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盐铁论- 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文學曰:「阻險不如阻義,昔湯以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舒以百里,亡於敵國。此其所
以見惡也。使關梁足恃,六國不兼於秦;河、山足保,秦不亡於楚、漢。由此觀之:衝隆不
足為強,高城不足為固。行善則昌,行惡則亡。王者博愛遠施,外內合同,四海各以其職來
祭,何擊拓而待?傳曰:『諸侯之有關梁,庶人之有爵祿,非升平之興,蓋自戰國始也。」

  論勇第五十一
  大夫曰:「荊軻懷數年之侄虏痪驼撸甙素笆撞蛔闶岩病G赝鯌勳恫灰猓袛噘S、
育者,介七尺之利也。使專諸空拳,不免於為禽;要離無水,不能遂其功。世言強楚勁鄭,
有犀兕之甲,棠谿之鋌也。內據金城,外任利兵,是以威行諸夏,強服敵國。故孟賁奮臂,
眾人輕之;怯夫有備,其氣自倍。況以吳、楚之士,舞利劍,蹶強弩,以與貉虜騁於中原?
一人當百,不足道也!夫如此,則貉無交兵,力不支漢,其勢必降。此商君之走魏,而孫臏
之破梁也。」
  文學曰:「楚、鄭之棠谿、墨陽,非不利也,犀冑兕甲,非不堅也,然而不能存者,利
不足恃也。秦兼六國之師,據崤、函而御宇內,金石之固,莫耶之利也。然陳勝無士民之資
,甲兵之用,鉏耰棘橿,以破衝隆。武昭不擊,烏號不發。所謂金城者,非謂築壤而高土,
鑿地而深池也。所謂利兵者,非謂吳、越之鋌,干將之劍也。言以道德為城,以仁義為郭,
莫之敢攻,莫之敢入。文王是也。以道德為冑,以仁義為劍,莫之敢當,莫之敢御,湯、武
是也。今不建不可攻之城,不可當之兵,而欲任匹夫之役,而行三尺之刃,亦細矣!」

  大夫曰:「荊軻提匕首入不測之強秦;秦王惶恐失守備,衛者皆懼。專諸手劍摩萬乘,
刺吳王,尸孽立正,鎬冠千里。聶政自衛,由韓廷刺其主,功成求得,退自刑於朝,暴尸於
市。今盏糜率浚藦姖h之威,凌無義之匈奴,制其死命,責以其過,若曹劌之茫R桓公,
遂其求。推鋒折銳,穹彛_亂,上下相遁,因以輕銳隨其後。匈奴必交臂不敢格也。」

  文學曰:「湯得伊尹,以區區之亳兼臣海內,文王得太公,廓酆、鄗以為天下,齊桓公
得管仲以霸諸侯,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聞得賢拢U、貊來享,未聞劫殺人主以懷
遠也。詩云:『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故『自彼氐、羌,莫不來王。』非畏其威,畏其德
也。故義之服無義,疾於原馬良弓;以之召遠,疾於馳傳重驛。」

  論功第五十二
  大夫曰:「匈奴無城廓之守,溝池之固,脩戟強弩之用,偅龔'府庫之積,上無義法,下
無文理,君臣嫚易,上下無禮,織柳為室,旃廗為蓋。素弧骨鏃,馬不粟食。內則備不足畏
,外則禮不足稱。夫中國天下腹心,賢士之所總,禮義之所集,財用之所殖也。夫以智钟
,以義伐不義,若因秋霜而振落葉。春秋曰:「桓公之與戎、狄、驅之爾。」況以天下之力
乎?」
  文學曰:「匈奴車器無銀黃絲漆之飾,素成而務堅,絲無文采裙褘曲襟之製,都成而務
完。男無刻鏤奇巧之事,宮室城郭之功。女無綺繡淫巧之貢,纖綺羅紈之作。事省而致用,
易成而難弊。雖無脩戟強弩,戎馬良弓;家有其備,人有其用,一旦有急,貫弓上馬而已。
資糧不見案首,而支數十日之食,因山谷為城郭,因水草為偅龔'。法約而易辨,求寡而易供
。是以刑省而不犯,指麾而令從。嫚於禮而篤於信,略於文而敏於事。故雖無禮義之書,刻
骨卷木,百官有以相記,而君臣上下有以相使。群臣為縣官計者,皆言其易,而實難,是以
秦欲驅之而反更亡也。故兵者凶器,不可輕用也。其以強為弱,以存為亡,一朝爾也。」

