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动感西部
许戈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各位好,这里是大红鹰·世纪大讲堂,我是许戈辉。既然我们的大讲堂开到了西北工业大学,那么我们的话题当然应该聊聊西部。其实从国家在2000年提出了开发和建设西部以来,我们就听到过专家、学者各种各样的论述,有的是从经济角度入手,有的是从法制角度切入的,而今天我们的主讲嘉宾,将为我们提供一个非常非常别致的观察与思考角度,那么这个角度到底是什么呢?我们一会儿再揭晓。首先还是来让我们认识一下我们的演讲嘉宾肖云儒教授。
肖云儒简历
肖云儒,祖籍四川,1940年生于江西。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著名文艺评论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中国文联委员、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评论家协会主席、兼任西安交大、西北大学、陕西师大教授。
30多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及其它作品550万字,出版专著和作品集有五卷本《对视文化西部》书系、《中国西部文学论》、《民族文化结构论》《独得之美》等14部,主编过《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丛书》(8册280万字),担任过《长青的五月》《追日》《黄河不息》等十多部电视文化片的总撰稿。先后获得过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广电部“星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奖等近20个奖项。
许戈辉:肖教授,您好!我知道您的祖籍是四川,您生在了江西,按照我们中国人通常的算法,您应该算一个南方人,对吧?
肖云儒:是,应该是南方人,长江水系。
许戈辉:那您为什么这么钟情西部呢?我听说您基本上西部的每一个地方都去过。
肖云儒:我在西部各个省的每个地、市我都去了,不能说每一个地方。
许戈辉:我发现您现在一介绍说,我们西部人,您已经把自己完全算作一个西部人了。为什么会这样?
肖云儒:就因为我是南方人,我长在山灵水秀的南方,再加上我的家庭,我从小没有父亲,在母系的这种氛围中长大,因此我内心觉得我缺钙,缺西部人的这种豪强精神,所以来到西部我一见如故,我来到了一个我正需要各种精神营养的地方,来到了制钙的工厂。
许戈辉:您第一次到西部是什么时间?
肖云儒:我1961年大学毕业就分到陕西日报,工作了二十年,写新闻。
许戈辉:您觉得西部最让您震撼的是什么?
肖云儒:最让我震撼的是西部的豪强和那种古道热肠的、沉郁内忍的那种精神。特别到西部的昆仑山脚下,就能感觉到那种永恒的象征感,给我生命里面充实了很多东西。
许戈辉:刚才肖教授也介绍了,说他大学毕业以后就分到这边,大学学的是新闻。我们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语文,写散文要怎么写?老师一定会告诉你们一句话,说散文要。
同学:形散神不散。
许戈辉:没错了,“形散神不散”,知道这是谁提出来的吗?
许戈辉:往这儿看,肖教授提出来的。肖教授,那您看,您长期以来从事的是文化理论的研究,比如像文艺批评、文学评论,这个应该属于叫做比较背景的基础理论的研究,或者我们还有一种说法叫底色研究。但是现在有关西部建设和开发应该说是很切实的,那您为什么会从一个理论家又关心到这些很切实的话题呢?
肖云儒:这有两种原因。一个,跟我的原来的职业背景有关,因为我是搞新闻搞了二十年,就是从现实的,最当下的问题切入,来关爱这个社会,这是传媒的一个职业道德。
另外,我自己在搞了文化理论之后,觉得对于新闻(涉及)的这些最根本的、初浅的社会问题,要有一种文化的和生命的提升。所以这样就把两者结合起来,两极振荡产生了一种效应。
许戈辉:那您既不是从经济角度,也不是从法制角度来入手,我倒特别关心,您这个角度,独特的角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肖云儒:文化,文化心理,从民族学、人类学,特别是文化心理学角度(研究西部)。所以我曾经说,我关注西部,是关注西部的软件。软件里边又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硬软件,像投资环境、通讯、交通,包括文明礼貌。一部分是软软件,就是文化心理,文化心理的优势、劣势、资源,我关注的是软软件,是“软中之软”,但是它又决定着西部未来的走向,又是非常硬的东西。
许戈辉:你看,肖教授一会儿给我们带来的这篇演讲,它的题目就非常具有文化感,而且还具有一些时尚感,这个题目叫“动感西部”。好,有请肖教授。
肖云儒:西部在世人的印象中,特别从乍到西部的人印象中,都是一种沉滞的,有些落后的、静态的一个环境、一种印象。这个印象是绝对有道理的,GDP低说明了一切。但是我在西部四十多年的人生实践和我对西部二十多年的理性思考,我心理活跃着另一个西部,这就是鲜活的、动感的西部。在静态西部之外有一个动感的西部。我想用另一种眼光来谈谈我对西部的印象。
中国西部,简明地说它是一个什么样的地域呢?为了大家好记忆,是以帕米尔山结为圆心,帕米尔山结到黄河的晋陕段,也就是到壶口瀑布为半径,在我们祖国土地上画的一个弧,这个弧的西边就是中国西部。
西部是中国的,也是亚洲欧亚大陆的制高点。西部是中国乃至于亚洲的山之根、河之源。
