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人们读书识字,将来好从军、出仕、为国效力的手段。但若是这样做他们依旧要想向我讨个公道的话?那我自然要从高皇帝开始,与他们好好讨论一下土地兼并的合法性以及兼并土地的过程中是否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张辽说话时脸上一直保持着微笑,但在荀谌眼中,张辽的这种微笑根本就是一只正在等着猎物上钩的狐狸的笑容。
张辽的手段光明正大,借口也同样公平公正,若是世家真有不服气想要闹事的,张辽甚至无需要出动军队,他完全可以煽动那些头脑还有些简单年轻士人掀起一股声势遍及大汉各地的舆论风潮,荀谌完全相信张辽有这样的号召力。而且从高皇帝刘邦建国以来,虽然土地兼并在世家贵族中屡禁不止,但是任何一条法律中都没有鼓励兼并的条款,甚至还有惩罚性规定。若是张辽真的从此处着手,虽不至于让世家伤筋动骨,也能让世家灰头土脸,名声及威望大丧。
“文远,你刚才可是说你张家也是世家的?”荀谌又有点着急了。
“没错!但我张家可没有大肆兼并土地啊!”张辽笑得有点坏。
“你……”荀谌被张辽的话气得差点就想动手打人。
张家手中的土地并不少,但真的没有兼并土地,完全都是用略高于当时市价的钱财购买的,而这些土地全都是因为战乱而被抛荒的土地。张家获得土地后又借此吸引无地的百姓成为张家的佃户,再加上张家对佃户的待遇又远高于其他家族,这就使得张家的名声在民间非常之好。反过来,这又使得张家对百姓的吸引力更加强大,很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就这样再度被张家接纳。即便没有多余的土地安置,张家却还能利用自家在草原上的牧场安置多余的百姓。再加上张家的众多作坊和商铺,依附于张家已经成为并州百姓的一条生路。这也是张家在短短十余年内便拥有了能于太原王家这样的大家族相抗衡的实力的真正原因。
而且荀谌根本不能指责张辽,张辽以土地数量为基准收税同样将张家的土地也包括了进去,人家以身作则,荀谌这个在幽州根本就没有大量田产的幽州刺史又怎么可能去指责呢?
而且张辽并没有一意孤行,他同样也做出了让步。那个一定数量的免税土地就是张辽的让步,这含糊其辞的一定数量完全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但若是幽州、并州的世家依旧不愿接受,荀谌完全可以想象到精锐曹军出动的场景。
“文远,此事非但牵扯极广,而且事关重大,绝不能轻易做出决定。我看应当先将并州刺史田国让请到蓟县,再将幽、并二州中非本地籍的官员也叫来一同商议周全才是。”荀谌已经明白了张辽要在北疆试验的决心,自然不会再开口阻止。但是他却坚持召集众人商议,这也是荀谌为张辽着想,拉着一大票人分担张辽压力的举动。
张辽心中感激,但却没有露出表情。他与荀谌的关系从那一年在代郡截住荀谌的马车开始就一直保持的极好。数年内在军阵上的配合默契,之前在大城山产业上对荀谌的大手笔,这都是张辽拉拢荀谌以及荀谌身后的颍川荀家的手段。荀家也是士族世家,同样田产众多,若是荀家对张辽的试验表示支持,或者只要能保持沉默,张辽的压力都会大大减弱。
“友若先生名望深孚,此事我看就由友若先生首领倡议,辽附骥其后,以在北疆探讨新政,试验新政的名义召集众人就是。”
张辽如此选择并非是对荀谌的投桃报李,而是因为新政说穿了还是政务,张辽虽然是新政的幕后发起者,但是他的身份却是一个将军。即便是他这个将军拥有监督北疆政务的权力,张辽也不希望给好容易建立起来的军政分离的制度开一个不好的口子。所以荀谌这位幽州地方政务长官大头就势在必行,张辽随后附骥,也可以说成是执行政务监督以及用军队为政务行为作保证。虽然有掩耳盗铃之嫌,但毕竟是避免了军方直接干政的指责。
“此事倒是不急。既然商人来了文远不愿出面,那世家中人又如何呢?”荀谌见刚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心中也有些放松了。
“友若先生是说司马家的另外二达以及各地世家派遣北上的家族子弟?”
