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之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共和之路-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拇浜嘧≌�

    早在孙中山即将大学毕业的那个学期,胞兄孙眉便与孙中山重新和好。加上孙眉生意越干越红火,开始对自己过去那认钱不认人的思想进行反思,反思中也常常觉得以前对弟弟太过分了一些。另外,国内民怨沸腾,清王朝已是一具僵尸,迟早总有一天要完蛋。这是历史趋势,孙眉已看出端倪。基于这一点,他开始倾向于革命,同情弟弟的所作所为。于是间断五年信息的兄弟俩开始了通信。第一次,孙眉为中山寄了一批款,是供孙中山上学所用。接着,他又来信和中山商量重修故居、重振家风一事,要弟弟尽快设计图纸寄去,要求高档豪华一些,跨世纪,不落后。来信说到:尽管用心设计,款子的问题,不要多考虑,由他全部包下。

    孙中山血气方刚,说干就干,决不拖拉。结果是,孙中山设计的图纸寄出,孙眉的款子已经汇出到位。孙眉收到图纸,还没有谈意见,孙中山已将图纸变成现实。等孙眉回国探亲时,新楼拔地而起,耀祖光宗,心里只有感激的份儿了,岂还有埋怨之理。

    〃谢谢小弟。〃孙眉对中山说。这句话也包含着孙眉自己以前对孙中山不妥做法的道歉。再说弟弟已大学毕业,长大成人了,再不能当孩子看待了,虽然他比自己小十多岁。

    〃毕业后有什么想法?还到不到我那里去呢?〃孙眉和蔼地问道。

    〃哥哥太凶了,让我好后怕啊!〃孙中山开玩笑地说道。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哥哥不也是变化了吗?你变大了,我变老了。你有什么事,只管向哥哥说,哥哥心里还想着你这个弟弟。〃孙眉不无内疚地说。

    〃不瞒哥哥说,弟弟正在组织队伍,与清政府势不两立。〃孙中山说到这里,异常激动,站起身来,〃这个世界太黑暗了!不信你挨村走户去看看,全村揭不开锅的就有一半之多,一家人一条裤子者,也不乏其家。真是惨不忍睹。革命决不是满足于一家人的幸福,是拯救天下穷苦大众。按说,我为有你这位长兄而高兴,可以说衣食不愁。按说我应该听父母、长兄的话,安分守己。可是我的良心,不允许我这样做。如果那样我的心灵时时都会受到谴责!哥哥,你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吗?〃孙中山一口气说出上述这些话。

    〃那是要杀头的!〃

    〃生为民众生,死为民众死。我无一丝后悔!〃孙中山信誓旦旦。

    〃小弟,我同意你的观点,但是你要注意策略啊!〃孙眉提醒。

    〃哥哥,那么你理解我了?我的好哥哥!〃孙中山热泪盈眶,无比激动地说。

    他们的谈话一直持续到很晚很晚。

    也许受到孙中山的感染,孙眉离开家乡回到檀香山不到半个月,又将一笔款直汇给孙中山。

    孙眉的款项,无疑是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支持。孙中山为了组织武装起义,常在新房二楼的书房里研制炸药。一天傍晚,他把配制好的一小缸白色炸药带到房后试验,把炸药安放在西闸门前,说:〃看看我们的炸药威力大不大。〃村中小孩前来围观。孙中山点燃导火线后,带领小孩们后退。顷刻,〃轰隆〃一声巨响,炸药爆炸成功了。孙中山与小孩子们齐声欢呼雀跃,仿佛革命胜利了似的高兴。

    待爆炸的烟雾散开之后,他们走近一看,闸门顶悬挂的〃瑞接长庚〃四个字的大石匾被炸出了一条大裂缝。人们惊骇极了,邻人都说:〃为何要在自家房中进行试验,到野外岂不更好?〃孙中山幽默地笑着回答:〃野外空旷旷的,试验不出炸药的威力来。〃

