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阿西莫夫逸闻趣事- 第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名取自弗里德里希·冯·席勒的名句“诸神信徒劳的抗争着愚行”。书的第一部分取名为“抗拒愚行”,第二部分为“诸神”,最后部分为“徒劳的抗争?”,加了一个关键的问号。这些小标题与作品的各部分内容极为吻合,而整部书的名字也起得很合适。
  “抗拒愚行”部分具有典型的阿西莫夫风格,讲的是一人与整个庞大势力抗争的故事。这个主人公是哈里·夏尔登或沙尔沃·哈丁式的人物,面临的挑战来自于他发现了一个无尽的能量资源,并意识到这一资源将毁灭整个世界。
  2070年,弗里德里希·哈兰姆在他的实验室中发现了一种新的“不可能”存在的物质。经过大量的试验,他做出直觉判断:这一物质来自另一个宇宙。这一发现使他立刻扬名全球。但这个利欲熏心的家伙却建造了一个“电子发生器”,用来在不同宇宙之间传递物质并制造能量。
  哈兰姆是按照居住在相似宇宙的生物的指示建造这个电子发生器的。它们的技术似乎更为先进,并且就能量传输而言,它们简直是在炫耀。但是,除了能量的传输和建造电子发生器所需的指示外,两个宇宙再没有其他的联系。
  我们的主人公彼特·拉曼特,一直对此事抱有疑虑,并收集到了证据证明使用电子发生器将使我们的宇宙出现不平衡,引起太阳过热而最终导致毁灭。自然,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话,尤其是发现了这一物质而成为世家最伟大科学家的哈兰姆。
  “抗拒愚行”故事的结局处理得很低调,主人公看起来处于劣势,似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阳越来越热,引起大火灾,最后导致整个太阳系的毁灭。
  尽管“抗拒愚行”情节紧凑,让人读着津津有味,但整个故事有点过于生硬,更像是一篇科学知识讲稿,让人一看便知过去的十年他一直都在写非小说类作品;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欣赏这个故事,因为阿西莫夫非常姻熟地及时刹住了车,避免了过分的啰嗦。
  小说的第二部分“诸神”,与阿西莫夫以往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按正常的思路,“抗拒愚行”结束后,应该接着写另一宇宙居民,从他们的角度来讲述整个故事了。阿西莫夫也确实是这么写的,但他并不仅仅描绘了另一个居住着生命的相似宇宙。这几乎是他第一次决定在作品中创造一个外星人的世界,一个有着自己政治、性生活、感‘清、语言及其他想象中的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各方面细节的完整的世界。
  自他创作早期及与坎贝尔发生争执以来,阿西莫夫一直避免写外星人。可能就是这种自我监督导致物极必反,使他在《诸神》中完全打破了所有的禁忌。
  相似宇宙的居民是一种半气体的、模糊不清的生物,分为三种类型:“感情型”、“理智型”与“家长型”。所有外星人家庭都是由三个不同类型的生物组成,而不是由父母与孩子共同构成。总体而言,这些不同类型的成员都在为家庭和社会做着不同的贡献。
  “诸神”通篇都是关于性的描写。阿西莫夫曾一再避免写外星人的性生活,但这次他似乎打破了常规。我说“似乎”是因为他并没有真正大胆地进行描写。他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性描写方式,尽量将性场面写得符合外星人的特点,从而避免了暴露出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
