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咒》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龙咒- 第6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是无稽之谈,这将是未来特击战的主要作战模式。”冯克认真严肃地说道。
  “以一敌万?现在什么样的兵器能达到这样的作战效能比?”俞飞惊讶的问道。
  “有许多,一些还在开发研制,一些已经有样品生产出来了。比如,核地雷。”冯克微笑道。
  “那特击战不是变成了核战争了吗?”
  “不一样,特击战虽然会使用一些小型核武器,但那是为了追求一种作战效能比,目的不是核战争。将来我们的主要胜利还是要通过常规武器来取得,而且小型核武器只是特击战模式初期一种过渡替代品,占新兵器开发种类极少一部分,随着后续新兵器陆续投入生产,我们会减少甚至取消对小型核武器的使用。”
  “你说,凭我们自己生产的常规武器,我们能打赢美国吗?”对于冯克的话,俞飞觉得有些怀疑。
  “是的。”
  “为什么?”
  “因为,特击战模式的诞生将终结机械化军团作战的历史,让战争形态回归到它的原点。”冯克自信地道。
  二十年后,当特击战已成为世界各国军队作战的主流模式时,中国某著名军事网站的记者采访到了早已解甲归田,在自己的农庄颐养天年的小巴顿将军,并与这位昔日中国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进行了一次深度军事交流。
  当采访涉及到特击战的精髓是什么这个敏感的话题时,曾经饱受特击战之苦的老将军一再避而不言,最后被逼无奈,沉吟半晌才答道:特击战让战争形态回归到了它的原点!





    龙劫 第十四章 震撼!震惊!
    本章节总字数:2872

  
  4月15日,美军酝酿已久的对华全面总攻拉开了序幕。自去年纽约核袭击后,美军就开始加紧了地面入侵中国的准备,小巴顿将军作为美军亚太地区最高军事长官,内心尽管百分之二百不愿意打一场二战式的地面攻坚战,但是迫于华盛顿和某些政治势力的压力,他还是不得不亲自制定了对华的地面入侵军事计划。
  计划代号——震撼!
  4月15日9时,美军的远程轰炸机群分12个梯队突入中国内地,持续不断地对东北、华北空投大批的电子干扰发射箱,这些装置所发射出的强大电子干扰全频道阻塞了中国东北、华北的大部地区,使这些战略要地的地面通信设施几乎陷于全面瘫痪。
  4月15日12时,中央军委接到地下光缆传来的消息,天津、秦皇岛、锦州、沈阳、大连等地区发现空降美军。
  沐浴着西南太平洋的海风,一排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整齐地停在停机坪上。机尾上“MT”字样表明它们是不久之前从寒冷的北达科他州的迈诺特飞来的。 
  关岛基地司令阿瑟·约翰逊中将烦躁地坐在自己的地下指挥中心,透过监视屏幕巡视着这个方圆209平方英里、人口约16万的火山岛。自1898年美西战争之后,美国夺取了关岛的控制权。近几十年来,美国空军把关岛称为“世界最大的加油站”。第二次海湾战争结束后,关岛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日渐突出,并迅速成为美军在太平洋上遏制中国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华盛顿不惜大兴土木对关岛基地进行全面改造,不仅加强了后勤供给能力,还扩建飞机场和海军码头。关岛成为美军航母和核潜艇基地后,把从夏威夷跨越太平洋的时间缩短了5天。 
  从安德森空军基地13层高的空中交通控制塔的天桥监上俯瞰,关岛军事基地全貌尽收眼底,有可以抗台风并有空调装置的飞机库、大型战备物资仓库、新的基地健身康体中心和新的基地安全中心。极目远眺,新铺设的地下输油管正招航空燃料直接输送到停机坪上的喷气机上,而六十座巨大的弹药储存“圆形仓库”中的第一座正缓缓开启地门了一辆辆载重卡车满载弹药顺序驶出……当美军发起对中国的地面入侵作战后,关岛就成为一个忙碌的战略中转站,一批批的远程轰炸机降落,加满油料和弹药后又迅速起飞,他们的目的地只有一个——中国。
  躲在坚固的地下掩体里,阿瑟·约翰逊中将的心思却早就飞到了遥远的东方,作为一名曾经的特级飞行员他十分羡慕那些能赶上这场世纪大战的小伙子们,一想到他们中国的天空大展神威而自己只能困坐在地下眼巴巴地替他们送行,阿瑟·约翰逊中将就感觉沮丧。不过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再过几分钟他这里将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4月15日13时21分,中国二炮集团军对关岛、冲绳美军基地发射战略核导弹,让这两个岛屿永久性地沉入大洋深处,随之陪葬的有100多万平民和军人。
  自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这是中国第一次动用战略核打击力量实施毁灭性打击,此举震惊了整个世界,霎时间全球陷于颠狂状态,各国军事力量都进入核战争黑色警戒状态,人人都以为世界核大争就要爆发了。各国政要纷纷启动了本国的最后毁灭精英保护措施,派军队按早已拟定的名单保护重要的政府官员、科学家、艺术家、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学生等实施紧急疏散,进入地下核掩体,躲避可能到来的核大战,为本民族保留一点精华血脉。但对于绝大多数平民来讲,幸运之神则没有光临他们的头顶,权贵富豪和公务人员纷纷躲进地下防空洞,普通市民则拖家带口蜂拥冲向地铁车站,为找到一个临时庇护所而拼抢,尽管他们也知道如果核大战真的爆发,靠这些普通的防御体系是无法抵御核辐射与随之而来的漫漫核冬天,但是求生的本能还是促使人们尽可能的远离死亡的威胁。
  在中国,虽然人们由于信息闭塞还不知道核战争已经爆发,但是美军后期的大规模导弹和飞机空袭还是让所有的大城市拉响了警报,与以往空袭方式不同,这一次美军使用了高效燃烧弹,所有的被袭城市在一瞬间都变成了烈火的海洋。北京、天津、沈阳、济南、西安、乌鲁木齐、拉萨、银川、武汉、重庆、成都、广州、福州……,中国的所有省会城市和单列城市在这一天都遭到了美军多次的空袭,熊熊大火和刺耳的防空警报所造成的城市动乱让成千上万的惊恐的人们四散奔逃,没有人知道安全的地方在那里,往日如同儿戏一般的防空演习如今变成了一个严峻的生存现实,人们在大街上奔跑寻找一个可以容身防空洞,可所有的防空洞在今天都似乎爆满。善良的人们似乎到现在才明白,“国防”是一个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才明白高科技战争并不像以往想象的那么“文明”,才明白落后挨打是一种多么悲惨的情景。
  4月15日17时39分,美军使用战术核导弹袭击了中国入朝作战的54军和刚刚进驻东北的38军,不到十分钟这两支军队就从中国陆军的战斗序列里被一笔勾销。
  38军是原中国人民解放东北野战军(四野)一纵,是四野的三个猛虎军之一。38军前身是红5军一个主力团、红6军一个主力团、红25军等三支红军队。38军以善打大仗、硬仗著名。38军的历史算不上久远,但战斗力极强,是四野的王牌,四野中的几个“第一”都与38军紧密相连:打赢出关后的第一场歼灭战;编为第一纵队;被誉为第一只“虎”。38军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打了不少成名仗。“四战四平”是38军的第一个成名仗,其后有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千里挺进广西。朝鲜战场上,38军在三所里、龙源里一仗打出了“万岁军”的美名,当时彭德怀总司令亲自在发给军委和志愿军各部的通令嘉奖令中写下了“38军万岁”。著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所描写的就是该军112师335团一营三连的“松骨峰战斗”,可以说38军为全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
  在漫长的战斗历程中,从38军先后诞生了300名将军,万毅中将是首任司令兼政委(当时1纵称司令),李天佑上将是第二任司令。最有名的是梁兴初军长,梁兴初历来以打恶仗而闻名,九次负伤,战功赫赫,解放战争期间被称为四野的“常胜将军”,1950年10月他率38军入朝参战。38军下属的112师、113师更是王牌中的王牌,112师攻坚能力强,113师长途奔袭能力强。1985年38军改编为38集团军。
  朝鲜战争结束后38军一直是中国军方的重点培养对象,在试验新战术和新编制方面,38军某种程度上相当于美国陆军在加州的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同样负有相当于美军高级作战实验的任务。38军在各集团军中兵力最多,兵种最齐,武器装备最优良,火力,机动力,突袭力,防御力,快速反应能力,合成战力,独立作战能力,纵深打击能力,作战保障能力,后勤技术支援能力,自动化数位化作战能力等等都是全军首屈一指,是中国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一流拳头部队。 在整体合成战力上,军委希望象38军这类重点集团军,能足以抗衡美军2个重型师或3个轻型师。进驻东北时38军的综合战力已达到历史最高,其综合战力在整个远东无人能出其右。
  可惜,在核战争面前这样一支倾注了几代中国军人心血的钢铁之军却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烟消云散,成为美军核报复的第一批牺牲品。





