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 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 韩启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10月14日 传染病的历史告诉我们 韩启德- 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0人死于流感。那么从1918年以后,又有很多次大的爆发,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我们国家也流行,1957年有一次非常大的流行,到了1968年又有一次,到1998年又有一次,都是全世界范围的,相当大范围的一种流行。

    那么除了刚才举的例子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传染病,比如说结核病,结核病是在19世纪的时候,整个欧洲,后来又到了亚洲,那个时候发病的人是很多,很可怕,当时19世纪的时候,死亡率,结核病要到97%,你得了结核病就没救,所以称为“白色瘟疫”,当然跟他脸色苍白都有关系。

    那么疟疾是很古老的一个,在我们的甲骨文里边就有这个记载,我们英文叫malaria,也是从意大利文传过来的,它是鬼气的意思,就是疟疾这个病一直到上个世纪初,都不知道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所以都是在海防线上来设防,甚至于用烧火来赶走它,当然这是后来才发现是通过蚊子来传染的疟原虫,它是由寄生虫引起的。

    那么伤寒病在三十年代以前,全世界各国流行,到我们国家五 六十年代,伤寒也还是很多的,是最典型的一个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大家好像见怪不怪了,但是真要流行很厉害的时候,也是非常厉害的,大家知道拿破仑打仗的时候,跟俄国打最后一仗的时候,他的部队里面流行,一个是斑疹伤寒,一个就是痢疾,所以后来他的部队丧失战斗力了。我们以前很少讲这个,实际上传染病是拿破仑失败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那么炭疽,也曾经在抗生素发现以前,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大家知道,9。11以后,虽然在美国的一个邮包里面发现这个白色粉沫的炭疽,引起很大的恐慌。

    这个麻疹是非常普遍的,甚至于像我们小时候就觉得要是谁没有得过麻疹的话,那就等着也要得麻疹。

    斑疹伤寒是欧洲白人当中一个非常普遍的一种病,称为“战争瘟疫”,死亡率也是很高。那么传染性肝炎,当然是我们东方比较多的,好像我们国家乙型肝炎的感染人群甚至有人说达到20%。那么刚才是讲的,我们传染病历史上一些重大的传染病,以及给我们带来的人类健康,甚至于我们的社会,一个国家的兴旺,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那么下面我就讲人类和传染病斗争的历史,自从有人类以后,就应该说有传染病,那么我们人类跟传染病的斗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始终是在跟它做坚强的斗争。那我们下面看人类跟传染病斗争的历史,我们在非常早,我们可以说西方医学之父,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他就开始推测,在沼泽地区的空气当中存在许多微小的动物,它们有多种发热疾病的原因,所以他已经开始想了,这个传染病是外界一种小虫子引起的,其实我们国家,比如说东汉的末年,当时由于动乱,所以传染病很流行。所以有个叫张仲景,我们国家的医圣,他的宗族里两百多个人,在不到十年里边有三分之二都因为得传染病死掉了,所以他就立志来研究这个疾病,所以他撰写了一个《伤寒论》,我们现在大家都知道,实际上都是针对当时的一些传染病,总结出来的一些治疗原则和方法。同样在17世纪的时候,我们国家明代有个叫吴有性,他写了一个《瘟疫论》,这本书里边就提出,他说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别有一种异气所感。他叫它“戾气”,他说“戾气”在哪儿呢?他也没有看到。

    所以早期应该说人们是在探索,但是没有根本的突破,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几个方面一步一步地得到了突破。最早对传染病一个很大作用的就是隔离,隔离检疫制度的建立,这个最原始的雏形是在公元736年,是一个修道士创建了一所麻风病院,他来收容照顾麻风病人,这是最早的雏形了,就是说你得了麻风病,他就把他隔离起来,在这个以前,人们的概念是什么呢?就是逃跑,那么如果传染很厉害的时候,一般人是不准逃跑,只能关在里边死掉,但是好像能够有效的办法就是逃出去,那么从这个以后就产生了一种思想,最主要是要把病人隔离在那里。所以到11世纪麻风病再次流行的时候,那就普遍地用这种模式,把病人隔离起来。

    那么到了14世纪,那时黑死病,非常广泛流行是很可怕的,流行的时候,人们也在这里边总结出办法来,最早是1377年拉古萨共和国,大概在现在,相当于克罗地亚那个地方,那么一个国家颁布了对海员的管理规则,规定如果你来自疫区的人员,必须在海港以外一定距离的小岛要停留三十天,然后你才能进来。后来在意大利,譬如说威尼斯,它就定出来要十四天,其中有一个船队它从疫区来,必须叫它在小岛上呆十四天,你就是饿死,我也不管,那么后来就是现在的海港检疫制度。那么隔离起来以后,对里边的病人也要照顾,那么这个照顾的人呢,当时就想起来,怎么来避免自己得病,这是当时采取的一个措施,跟现在我们防SARS,大家电视上面看隔离病房差的不太多了,你看,他也穿了一个长袍,隔离服,更有意思的是,他戴个面具,这个面具跟我们有点不太一样,他的鼻子非常长,这个鼻子干什么呢?这里边放什么东西呢?放的海绵,海绵把那个丁香、肉桂浸的醋,去泡满了海绵,然后戴在里边,然后你呼吸的时候,就能防止这些不干净的东西吸进去,所以来防止它的传染。

