挝液懿涣巳弧!�
柳惠光听了金懋廉、唐仲笙的谈话,他一直在摇头,等到徐义德说完,他忍不住唉声叹气了,皱起眉头,嘴里不断地发出啧啧的声音,哭丧着脸说:
“这样下去,怎么得了?目前我们西药业虽然还没有啥,但不久一定会影响到我们西药业的,一定会影响到利华的。
这,这,这怎么得了啊!”
马慕韩果然不出潘信诚所料,他不同意徐义德的意见,甚至连金懋廉的看法,也需要修正。他等到大家发言差不多了,自己反复思考,再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衬托出马慕韩是高人一等的。他说:
“德公的看法不全面……”
潘信诚不等马慕韩说下去,他连忙插上来,生怕马慕韩说徐义德捎带讲他几句。他自己先站稳了要紧。他说:
“对,看问题要全面的看,要从各方面看,义德的看法是可以多考虑考虑的。”
马慕韩等潘信诚说完,接下去讲:
“比方说棉纺业吧,凭良心讲,我们的生产是正常的,没有受到五反运动的影响,花纱布公司不管三反运动进行得哪能厉害,都照顾我们。从这里看出了一个问题,凡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工商业,生产经营就有保证。我们棉纺业生产正常,就是因为给花纱布公司加工订货,别的行业不是这样,完全靠自己、靠客帮、靠市场,当然就不同了。目前工商界营业清淡,我看只是暂时的情形,工人农民需要日用品,这一点是肯定的。人民的购买力比过去提高,这一点也是肯定的。我们有货色,还怕卖不出去吗?”他转过来对金懋廉说,“我对你刚才的看法,基本同意,不过还要补充两点,不晓得对不对?”
他等候金懋廉表示态度。金懋廉说:
“别说两点,三点也很欢迎。我今天没有准备,只是信口开河,随便说说。请慕韩兄多多指教。”
“我认为‘三反’也是一个原因,别说国营公司减少收购量,就是许多国家机关因为反贪污、反浪费,买东西也大大减少了。这千把万人的购买力也是很可观。”说到这儿,马慕韩的声音突然低沉下去,可是整个客厅的人都听得很清晰。他说,“关起门来,说句良心话,这些情形也是我们造成的,别的不说,单讲提款补税一项,给国家纳税是工商界天经地义的事吧,如果我们过去按期如数缴纳,不拖欠,就不会搁到现在去补税了。总之,目前有些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乐观的。”
潘信诚有意捧马慕韩一句:
“慕韩老弟看问题究竟是比较全面。”借此暗中收回“铁算盘说的话没一个错”那一句。
徐义德不同意,可是理由不多,他就从侧面来反驳:
“不管怎么样,目前工商界有困难总是事实,前途虽然可以乐观,可是这难关过不去,前途也就没有了。”
“是呀,是呀,”柳惠光的眉头越皱越深,两道眉毛几乎要变成一道了,忧虑地说,“这实在是困难,这实在是困难。
怎么得了呀。”
“有困难得想办法,单是悲观也没有用。”马慕韩一棒子打在徐义德和柳惠光两人的身上。本来马慕韩并不预备打柳惠光这一下的,他认为柳惠光根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柳惠光讲的话自然也微不足道了。这回是凑巧,柳惠光自己送上门来挨打的。
“自己没有困难,不晓得有困难的人的苦处。”徐义德挨了这一棒,并没有低下头去。他昂起头来,望着马慕韩,冷冷地说,“慕韩兄办法多,比我们又进步,倒请你指教指教。”
冯永祥见马慕韩和徐义德顶了起来,他连忙嘻嘻哈哈地插上来:
“你们两位为啥又顶牛了?啊哟,真伤脑筋。听你们讲话,我这个身体吃不消,天天吃人参也来不及补。有话,心平气和地讲,行不行,两位老兄。”
潘信诚开口了:
“工商界有困难,大家想办法,不要分你呀我的。”
“此话极是。”这是金懋廉的声音,他知道信通银行和工商界脉脉相关,工商界有困难,信通也好不了。
徐义德经冯永祥这么一点,倒有点不好意思。他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得罪马慕韩的,于是退了一步,自己走下台阶,说:
“那么,大家想办法吧。”
客厅里立刻静了下来,面面相觑,每一个人都好像从对方的脸上可以找到什么奇妙的办法似的,看了很久,谁也不言语。唐仲笙一直站在金懋廉旁边,给他背后的壁灯把自己矮小的影子映在大红的厚地毯上。只有他一个人低着头,注意自己的影子在出神地想。
“怎么,要大家想办法,倒反而没有办法哪?”江菊霞坐在金懋廉旁边,望沙发外面移动了一下,使自己身子突出,好像这样可以引起大家注意听她的意见。她的嗓音很尖,轻轻地说,“智多星,江郎才尽了吗?”
