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鬼吹灯之牧野诡事(全)- 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徐府尹历来不信鬼神,听后很是不以为然,当即吩咐众人入住驿站,他吃过晚饭,就推开房门,独自进屋休息去了。

  长夜过半,徐府尹还没完全入睡,蒙眬之间听见屋里有脚步声响起,他微微睁开双眼,看见有个人朝他走来。那人一身青色长袍,面色苍白,手中还提着一个竹篮。徐府尹仔细往那竹篮里看去,竟发现里面装着满满一篮子的人鼻。

  那人走到徐府尹身前,大声说道:“你是何人,竟敢睡在我的住处!”徐府尹急忙坐起,退到床脚处蜷缩成一团瑟瑟发抖,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那人见徐府尹不答,竟慢慢走上床来,用手托起徐府尹的脸仔细详,自言自语般说道:“看面相倒不是个薄命之人,但这鼻子又塌又翻,实在与尊容不配。来来来……且让我给你换个鼻子。”话音刚落,只见那人转头把竹篮放下,伸手在篮中仔细地挑拣,拿起来一放下,再拿起一个又放下,似乎都不合适,最后终于拿出一个,喜道:“就是它了!”随即将手按在徐府尹鼻子之上。

  徐府尹立时感觉到脸上一阵强烈的灼痛感,眨眼间,自己的鼻子便被那人取了下来丢进篮中,他骇然失色,被吓得一动也不敢动。

  那人把挑选好的鼻子放到徐府尹脸上,并且用手指在面部揉按,然后满意地笑道:“好一副吏部尚书的面相。”

  这时徐府尹猛地惊醒,才知刚才乃是做了南柯一梦,他用双手抚摸自己的鼻子,突然大吃一惊,原来的塌鼻梁翻鼻孔,竟已变得高挺端直。而且鼻子周围,也没有任何刀口伤疤。后来徐府尹进宫面圣,皇上见其一表人才,果然封他做了吏部尚书。

第三章 云中古都 大胆布商
当年有座大宅,主人做生意亏了本,只好将宅子转卖他人,可不管是谁住到这大宅里,皆会遇到许多反常之事,胆小吓死的都有,大家便认为这是座鬼宅,自此再让也没有人敢往里面住了。

  直到有个外地来的布商想寻寓所,他素来胆大不惧妖邪,见这老宅价格便宜,就买下来准备让举家老小搬来居住,但他也闻宅中闹鬼,就孤身一人先住进去,想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那宅院年久失修,已经墙皮剥落,院子里杂草丛生,堂内梁柱横七竖八,结满了蜘蛛网,到处都是黑沉沉、阴森森。guichuideng

  布商收拾出一间卧房,带了柄短刀独居其中,果然每天深夜,都会听到堂屋里有声音发出,但当他推开堂屋的大门进去察看,那里面就立刻变得寂然无声了,一连几日,始终不知怪从何来。

  布商为了解开其中缘故,便在天黑之前躲到堂屋房梁上,准备一窥究竟,当晚月明星稀,借着从破损屋顶处透下的苍白月光,屋内家具画幅黑簇簇的露出些轮廓。

  大约到了三更天,就听堂内窸窸窣窣有些动静,他屏气敛声,静卧在梁上向下俯窥,只见有个身高过丈的人从壁中走出,那人宽袍高帽,衣冠都是黄色。

  布商这才感到事情不妙,心想凭自己的身板,被那黄衣人捉住多半就当点心吃了,吓得他大气也不敢出上一口,像死人一样趴在梁上,只听那黄衣人开口间道:“细腰,屋子里为何有生人气息?”随即就听角落里有个锯木头般的声音回话:“没看见有外人进来。”那黄衣人闻言不再说话,身形缓缓隐入墙壁消失不见了。

  接着又有一个青衣人和一个白衣人,装束都与先前的黄衣人相同,陆续从堂中出现,也都对着墙角问细腰,这屋中为何会有生人气息?

