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窗中文,可能为我们的下一代带来中文能力全面退化的威胁,他要以一世功力,借累积阅读古今典籍的经验,选择、辨识、分析漂亮的中文句子语法,为下一代句法作示范。
1999年初,他与远流出版公司签订了三年交稿的《中文大句典》的出书计划,字数800万到1000万字。这是他在语言艺术上要进行的一项大工程,也是一场总结算。
他在第一次政治犯坐牢期间,曾经构思出数部小说的腹稿,《北京法源寺》只是这数部中的一部,人们亦在翘首期待着那史诗性的著作问世。
2000年春天,他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谭璐的采访时说,他要写一部“男女关系”的小说,“会谈到情、谈到性等很多方面的命题”,以此对自己阳刚风格的小说做一个补充。这便是他在2001年出版的自传体长篇小说《上山•;上山•;爱》。
第五部分结帐(3)
新千年里的李敖,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千禧之年的第一个春天,又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获得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北京法源寺》的情节并不复杂:作品写1888年康有为北上谋求上书变法失败,后南下广州,著书立说,讲学授徒,培养自己的班底。十年后终于上书成功,与谭嗣同、梁启超等协助皇帝变法。以太后、荣禄为代表的落后势力对此百般阻挠,并图谋易位。谭嗣同等欲杀禄挟后,搞宫廷政变,被袁世凯告密。谭嗣同欲“死事”不逃,与其他五位维新人士被杀于菜市口。数年后,康有为、梁启超、佘法师的徒弟李十力分别走上了不同的救国道路。应该说,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人们熟知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形象早已被历史定型;“戊戌变法”亦是人们熟知的前尘影事,发生过程已家喻户晓,成为常知;民国以来,以“戊戌变法”为题材的戏剧、小说、电影及其它形式的文艺作品亦不乏其例。这一切,构成了《北京法源寺》的阅读视野和艺术创造的形式参照。《北京法源寺》的奇特之处也正在这里,在作品中,这种对人物性格内涵的直接展露,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情节冲突显然已经退到了次要的地位。作者避开了小说惯常的叙述方法,大胆发挥文学家的想象力,运用“百川归海”式的宏大结构,详人所略,略人所详,避开历史文本的常知部分,把笔墨的重心放在了人物文化思想的纵深挖掘上,放在了对人物的思想基础和思想因素的剖析上,通过人物对话、内心独白以及铺陈扬厉的论辩语言,为我们展境鲈谥泄最幽暗的历史时期一段段动人心魄的思想巨人的心灵历程。从总体上讲,《北京法源寺》的书写技巧是传统的,但作者的创作视野却是现代的。他在继承传统创作理论的基础上,以其渊博的史识、精深的思考,创制出超越传统叙事规范重在表达思想的新式文本,语言汪洋恣肆,气势磅礴,既有汉代大赋的铺张扬厉的气势,又有孟子文章的尚理善辩的文采。《北京法源寺》,不失为我国当代历史小说中一部优秀之作。?
第五部分结帐(4)
当然,作为历史小说的探索之作,这部作品并非白璧无瑕。比如,作者与叙述者的距离有时过近,导致小说中的一些议论和抒情成为作者情绪的渲泄,以致一些“李敖式”语言的出现。作者走向前台,使本应含蓄的“影射”显得直露,作者和作品失去了距离,也就失去了文学的时间性和历史感。也许正因如此,《北京法源寺》的提名,才在海内外引起一场“风波”。
但在提名问题上,李敖有自己的理解。他谑称,被提名诺贝尔奖证明在台湾受排挤的可向世界进军。“不是我想要这个奖,而是这个奖该给中国人了。”“诺贝尔文学奖100年来只有4个亚洲人获奖,印度1人,以色列1人,日本2人。中国人从未获过奖,诺贝尔的其他奖,比如物理奖和化学奖,曾经给过中国人,但是他们得奖的国籍已经是美国了。”他认为《北京法源寺》是一部合乎理想主义的小说,自己的著作超过1500万字,坐过6年两个月的牢,被软禁14个月,可以说为理想主义受尽苦难。自己有资格获得这个奖。
李敖恨的是文人气短!
李敖争的是民族气节!
有论者谓,中国人首得诺贝尔奖者,非李敖莫属。但也有人对此产生非议,甚至有人不屑一顾,认为李敖是自我炫耀、自鸣得意、在炒作自己,并且对此感到“困惑不解”①。这真是太不了解李敖了!
对于一个为自由而呼啸叫战的斗士而言,生死早已置之度外,区区一奖于他何有哉!