这样一种地老天荒的时间感觉和高山大川的空间感觉,它决定了西部的象征感。它象征着历史,象征着人类,象征着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民族的许多象征性的名词都出产在西部。大家知道珠峰,应该说是人类的,不光是物质的是精神的制高点,珠穆朗玛,青藏高原这是一个象征。丝绸之路、黄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壶口是经常出现的,长城、黄土地等等,这些我们民族的象征物出产在西部。
但是西部在现代又是一个砝码。在现代进程中西部稍有落后,滞后了,但是西部同时以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价值标准,像古道热肠,像沉郁内忍,像坚韧不拔,这样一些价值坐标,构成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精神天平的一个遥远的砝码。它是现代人精神的减压阀,是现代人思想的整流器,是现代人心理的平衡仪。
那么动感西部我们怎么看呢?我是这么思考的,我想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就是从民族共生来看动感西部。
中国西部50多个民族,中华民族56个,除了少数几个,像赫哲人、鄂伦春人(没有),如果把内蒙包进来,那就全有了。95%的民族西部都有,是中国人种的博览会。什么叫民族杂居,从文化上讲就是带着各民族不同文化因子的人共居一起,因此它必然会产生文化的交流、融合、整合、冲撞,最后是双赢、多赢、共进。所以这样一种杂处的生存状态,必然要导致杂化的心理,它导致西部人的心灵底色中有比较大的豁达的容受、兼容空间,西部人的视觉转换的频率比土地文化区的人要多、要强。西部人智慧杂交的能力也比土地文化区的人要强。
我在乌鲁木齐的巴扎,可以看见很多维族、哈族人,在买菜讨价还价时,随时转换语言。他可以说维语、哈语、汉语、蒙语,但是我们在那个地方生活了三十年的汉族人,永远是一种语言,为什么?他没有处在游牧地区这种共居状态,他的智慧杂交能力相对滞后。
王蒙,大家知道著名作家,曾经在伊犁,西部边陲流放了二十几年,他后来写过一本在伊犁的纪实文学,他描绘了西部静态生存的杂居的状态。他写一个大杂院,住了七、八个民族,有哈萨克的、白俄罗斯的、俄罗斯的还有像王蒙这样汉族的人,住在一个杂院里边,用一种“协和”语言,不是日本人的协和语,而是一会儿夹杂着几个维吾尔族语言,一会儿夹杂着几个汉族语汇,共同交流着。
有一个女作家,是天津的张曼菱,写一个中、蒙、苏边界,阿勒泰地区,大家想象着北疆(那个角),她写的题目叫《唱着来唱着去》,她既是说民族杂居共生的,没有国界、没有民族的疆界,更是说各民族之间心灵和感情没有疆界,可以唱着来唱着去沟通。是一种动态生存中的杂居。所以这样一个杂居、杂交、杂色,使得西部文化在整个中国文化中有了非常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想给大家说一个小例子。中华民族,我们过去是以汉族为中心的一种历史观,中华民族的源头实际上不止是汉族。大家知道敦煌,知道吐鲁番和库车的千佛洞。这都是中国文化重要的源头,从印度文化,欧洲和伊斯兰文化引进。就拿汉族文化来说,大家知道我们的轩辕在陕西,轩辕使得中华各部落,最后整合为一个中华民族的整体形象。我们的周礼,连山东的孔子都说,“吾丛周”,我是信服周礼的。我们的秦制,秦代的政治制度一直延续二千年,到1912年辛亥革命。我们在汉代,独尊儒术,董仲舒,使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有了主心骨,这就是儒教。我们的唐代开放多维,使得儒道释,就是儒道佛,成为中华民族三足鼎立的三大文化坐标,这使得我们中华文化非常稳态,不至像印度和埃及文化流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所有这些都发生在西部。
西部还有一个更大的功能,就是使得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我开玩笑说,我们的民族文化历史进程是以四分之二拍子前进的,强弱、强弱、强弱。每当一个王朝,它单维统一浑然一体的时候,二三百年后开始衰弱,因为它闭塞,然后西部和北部的少数民族,就是我们西部人,用流血的或者不流血的强行的文化交汇,入侵中原,给我们民族输钙,然后产生一个变乱的时代,然后又一个新王朝诞生,强弱、强弱。大家知道在周代之后是春秋战国,那是一个多维的时代,然后产生秦、汉帝国的统一。秦、汉之后又开始是魏晋南北朝。西部和北部的民族入侵中原,导致动乱。最后涵盖、吸收、整合,导致隋唐帝国的建立。在隋唐帝国之后,又出现了五代十国,这样一种多维交汇的局面。然后有宋代。宋代以后,大家知道有元代,元代就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后裔忽必烈,异质文化。元以后有明,明是汉族,但是明以后是清,大家知道,清是吴三桂不抵抗后,从关外进来的,是金人。当然五四运动以后,世界各国的异质文化因子都涌入了。强弱、强弱,西部就是这样,以自己的价值坐标和生命力,给中华民族的历史,周期性的输钙,使它更新。
那么现代社会是一个什么社会?大家都知道,我们常说地球村。现代人不仅固着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村里,自己的城市里,就是血缘、族缘、地缘,而且固着在世界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中,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中。所以现代人就处在一个非常杂化的时代,一个复杂的世界,催发着、呼唤着一个复杂的主体,就是我们的主体。它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心灵里边都有一个复杂的镜子,能够多面的照射这个世界的复杂性。所以现代人有一个很基本的素质,就是需要有杂化的心态和杂色的心灵和精神底色。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