  布商好奇心起,大着胆子探出脑袋,想看看那细腰的模样,但屋角漆黑一片,什么东西也看不到。guichuideng

  不久之后,月影西移,一切恢复了原状,堂中寂静异常,没有丝毫动静,布商又惊又奇,怀疑自己刚才趴在梁上睡着了,见到听到的都是梦中所历,他满腹疑惑中从房梁间爬下来,忍不住走到墙角,学着那些高冠古袍之人的语气和腔调问道:“细腰?”那墙角果然有人应声,但屋内漆黑,根本看不到是谁。

  布商强行克制着内心的害怕,壮着胆子继续问那细腰:“刚才穿黄袍的人是谁,它从何而来?”

  细腰答道:“是金子,埋在西屋壁下。”

  布商暗自称奇,再次问道:“白衣人和青衣人是谁?”

  细腰说:“白衣人是银子,埋在东屋廊下;青衣人是铜钱,埋在井边五步。”

  布商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又问细腰:“你是何人?”

  细腰如实答道:“是个洗衣棒槌,就在这墙角。”

  布商还想再问,却已是天方破晓,有鸡鸣声远远传来,屋子里重新陷入寂静,仿佛什么事也不曾发生过。

  布商待到天亮之后,立刻找来家眷和伙计,带上铲子、锄头,到宅中各处发掘,果然从西屋壁下刨出五百斤黄澄澄的金子,在东屋廊下挖到五百斤银锭,又于井边五步发现了几个大钱瓮,里面所藏的铜钱不计其数,而那墙角下果然有根古代捣衣服的木棒,头大腰细,形制颇为怪异。

  布商将这根木头棒子投入灶中焚化为灰,金银钱物则据为己有,从此陡然暴富,而那老宅里也不再有任何怪事发生了。自古道“小富由勤,大富由命”,这话诚然不假,可见“物有所归,人各有命”,是那布商命中该当发迹,才镇得住这笔横财。

第三章 云中古都 藏魂坛
具体是哪朝哪代说不清了,估计可能是前清的事,那时村子里有个阚姓人家,夫妻两个以种田砍柴度日,粗茶淡饭的生活虽然清贫,但老两口子非常恩爱,为人厚道本分,日子倒也过得适宜。

  夫妻二人膝下只有一子,这孩子天生耳大,耳垂又肥又厚,老两口子十分欢喜,总说:“咱家这孩子生就佛相,将来必福寿无穷。”于是给小孩起了个乳名叫“福耳”。

  可后来有位看相的先生瞧见,却说:“这孩子耳大无福,双耳要厚而有轮方为贵人,耳厚福厚,耳薄福薄,耳要大,又要圆,又圆又大是英贤;两耳削平,奔劳一世;两耳贴脑,富贵到老;对面不见耳,则是巨富巨贵之相。”

  按那江湖上流传的相法,这意思就是人的耳廓不能向前探着招风,须是平贴后脑才能有福,正所谓“两耳招风,买地祖宗”,因此以前迷信的人家,刚生下小孩,都要紧盯着孩子睡觉时不能把耳廓压向脸颊,免得睡成卖尽祖宗田产的招风耳,等孩子逐渐养成后压耳的习惯,也就不用再管他了。

  那先生看“福耳”的面相,是双耳上薄下厚,两边都往前支着,就说这是逆子之相,再想改也来不及了。

  阚氏夫妻哪里肯信,一顿扫帚将看相的先生赶走了,此后对福耳更加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活都不让干,这小子长大成人之后,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还学会了耍钱嫖娼,把他爹气得吐血而亡。

  福耳不但不思悔改,反倒变本加厉,把家里的田产变卖挥霍了,又去偷鸡摸狗,一次被人告上了衙门,他逃到山里躲避,途中撞见一伙养蛊的黑苗,就此跟去湘黔交界混饭吃,几年后回归故里,到家不说孝顺老娘,却肆无忌惮地杀人越货,他若瞧上哪家的姑娘媳妇,光天化日里就敢进去施暴,谁拦着就拿刀捅谁,比那山贼草寇还要凶狠猖狂。

