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超大怒:“废兴,命也!吾宁奋剑决死,决不衔壁求生!”如此血气,倒不失男儿本色。
公孙五楼、贺赖卢等人又想从城内挖地道偷袭晋军,皆大败而归。不久,晋军又断绝广固城外渑水水源,城内守军只能喝含有很多有害杂物的井水,皆头昏脚软,日益穷困,出降者越来越多。
看见火候差不多,刘裕这才指挥晋军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先前劝过慕容超投降,今见势不妙,便开城门投降。晋军喊杀入城,慕容超只带数十骑卫士仓皇出逃。没跑出多远,便被晋军悉数生擒。
刘裕坐于大帐正中,呵斥五花大绑立于帐中的慕容超,“数之以不降之状”。
慕容超“神色自若,一无所言”,只是声称自己死后要求晋将刘敬宣照看自己的母亲。刘敬宣是刘牢之之子,其父被桓玄攻杀时,他曾逃至南燕,与慕容超有交情。这慕容超也真是个做事没有条理之人。先前,他为了赎回母亲,把太乐诸伎送给姚兴,后来,为了能欣赏正宗宫廷音乐,他又派兵侵掠东晋,抢来南方士女进行音乐培训,最终导致刘裕的进兵乃至亡国。国亡之时,小伙子这才又想起母亲,真不知他这份孝心起起落落是怎么转的,最后家国性命全都搭上。
刘裕命人把慕容超关入槛车,送建康市处斩,时年二十六,在位六年。行刑之时,这么俊美神秀的美男子好头颅被钢刀砍落,估计不少围观士众会发出深深的叹息。
由于痛恨广固城久攻不下,刘裕想要把城内男丁全部坑杀,并以其妻女赏将士当婢妾。晋将百分百同意,倒是降臣韩范进劝:“晋室南迁,中原鼎沸,士民无援,强则附之,既为君臣,必须为之尽力。这些人皆衣冠旧族,先帝遗民,今王师吊民伐罪,如果尽坑广固之人,恐怕西北之民再无来归之意。”
刘裕“改容谢之”,听取了韩范的谏劝。
但是,“犹斩王公以下三千人,没入家口万余,夷其城隍”。
估计这三千人中,慕容王族肯定占多半,男女老少,婴孩不免。慕容氏的前燕灭亡,苻坚待他们不错。不仅一个未杀,个个还送有权有地的大官做。但淝水战后,正是这些慕容家族的人所在蜂起,“人面兽心”,最终导致了前秦帝国的覆灭。慕容王族的子弟们以兴燕为名,建立了后燕、北燕、南燕、西燕,称王称帝,在北中国折腾个不停。风光一时,亡国时皆被敌国整族烩掉,渣都不留——苻坚大帝“柔仁”的前车覆辙这么真切,谁都不想给这一几乎个个男人长相俊美的家族任何人任何机会。后世儒臣史家对刘裕的屠杀多有微词,笔者认为大英雄此举是舍小仁存大义。假如遗漏了哪个狼性王族的后代,没准又称王称帝,战事一起,死亡的恐怕不仅仅是三千,得是三万、三十万,甚至数百万!
大将出手自不凡(6)
其他几个慕容王国,国亡时宗室也大多被连根株除,使得中国历史上基因甚是优秀的一个家族基本上被消灭殆尽。所以,金庸老先生武侠小说中的慕容姓氏的英雄们,确属空穴来风,和金大师笔下的大侠们的神功一样,五彩斑斓,绝不可信!
