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理由-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非常讨厌。”

  在我们的调查中,没有事实能证明石田直澄曾经来参观过正在建设之中的千住
北新城。另外,石田家的人的证言中,关于他们对西塔楼二0 二五室所了解的情况
也只限于这座房子成为拍卖物品以后的事情。可是,有吉房雄却说,在于住北新城
建设过程中,他曾经在“繁荣花街”上见过石田直澄。

  “因为突然碰到他,我还大吃一惊,所以记得很清楚。我问他来干什么的,他
笑了笑说,大叔,这真是宏伟的建筑啊。我开玩笑说这边的日照不是太好,让人无
法忍受。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石田先生在为什么事苦恼,后来再想想看,从那时起,
他就想买那里的公寓,他真的下定了决心,心里燃烧着一种执著的信念。人啊,不
能为了一件事而太执著,真的。”

  从那时起,石田直澄就如此关心在日代公司旧址上建成的千住北新城公寓吗?
可是,从石田家了解到的当时的情况则和有吉房雄的记忆大相径庭。首先,绢江这
样说:“从日产公司跳到三和通运输公司后,直澄的薪水增加了很多。

  日代公司实行工资制,而三和通则实行签约职员制,它是按工作量付薪的,你
干得越多,工资也就越高。所以,直澄很高兴,说要借钱买房子。他还带着孩子去
琦玉和千叶郊外的住宅区看了好几回。“

  直已对这件事也有印象。

  “我说想养条狗,像圣比纳品种救护犬那样的大型犬。于是,父亲说,这样的
话就需要有个院子。我们看的都是独门独院的住宅,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想到要
买公寓。”

  三和通运输公司里和石田做同样工作的司机也回忆起了这样的事情。

  “石田刚到公司半年左右吧,有一次在酒席上,他说想买房,我有个亲戚是住
宅公司的职员,所以我就介绍他到我的亲戚的公司去买房,他们也谈了两三次,可
最后也没有谈成。后来,石田还非常不好意思地对我道歉说,那种大公司的房子价
格太贵了,我买不起。”

  大概这时石田想买的自己的房子应该是独门独院的住宅了。

  “他还是想要带着地皮的房子,我也听他这么说过。”

  但是,“繁荣花街”的有吉房雄确实在千住北新城建设过程中无意中碰到过石
田直澄,他们的接触隋况前面已经叙述过了。

  “现在他的家人和他本人当然不会说真话。如果说很早以前就想买公寓,有点
丢人。真实的情况,只有了解的人才能知道。司是,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会说那
时我见过石田先生,因为这是事实。”

  正如有吉所言,确实,只有了解真相的人才会明白。那么,石田家一心要买独
门独户的房子,可最后在那时又没买房子,原因是什么呢? 可现实问题是,如果石
田从日代公司跳到三和通运输公司的时候,能买到希望的带有地皮的房子并安顿下
来的话,那么十年后,石田家也就不会被卷入千住北新城西塔楼二0 二五室的案件
中去了。

  “真的,现在想想看,如果那时买房就好了,因为我们有买房的计划。可是,
那时正好……”

  不是出了点事吗? 石田绢江说。

  “什么地方,神奈川县的……是叫厚木吧,发生了一起抢劫案。

  那家的父亲单身赴任,把妻子和女儿两个人留在了家里,那是一栋独门独院的
很大的房子,小偷进去以后发现家里全是女的,于是小偷进行了抢劫,最后,家里
的两个人全被杀了。“

  我按绢江的回忆进行了调查,这是昭和六十二年8 月发生在神奈川县藤泽市的
一起抢劫杀人案。被捕的罪犯是一名经常以空巢家庭为目标的惯犯,作案多起,以
前的犯罪手法还算老实,可只有这一起案件的作案手法极其凶残‘,最终造成了十
分凄惨的结果,当时成为耸人听闻的一起案件。

  “直澄非常害怕,他说,妈妈,我们兴致勃勃地想买房子,可还是不太好。我
晚上经常不在家,我不在的时候,家里就剩下你和两个孩子,如果强盗进来的话,
那可就麻烦了。”

  藤泽市发生抢劫杀人案的那栋房子不在市内的繁华地段,而是在比较偏远的新
兴住宅小区,石田直澄似乎也很在意这一点。

  “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去看的房子也都是一些新开发的住宅,非常舒适,也不
拥挤,感觉很不错,可是发生那种案件时,即使呼救也没有人来帮忙,这太可怕了。”

  藤泽案件中还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即使附近的邻居听到被害的母女俩的求救
声,他们也不会马上去报警。可以说,新兴住宅区邻里关系的淡漠是造成这起案件
的原因。

  “幸子去世后,直澄把孩子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能是对这一点特别小
心吧,所以他变得非常胆小。不能再要带有地皮的房子了,算了吧。抢劫案发生后,
他的热情一下子冷了下来。”

  对于众多的普通民众来说,一辈子只能买一次属于自己的房子。

  正因如此,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失去机会的话,一般都很难再谈成。

  石田家也是这样。他们一直积极地到处看房子,可一旦失去热情之后,似乎一
下子变得很疲倦,像是要中途放弃一样。

  “那个时候我们还是住在浦安的公寓里,房东是个不错的人,生活比较简单,
买东西很方便,孩子上学也很近,要是不买独门独户的房子的话,由于不管哪里的
公寓都是混凝土箱子,也不想买,一直住在这里不是很好吗? ”石田绢江怪怪地笑
了。

