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阵地,等到对方的橡皮艇行驶到河中央的时候,守军手中所有的武器一齐开火。毫无准备的日军立刻被对方猛烈的火力打懵了,直到自己一半的渡河工具损失以后,剩下的人才忙不迭的开始往回划。当然这次不成功的偷袭使他们损失了大约五十多人。不过,这个时候日军好像并没有吸取教训。下午,在周家桥的东端,日军再次释放了烟雾。接着借着浓厚的烟雾的掩护日军开始使用刚刚征集来的木船和皮划艇连城的一个小型的浮桥,把它架设在并不算宽的苏州河上。一开始进行的比较顺利,有几个士兵甚至已经踏上了对岸的土地。就在负责指挥的日军指挥官认为,自己已经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时候,形势开始急转直下。埋伏在附近的一个中国军队的机枪阵地瞬间开
着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炮弹也不停的落在这个浮桥的四有日军的士兵被集中落在河里,而自己对岸的炮兵由于自己一方释放的烟雾的影响所以不能够提供有效的火力支援。中国军队则开始了反击行动,几个中国士兵在河岸竖几块长长的钢板,这是用来防止对方子弹和手榴弹破片用做防弹护墙的。很快一百多枚手榴弹从护墙的后面飞了出来,瞬间,浮桥的四周被爆炸和烟雾笼罩了。在浮桥桥头堡防御的日军士兵死伤惨重。不过事情并没有结束,过了一会儿功夫,从河的上游漂过来几十个红色的东西。接着很多日军都看清了,那是用汽油浇透的棉花包,那些棉花包上燃着熊熊的大火。很快,这些火把一样的东西,靠在了那个全是易燃物组成的浮桥上。只是短短的一瞬间,这个刚才还好好的浮桥就变成了一条红色发光的火龙。红色的妖怪肆无忌惮的燃烧着靠近他的所有的东西。在桥上毫无准备的日军士兵被火焰包围了。他们先是惨叫着,挣扎着,最后然后慢慢的化为灰烬,日军的第二轮攻势再次停止。
伤亡惨重的日军被迫转换攻击的重点。当日晚上,他们在刘家宅以东的池圈附近,日军一口气架设了四道浮桥,凭借海军精确的火力支援和日军连续不断的千人冲锋,日军终于占据了一块并不算大的登陆场。不过他们还没有在这里站稳脚跟,胡宗南亲自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展开了反击,双方在这个狭窄的地域来回冲杀数十次,中国军队终于凭借着顽强的意志把对方的士兵赶回了对岸。那天,一个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欧洲人那天正好路过战场,他看到日军的步兵凭借这战车的掩护,几次想冲过南岸。各种炮火队中国军队构筑的防御工事猛烈的轰击,在他看来,在这种猛烈的炮火下,就算是训练有素的欧洲士兵都没有可能在那里立足,但是此时的中国军队表现出让他难以想象的沉着。枪炮声稍停,战壕工事内似乎已经无人生存,但是当日军渡河刚刚开始,中国军队忽然用机枪和步枪阻击。各种武器所发出的火光加上漫天飞舞的照明弹把整个战场变成了一个烈火包围的地狱。日军虽然采用了几百人的人海战术反复的冲击中国军队的阵地,但是负责防御的中国守军仍然死战不退,寸土不让。就这样反复六次,日军才开始在河的南岸获得了一点立足之地。不过中国军队立刻发动反击,抵挡不住的日军只得再次退回了北岸。于是这个欧洲人在对英文《大美晚报》的记者说到:“我生平经历过很多次战争。但是从来没有见到士兵有如此奋勇酣战的。那一晚双方损失都十分惨重,一般的攻守之战,攻击者的损失大于防守方的三倍,但是日军的炮火威力却又强于中国军队三倍,这样的话,可能中国军队的损失与日军差不多,但中国军队处于这样不利的条件,仍然表现有日息英勇的表现。能够勇猛杀敌,这种勇武精神,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苏州河的攻防战沿岸十几公里的地方日复一日的持续着,从三天,到五天,再到十天。其时间也已经远远的超出了蒋介石一开始的规定,不过无论是蒋介石、季明还是胡宗南都知道,现在的仗已经不能再打下去了。士兵的损失已经超过一般部队所能承受的极限,胡宗南手下的两个师一个旅一个独立团原本三万多人,现在只剩下一万多人,个别的部队的一个营只剩下几十人,有个别的连队甚至连一个人都没有了。虽然日军也损失惨重,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这次渡过苏州河的战斗之中,日军纯减员一万八千多人,其中包括九千多人的死亡。不过他们的补充仍然源源不断的开来。所以,所有人都知道,离上海的陷落已经不远了。12月10日,根据第三战区的命令,驻守。=|中的大部分放弃了苏州河的阵地经华兴退往白鹤港,在城内留下的两个营的兵力则退入英租界。很快驻守嘉定地区的中国军队也开始转移,他们顺利的进入了昆山,进行防御。同日国民政府报表《告上海同胞书》,在这封类似诀别的通告中的每一个字都浸泡着血和泪。
12月12日。日军第3团出现在闸北,第二天,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得意洋洋的向全世界宣布,上海已经被他所率领的大日本皇军所攻占。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这只是一个开始,是他灭亡的开始。
第二部 第一百零四章 生存还是毁灭;朝香宫鸠彦的决断
12月15日。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上海举行了一个非常盛大的“祝捷会”以庆祝自己的部队夺取了远东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华中派遣军司令朝香宫鸠彦第一次走下自己的移动堡垒——比睿号,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然后在大批的战车和步兵的护卫下,开往与会地点。