  想来王法当前,哪容他如此作恶,果然惊动了官府,派差役将福耳抓起来过了热堂,他对自己所犯之事供认不讳,被讯明正法,押到街心砍掉了脑袋,民众无不拍手称快,没想到行刑之后的第二天,此人又大摇大摆地在街上走,依然四处作恶。

  官府自然不会坐视不理,再次将其擒获正法,可不管福耳的脑袋被砍掉了多少回,这个人都能再次出现,活蹦乱跳地好像根本没死过,百姓无不大骇,不知此人是什么怪物,任其为非作歹,谁都拿他没有办法。

  最后福耳的老娘实在看不下去了,只好大义灭亲,到衙门里禀告官府,说此子从黔湘深山里学了妖术,在家里床底下埋了个“藏魂坛”,肉身虽然在刑场上被斩首示众,但他过不了多久就能从坛子里再长出来。

  官府闻之将信将疑,立刻命人到其家中挖掘,果真刨出一个黑漆漆的坛子,形状就像骨灰罐似的,当场敲碎砸毁,再把福耳押赴刑场碎剐凌迟,锉骨扬灰,自此就再也没有发生过妖人死而复生的事了。

第三章 云中古都 聚宝盆
以前在地方戏戏文里,有一出戏叫“招财进宝”,演起来很是热闹,表的是各朝各代的降世财神。凡是逢年过节,或是喜庆摆设,需要找彩头的场合,都会请戏班子来演这出戏文。

  民间最敬的两位财神,一个汉时的邓通;另一个是周庄的沈万三。邓通曾被皇帝封赏铜山,可以自行采铜铸钱,有道是“多少金钱满天下,不知更有邓通城”,说的就是此人铸钱之地;沈万三则是元末明初时期的“江南巨富”,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建都,都要向沈老爷借钱造城,真正是一位“富可敌国”的大财主。这两位古人,来被老百姓看做是“财神爷”投胎转世下凡尘,要是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被视为发财致富的“偶像”了。guichuideng

  据说这沈万三可不得了,是天上财星下凡,“左脚生金、右脚生银”,家中财帛通天,富可敌国,哪来的这么多钱呢?是他还没发迹之时,路过湖边见到乡人捕蛙,就地剖蛙取肠,血腥满地。沈万三见状不忍,出钱把剩下的几百只蛙都买了下来,扔回湖中放生。某天晚上他再次路过湖边,听群蛙动鼓噪,从湖底拥一古鼎而出,往那鼎中扔进一块金子,就立即变成两块,沈万三因一时善念得此古鼎,日后盈千累万之资,皆为其中所生。

  后来朱元璋准备在南京建都,并决定扩建应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气派。但由于战事频繁,开支浩大,根本没钱修城墙。豪富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他不仅筵一流的营造匠师,还整天在工地上督促度,检查质量。尽管一些“检校”常去工地制造事端,捞取油水,沈万三却依然比皇家修筑的城墙提前三天完成。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 此后他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代替皇帝犒赏三军。这终于让明太祖龙颜大怒。于是他被籍没家,发配充军云南边陲。

  沈家被明太祖朱元璋查抄的时候,从地窖里搜出这尊古鼎,问以刘基刘伯温,刘基日:“此乃聚宝鼎是也。”后世俗传为“聚宝盆”。guichuideng

  当然这无非是民间传说,实际上沈万三是擅长资本运作的大商人,今后要去周庄旅游,可别忘了品尝一下当地的名菜“万三肘子”、 “万三蹄”,据说那都是根据沈老爷家里流传下来的菜谱,以秘方配置调料蒸焖而成,皮润肉酥,入口即化。

第三章 云中古都 憋金咒
中国自古有很多被人遗忘了的“银窖”和“钱库”,由于战乱年代,兵匪横行,埋金藏银是为免招抢掠。太平时期,埋金藏银者也不一而足,其动机往往各不相同,贪婪聚财而生性吝啬者最多。到了宋代,则信奉“掘藏得金”,习惯把大量钱币埋入地下,想给后人一个喜。其实最主要原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