平灭邪乱收岭南(1)
——刘裕击卢循
正当刘裕在广固大阅兵士、校核户籍、统计战利品数目时,患生心腹,孙恩邪教逃亡至岭南的残余势力卢循、徐道覆忽然率大军分两路直杀建康,几乎端掉东晋的首都。
卢循,字于先,小字元龙,是西晋卢谌的曾孙(大英雄刘琨最有名的《重赠卢谌》一诗,就是赠给这位东晋“大贼头”的曾祖)。其五世祖卢志,也是晋朝忠臣,曾在成都王司马颖手下任幕僚长,做过不少利国利民之事。不知咋的,到了卢循这辈,他娶了妖贼孙恩之妹为妻。孙恩生性残酷,杀人无数,当时卢循还时常加以规劝,“人士多赖以济免”,可见,卢循仍是书生性情,不算大恶之人。史载,卢循“双眸冏彻,瞳子四转,善草隶弈棋之艺”,是个不折不扣的士大夫子弟。
孙恩死后,卢循被造反余众推为首领,从海路逃到番禺。占据广州后,他又“遣使贡献”,晋廷当时正值多事之秋,便封孙恩为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平越中郞将,封卢循姐夫徐道覆为始兴相。
刘裕率大兵征伐南燕的消息一传出,徐道覆非常高兴,忙派人前往广州,劝卢循乘晋廷内虚时主动出击。卢循大概当时感觉正惬意,名为大州刺史,实为小国国君,天天诗酒茶棋书画小日子过得挺爽,根本不想找东晋麻烦。
徐道覆坐不住,从始兴(今广东韶关附近)亲自赶往番禺,面见卢循,说:“朝廷一直把您当腹心之患,刘公(刘裕)现正被牵制于坚城之下(广固),等到他擒灭慕容超回朝,肯定会亲自率军齐集豫章,派锐师越山过岭,到时候,您再英明神武,也只能束手投降。今日之机,万不可失。如果我们占领都城建康,刘裕即使率军赶回,也无可奈何。如果您不从我计,我自己率始光之军单独向寻阳挺进!”“(卢)循甚不乐此举”,但又无法辩驳姐夫,只得依从徐道覆,发兵相从。
于是,徐道覆从始兴出发,一路连克南康(今江西赣州)、卢陵(今江西吉水),直杀豫章(今江西南昌)。当时,东晋镇南将军何无忌在豫章驻守,这位爷在刘牢之、刘裕手下时远谋深见,待他自己独挡一面,却显得轻佻少谋。眼见徐道覆贼兵重楼巨舰顺流而下,长史邓潜之进谏:“此战系国家安危,贼人自上流而下,舟舰大盛。我们应该掘开南塘之水,坚守城中,与其相持,俟其兵老师疲,然后趁势出击。否则,弃此万全之策,决成败于一战,万一失利,悔之无及。”
何无忌不从,命军将登战舰迎击贼兵。双方交战,大风突起,何无忌所乘的指挥船被风吹至东岸,贼军数艘大舰直逼靠来。晋兵见主帅不免,顿时崩溃,加上贼军多是三吴“思归忘死之士”,杀兴正酣,如此危急之时,何无忌还大叫“取我苏武节来”,辞色不挠。贼兵刀枪齐下,把何大将军分尸数段。
卢循方面,也是所向皆捷,连克湘东(今湖南衡阳)、长沙诸郡,进至巴陵(今湖南岳阳)。
南方诸郡败讯继至之时,晋廷还没有接到刘裕平南燕的捷报,惊慌之下,只得连遣数道急使,征刘裕回军驰援建康。本来,刘裕最初的打算是在平燕之后,驻镇下邳,休养几年后再一举攻克关洛之地。听说都城告急,刘裕只得“即日班师”,星夜驰还。
大军行至下邳,刘裕命人以船只运送辎重,自己亲率精锐部队急行军从陆路奔还。刚到山阳,何无忌死讯传来,刘裕如雷轰顶,只带数十卫士,卷甲兼行,疾驰至淮上,向过往旅客打探消息。旅人纷纷告言:“贼军还没到,如果刘公回来,我们也就没什么可怕的了。”
刘裕闻言大喜,“单船过江,径至京口”。众人见到刘裕本人,都大松一口气。
驻镇姑孰的东晋抚军将军刘毅本来在卢循刚起兵时就“抗表南征”,但忽然患病,一下子到了病危的地步。延迟数日,病势减轻,他又马上要提兵灭卢循。桓玄称帝时,刘裕、刘毅联手起兵,声名不相伯仲。眼见刘裕平灭南燕,刘毅心中不服,也想立功显威。