“司马家的小子可是打着响文远你求教《管子》的名义北上的,你难道能视而不见。还有庞家的庞山民,也是借口向你讨教《天演论》而北上蓟县。至于其他家族的人倒是没有身份高于这两家的,但无论如何,他们都是各家族的脸面,文远你总不能不给人家面子吧?”
“友若先生你还漏了一人。”张辽笑道:“曹馥那小子一到蓟县就以弟子和侄子的身份钻到我的家中,曹子廉可是一头大鳄啊!至于司马家和庞家,有仲达与士元接待,他们要的不过是确切消息,仲达、士元那边足够啦。至于世家子弟……我看不如咱们召集幽州文人搞一次聚会,这乞巧节过去了,中秋节也过去了,不过九月初九尚未来到,咱们可以借着九月初九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的机会搞一次文会,让幽州士人与各家族子弟各展其才,也算是为幽州留下一次文坛佳会。”
张辽的提议荀谌自无不同意之理,无论身份和经历如何,荀谌的本质依旧是个士人,对于士人之间的文会还是很热衷的。
“若真是如此,幽州也可摆脱‘士林荒漠’的恶名了。仅仅一个卢子干,很难撑起幽州士林啊!”荀谌说到此处颇有些感慨。
幽州并非没有士人,但是却缺少能在学术界和文学界留下浓墨重彩的士人。虽然后世那一直兴旺到盛唐时期的范阳卢家就是起始与卢植、卢毓父子,但如今的卢家依旧尚未从卢植病故和北疆战乱造成的损失中恢复元气。卢毓虽然从幽州进阶到了中央,卢家依然还在打基础的阶段。而幽州如今所谓的名士则更多的是在军事和政治上展现自己的才华,学术上就难免捉襟见肘。张辽此举也确实为幽州在学术及文学上添加了浓浓的一笔。
“友若先生慎言!若是让幽州士子听到,难免你的刺史府会接连热闹上好些日子!”
“那倒无妨,大不了我就躲到文远你的将军府来。不过文远你虽然诗名不显,但前些年那几首诗却是不俗,此次是否也要露一手啊?”
“看情况吧!来的都是客,我总不好以大欺小,以主欺客吧!”
“哈哈哈!”两人说到此处,不免相对而笑。
但总有扫兴之人,就在张辽、荀谌想继续就诗词歌赋、风花雪月的话题谈论下去时,就听到张辽的将军府中传来一声高叫。
“将军!长安战报!”
第675章 战事将起!
“什么?三十万羌氐联军进犯,八月十七日越过吴岳山,正在围攻汧县、渝麋和陈仓?这是怎么回事?”张辽拿到张新送来的军报心中十分震惊。
荀谌此时也没有了适才的轻松,他同样紧锁双眉,在思考着羌氐联军的进攻将会给曹军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要知道,还有四天就是九月初一,那一天也正是曹军准备进攻江东的日期。但是这个时间并没有公开,除了曹军的高层之外,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如今羌氐联军不但集结了三十万大军进攻右扶风,时间更是掐的如此准确,正好可以再曹军南方集团发动攻击之前将消息送到曹操手中。
“呼!”荀谌长出一口气,心中不觉感到一阵阴冷。若此事不是曹军高层走漏了消息,那边说明诸侯之中有人将曹操的一举一动都推算的极为准确。有这样的人在诸侯手下,曹军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获取胜利了。但至始至终荀谌都没有对曹军的结果产生疑问,这也是曹军这些年无数次胜绩给曹军上下带来的自信。
“张新!”张辽收起军报,大声叫道。
“将军有何吩咐!”在荀谌面前,张新便将称呼换掉了。
“去看一下并州方面最新的有关越骑中郎将的报告,再推算一下他如今的大致方位。”
张辽这是要张新立刻查出正在并州做武装游行的曹彰的位置,这两万精骑此时可是一个稳定西北的大筹码。
在张新领命而去后,荀谌说道:“文远,你是担心韩遂?”