  “当时,决定不搬新家一直住在这里的时候,尤香丽站在我这边。她说,奶奶
和我都不搬家。要说为什么,那是因为这里离迪斯尼很近,孩子都是这样吗? 我觉
得有点奇怪。”

  绢江说买房当然需要慎重的计划和资金运转,而且还必须要下定决心。

  “那时,我们已经放弃了这个想法,后来,直已和尤香丽也慢慢长大了,上学
也需要钱。这样一来,我们已经无所谓房子的问题了。

  因此,到直已上了大学稳定下来,直澄略微放心的时候,他又开始考虑房子的
事情了,不知为什么,那时,我也关心这件事了。“

  从最初想买房到十年后,石田直澄又开始找房子,这中间的情况,他的长子代
替奶奶将在下面讲述。其中的原因,据直已说“父亲下决心要买房子是因为我”。

               10。父与子

  石田直已现在就读于位于千叶县的私立东洋工科大学的建筑工程学系。虽然这
所大学在附近并不太出名,可它却是直已最希望就读的大学。

  “很早以前,我就对高中的班主任说过自己想成为一名建筑家。

  这位老师告诉我想成为一名建筑家有许多条路可以走。如果在大学即使不学习
建筑,只要成绩出色也可以到大型建筑公司工作。或者是不上大学而是到一家建筑
事务所工作,在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的同时考取一级建筑师的资格,将来也可以独立
出来。关键问题是你想成为什么样的建筑家,有什么具体的梦想和想法。

  “那个时候,我一直在读神原先生——现在是我的指导教授,当时还是个副教
授——的著作。老师的专业是公共设施,主要是机关、医院和福利设施的设计。他
在书中写道,现在的建筑物根本没有考虑到住在其中的人的自然的心理和生理因素,
由此而引发了许多问题。他的文章浅显易懂,就连我这个高中生都能看明白。通过
先生的著作,我第一次知道了,人们一直以为就是一种容器的建筑物还会给在里面
居住和工作的人们产生影响,这激发了我浓厚的兴趣,我想去昕这位老师的讲课,
想跟他学更多的知识,成为一名像他那样的建筑家。我就是这样想的。”

  其实,在中学进行前途指导之前,直已就曾经直接给当时的神原副教授写过一
封信,表达了自己被老师的著作所感染,希望能成为他的学生。神原老师也回了封
信,简洁明快地介绍了自己所负责的课程和讲座的内容,这让直已更加激动。

  “他鼓励我说,我们学校的考试不是太难,门槛也不太高,如果真正想学习的
话,只要努力就一定会及格。我非常高兴。”

  直已高中时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在负责前途指导的老师中,有人劝直已去考
比东洋工科大学更有名的大学,可他连看都不看。

  “东大、庆应和早稻田都是非常不错的大学,可是神原先生是在东洋工科大学,
所以这些学校对我一点意义都没有。”

  直已不由得笑出声来。

  “事实上,我的这种固执和我父亲一模一样。”

  这对非常相像的固执的父子俩,在直已考虑上大学之前,几乎没有发生过真正
的冲突。

  “虽然我们的关系也不是特别好,但是,我们既不吵架,也不是那种我看不起
爸爸,爸爸不关心我的关系。想想朋友家的情况,我们这样的情况还是很难得的。”

  在谈到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时,直已不说“父亲”,而是称呼为“爸爸”。当我
指出这一点时,他又笑了。

  “总觉得有点孩子气,不太好意思。我一直只叫父亲,实际上,我觉得叫‘爸
爸’是故作郑重,所以刚才我有点不好意思。”

  一直总是亲热地叫父亲,同时他和处于反抗期的直已都没有发生过冲突,这两
者之问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对这个问题,直已也歪着脑袋陷入了沉思。和父亲比起
来,这个瘦长的年轻人更像他的母亲,可是,从侧面看,还是能看出他父亲的影子。

  “不仅是爸爸,包括奶奶和妹妹,我也几乎从来不吵架,我想大家都会认可这
件事的。”

  绢江和尤香丽都证实了这件事。绢江还顺便说了一句,直澄对长子的这种温和
的态度还有点不放心。为了和家人和睦相处,直已是不是太过分了。

  “也许是过分了点。”直已也承认,“现在不一样了,可以前,我自己会想到
在无意识中,家里人会笑眯眯地把自己杀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他们死了,我就会很难受。”直已直截了当地回答。

  “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这个影响是很大的。因为那时我才三岁,
不知道其中原因,也不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可是,母亲突然去了一个地方再也没
有回来——这就是死亡,慢慢地我就这样理解了。”

  他抱着胳膊,还在微笑着。

  “我的女朋友是学心理学的,我也和她说过,我确实存在着极力避免和家人以
及其他人发生冲突的倾向。”

  然后他说,这是因为幼年母亲的去世给我造成了刺激性的心灵创伤。

  “我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三岁时,我一定是做了什么坏事,或者是没有听母
亲的话,母亲训了我一顿。就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突然不见了,也没有回家。因此,
三岁的我在无意识中就会认为如果我不昕母亲的话,她就会不在了。当然,母亲也
说过这种话,这些话就牢牢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所以,现在我不愿意和别人发生冲
突。我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