 以行医为名寻革命之路

    大学毕业对每个学生来说,都面临着新的工作选择。孙中山也是一样,他只是不像其他同学那么急切。早在大学三年级时,有的同学已开始为今后的饭碗奔波了。直到大学毕业前夕,孙中山才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他的想法很多,也很活跃。最后选择了合股开药房的方案,并请好友、粤南才子——陈少白为他拟定了招股合资的章程。招股章程一贴出,立时引起一场风波。最早得知这个消息的是医校的康德黎教授。他了解孙中山的学识,该校第一名成绩的学生竟去开药房,令他大吃一惊,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于是,他一纸手令,命学生送到孙中山那里,让他亲来一趟,好好谈谈。孙中山来到康德黎教授的书房,那是一个阴雨霏霏的黄昏。

    〃康老,找我有事吗?〃孙中山推开了教授的门。

    〃你是我最好的学生。老师希望学生超过老师,用你们中国话说,这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听说你要去开药房,这是真的吗?〃康教授开门见山。

    〃是的。〃孙中山坐下回答。

    〃你不该做这种事情,不能用你的名字去开药房的。因为你是本校第一届第一名的学生,应该自爱。在我们英国,医师的地位很高,被当作上等人,如开起药房,做起买卖来,就低贱了。〃

    〃我信任教授。那就容我考虑一下吧。〃孙中山说完,又谈了其他的想法,教授又帮助他选择。最后,孙中山应澳门镜湖中医院之请,出任该院的第一位西医师。孙中山建议该院中西医联合施诊,互济不足,被院方果断采纳,这是我国中西医结合的开始。孙中山堪称倡导此事的第一人。

    孙中山医术高超,医德更高,很快赢得了患者的欢迎。他对穷困患者不收医疗费,并免费赠药品,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深受人们好评。

    他精于外科、小儿科。在解剖手术方面,更是医术精湛。他曾为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动大手术,剖除一个鸡蛋大的胆结石,足有九十克重,患者及家属不知如何感激才好。从此,中山名声大振,求医者愈来愈多,不到三个月就远近皆知。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他又聘来母校英籍教师狄利亨到澳门协助医务,一年收入颇丰,达一万美金。

    当年的12月,孙中山还是开了药房。他两次向镜湖中医院借款共三千一百六十八两白银,在澳门大街仁慈堂附近设中西药局,自己单独行医。后将药局和医所迁至草堆街80…84号。

    由于医业兴旺,引起葡萄牙同行排挤,当局百般刁难,不发行医牌照,孙中山无奈,只好托葡籍友人费尔南德斯向澳门当局申领行医牌照,但澳门当局竟以非葡国医科毕业为由,拒绝发给。孙中山只得改赴广州设医所,将在澳门行医的用具如刀、碗、碟等赠予费尔南德斯留念。此事不成,也算友谊。

    1893年春,孙中山至广州行医。在西关冼基设中西药局,又在双门底(今北京北路)圣教书楼内设医务分所,又与香山南莨乡人程北海合股在香山县城石岐镇西门口(今孙广西路东段)设中西药局支店。所售西药有发冷丸、癣皮肤水、拔毒生肌膏、立止牙痛水等多种药物,在包装纸上印有〃孙逸仙博士监制〃的字样。

    1894年广州的《中西日报》以通栏标题作了介绍:

    ……本局敦请大医生孙君逸仙来省济世,每日10点到12点,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求医者,须在10点以前来局挂号,午后出外诊症……先生素以济人利物为心,若有意外孕妇难产、服毒等症,报明危急,无论贫富均可立时邀至,设法施救,幸毋观望,以免贻误。