“对!”张辽点头道:“此次旱灾虽然会导致西北一带的胡人不稳,但是若无人组织,羌氐两族绝不会联合,更不会组成三十万联军!这背后一定有人!韩遂已经老了,他没那个心思,否则他几年前就有数次极好的机会。但是若此事是南方诸侯所为,我就对韩遂不放心了,让子文有意识的向凉州方向动一动,也好震慑一下韩文约的手下。幸好叔至、子龙如今都在长安,关中也有七万精锐和三万地方守备军,再加上子廉、令明二人,至少防御起来不会太麻烦。而且雒阳不会坐视不管,荆州也可以随时从武关增援。但是……”
“但是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若真是南方诸侯谋划,必然脱不了孙权、刘备,如此一来,别的地方不敢说,汉中、荆州恐怕未必就能抽调多少援军北上啊!”荀谌点出了张辽的忧虑。
“嗯……友若先生,准备发布北疆军队总动员令吧!”张辽昂起头看着天空中的浮云。
“文远!这是否有些操之过急!”荀谌虽然明白局势绝不可能仅仅是西北一处出事,但北疆总动员依旧让荀谌有些吃惊。“文远,匈奴、乌桓式微,鲜卑也因为内部纷乱而无力外顾,公孙康那里有高句丽牵制,北疆总动员是否会震动过大?”
“总动员,不变!但是动员令发出去后,全军在驻地以一级警戒的战备做好准备就是。我也不想此时在北疆开战,但是这种不惧战争的态度我是要表明的。”张辽坚持自己的意见。
“明白了。”荀谌点点头。
北疆除了公孙康之外都是胡人,天性就是欺软怕硬。若是局势真如荀谌所料,西北、西南和东南一起折腾起来,北疆的胡人未必就不会放下内部纠纷而南下劫掠。所以张辽在命令全军一级战备时对外发布军队总动员令就能够理解了。
“南方……但愿主公那里不要受到影响。”张辽背着双手,摇着头向书房走去……
……
谯县。
“丞相,这一次的事情绝非偶然。西北、荆州皆受到攻击。虽然如今江东这里依然安静,可是这种安静更让人感到压抑。”荀攸说道。
“西北那边孤早有准备,七万精锐虽然兵力对比上处于劣势,但防守上却不会有兵力不足之虞。赵云、陈到去年便调到关中,这两员大将的加入,再加上子廉、庞德,长安城中还有钟繇、张既、杜畿,并州又有文远支持大局,田国让、徐文向和子文镇守,西北无忧。幽州那边文远亲自坐镇,还有马孟起和荀谌在,孤也无需担忧。倒是荆州这里……”
曹操说到这里,目光又想外望去,主持曹军情报的郭嘉此时正在整理各方汇集的情报。
“丞相,羌氐联军既然敢于进攻扶风郡,那汉中……”程昱担忧的说道。
“汉中有妙才、满宠主持大局,还有张颌、高览二将领军,便是益州与羌氐联军同时进攻,也绝不可能进入汉中一步。”曹操对于汉中的稳定毫无怀疑。
“现在我们要认定的应该是此次战时的主持者究竟是那一家诸侯?”贾诩在一旁说道。
“文和,你有何见解?”荀攸转身问道。
“虽然奉孝那边的情报尚未汇总,但就巫县以西益州军的动静和九嶷山南麓交州军的活动来看,此次不但羌氐两族被拉拢进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