刘裕闻讯,忙写信给刘毅,提醒他提防卢循、徐道覆等人奸谋多端,善打游击战,希望刘毅准备充分,与自己合军击灭贼众。为了说服刘毅,刘裕还派刘毅堂弟刘藩前往劝谕。
刘毅读毕刘裕亲笔信,大怒,投之于地,对堂弟刘藩说:“当初平桓玄,我是因为谦虚才把首功推让于刘裕,难道为此你们便以为我不如刘裕了吗?”于是,刘毅亲率二万水军自姑孰出发,直奔建康。
徐道覆听闻刘毅来逼,舍江陵而不攻,马上报卢循:“刘毅兵重,成功在此一战,宜并力攻杀。”于是,两个贼头连兵而下,约十多万兵将,乘千余艘战船,与刘毅晋军大战于桑落洲(今江西九江附近)。
本来就众寡不敌,徐、卢两人又是计谋之士,邪教教众斗志又比寻常军士勇锐,双方一交手,晋军大败,刘毅本人只与数百兵逃得性命,遣弃战船、辎重、器械无数。
晋廷知悉刘毅军败,惶惧异常。当时,刘裕北还将士不仅因长途行军疲乏不堪,而且又多伤病,战斗力极差。建康守军不过数千,皆有畏惧之心。刘毅败还的军士回城,都讲敌军势盛,惊恐成为传染病,一发不可收拾。确实,卢循、徐道覆“战士十余万,舟车百里不绝,楼船高十二丈”,浩浩荡荡,势不可当,着实吓人。
平灭邪乱收岭南(2)
朝中大臣孟昶、诸葛长民眼见建康危急,便想拥安帝过江以避兵锋。孟昶可称是个乌鸦嘴,当初刘毅、何无忌出战,他均预言会战败,结果两人果然一出即败。至此,他又在朝议中表示刘裕出兵,也会重蹈覆辙,“众颇信之”。
刘裕坚决不同意皇帝出奔。“今重镇外倾,强寇内逼,人情危骇,莫有固志。若一旦迁动,便自土崩瓦解,江北又岂可以逃得了呢!”
孟昶倒不是什么怯懦怀私的坏人,他就是坚信刘裕必败。见自己争不过刘裕,孟昶便在大殿上表示自己要自杀。
刘裕也气,说:“你先看我一战如何,再死也不晚!”
孟昶性急又固执,当晚回府,向皇帝休书一封,表奏:“当初刘裕北讨,意见不同,为臣我力赞其行,致使强贼乘间,社稷危逼,此乃为臣之罪也。”写完奏书,孟昶仰药自尽。未至山穷水尽,孟昶先自杀,可见这个人死得多不是时候。
徐道覆是个勇毅决断之人。听说刘裕已在石头城集兵设防,便苦劝卢循,从新亭疾趋白石,尽焚舟船,以示必死之志,然后数道进攻,毕全力于一战。
卢循一路大胜,更加有持重之心,回复徐道覆说:“我大军未至,孟昶就望风自裁。以此推之,敌军不久必自相溃乱。如果决胜于一战,万一有失,损兵折将,不如按兵待之。”由此,卢循指挥军队驻屯于石头城的西岸蔡洲。
徐道覆深知小舅子多疑少决,回营后左右叹息道:“我终为卢公所误,事必无成。倘我得为英雄驱驰,天下不足定也!”
刘裕得此喘息之机,派人广伐树木,在石头遍树丛栅,又在淮口筑查浦、药园、廷尉三垒,派重兵坚守。
呆了一段时间,见晋军内部没有任何溃乱现象,卢循又悔先前不从徐道覆之言,就指挥军队对晋军展开猛攻,皆不克而还。不久,又遇狂风暴雨,卢循许多舰只都倾覆翻掉,淹死许多兵士。卢循郁闷,列阵南岸,与晋兵相斗,已经缓过劲的晋军奋勇争先,贼兵又败。无奈之余,卢、徐两人就指挥军队转攻京口,仍一无所得。
相持之间,刘裕玩起“心理战”。他派宁朔将军索邈率一千多鲜卑人组成的精骑兵,身披虎皮坚甲,五彩斑斓,装束奇特,每人手持一旗,自淮北至新亭,蹄声阵阵,威风凛凛。“贼并聚观,咸畏惮之”。
师老兵疲之余,徐道覆建议卢循退据寻阳,伺机取荆州,再寻取机会掉头进攻建康。
自此,卢、徐两人转攻为退,厄运也就开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