弹来说,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敌人的战略防御系统,而是敌人的区域防御系统,特别是那些部署在目标附近的战区防空系统。比如1枚在外兴安岭北面空域发射的KP…500要想攻击北京,至少得避开设在共和国北部边境线、齐齐哈尔与承德的三处战区防空网,并且找到北京防空网的漏洞,因此飞行距离不是2100公里,而是足足3800公里。
在这其中,关键就是如何避开沿途的战区防空网络。
可以说,这是一门非常高深,而且非常有用的学问。要想避开战区防空网络,首先就得掌握战区防空网络的部署情况。毋庸置疑,共和国这样的超级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