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充满生活。
我这叫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梁功辰说。
父亲摇头。
“爸,您放心,我这小说写完了,您就等着收钱吧。”梁功辰说。
“你写畅销书?”父亲无奈地问。
“我写的是长销书,长时间的长。畅销书大都是短命鬼。长销书才是常青摇
钱树。
《红楼梦》就是长销书。当作家就要当长销书作家。“
“你很狂妄。”父亲嘴上这么说,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看电脑屏幕,“你的小
说是什么内容?”
梁功辰察觉到父亲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就是,当儿子尝试使用法律允许的方
式谋生时,身为父亲如果竭力反对,还配被称之为父亲吗?
梁功辰对父亲说:“我写的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就是长篇小说。”
父亲说:“你不用给我扫盲,我难道连长篇小说都不知道?不就是瞎编的特
别长的故事吗?
瞎编的短故事叫短篇小说,瞎编的长故事叫长篇小说,瞎编的中故事叫中篇
小说。“
“那不叫瞎编,叫虚构。”
“虚构不就是瞎编吗?”
“您能说《红楼梦》是瞎编?”
“《红楼梦》怎么不是瞎编?而且是顶级瞎编。差小说是三级瞎编,好小说
是超级瞎编,名著是顶级瞎编。”父亲一边笑一边说。
“就算小说是瞎编吧。”梁功辰也笑,“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的篇名是《圣
女贞德》。”
“圣女贞德?”父亲没听说过。
“圣女贞德是世界级的伟大女性,法国人,一个为了信仰而被活活烧死的美
丽姑娘。”梁功辰说。
“你写外国的事?你连国都没出过!全靠瞎编?”父亲觉得儿子写小说是异
想天开,写“外国小说”更是顶级异想天开。
“书名是《圣女贞德》不等于内容是圣女贞德,圣女贞德都被外国人写滥了,
光是电影就拍了不下10部,我是广义的圣女贞德。”
“挂羊头卖狗肉?”
“爸,我发现您的语言很生动,还一针见血。”梁功辰抬头看父亲。
“我喜欢说实话。别看我是工人,但我知道世界上每件事都有两种以上的说
法。”
“没错。”梁功辰赞同父亲的话,“上学说穿了是去学对事物的另一种说法。
在学校学的那些说法大都比较伪善和故弄玄虚。”
“也不能这么说。”父亲还想动员儿子日后考研究生,万一作家当不成又不
找工作的话。
“前天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件真事,一位没上过什么学的亿万富翁至今不会
准确写‘贰’字,每次写‘贰’时,他不是在左上角多加一横就是在右下角多写
一撇,但这并没妨碍他成为亿万富翁。不会写贰的人挣了贰亿,而很多会熟练写
贰的人连贰拾万都挣不到。”梁功辰说。
“上学多总是有益。”父亲不想和儿子探讨这个话题,“说说你的小说写的
是什么?”
梁功辰见父亲对他的小说感兴趣了,很是高兴。他说:“人活在世上,需要
约束,约束的体现方式是法律。我觉得人需要两种法律的约束:硬法律和软法律。”
“硬法律?软法律?”父亲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词汇,“你发明的词儿?”
“是的。”梁功辰说,“硬法律是法规,软法律是信仰。硬法律是外在强制
的法律,软法律是内在自觉的法律。有这两种法律的约束,社会才能兴旺发达。
最危险的社会是既没有软法律,硬法律又不硬。说白了,就是没有信仰的人治社
会。”
“你的小说的主题是呼吁人类社会建立完善的软硬法律?”
“我描写人在没有软硬法律约束的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我不喜欢‘主题’和
‘呼吁’这样的词汇,我觉得它们不属于文学。”
“你写吧,祝你成功。”父亲说,“我只有一个要求,如果这本书打不响,
你就不要再写了,找工作或考研。”
“我答应。”梁功辰说。
从这天起,父母全力保障梁功辰写作,他们为儿子准备可口的饭菜。儿子写
作时,他们确保家中鸦雀无声。遇有邻居装修,他们就去央求邻里推迟装修时间。
父母发现,梁功辰在写作时,时而哈哈大笑,时而泪流满面。
母亲不无忧虑地问丈夫:“真像精神病患者。作家都是这样?”
父亲说:“咱没接触过作家,不知道。”
梁功辰听见了父母的对话,他为父母释疑:“一般人在两个世界生活:现实
世界和睡眠时的梦世界。我在三个世界生活:现实世界、梦世界和文学虚构世界。
你们看见我坐在现实世界中写作,其实我已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现实世界,
心已经到了虚拟世界。哭和笑都是有感而发。”
母亲对儿子说:“我从电视上看到,作家经常聚在一起开笔会什么的,还要
成群结伙四处采什么风,像你这样孤军奋战,行吗?”
