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8-李敖这个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838-李敖这个人- 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自照,我愈发感到风度的重要,它是学问修养的最后结晶品。”②李敖所追求的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气”、“男人气”又是什么呢?他曾列出数条:     
    刚毅的嘴和拳     
    慷慨的笑容     
    傲岸的卑视(眼光)     
    不合作的坚决(决绝)     
    永远没有(任何遭遇下没有)软弱无力,疲惫地被打败像头耗子没有软弱语消沉态③     
    


第二部分自省:痛苦中的嬗变(5)

    他更向往那种具有强烈自制能力的坚强意志。在这方面,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是他的榜样。艾氏在做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时,脉搏突然加快,他遵医嘱,戒了烟;不久脉搏又恢复了正常,但他却永不吸烟。有人问他:“如果有人在你的办公室里吸烟,你是否反对?”艾氏说:“哦,不会的。这样更会增强我的精神上的优越感,表示我有充分的意志力来戒烟;但是,他们却没有。”李敖对此深有所感,他认为“这是一种抵抗诱惑有所不为的意志,大都可用在‘戒绝’一方面,在需要戒绝的场合,我要用艾森豪威尔这段小故事来纪律我自己,这是一件最使人感动的身教。”他视“坚强”为一种“壮烈的反动”,深信自己“不是软弱的人,我是绝不再有暂时的消极情绪的,痛苦的折磨已使我变成一个千锤百炼的硬汉,我耻于做一个平平庸庸的男人,坚强的意志完全支配了我,我已变成了一个‘无从腐败的斯诺登(Snowden)’,我不能容忍自己有任何腐败的行为——像那些男人一样。”①     
    他提醒自己少说话、多做事,“有所不言,言必当;有所不为,为必成”②,对世俗的生活方式采取一种不屑的态度,尽量减少与同学的交往,多给自己以独处的时间。“交往时间仍花费太多,切戒切戒,孤独最好!”③“夜读《世界新希望》122页,四五小时,大感想是任何收获(朋友、电影)皆不如读书。教育当采读名著法,如是思想在一夜间提升,可胜过千百之今人古人。”④     
    他认识到疏懒的最大敌人就是时间。他认为人生的价值就在于“在这漫长而艰苦的路程中”“一天一天地奋斗下去”。他曾给自己的一日生活制定了详细的自律条目,从这些条目中可以看到,他在许多方面深受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iamin Franklin)13条美德的影响。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印刷商、外交官、政治家、新闻记者、教育家、行政官员和哲学家,是一位世界级的多才多艺的天才人物,杰斐逊称他是“他生活的时代和国家中最伟大和最出色之人”。他的《自传》生动地记述了他自我塑造的过程,颂扬了持之以恒的勤奋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对后来的美国人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从李敖的大学后期日记中看,他读到过富兰克林的《自传》,并且深受其影响,曾多处摘引富兰克林的话。在《富兰克林自传》中,传主记述了自己平时必须做到的13种德行,即节制、少言、秩序、决心、节俭、勤勉、诚实、公正、中庸、清洁、镇静、节欲、谦虚等等,并在每种德行下附加了简短的戒律;此外,富氏还在“自戒”的小册子中“秩序”一条下规定自己应给每件日常事务分配一定的时间,并制作了每天24小时作息时间表。这位成功创业者的著名戒律对李敖无异产生了极深的影响,他在约束自己的行为时以富兰克林为楷模也就变得极有可能。他不但也给自己制定了种种必须具备的非凡品质,而且努力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去改变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他希望自己能自醒自戒,很快摆脱目前的窘境,从人生低谷中走出来。为了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他模仿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做法,用分条列项的形式为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这种自制时间表的做法,在他大学期间至少有过三次。从表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李敖在一日之中的生活安排,亦可从中看出他在改变自身的过程中所作的努力,如:     
    


第二部分自省:痛苦中的嬗变(6)

    6时30分:起床。     
    6时30分——8时:整理、早饭、看报。     
    8时——12时:在学校①上课,②交友,③尽量利用零星时间去钻入图书馆中。     
    12时——3时:①午饭,②小休息(不可睡),③写信,④大便,⑤整理,⑥杂读,⑦洗衣,⑧剪报。     
    3时——6时:     
    6时——10时:在参考室。     
    10时30分:①整理,②入睡。     
    (一)睡眠不可多于8小时。     
    (二)电影每周最多一次,选有札记价值者最好。     
    (三)星期日及例假日为自由日,玩亦好,过平日生活也好,视当时情形而定。最主要的是得到友朋之乐与山水之乐。试选一两样罢:     
    造访谈天 听讲演 雕像 照相 洗澡 唱歌 剪贴 洗衣 与朋友坐咖啡馆 图片 画线于纸 电影 逛街 写信 市内图书馆 下棋 木工 远近旅行 弹球 钉书整理书 找教会开心 跳绳 木刻 访教授 喝茶 刻印 缝衣服 音乐 绘画 下馆子 书法 吃零食 球类①     
    


第二部分自省:痛苦中的嬗变(7)