“对,”冯永祥站了起来,说,“请我们仲笙兄发表发表高见。”
“欢迎,欢迎。”潘宏福不禁鼓了两下掌。
“高见不敢当,”唐仲笙走到客厅中间,站在大红的厚地毯上,像是发表演讲似的,举起右手来说,“照我看,目前的困难,工商界自己解决不了,正像一九五○年‘二·六’轰炸那样,国民党反动派用美国飞机炸了上海,工商界也形成了半瘫痪状态,靠政府才救活了工商界。这次么,我认为除了政府出来,拉我们工商界一把,没有别的办法。”
徐义德听完唐仲笙的话,立刻想起了“二·六”轰炸那年沪江纱厂的狼狈不堪的情况:停电断水,原料缺乏,市场困难,头寸短少,真是寸步难行。他整天皱着眉头,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当时他已经下了决心,准备疏散关厂。幸亏政府伸出手来援助:华东纺管局、花纱布公司和工商局给困难厂出了主意,替政府加工订货,维持困难厂生产。一件纱花纱布公司配给四百十斤用棉,另外给二百零五个折实单位的工缴费。当时市场“花贵纱贱”,花纱布公司给私营厂代纺一件纱,足足要赔五十九斤花的老本。沪江从自纺改成代纺,给政府加工订货,解决了原料缺乏的困难;头寸短少,人民银行又给贷了款。经过人民政府这样大力帮助,沪江才算度过了难关,维持下来。但他认为这是过去的事。情况和现在完全不同。现在政府想捞一票,会帮工商界的忙吗?当然不会。他摇摇头说:
“怕没那么容易吧?”
马慕韩不赞成徐义德的意见,反问道:
“你说,政府看我们垮下去吗?”
“当然也不是这个意思,”徐义德望了唐仲笙一眼,说,“现在和‘二·六’轰炸不同……”
唐仲笙也不同意徐义德的意见:
“目前工商界困难情况,我们应该向有关方面反映反映。人民政府只要注意到这个问题,我看,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人民政府决不会看我们工商界这样垮下去的。”
潘信诚对唐仲笙伸出大拇指来,说:
“真不愧是智多星,好,好。”
“只要政府肯帮忙,有人去反映,我也不反对……”徐义德说。
“谁去反映呢?”江菊霞望望四周坐在沙发上的大老板们。
“这倒是个问题,”冯永祥大叫一声。他一向自命为是人民政府和工商界之间的一个唯一的桥梁,在人民政府工作人员面前他代表工商界;在工商界面前他又常把人民政府首长的话复述一遍,似乎他也可以代表一点人民政府的意见。有时他大言不惭地称自己是半官方,其实他倒是真正站在民族资产阶级立场上说话,否则,就丧失了他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地位。最尴尬的是他出席人民政府或者是协商委员会召开的会议,政府首长和工商界代表面对面协商问题,他既不能吹牛代表政府方面某某人说点意见,更不好代表工商界说话,因为真正工商界代表就在会场上啊。这时,他总是沉默不言,但一进会场必须在工商界朋友注意之下设法和政府首长拉拉手打打招呼,然后向会场上所有的工商界朋友点点头,微微笑一笑。这一方面表示自己和人民政府首长接近,另一方面也暗示告诉人民政府的首长,这些工商界朋友他完全熟悉。他衷心希望这个问题能够由他向人民政府方面去反映,但又不好自己推荐,就故意夸大这个问题,用大声讲话来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求得有人推他去。他说,“这个问题要很好的反映,不然,又会有人说我们民族资产阶级叫嚣了。”
潘信诚识破他的心思,便顺水推舟,说:
“这次非阿永去反映不行。”
冯永祥走前一步,双手直摇,笑着说:
“我不行,我不行。这个问题很大,非信老亲自出马不可。”
他知道伟大的三反运动在轰轰烈烈展开,老于世故的潘信诚是不肯为别人的事体出头的。特地有意向他身上推,他不肯去,自然是落到冯永祥的身上了。潘信诚果然不答应,他说:
“我最近不大出来走动,找政府首长反映这个问题,有点唐突,很不自然,何况各行各业的困难情况我也不熟悉。这次反映要能解决问题,关系我们工商界太大了,我看还是阿永去吧。”
“我爸爸近来身体不好,很少出来开会。今天他本来不想来的,我厂里也有事。因为他们再三请他来,他才勉强答应。我放下厂里的事,陪他一道来。”潘宏福给潘信诚解释,说,“不必客气了,阿永去吧。”
唐仲笙怕冯永祥去反映头寸不够,不起作用,影响到东华问题不能解决。他不同意冯永祥去反映,可是又不好公开反对。他借着潘信诚的话搭上去:
“信老说的对,这次反映要能解决问题,信老和阿永都不肯去,我看倒有个最适当的人,各位倒忘记了。”
徐义德问:
“谁?”他疑心是不是指自己。
唐仲笙有意不说:“你们猜猜看。”
“说吧,急死人哪,这个事体也好开玩笑。”柳惠光忍耐不住了。
“智多星,干脆说吧,别猜了。”江菊霞盯着唐仲笙。
唐仲笙还是慢吞吞地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他指着马慕韩说,“我们的慕韩兄,诸位倒忘记了吗?他是民建上海临工会的常务委员,又是协商委员,从民建那方面,可以反映给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出席协商会的时候,又可以在会上正面提出。他不要讲自己企业的问题,只是客观地反映一下工商界各方面的情况,提供政府参考参考,下面的文章政府自然会考虑了。如果说,现在风头不对,在协商会上正面提出怕别人误会,那么,协商会开会休息的辰光,慕韩兄借个机会走到陈市长面前去,各位不要忘记,陈市长是协商会的主席哪;他和陈市长随便聊聊天,顺便就把问题反映上去了。这不是很自然吗?一点痕迹也不露。”
潘信诚边听边点头。
金懋廉听他说完,五体投地,佩服不已,大声欢呼:
“妙,妙,真是妙啊!”
柳惠光听唐仲笙娓娓说来,头头是道,听出了神,发呆发痴一般的望着唐仲笙,一动也不动。金懋廉的欢呼声惊醒了他。他随声附和道:
“妙!”
徐义德完全同意:
“慕韩兄自然最适当不过了,身份也好。”
潘信诚知道冯永祥心里一定不同意马慕韩去,唐仲笙一提到慕韩两个字,冯永祥脸上的笑容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