梁功辰说:“写作的真正乐趣是独处。喜欢扎堆儿的不是作家,是群居的蚂
蚱。作家只和作家交往本质上是同性恋。异性作家之间的交往也是同性恋。”
“胡说八道。照你这么说,作家的组织就是同性恋婚姻介绍所了?”父亲说。
“作家应该多和非作家交往,就像企业家应该多和消费者交往而不是光和企
业家交往一样。
写作本身没有任何值得探讨的地方。同行之间的借鉴和启发是写作的头号敌
人。难道对生命和生活的感受还需要互相启发和借鉴吗?对生活和生命的独到感
受才是文学的真谛。再说了,写作没有技巧,无需切磋。就算有技巧,最高级的
写作技巧也是使用前人没使用过的技巧写作。“
梁功辰振振有词。
父亲和母亲面面相觑,他们在心里不得不承认儿子的话有几分道理。
10个月后,《圣女贞德》的出版一举奠定了梁功辰在文坛的地位。《圣女贞
德》受到了读者和专家的同步肯定。《圣女贞德》给疲软的图书市场注射了一针
兴奋剂,给萎靡不振的文学吃了一剂壮阳药。有一位素以稳重苛刻著称的资深文
学评论家甚至不用‘新星’而是用‘泰斗’形容梁功辰。梁功辰名利双收。
媒体趋之若鹜欲采访文坛新星梁功辰,而梁功辰一概谢绝。他说作家应该只
用笔说话,不用嘴说话。还说声带是作家身上真正的痔疮。
以记者为职业的堂弟通过梁功辰的父亲走后门要求采访堂兄,堂弟还说好不
容易谋到记者的职业,正值试用期,恰逢堂兄一夜成名,对他来说,好似天上掉
下金娃娃,如能完成独家采访,堂弟将由此奠定在电视台的稳固地位。
对于来自父亲的说服,梁功辰只能服从,但表示下不为例。采访开始时,面
对摄像机和堂弟记者,梁功辰先对堂弟说:“你有权保持沉默。否则,你说的每
一句话都可能触发我的灵感导致我名利双收,而你却一无所获。”
堂弟先是一愣,继而拍案叫绝。
“作为作家,这是你的职业道德?”堂弟记者问。采访开始。
“任何人和作家接触,都可能触发作家的灵感,从而导致作家创作出相应的
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进入流通领域后,即成为商品,就能创造利润,而这利润
在法律上同诱发作家灵感的人毫无关系。这是一种不公平,本质上是作家倚仗自
己的文学才能和同类进行的不公平竞争。
作为有职业道德的作家,有义务在同人交往前先告知对方这种可能性。“梁
功辰说。
堂弟说:“我不敢说话了。怕帮你挣钱却无法从中提成。”
梁功辰:“我的目的达到了。”
“在你眼中,什么样的作家最牛?”
“完全靠稿费生活的作家最牛。作家应该是全澳税人。靠税人养活的不是作
家,是作假。”
“请用一句话概括人生。”
“人这一辈子,说穿了只干一件事:想方设法从别人手里拿钱。方法五花八
门,从诺贝尔奖金到拦路抢劫,应有尽有。”。。。。。。
这次采访在电视台反复播了20次还有观众不依不饶要求重播。
梁功辰的父母面对儿子“无心插柳柳成荫”式的意外成功,难以置信,用欣
喜若狂来形容他们的心情是弱智的体现。他们心甘情愿各自使用了近60年的名字
被“梁功辰的父亲”
和“梁功辰的母亲”取而代之。如此花甲之年还改名并不是每个身为父母的
人都能享受到的殊荣。来自亲友邻里的恭维和羡慕使得他们心花怒放。除去精神
上的享受外,滚滚而来的金钱也令他们瞠目结舌。父亲死活不明白一本书怎么会
给儿子带来40万元的版税,他经过计算,得出40万元几乎是他一辈子的收入,还
包括退休金和医疗费,还得活到90岁,还必须在工作和退休期间动至少3 次以上
手术。
“功辰3 个月就能挣到普通人一辈子才能挣到的钱。”这是梁功辰的父母在
夜深人静时最爱说的一句话。
梁功辰的父母由此感悟出人生的终极目的是快乐。娱乐和获得不是快乐。快
乐是一种持续长久的渗透全身每一个毛孔的满足感。
“万一功辰是偶尔写出一部成功之作呢?”母亲担心丧失长久的满足感。
“但愿不是。”父亲也害怕。
半年之后,梁功辰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比第一部更成功更赢得满堂
喝彩更创收。
父母悬着的心掷地有声地踏实了。
“我发现,只要功辰写,就是传世之作。”父亲私下对妻子说。
“依我说,他想写差的都写不出来,就像有的作家想写好的却写不出来一样。”
母亲喜形于色。
“也怪了,功辰没读过什么小说,大学学的又是建筑,怎么就成了名作家呢?
难道真像他说的那样,干什么最好不懂什么?”父亲说。
“就是,你家和我家祖上根本就没有识文断字的人,估计不是遗传。”母亲
分析。
他们压根儿没往智齿上想。
对于自己的从天而降的写作才能最吃惊的,还是梁功辰。他事后看自己的作
品时,根本不相信那是他写的。那些描述,那些叙述,那些对生活入木三分的观
察,那些令人击掌称绝的情节,怎么会是他写的呢?他的脑子里从来就没有过这
些东西呀!梁功辰在写作前,大脑几乎一片空白。所有的精彩都是在写作时突然
鬼使神差般降临的。梁功辰写作时,像被一匹野马拖着身不由己地在雪地上滑行,
身体压迫厚雪留下的印痕成为他的作品。
百思不解并未影响梁功辰心安理得地接受作品带给他的荣誉和金钱,毕竟那
作品真是他写出来的。
“马丽媛的父母确实是有眼无珠。”家人共进晚餐时,父亲爱反复说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