    不光是在西方,在我们国家,也很早就有这个隔离的办法,最早一次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在1910年满清皇上还没有消亡,还没有推翻,这个时候在我们哈尔滨周围发生一次大的鼠疫,大批的人员死亡,当时皇帝就发圣旨给一个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当时在天津的一位医学专家叫伍连德,给他圣旨,派他到东北作为医官去消灭鼠疫,而且授予他非常大的权利,他可以隔断交通,可以随便地隔离病人,还可以焚烧尸体,所以在那年大年初一,他就把装死人的棺材,二十二堆,长一公里,烧了几天,把它全烧掉,当时在这种封建的时候,可以把这个尸体全部烧掉,因为当时发生鼠疫时,死了以后就埋,埋在地里边,这个老鼠就去钻着吃,所以传播更厉害,就必须烧掉,所以居然在这种时候,用四个月时间就全部消灭了,你看那个时候,他就有疑似病院,就是我们的疑似病人,他就可以隔离起来,还有专门临时的消毒所,所以这个是非常有利的。

    那么这是一个隔离,由于隔离,一些病治好了,尽管不知道它是什么病原。是怎么得病的?反正把病人隔离起来,不跟别的人接触,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当然更重要是后来的发展,首先就是病原微生物的发现,那是一个非常大的一个进步。那么最早是法国的科学家叫巴斯德,他最早就是来研究葡萄酒腐败变酸的问题,他说葡萄酒可以变酸、腐败,跟人得传染病死了以后,人腐败这里边是不是有点关联,他就跟传染病联系起来,正好那时候法国南部发生了一个蚕大批的死亡。他就去看了,他观察得很仔细,他把疫区的蚕和蚕叶都拿来看,在显微镜底下,他发现很多小的颗粒,所以他就想这个蚕得这个病可能跟这个小颗粒有关系,所以他就把疫区的蚕连桑叶全部烧掉,果然这个病就制止住了。

    当然再进一步是有称为细菌之父,就是德国的科赫,科赫就做得更具体了。他的工作发现了很多病原的细菌,包括炭疽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还有霍乱弧菌。因为19世纪霍乱肆虐,所以他发现了霍乱弧菌,而且证明了这些细菌确确实实是引起这些疾病的根源,所以他提出了非常有名的科赫原则,就是说你怎么证明这个病原就是引起这个传染病的,他有四条标准,第一条,在所有的患者身上发现这种病原体,而健康人上面没有。第二,你发现了以后还不行,你必须把这种病原体,要能够在培养皿里边繁殖,把它分离出来还要繁殖,能够繁殖以后还不算。把繁殖出来的病原体,再打到动物里边上,那么使得这个动物也得病,得病的症状跟人要差不多,还不行。最后要在得病的动物里边再去分离出这种病原体,证明这种病原还能够培养,只有这四条都符合以后,证明这个病原是引起这个传染病的真正的病因。所以科赫是在19世纪的90年代他就提出了这个原则,到现在都是适用的,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那么这个是对病原体,那么发现了病原体以后呢,就要想办法,来杀死它,这样它是病因,你把它杀掉不就行了吗!所以下边一个阶段就是有特效药物的出现,最早的一个化学药物是德国科学家叫艾利希,他发现能够特异性杀灭病原微生物的叫606称为“魔弹”。当时最主要是用来杀死螺旋体,就是说引起梅毒的螺旋体病原,那么这个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激起大家都来找化学药物,所以很快又是一个德国的医学家叫多马克,他发现了一个百浪多息,后来这个百浪多息被发现对细菌的疾病有非常好的效果,大家都非常知道。直到了1928年的时候,英国的科学家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后来钱恩和弗劳雷就想办法把青霉素能够分离出来,所以到1942年的时候正式应用于临床,挽救了大量的二次世界大战时候的战士,所以到1945年的时候,他们得到诺贝尔奖。从那个以后,各种各样链霉素,后来有氯霉素,四环素,后来各种各样的抗生素发现。以及到现在,我们每年都有新的抗生素发现,那么这个抗生素除了一些病毒的疾病,以及某些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它没有用以外。其他细菌包括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等,它都能够特异性地杀死这些病原体,所以有了抗生素以后,传染病的死亡率就大大地下降。

    那么第四个方面的发展,就是关于疫苗,疫苗的诞生了,那么说起疫苗,是传染病里边预防它得最好的办法,抗生素还是你得了以后把它治好,把它病原杀死,你怎么叫人不得呢,现在最好的办法还是用疫苗,在11世纪的时候,我们就有人痘接种的历史了。因为当时就有天花,那么就有人把人得了天花里边的痘,皮肤的病变里边,结的痂给它取下来,给另外的健康人种下去,来防止疾病。但是这个有很大的问题,因为他是随意地拿一点下来给他种下去,本身里边是有病原在里边,天花的病毒在里边,所以你要过头了以后,你给他接下去,你就帮他得了天花,如果是恰到好处呢。他人能够抵抗它,不得天花,他产生了抗体,他就有好处,所以这个办法从中国传到了俄国。然后通过土耳其传到了英国,然后传到了欧洲,被普遍地应用,但由于刚才这些限制还不是非常理想的,所以到了1796年的时候,一个欧洲的医生叫琴纳,微生物家叫琴纳,他就发现这个挤牛奶的女工她身上往往得牛痘,不是人的天花是牛的天花,然后她得了以后,基本上都没有人得天花,挤牛奶的女工不得天花,他就想了,这个牛长的痘里边是不是可以来抵抗人得天花,所以他就把牛痘的痘浆,把它取出来给他种,但是牛痘这个里边天花的病毒呢。它是不会引起人得天花的,但是它却可以使人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所以他就第一次把一个8岁的男孩给他种下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