  这一部分的三个中心人物——“感情型”的杜娅,一个模糊的女性角色,与两个“男性”、“理智型”的奥丁和“家长型”的崔特——总是尽可能地找机会“融合”。就像外星人与固体人相距甚远一样,相似宇宙的性生活与地球上的性生活也截然不同。外星人的三种气体形式,并不是它们宇宙唯一的生物类型。由“融合”所产生的后代,就成了固体的生物。它们实际上是三种气体形式的合并。换而言之,一个家庭中的三种气体生物其实只是外星人生命周期中的一个暂时阶段。当它们融合时,他们暂时形成了一个固体;经过反复融合后,当时机成熟时,一个固体就从它们三个中“诞生”出来了,这样它们就进人了物质生命的新阶段。
  在这个故事将近尾声时,我们发现一个一笔带过的人物——固体科学家艾斯瓦尔德,实际就是创造电子发生器并向地球传输物质这一计划的负责人。
  当杜娅与地球上的拉曼特一样,开始怀疑艾斯瓦尔德,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错误时,情况变复杂了。杜娅渐渐发现,将物质传输到另一个相似宇宙将毁灭(我们的)星系,因此试图阻止这个计划。杜娅面临的问题与拉曼特所面临的有所不同。在另一个相似宇宙中,科学家艾斯瓦尔德很清楚,传输物质输往宇宙将毁灭我们的太阳,但为了挽救他们的世界,他不得不这么做,因为他们的太阳已经老化,正逐步趋于灭亡。杜娅面对的问题,不是来自人类的贪婪,而是出于简单的生存需要。
  “诸神”的结局与“抗拒愚行”极为相似。杜娅的行为也受到了周围外星人(她的那个社会政府)的阻止。杜娅、奥丁与崔特的融合使艾斯瓦尔德终于完全成型,电子发生器的计划继续被执行着。
  小说的这一中间部分是全书的关键,并为《诸神》赢得了赞誉。在我看来,这是阿西莫夫写过的最有趣的故事之一。它的构思与写法都非常精美,并注意到了所有必需的细节,使故事具有说服力。阿西莫夫这次真正让科幻小说界吃了一惊。
  一些评论家曾暗示,阿西莫夫照猫画虎,试图模仿“新浪潮”的风格,结果发现效果不佳。阿西莫夫自然否认了这一点,声称他只是按自己一贯的方式行事,写自己想写的东西。他痛恨人家以为他受到某种流派的影响,尤其是这一流派恰恰是他强烈反对的。
  70年代初,“新浪潮”非常活跃。一位尚在这一流派外围徘徊、几乎不入流的作家菲利普·K·迪克,几乎包揽了相似宇宙主题,其代表作有《空中的眼睛》(1957年)与《尤比克》(1969年)。菲利普·K·迪克的风格及其相似宇宙这一主题的表现与“诸神”是完全不同的,但正因为阿西莫夫选了这个新的、浪漫的主题据为已有,而在此之前又从未对此主题有过兴趣,所以才引起了人们的怀疑。不仅如此,阿西莫夫还决定要写非常不同的外星人——又是一个新动向,并且还要在接下来的另一个故事中挑战性主题——这又是一个第一次。
  令“新浪潮”作家愤愤然的主要原因,可能并不在于阿西莫夫写了外星人或相似宇宙,而只是因为他如此不同寻常地描写了性,而且小说中间部分的风格显然是故意要涉足“新浪潮”的领域。毕竟,“新浪潮”作家信奉的主旨之一,就是在他们的作品中,公开、大胆地描写性主题。而阿西莫夫这个科幻小说界的假正经,如今竟也效仿起了他们,而且写的还是一个气体三角性关系,这自然要触怒他们了。
  如果“新浪潮”作家们为此感到不安,那么他们未免有点像阿西莫夫试图给他们制造麻烦那样过于心胸狭窄了。70年代初,“新浪潮”的地位已如此的稳固,领导该潮流的人物根本无须担心阿西莫夫的作品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因为市场对新旧两派的作品均有需求。“新浪潮”作家们的行为可能只是一种反击,只是为了回报阿西莫夫早些时候对他们的存心阻挠。