    每天,患者如流,前来排队,队伍足有一华里长。这忙坏了孙中山。

    孙中山不辞劳苦,尽心尽力,对患者有求必应,就是从广州匆匆回乡探家时,亦不忘救死扶伤。一次,一个村妇难产已拖延了两天。家人喊他时,他刚刚为另外一个病人看完急诊,躺下还没有入睡,听到有人喊,就连忙起来,及时赶到,妙手回春。还有一次,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吃了他的药,居然起死回生。人们对他的医术赞不绝口,称他为〃活菩萨〃。还有个牙疼患者,投医数月而无效,医空了家产,中山一治,药到病除,分文未收。

    孙中山〃借医术为入世之媒,十年如一日〃,他广交朋友,为积蓄政治活动力量而做着准备。

    他在行医的同时,常到同事家串门,畅谈国事,畅谈理想。一天,他到朋友关景良家中拜访。关母黎氏十分喜欢孙中山豪爽、刚直的性格,更称赞他是个有大志向的好青年。

    〃读书做官〃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观念。关母看到孙中山天庭饱满,地阁方圆,同时又能发愤读书,很是与众不同,便逗趣地问他说:〃你如此发愤读书,将来想做什么大官?是广东制台吗?〃

    孙中山摇首回答道:〃不。〃

    〃是想做钦差大臣吧?〃关母继续问。

    孙中山再次摇了摇头,说:〃也不。〃

    关母笑着问:〃那么一定是想当皇帝了。〃

    孙中山也笑着回答:〃我想比皇帝更大。〃

    关母大吃一惊:〃原来你想当'齐天大圣'——胆大包天的孙悟空啊!〃

    孙中山平静地说:〃推翻满清政府,实行民主、共和,人民做了国家的主人,不是人人都比皇帝大了吗?〃

    孙中山的风趣给关母留下深刻的印象。据说孙中山真正成了大总统时,还到关母家探望。

    名人康有为在广东家乡影响很大,广州也是他维新活动的中心。1893年,他将讲课的坛舍由邝氏祠堂搬到科学宫仰高祠,又特地装上一个方匾额,题上〃万木草堂〃四字。

    此处恰巧距孙中山医所所在地双门底圣教书楼不远,康有为经常到书楼购买有关西学的翻译书籍,孙中山对这位〃荣光故里〃的康圣人很钦佩,便托人向康表示愿意结交。可此时的康有为正中了乡试第八名,是个举人了,而且朝野闻名,梁启超等名人都前来拜见老师。他对孙中山很不以为然,说:〃孙某要订交,必须先具门生帖拜我为老师才可以。〃

    孙中山一身傲骨,岂可摧眉折腰。因此,也就没有去叩拜这位疾呼〃三千年一大变〃的风云人物做自己的老师。

 上书李鸿章寻求改革(1)

    孙中山即是共和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以行医为掩护,活跃在广东地界,受影响者达二十多人。后来这二十多人都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先驱。他们定期集会,酝酿着经世抱负的施展和组织的产生、纲领的制订。故事也就从这里产生……

    一天,是他们约定的集会日。大家都到齐了,惟独孙中山缺席。大家开了一阵玩笑,说中山回家搂老婆睡觉去了,革命对他来说,已经到头了;有的人说,中山可不是那种人,别冤枉了好人。大家有说有笑,谈得很晚很晚。直到深夜12点会议行将结束时,中山到场了。

    大家心照不宣地要开中山一个玩笑。◎孙中山在这里写了《上李鸿章书》。

    〃好了,好了,闲话少叙。他说他是正人君子,那么就有正人君子的事实。你当着大家的面,汇报一下你这十几天来的情况好不好?〃爱开玩笑的尢少纨鼓动大家说。

    〃好,好!〃大家一致拍掌,〃当面交代!〃

    〃看来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孙中山说完从手提包中取出一份材料公布于众,〃这就是证据!〃

    大家争相看去,只见正题五个大字映入眼帘〃上李鸿章书〃,不觉惊呆了。

    〃说实在的,这些天,我一直在开夜车,哪还有心思搂老婆睡觉?〃孙中山看大家很惊奇,再次洗白自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