这个在国际饭店举行的宴会有无数的外国人都参加了,包括各国的驻沪领事,驻沪军队负责人。朝香宫鸠彦则穿着华贵的礼服,挂着佩刀,毫不客气的坐在正中的椅子上,一边接受着在场所有人的祝贺,脸上则露出得意的微笑,仿佛自己已经是彻底的胜利者一般。很快另一个对他听上去不错的好消息传了出来,裕仁天皇在得知自己的叔叔取得了这么大的一个胜利之后,也感到非常的高兴,毕竟自己的这个叔叔造就了一般人难以达到的战功。于是他决定授予自己的皇叔日本的最高荣誉——一等金鵄(ch同鸱)勋章,这个勋章是当时明治23年(1890)211日,明治天皇为纪念神武天皇在橿原即皇位这神话时代开始的第2550年,以神武天皇东征的故事中的金V有了金鵄勋章,其性质和英国的嘉德勋章或是德国的铁十字勋章相当。(实际上。这个仁兄是1942年才获得地)。而柳川平助则因为这次战斗中出色的指挥而获得了二等金鵄勋章,这是一般普通军官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不过这个老兄并没有为此而感到高兴,相反,他只是微微的摇了摇头,因为上海一战,对方的主力并没有被自己击垮。相反,他们非常聪明的避开了自己的攻击。而且更加危险的是,他们随时能够乘自己不注意地时候悄悄的咬上自己一口。面对这种情况,柳川平助实在难以高兴起来。
虽然这边还在开着宴会,但是另一边的日军并没有闲着。在南面,谷寿夫率领着他的十一军开始展开了进攻。第六师团攻击了松江以西的石湖荡。而第106师团,则开始往西北方向的朱家角攻击前进。第15团则开始向上海靠拢,准备加强北部地攻击力量。北部的部队也没闲着。第101师团和第114师团开始往安亭攻击前进“吴福线”的主要的要塞的近卫旅团也开始行动,13日,他们在上海的周南登陆之后:取了上海外围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朱家桥。现在他们的部队的全部兵力两个步兵连队一个骑兵联队和一个炮兵地联队在旅团长樱田武少将的指挥下正在从另一个方向攻击太仓。(近卫旅团包括近卫第一步兵联队。近卫第二步兵联队。近卫骑兵联队。近卫炮兵山炮第一大队。野炮第三大队,重炮第二大队,一共一万八千人组成)而第18师团+地后面保护。
占领了上海的日军,有如冲垮了堤岸地洪水一样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由于中国军队撤出了上海地区,大部分的地区都空无一人。在上海附近憋了半天劲的日军。在突然没有了对方的压力之后,就有如一条忽然挣脱了所有束服的怪物。开始肆无忌惮起来。当然除了这个情况以外,出现这种情况。还和日军内部缺乏有效的战略方针和内部的管理混乱有关。比如日军总参谋部在制定华中方面的攻击计划地时候,只是单独的制定了攻击上海地计划,而对攻击上海以后,日军该如何行动,缺乏足够的考虑和认识,甚至他们根本没有制定攻击上海以外城市的战斗计划,而日本政府和外交部也没有因为自己的部队攻占上海之后能够拿出什么政策或者外交手段,与中国方面谈判。总的来说。现在整个日本都已经被攻占上海的消息弄得是不知所措。(别说太保夸张,这是事实。历史上日军在攻击完上海后。根本没有制定攻击其他城市的攻击计划,以致有了部队擅自攻击杭州而且向南京方向进军之后日军总参谋部才紧急制定攻击南京的方案的奇闻。这也算是日军战略短视的例子之一吧)
当然,除了在日本的最高当局对目前的情况究竟该如何发展没有相应的对策,就连他们下一步究竟是攻击浙江还是继续向西拿下南京所有人都没有一个一致的意见。有的人认为应该见好就收,就如同一二。八那个时候一样,既然自己已经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战果了,就应该立刻向中国提出和平的条件,这样既能够保证自己的利益,而且也避免自己的部队遭到更大的伤亡,因为中国军队的主力并没有因为这次上海之战而损耗掉,相反日军的几个师团则已经元气大伤。但是,另外的一帮子人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拿下上海只是他们的第一步,他们的目标则是全中国。所以,他们应该继续的攻击,因为从目前中国军队的表现来看,对方的战斗意志已经丧失,已经是一溃千里了。只要自己在加上一把力气,不要说南京,就是全部的中国也都是唾手可得。这种战功可是旷古未有的,也可以说是所有的军人都希望而又难以得到的,所以大部分的战地指挥官都认为部队应该前进。不过总司令部并没有下达相关的命令,只是粗略的交代了一句:“各部队就地休整,但是可以在附近管辖区域内执行搜索行动!”得到这个含混不清的命令之后,所有的指挥官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下克上的风潮再次席卷起来。他们立刻驱动的自己的部队开始往西前进,而与此同时在战场上所属的部队的士兵则只是听自己指挥官一个模糊的命令,那就是:“前进,继续前进!”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久。日军的几个头头脑脑们最终还是坐在了会议桌上,他们开始研讨目前所出现的情况,使之能够决定自己华军的下一步究竟该怎么
B=的最新命令。”作为华中派遣军的参谋长的冢田攻率先发言道,“现在我们部队的情况并不是很好,士兵的士气并不是十分的高,而且损失也比较大。再加上补给一直不足,如果现在就攻击对方的防线的话,我们的损失一定会更加惨重。所以我认为部队应该就地休整,等待新的命令或者援兵的到来。这样我们的把握应该大上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