    除此之外,古今中外的传奇人物对李敖的人格行为亦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如罗宾汉的劫富济贫、惩贪除暴、侠骨柔情、光明磊落,唐吉诃德对信仰的一往无前、嫉恶如仇、抑强扶弱,富兰克林乐观的心胸,左拉一生攻击教会和伪善的不遗余力,王尔德超人的思路、口才和想象力以及惊世骇俗的行为,甘地的“不合作主义”的道德信念,庄士敦的好学不倦,邱吉尔的精力过人、才气纵横、感情澎湃,巴顿爱憎分明的真情,还有像王阳明、吕坤、曾国藩、梁启超、陈独秀、苏曼殊、丁文江等等。据粗略统计,单是在他的大学札记中引用到的中外名人名言或事迹就达九十多次。这些言行都在李敖的思想和行为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最令他难以忘怀的是在面对邱吉尔造像时,那种心灵上的震撼:     
    我默默凝视着邱吉尔的造像,深觉他是一股力量的化身,如他所说:“在战争中,坚决;在失败中,不屈。”从他的眉宇神情之中,我们到处可以看到坚定刚强的一面,悲观与消沉的情绪丝毫侵蚀不了他(甚至是暂时的突击),在每24小时的生活里,他未曾让出一分钟来给消极盘踞,他永远是一个精神抖擞意气纵横的人!①     
    这种邱吉尔式的“大气魄”强烈地冲击着他身上的空虚、狼狈、泄气、沉闷、不稳定、恹恹之态、懒惰,使他在痛苦的嬗变中朝着他心目中“伟人”的目标前进,逐步走上一个真正“男子汉”的生活道路。在他的“大学札记”中,有许多篇幅都记载了他对平庸与堕落的抗拒与思考。他由梁启超论堕落形态联想到成大事者所应有的气象,由胡适论“有所不为”联想到仁人志士应有的狂狷精神与牺牲精神,由罗素的论“有所避”、屠格涅夫的论“远离敌人”联想到自我牺牲的胸襟和不合则去的决绝,由鲁仲连的甘于贫贱、拒不受封联想到高士的高超洒脱和为人的尊严,他愈来愈觉得在孤独中创造自我的重要性,正如他诗中所写:     
    息交绝游少交往,     
    消尽猖狂消尽想,     
    倦做兴来忘我人,     
    枯守索寞又何妨!     
    


第二部分自省:痛苦中的嬗变(8)

    他说:“我要做一个伟大的人,有一种伟大的自处生活和一种伟大的对人态度,我要使人以我而骄傲,不使人以我而羞耻,我在别人的心目里要成为一个永不能忘的有光彩的人。”“我不自安于平庸的‘好’,我要使人佩服,使人受感动。我‘要……深深的影响别人’!我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问问是否可合这个标准。”“假如有虚荣心的话,这该是我最大的虚荣了,但我自信它是无害于我,也是无害于人的。”①1957年6月10日,李敖在日记中有述志诗一首:     
    二十二年悲欢事,     
    如今慷慨付浮云。     
    把握目前休回首,     
    埋头一意做新人。     
    在大学阶段,李敖的性格和思想已基本上趋于定格。在李敖的全部日记和札记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己的生活学习,从始至终都是以做一个伟大人物的标准去要求自己的,他在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和传奇人物身上寻找着人生的答案,“不论是东海圣人的,还是西海圣人的,我都一网兜收,从摸索和试验中,求得安身立命。”②应该说,在大学时代的后期,李敖的思想是清醒的,但他又无可奈何。他不满周围的环境,但只能怀着一种“暂与俗人偕”的心理,来提升自己。他在日记中不时地提醒自己,用大胸襟、大眼光去看问题,去除俗情,脱胎换骨,并认准方向,矢志不渝。这种理智而执着的追求使李敖不再作任何他想。著名的社会学家潘光旦教授在谈到青年的狂狷性格时曾经说:“大率狂的易流于放浪,而狷的易趋于胶执。放浪之极,或胶执之极,而‘无成就’,则‘暴气’而不能‘持志’的结果,势必转趋消沉,而消沉之至,竟有以自杀做最后的归宿的。”③也许正因为有了这种比较清醒的意识,他才没有受到更多的世俗的盅惑和传染,没有“暴气”、“消沉”以至“自杀”。     
    勿庸讳言,李敖是奇才,不世出的奇才,但与生俱来的才华,必须经过血泪人生的砥砺才可能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奇葩。可以说,没有学生时代刻苦自励的磨炼,就没有他在文坛上叱咤风云的明天。李敖在大学二年级写就的小诗《我将归来开放》,正是这种充满了自信和乐观的情感抒发:     
    


第二部分自省:痛苦中的嬗变(9)

    因为我从来是那样,     
    所以你以为我永远是那样。     
    可是这一回你错了,     
    我改变得令你难以想象。     
    坏的终能变得好;     
    弱的终能变得壮;     
    谁能想到丑陋的一个蛹,     
    却会变成翩翩的蝴蝶模样?     
    像一朵入夜的荷花;     
    像一只归巢的宿鸟;     
    或像一只隐居的老哲人,     
    我消逝了我所有的锋芒与光亮。     
    漆黑的隧道终会击穿;     
    千仞的高岗必被爬上。     
    当百花凋零的日子,     
    我将归来开放!     
    


第三部分“想过一段新生活”(1)

    题记     
    沉沉一片力,     
    亦侠亦温文。     
    ——《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     
    一、“想过一段新生活”     
    台湾大学素有“杜鹃花城”的雅称。此时已是1959年的7月,幽静的校园里依然一片馨香。杜鹃花花期刚过,残红遍地;驰名世界的高沙百合、蝴蝶兰花影摇曳,恣情绽放。花香阵阵,绿叶婆娑,曲径亭榭,处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