    龙劫 第十五章 冷静?冷血?
    本章节总字数:5680

  
  在人烟稀少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莫加夫沙漠深处,两个巨大的机库分外显眼,机库的外面是荷枪实弹、高度警惕的卫兵,一道高高的围栏把好奇者远远地挡在了外面。 就在这沙漠深处,深藏着世界上最有实力的两家军工企业——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秘密研发生产基地,自去年10月中美爆发以来,两家企业就开足马力,拼命工作,争分夺秒地竞赛,大批新型战斗机和远程轰炸机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下生产线,直接被五角大楼派往世界各地,尤其是战火纷飞的亚洲地区。
  所有参加研发、设计、制造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都接到五角大搂的命令:只管干好自己的活儿,不许对外界有任何交流。 当然,五角大楼不会亏待这些夜以继日勤奋工作的生产者们,无论是波音公司,还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每天都有滚滚的美金流入腰包,战争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生产动力,在这千载难分的时刻,两家公司谁也不敢大意,谁也不敢松懈,大家都知道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季节将意味着什么,因此都对手下的科研人员和制造工程师下了死命令:满足军方任何的需求,所有的人员满负荷运转,不仅要与战争抢时间,也要与竞争对手抢时间,力争从五角大楼的“军费蛋糕”切下大一块份额。
  在西安郊区地下数百米处,同样有一群夜以继日勤奋工作的人们,他们在极其艰苦地工作条件下为自己的民族构筑新的长城以抵御外来侵略者。不熟悉的人在这里就如同走进一个庞大的地下迷宫,不一会就被密如蛛网的交叉隧道和一个个不同功能的工作区搞得晕头转向,即使是熟悉这里的人每天也会感受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大量的军事人员和战备物资汇有条不紊地迅速填充每一个可供使用的单元格空间,川流不息的军车和重载建筑卡车紧张忙碌奔波于地面和地下,每天都有新的工作人员到位,每天都有新的隧道和地下城区继续向外延辐射拓展。
  远离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