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这回轮到李陶彻底傻眼了。
……
明日,便要离开潞州了,李陶觉得时间有些不够用了,他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需要安顿。
“李叔,李申兄长,张昭,明日我就要启程赶赴长安了,有些事情我要与你们交待一下。”
三人点头。
“李叔,潞州这一大摊子事就交给你了,这可是我们的全部家底。等我在长安站住脚了,我会慢慢把你们转移到京城去!”
李文皎面色凝重:“小主人,我会帮您看好咱们的家底的!”
“李申兄长,本来准备让你同去长安的,可李叔这里人手不够,就先委曲兄长留在潞州帮衬李叔了!”
李申性子比之前沉稳了许多,他点头道:“遵从小主人吩咐!”
“张昭,说实话,我非常需要你在我身边出谋划策,可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不得已只好让你出马了!”
张昭笑道:“为主人分忧是我份内之事,主人尽管吩咐就是!”
“这次的事大家都清楚了,几方人马汇聚潞州,而我们却丝毫不知,犹如瞎子聋子,这样下去是很危险的。我决定建立一个专门收集情报的秘密机构,只有掌握大量的情报,将来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第一百八十五章 离别潞州
张昭听罢,脸上的笑意消失了,他知道此事的重要,更
清楚责任重大。
李陶歉意地看着张昭:“我们谁也没做过此事,更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只能自己摸索了,但你放心,无论是需要钱还是需要人,我都会全力满足的!”
张昭一阵感动,他正要说话,却听一旁李申喊道:“小主人!”
“怎么了,李申兄长?”
“若是您放心,这事交给我来做吧!”李申沉声道。
李陶愣住了。
李文皎亦点头道:“没错,小主人,此事交给申儿比较合适,您忘了那《韬晦术》了,用在这里最是合适!”
李陶眼前一亮,一拍脑袋道:“是呀,我怎么忘了这茬了!好,这事就交给李申兄长了,只是李叔你那里可就……”
李文皎笑道:“主人,你放心,我应付的来!”
“张昭,明日你与我同去长安,我们去会会那些妖魔鬼怪!”李陶充满豪气道。
……
腊月初三,潞州城外,前来为李陶送行的人还真不少。
“三叔,记着我们的约定,可别让我空欢喜一场呀!”李陶朝李隆基眨巴着眼睛道。
“进了宫你先想法子保住自己这条小命再说!”李隆基没好气道“我去与阿嫂道个别!”
见李隆基去与阿娘说话了,李陶看向王毛仲与李宜德:“你们俩一定要保护好临淄王,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在长安再会!”
为了自己走后确保李隆基的安全,昨日,李陶将王毛仲与李宜德二人带到了临淄王府,让他们全力保护李隆基。李隆基见了二人非常高兴,毕竟他们二人要比王府那些侍卫强的多。
“放心吧!主人,我们会的!”王毛仲恭顺道。
“主人,多保重!”李宜德对李陶感情颇深,多少有点舍不得。
李陶点点头,又走到聂神算、范长风与姜绞面前。
“老聂,九郎,潞州各项产业的经营就交给你们二人了!”
“小主人,放心,我会做好的!”聂无双依然是那么沉稳发。
“阿陶,你得赶紧来接我们呀!”范长风哭丧着脸道。
“我知道了,九郎!”说到这里,李陶对一旁的姜绞道:“姜掌柜可要做好准备呀,要不了多久我们就要来一次大搬家,除了马场之外的所有产业都要搬到长安去,在那里赚钱可要比潞州容易多了,说是日进斗金那也丝毫不过份!”
姜绞的嘴笑得都有些合不拢了,他忙不迭点头道:“李小郎君,我心里有数,到时候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就浩浩荡荡开进长安城去。”
就在李陶与众人告别的时候,华文轩也与华菁菁话别。
“哥,也不知阿陶怎么想的,为什么不让你一起同去?”华菁菁噘着嘴道。
华文轩正色道:“妹子,你可别怪阿陶,是我主动要求留下的,马场还有一大摊子事呢,我自然要帮阿陶照看着。不仅是我,你没见九郎也留下来了。”
华菁菁听罢不言语了。
华文轩叹了口气道:“菁菁,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再像以前那么任性了。哥不在跟前,你要学着自己照顾自己。还有,就算帮不上阿陶的忙,也绝不能扯他的后腿。”
“我知道了,哥!”
……
李陶一行人已经走远了,可送行的人还站在那里。
“李小郎君人缘可真不错呀!”杨思勖骑在马上笑道。
李陶回头看了一眼潞州城的方向,然后转头对杨思勖意味深长道:“但愿我到了长安还能有如此好人缘,不过这还得要杨公公鼎力帮忙呀,你说是吧?”
杨思勖听出了李陶话中有话,只有苦笑不语了。
李陶一行走出去没有多远,一骑迎面飞驰而来。
“哪位是古云天古总捕头,长安六百里加急!”来人勒马大喊道。
“我是!”古云天骑马赶上前去。
李陶与杨思勖心中咯噔一下:莫非有了什么变故。
不一会,古云天来到李陶与杨思勖的马前抱拳道:“杨公公,李小郎君,抱歉,我不能陪你们去京城了。正平县发生赈灾款被劫案,刑部六百里加急,让我迅速赶去破案!”
杨思勖不悦道:“我这里有陛下的圣旨,古总捕头,你的任务是送李小郎君回长安!刑部那里,咱家帮你顶着,你放心便是!”
