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辽新传- 第3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辽对此也相当满意,要知道,历史上因为曹昂的早亡,曹真和夏侯尚和都是曹丕的死党,而这两人更是曹家河夏侯家最杰出的后辈。如今曹昂尚存,即使后辈中还有人才,也不会不顾优势明显的曹昂而去抱曹丕的小细腿的。当初因为张辽对曹昂抱有极大善意而暗中算计了张辽一次的卞夫人的希望是越来越小,张辽终于可以出一口气了。

“文远,还是你家的茶最地道。汤色清亮,香气宜人,一口闷下去,清香留颊,津液回芳,甘醇爽口啊!哈哈哈!”曹操将小茶盅中的香茶一口吞下后回味的说道。

在场的人也唯有曹操和张辽用的是小茶盅再喝功夫茶,其他的人都是盖碗茶。这也是张辽在搞出了炒青之后按着后世的一些记忆弄出来的,就是要迎合文人的兴趣,增加自家茶叶生意的利润。

“要说出好茶的地方那还得是南方。无论是扬州还是荆州,都有绝品的上好野生茶树。不过这些地方如今还是别人的,诸位,茶叶贸易可是本小利厚啊,赶紧的撺掇主公出兵南下才是!”张辽笑着隐约的透露出一丝“天机”。

在座的可没有傻子,就连曹昂他们这些小辈都能听出张辽的意思。但是曹操等少数几人听出来,张辽已经南方有了自己的消息来源。

“文远,你派人南下啦?”曹仁问道。

这话曹操并不适合开口,但是曹仁的身份就没有关系了。

张辽敢说这种话,自然也是早有准备,他笑道:“我家的人在北方还嫌人手不足呢,那里会往南方派人。前些年倒是和糜子仲说过南方的特产,可那也是交州的珍珠、香料、木材等特产。至于这茶叶,呵呵,全因为我手下多了一个人。”

“哦?”这下连曹操也忍不住了,这明显就是张辽手下有了熟悉江东的人嘛,这样的人,曹操自然是要见见的,何况张辽从来不收废材,一旦接纳,则必定是美质良才。“文远,究竟是何人,说来听听。”

“江东陆伯言!”张辽说道。

对于陆逊,张辽一开始就小心翼翼。他不会骤然给他加担子,所以让他从一地的县令做起,再加上战争,陆逊可以快速的积累经验。而陆逊本人也没有辜负张辽的希望,不但在碣石长的任上做的极好,还能够在自己的范围内为将领们提供了很多建议。于是在曹军北上后,张辽就让刘晔带着陆逊随曹洪、曹休作战,在渤海、河间,直到幽州,陆逊屡建功勋,现在已经是曹洪军中的定威校尉,在曹军中也算是中级军官了。张辽此次就是要向曹操推荐陆逊,有了甘宁和陆逊搭档,曹军的南方战略也就有了初步的框架。至于茶叶,那真的不过是为了挑起话题。但若是在座的人真的有心,张辽也不介意告诉他们后世那些名茶的产地。

张辽话音刚落,曹操就恍然大悟般的一拍额头,道:“原来是他!操怎会如此糊涂!子廉和文烈都曾在操面前极力推荐此人,奉孝也称赞此子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更兼擅长治理地方。他正是吴郡人氏,是文远为操招揽的又一位大才,操怎能忘却呢!”

曹操爱惜人才是天下皆知,他的举动也没有让众人奇怪,张辽待曹操缓和下来后说道:“伯言出身吴郡大家,深得祖父陆康喜爱,自幼就带在身边调教。他自己也勤奋好学,善于总结,如今更是历练的文武兼备,再加上他本人英俊潇洒,风流儒雅。我军中倒是多了一个能和江东美周郎一较高下的将军啊!”