其实,对于一位向东方强权终身战斗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来说,能否入选并不重要,单就获得提名这件事本身,便具有一种浓厚的象征意义。它预示着在社会文明发展缓慢的东方,人民的民主意识正在悄悄萌芽、生长,那种“不自由,毋宁死”的为信仰而战的精神正在潜移默化地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它是人类的希望,民族的希望,国家的希望。
第五部分结帐(5)
大陆《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4月18日曾发表焦国标先生的一篇文章,颇能道出李敖“提名”的意义:
中国人在文学的箩筐里扒抉100遍也没有谁挑出来李敖拿正眼看看,甚至压根没有谁将李敖放进文学的箩筐。的确,即使是被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拿来说事儿的《北京法源寺》也更像论政论学之作。梁启超与谭嗣同论佛学,戊戌变法失败以后梁启超与谭嗣同关于去留、死生的交锋,皆是其最精彩之处,也是此类著述里的精彩之最,除了李敖,别人谁也写不来。在这里,他的语言不像他写杂文那样肆无忌惮,可是并不精雕细刻,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粗鄙。这就对了!在一个粗粝、野蛮的社会,一切纯文字上的经营皆是罪孽,一切自命为美文的作家皆是罪人。李敖驱遣污言秽语,并世无二人,人皆诟病,我却理解。中国强人不跟人讲理,世间举凡民主、自由、人权、正义、天良、人道、报应,没有他们怕的,惟一对他们能构成一点刺激的就是污言秽语,这跟原始部落里人们的认知水平完全一样,妖邪怕污秽,只有以污秽才能驱妖邪。李敖天性大雅大义,不弱于任何人,之所以做此下作相,实不得已也。几千年的汉字,几万年的汉语,蕴藏巨大能量,就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水电资源,是李敖第一个开发利用了污言秽语这项潜能。
我心目中有七位贤人。他们是梁启超和胡适、甘地和曼德拉、李敖和柏杨,以及金庸。梁启超和胡适,贤在德才学识,贤在于浊恶世中爱惜羽毛,洁身自好,即便高官厚禄唾手可得,甚至不伸手去取就有人硬塞,你不接住就是看不起我的情势下仍然不失良知的底线。甘地和曼德拉,贤在教主般坚不可摧的钢铁理念,一次次的绝食之苦(甘地),漫长(27年)的牢狱之灾(曼德拉),不以为畏途,终至事功惊天地。李敖和柏杨,贤在于黑云压城、文网密布中快意恩仇,独戟刺天,为台湾社会撕开重重黑幕。金庸之贤,在于风靡的文字成功(给许多人带来阅读的快乐同样是一项大功德,我不是精英主义者,我只崇拜多数原则)和创办新闻实业的成功。之所以排列这七贤,只是想让您知道李敖在我心中的分量。
第五部分结帐(6)
2000年5月,诺贝尔文学奖揭晓,获奖者不是李敖。
这不禁又要使所有的中国人大发感慨了。
但李敖没有感慨,他不会因为评奖而改变自己,他一如既往地工作、工作、工作,他正在忙于结账、结账、结账。
他要面对的是人类的古往今来,是古往今来的中国人。
在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李敖是一座孤峰。
他阅历了太多太多的人世沧桑,立地顶天破苍穹,挺拔威武而不屈;他在一个充斥着畸形与变态的小岛上,神驰于人类忧患,情系于底层民众,用一支铁笔,禀一腔奇情,披荆斩棘,身先士卒,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开辟了一条争民主、争自由、争人权的斗争的血路;他身系宝岛,心灵却飞翔于遥远的文化思想的时空,那里是大陆的故乡,是中华民族的根,它虽然一片浩瀚、荒凉与死寂,他却要以唐•;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勇气,使那片土地苏醒,苏醒,苏醒……
五十年来,五百年内,如此壮士,复有几人?
五十年来,五百年内,如此猛士,复有几人?
五十年来,五百年内,如此烈士,复有几人?
大哉!李敖!
奇哉!李敖!
壮哉!李敖!
伟哉!李敖!
第五部分李敖大事年表(1)
李敖大事年表
1935年
4月25日,生于哈尔滨,时日本占领东北,在日操纵下,溥仪立“满洲国”,成傀儡王。父亲李鼎彝自1926年北大毕业后,任吉林六中校长,为了生计,又任教于吉林女子师范、吉林大学等校。他与吴焕章等人组织黑龙江青年抗敌会,任东北四省抗敌协会理事,进行地下抗日活动。
1936年 1岁
在哈尔滨。时年春,日本于东北大肆屠杀进步知识分子,东北处于白色恐怖中。
1937年 2岁
为免遇难,李鼎彝举家逃至北京,数次搬迁后,住内务部胡同甲四十号。不久,“七七事变”,国民党弃城而去,日本占领北京。经地下组织同意,李鼎彝入北京汪精卫政府法部任科员,并负责北京地区地下抗日协会工作。
1938年 3岁
在北京。
1939年 4岁
在北京。
第五部分李敖大事年表(2)
1940年 5岁
李鼎彝任太原市禁烟局长。5月随父赴太原,游太谷等地。并在性格上受到耿直的男佣温茂林影响。
1941年 6岁
得盲肠炎,住北平东华医院。受伪政府内部争斗的牵连,李鼎彝以“贪污罪”被日军逮捕,六个月后无罪释放。李辞职回北京闲居。
1942年 7岁
入北平新鲜胡同小学。
1943年 8岁
暑假后,升小学二年级。
1944年 9岁
暑假后,升小学三年级。学校设日语课,始学日语。
1945年 10岁
抗日战争胜利。暑假后小学四年级,因日本投降,停学日语。已遍读《水浒传》等旧小说。李鼎彝在东北营城子煤矿任总务处长。
1946年 11岁
新鲜胡同小学改为一区九保国民学校。7月初小毕业。暑假后入高小五年级。已读到《黑奴魂》等翻译小说。
第五部分李敖大事年表(3)
1947年 12岁
暑假后入高小六年级。当选班上自治会主席、“模范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