“这……”古云天有些为难,不知该如何回答。
“古总捕头,这赈灾款被劫案是怎么回事?”李陶在一旁问道。
“哦,李小郎君,是这么回事……”
古云天把此案的情况向李陶大概叙说了一遍。
原来,河南黄河沿岸突遇百年罕见的水灾,数十万灾民呼天喊地,悲鸿遍野,朝廷下令各地紧急筹集钱粮运往灾区。
正平县令赵彦山接到上锋命令,不敢怠慢,急忙在自己辖处内筹集到千两黄金运往河南赈灾。
可是,千两黄金的赈灾款刚一运出正平境内,便遇上了一个蒙面劫匪。那蒙面劫匪功夫十分了得,只嗖嗖几剑便将押送赈灾款的几个公差送上了西天,然后提走了赈灾款,去向不明。
消息传到京城,朝廷震惊,刑部当即决定派古云天负责调查此案,并限期一个月内一定破案。案情如火,刻不容缓,故而古云天想连夜快马加鞭赶往正平县。
李陶听罢,对杨思勖道:“杨公公,这样吧,我们绕道正平,先帮古总捕头破案,再去长安!”
“李小郎君,可是陛下那里……”杨思勖一听便急了。
“杨公公,你放心,误不了事,大不了我们完事了我们抓紧时间赶路便是!”
杨思勖见李陶心意已决,只好无可奈何道:“那便依李小郎君吧!”
……
当李陶等人赶到正平县衙后厅的时候,县令赵彦山和一个年轻人早就在客厅里等他着他们了,俩人心事重重的样子。
还没待古云天说话,那个年轻人便上前一跪在地:“孩儿见过阿爹。”
李陶奇怪地看着古云天:“他是你儿子?”
古云天点点头道:“是的,李小郎君,他正是犬子古震。”
“古总捕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你儿子怎会在正平县?”李陶不解地问道。
赵彦山见古云天对李陶恭敬有加,不敢怠慢,赶忙上前说道:“李小郎君,我是正平县令赵彦山,此事还是由我来说吧!”
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时糊涂
原来,赵彦山是古云天的好友,两人交往多年,情同手足。
有一年元宵佳节,恰逢古云天老母七十寿辰,赵彦山于是备下厚礼,进京来为古母祝寿。
古云天母亲见郎彦山知书达理,气度不凡,一时高兴道:“你与古云天年岁相当,又交情甚好,不如两人结拜兄弟,我岂不是又多了一个儿子?”
古云天是个孝子,一听母亲开口,加之自己也早有此意,忙一口答应。
赵彦山也欣然应充。
于是两人当即以血酒为誓:“上有天地,下有七十老母,我古云天、赵彦山愿结拜为兄弟,赵彦山年长一岁为兄,古云天为弟,两人不能同生,但愿共死,如有违誓言,当天诛地灭……”
然后两人又拜过古母。从此结成了兄弟。
古云天有一子,名叫古震,自幼随父习武,功夫了得。
古震到了十八岁那年,古云天修书一封交给古震道:“你明日就带此信到正阳县去找你赵伯伯,他是三名进士出身,琴棋书画无一不精,你上他家住上三年,学些文理知识回来,也好报效国家,有所作为。”
古震听从父命,于是第二天便收拾好行李,带着书信投靠赵彦山去了。
……
李陶听罢恍然大悟。
古云天扶起儿子,只见两年不见,古震英姿飒爽,举止文雅大方,早已非昔日那个无知少年了,深感心慰,便谢赵彦山道:“震儿多亏大哥教治有方,才有今日之气候”。
赵彦山面有悔色道:“兄弟这话就见外了,难道你古云天的儿子不就是我赵彦山的儿子一样么?”
因有重任在身,几人寒喧了几句便将话题转入到案情上面。
古云天问道:“大哥。不知上次劫案中可有幸存的公差?”
赵彦山愁眉不展,半晌道:“劫匪功夫了得,所有公差无一幸免于难”。
李陶在一旁突然道:“劫匪中想必有公差认识之人,否则他求的只是钱财,为什么要杀人灭口呢!”
古云天听罢暗自点头。
赵彦山闻言不语。
第二日,古云天便与李陶开始四处走访调查案情,但却没有丝毫线索,转眼间已过了十日,案情依然扑朔迷离,一无所获。眼看破案限期将至,古云天忧心仲仲,心急如焚。
这一夜,众人都睡着了,而古云天却因案子未破牵肠挂肚难以入眠。于是,推开房门,一个人去院中散步。
外面凉风习习,明月当空,古云天发现李陶正立在院中,吃惊地问道:“李小郎君,您还没睡呀?”
李陶苦笑道:“是呀,古总捕头,你看,多好的月亮呀,本该是枝前月下对奕饮酒或吟诗作对的好景致,可是现在却丝毫没有那份闲心。”
“惭愧呀,古某之事让李小郎君费心了!”古云天愧疚道。
“罢了,不提此事了,古总捕头,随我在院中走走吧!”李陶笑道。
两人在院中转了一圈,李陶与古云天见古震的房中也亮着灯,于是信步走了过去。
推门而入,房中一片狼藉,内有一桌,桌上有残酒剩菜,古震已爬在桌上睡着了。
“看来令郎亦是为案子之事烦忧而喝醉了酒,有如此至孝之子,是古总捕头的福气呀!”李陶感慨道。
古云天陡然一阵感动,他将儿子扶上床,帮他脱了鞋子,盖好被子,苦笑一声正要转身离去。
就在这时,李陶与古云天听到古震在睡梦中喃喃自言道:“其实……其实我也不想去做劫匪……都……都是赵伯伯……让……我做的,……我也并不是想杀你们的,谁……谁让你们认出了我?……我……我不杀你们行吗?……爹……爹我对不起你……”
一听此言,古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