“周瑜此人可是文员你第一个夸奖的江左人氏,之前又是鲁肃,现在有是陆逊,这江东还是有不少人才的吗?”曹纯呵呵的笑道。

“被文远夸也未必就是好事,那个鲁肃如今不就因此而被刘表、刘备重点关注?所以啊,文远要害人也用不着大动干戈,直接夸他两句就完了。”夏侯惇也难得说笑一次。

曹操可不管他们之间的闲话,他盯着张辽,说道:“文远,这陆逊操如何安排最为妥当?”

“此人治民,带兵皆能,可惜资历还是不足……”

张辽话还未说完,曹操就插话道:“资历不足无妨,只要他却又才干,孤就干用他!”

“主公,陆逊是我看中的,自然希望他能身居高位,也能显出我眼光独到。可经验这东西却不是天赋能够弥补的,而且军中将士可不管你天赋如何,他们只看你的战绩。如今伯言在军中就不错,数次出谋皆有所得,主官认同,将士认可,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呢。至于伯言的去处,以辽浅见,可在幽州事定后将其调入水军,他和甘兴霸搭档,水军的指挥就能少些烟火气。加之此二人皆是陆战、水战皆熟,之要配合默契,我军舰队南下的时机就到了。那时候,水军巨舰屯于长江之上,无论是刘表、刘备,还是孙权,都必须老老实实的,生恐我军去找他们的麻烦。”张辽说。

“舰队南下?难道文远不想进攻辽东?我等虽然不通水战,可闲时也曾做过推演。进攻辽东若是水陆并进,胜率可比单独从陆上进攻提高九成,甚至是完胜!”曹纯略带诧异的说。

“呵呵,子和,水军中可不是只有甘宁、陆逊。辽东公孙度根本就没有成建制的水军,前些年他渡海进攻青州,也都是民船、商船,水军只需派遣一员裨将,数艘战舰,在加上大量运船运送将士和补给就足够了。真正需要水军的还是南方,二刘和孙权可都有规模不小的水军。”张辽说道。

曹操此时抬手打断张辽和曹纯的谈话,他说:“既然尔等都向操举荐陆逊此人,操倒是要好好见识一番。现在他在幽州是吧?”曹操扭头问张辽。

张辽点点头,给曹操肯定的答复。

“那好!明日操就命人传令,让那陆逊赶到雒阳。操要亲眼看看这个年方二十却能让我手下的大将、谋士都纷纷称赞之人究竟是何等模样!”

曹操的话一出口,张辽就知道此事成矣。凭借陆逊的才华,要打动曹操绝对不是难事。张辽也对那支被甘宁感染的匠气过重,太过于重视装备和开始依赖仗势欺人的战术打法的水军长舒了一口气。

第332章 接班人的培养!

水军的问题张辽不是内行,但军队是有共性的。在张辽眼中,一支军队需要给他们配备最好的装备,但是这支军队的士兵却不能过于依赖这样的装备而忽视了自身的素质。曹军的水军在张辽的超前经验的指引下不但提前拥有了大型的新式战舰,更是破天荒的在战舰上配备了投石机和床弩这样的利器。不断地胜利让水军将士开始迷信装备,就连甘宁都有了这种倾向。对这种情况感到头疼的张辽适时的想起了他的麾下还有一个同样擅长水战的陆逊,与实战派的甘宁不同的是陆逊则完全是科班出身学院派,虽然他的实战经验不如甘宁,可张辽看重的就是陆逊将会带给水军的正规化建设。张辽心中水军的标准可是风帆战舰时代的英国海军,张辽希望中国的海军也能在他还活着的时候至少能够拥有类似那支英国海军的军魂和类似纳尔逊那样杰出的海军将领。

但这对于大陆性情节深厚的民族而言实在是个相当困难的任务,和欧洲那些海洋性民族不同的是中国历史上不缺少强大的海军,却缺少一颗向往海洋的心。张辽想要在他的有生之年为自己的民族培养出搏击大海的气质确实是一件难事,更何况他自己还是一个陆军将领。