  阿西莫夫对“诸神”部分非常满意,并对其中着墨甚多的性描写有自己的一套说法。当时,平装本出版社看了拉利·阿什米德拿来的全书第一部分后,表示十分愿意出版,但他们又问阿什米德,阿西莫夫是否能在书中描写点性场面。阿什米德很生气地回答道,他认为绝对不可能。当阿什米德将这事告诉阿西莫夫时,却轮到了阿西莫夫愤愤然了,当时他就决定,一定要尽自己所能,在中间部分多点性描写,并要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他非常直率地承认,那时,一些人老以为他写不出与性有关的东西来,这种看法让他越来越觉得不舒服,他那庞大的自我意识驱使着他,要向他们表明,他绝对能写得出来。
  在“徒劳的抗争?”中,阿西莫夫又恢复了书迷们所熟悉的形象。他温文尔雅,以老式的风格讲着故事。从整部小说来看,这个结局写得并非十分成功,字里行间能明显看出,“诸神”这一力作已耗尽作者的才思,以致于这时他只想匆匆结束故事了。
  在“徒劳的抗争?”中,故事场景转移到了月球,事情发生在“抗拒愚行抗争”结束数年后。故事的主角是本杰明·丹尼森,几乎是他,而不是他的对手、自大狂哈兰姆,发明出了电子发生器。像前面的拉曼特一样,丹尼森意识到了电子发生器有些不对劲。哈兰姆发明了电子发生器并因此而改变了世界,尽管这令丹尼森感到痛苦,但他并没有犯拉曼特的那种错误,试图与当局为敌,也未曾要夺回这个世界所得到的最伟大的礼物。相反,他有一个想法,即在月球上建造另一种发生器,用于运输来自第三宇宙的物质,从而抵消原有发生器所引起的不平衡。
  “徒劳的抗争?”使《诸神》终于有了一个乐观的结局。丹尼森获得了胜利,他指定受众人怀疑的拉曼特负责计划的实施。他得到了一位姑娘的爱情。她是位有着特异功能的人,曾帮助他在月球上建造发生器。整个世界得到了持续的能源供给,再也不用担心会给哪个宇宙带来灾难。
  阿西莫夫创作这部小说时,距他前一部成人小说《赤裸的太阳》的创作已有14年,而且作品所触及的是极为不同的主题,明显反映了阿西莫夫已经意识到了人类所面临的全球问题。
  多年以前,当大多数人尚未意识到人口过剩、大气污染与自然资源枯竭这些问题时,阿西莫夫与其他一些科学家和作家就已开始竭大声疾呼,提醒政客与公众注意了。阿西莫夫对人类的未来极为悲观,这在《诸神》中非常强烈地得到了表达。在分析人类的本性时,阿西莫夫是个现实主义者,对腐朽势力的影响有着很深的认识,从开始创作起,围绕未来科学、军事展开的政治阴谋就一直是其作品的一个中心主题。在《诸神》中,他将政治、科学及超越其时代的生态信息成功地结合在一起。
  1971年9月初,阿西莫夫完成了《诸神》的创作后,将连载权卖给了两家杂志社。由于《银河》杂志决定更换主编造成的混乱,最后“抗拒愚行”及“徒劳的抗争?”刊登在了1972年《银河》双月刊的三月号和五月号上,而中间部分,也就是阿西莫夫描写外星人发生三角性关系的那一部分,则刊登在了1972年《银河》的姐妹杂志《如果》的四月号上。《如果》四月号刚开始发售时,阿西莫夫便从其朋友、杂志的负责人朱迪·琳·戴瑞尔处获悉,这份刊载有他首次探索外星人性行为作品的杂志,很快被抢购一空。
  尽管《诸神》不是他最极好的小说,但它获得了极大的商业效益。尽管有一些主要是那些苛刻的“新浪潮”书评家写的不是很友好的评论,但整体而言,评论界对它的评价仍然不错。这也是阿西莫夫个人所喜爱的作品。在科幻小说界内,这部书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并荣获了雨果奖和1973年最佳小说奖——星云奖。
  在阿西莫夫的讣告中,记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