不过凡事都要去做,张辽可是对一千多年后海上的威胁相当的恼火,能有机会提前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张辽是绝对不想放弃的。而且水军并不是不能够跨海攻击。公孙度跨越渤海用的可不是战船,而曹操的水军却跨越了东海,直接攻击了东瀛岛。在中国的学术思想还没有彻底定型,没有完全封闭的时代,张辽并不是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今日曹操等人纯属是到张辽家来消遣的,虽然朝廷整体随着天子回到了雒阳,可是因为荀彧的先期铺垫工作做的到位,曹操除了昨日的宴会和今日的早朝之外竟然没有额外曾加任何一丝工作量,这倒是让原本不解的张辽在得知详情后对荀彧的能力佩服有加。而且战事的平静也让曹操这个最高决策者的工作轻松了许多,很多小事荀彧等人就可以处理了。武将们除了少数闲不住的,如曹洪,也无人愿意动弹。虽然如今已是初冬,可有了午后温暖的阳光,清香诱人的茶点,没人愿意跑到军营校场中去吃灰。

刚才的一阵闲聊之后,众人都静下心来品茶,任是谁说了这么多话也会口渴的。但是在场的小字辈却没有这种消耗,他们留在长辈身边就是想从长辈这里学到些东西,或者就一些自己的问题请教长辈,那里会愿意长辈们都在那里闭着嘴喝茶呢。几个人用眼神相互交流了一番,夏侯尚先开口了。

“姑丈,听说那孙权如今也不过二十岁不到,却能够统御江东群雄。不知他和大公子相比,何人更胜一筹?”夏侯尚没有找曹操,却直接找上了张辽,这也没办法,谁让张辽去过江东呢。

在曹家和夏侯家的小辈里,除了曹昂之外,就是他和张辽接触的最多。他一度跟着张辽在青州厮混,被张辽亲自调教了几年,自身的长进让夏侯惇、夏侯渊兄弟喜不自禁,他甚至还是张辽设想中未来建议曹操设立的枢密院的负责人。在场的小辈中,曹昂和曹休因为身份,而秦真则和张辽不熟,也只有他能够毫无忌惮的向张辽发问。

“哦,你们竟然对孙权开始感兴趣了?不错,身为宗亲子弟和军中将领,是要熟悉我方之外的人和事。不过你们向我打听孙权的事情,或许还因为他的年龄和你们相仿,没错吧?”张辽笑道。

“嘿嘿!”夏侯尚笑着挠挠头,还偷偷的瞄了曹昂一眼,似乎是要看曹昂的意思。这里均是曹家人,他只要一味的摆小,没人会介意他的问题是否唐突。

夏侯尚的举动众人都看在眼里,对曹昂这位大公子大家都很满意,就算是曹操,也觉得自己的长子完全可以继承自己的事业。看到小辈中的俊杰如今也以曹昂马首是瞻,曹操和众人心中更是高兴,这说明曹昂已经在下一代人中建立了自己的威信和基本的班底。

“文远,众人之中只有你见过孙家之人,既然这些小子对此有兴趣,你就好好教教他们,我等也可听听你对孙吴一方的意见。”曹操既然默许了曹昂培养自己的班底,自然不会放过这种教育儿子的机会,张辽是他的部下中眼光最为独到的一个,凡事都能从不同的侧面给予评价,这对于一个上位者综合各方面的意见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曹操当让要让曹昂提前适应这种做法。

“这没问题,刘表之类的诸侯是我们的对手,可孙权的年龄放在那里,极有可能将是由你们的对付,早点了解对手没什么坏处。”张辽对让后辈提前介入实际事务并没有抵触情绪。这和后世共和国时代不同,家族和势力要培养接班人都是从小教育并适时让他们接触实例,在晚清时,甚至地方大员直接让家中尚未出仕的子弟在自己的幕府工作,已达到积累经验,培养班底的目的。曹操如此做,不过是中国传统使然。更何况这个时代也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就算是张辽费尽心思办起来的公学中毕业的学子也不可能在公学中学到具体事例的处理应对方法,还是要从底层小官吏做起。这就是官宦之家子弟起点高于别人的原因,也是他们的优势。

“大公子……”

“叫什么大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