  大夫曰:「魯連有言:『秦權使其士,虜使其民。』故政急而不長。高皇帝受命平暴亂
,功德巍巍,惟天同大焉。而文、景承緒潤色之。及先帝征不義,攘無德,以昭仁拢罚
純至德之基,拢趵勰耆柿x之積也。今文學引亡國失政之治,而況之於今,其謂匈奴難圖,
宜矣!」

  文學曰:「有虞氏之時,三苗不服,禹欲伐之,舜曰:『是吾德未喻也。』退而脩政,
而三苗服。不牧之地,不羈之民,拢醪患颖皇铝ρ桑詾椴蛔銦┌傩斩鴦谥袊病=
明主脩拢w,宣德化,而朝有權使之郑惺坠χ拢脊坦种7蛉顺枷煜轮畡荩瑠^國
家之用,身享其利而不顧其主,此尉佗、章邯所以成王,秦失其政也。孫子曰:『今夫國家
之事,一日更百變,然而不亡者,可得而革也。逮出兵乎平原廣牧,鼓鳴矢流,雖有堯、舜
之知,不能更也。』戰而勝之,退脩禮義,繼三代之跡,仁義附矣。戰勝而不休,身死國亡
者,吳王是也。」

  大夫曰:「順風而呼者易為氣,因時而行者易為力。文、武懷餘力,不為後嗣計,故三
世而德衰,昭王南征,死而不還。凡伯囚執,而使不通,晉取郊、沛,王師敗於茅戎。今
西南諸夷,楚莊之後;朝鮮之王,燕之亡民也。南越尉佗起中國,自立為王,德至薄,然皆
亡天下之大,各自以為一州,倔強倨敖,自稱老夫。先帝為萬世度,恐有冀州之累,南荊之
患,於是遣左將軍樓船平之,兵不血刃,咸為縣官也。七國之時,皆據萬乘,南面稱王,提
珩為敵國累世,然終不免俛首係虜於秦。今匈奴不當漢家之巨郡,非有六國之用,賢士之
。由此觀難易,察然可見也。」

  文學曰:「秦滅六國,虜七王,沛然有餘力,自以為蚩尤不能害,黃帝不能斥。及二世
弒死望夷,子嬰係頸降楚,曾不得七王之俛首。使六國並存,秦尚為戰國,固未亡也。何以
明之?自孝公以至於始皇,世世為諸侯雄,百有餘年。及兼天下,十四歲而亡。何則?外無
敵國之憂,而內自縱恣也。自非拢耍弥径或溫撸粗幸病!

  論鄒第五十三
  大夫曰:「鄒子疾晚世之儒墨,不知天地之弘,昭曠之道,將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
而欲知萬方,猶無準平而欲知高下,無規矩而欲知方圓也。於是推大拢K始之撸杂魍豕
,先列中國名山通谷,以至海外。所謂中國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名曰赤縣神州,而分為
九州。絕陵陸不通,乃為一州,有大瀛海圜其外。此所謂八極,而天地際焉。禹貢亦著山川
高下原隰,而不知大道之徑。故秦欲達九州而方瀛海,牧胡而朝萬國。諸生守畦畝之懀В
巷之固,未知天下之義也。」
  文學曰:「堯使禹為司空,平水土,隨山刊木,定高下而序九州。鄒衍非拢耍鞴终‘
,熒惑六國之君,以迹湔f。此春秋所謂『匹夫熒惑諸侯』者也。孔子曰:『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神?』近者不達,焉能知瀛海?故無補於用者,君子不為;無益於治者,君子不由。
三王信經道,而德光於四海;戰國信嘉言,而破亡如丘山。昔秦始皇已吞天下,欲并萬國,
亡其三十六郡;欲達瀛海,而失其州縣。知大義如斯,不如守小計也。」

  論菑第五十四
  大夫曰:「巫祝不可與並祀,諸生不可與逐語,信往疑今,非人自是。夫道古者稽之今
,言遠者合之近。日月在天,其徵在人,菑異之變,夭壽之期,陰陽之化,四時之敘,水火
金木,妖祥之應,鬼神之臁漓胫#赵轮校浅街o,曲言之故,何所本始?不知
則默,無苟亂耳。」
  文學曰:「始江都相董生推言陰陽,四時相繼,父生之,子養之,母成之,子藏之。故
春生,仁;夏長,德;秋成,義;冬藏,禮。此四時之序,拢酥鶆t也。刑不可任以成化
,故廣德教。言遠必考之邇,故內恕以行,是以刑罰若加於己,勤勞若施於身。又安能忍殺
其赤子,以事無用,罷弊所恃,而達瀛海乎?蓋越人美蠃蚌而簡太牢,鄙夫樂咋唶而怪韶濩
。故不知味者,以芬香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為亂耳。人無夭壽,各以其好惡為命。羿、
敖以巧力不得其死,智伯以貪狠亡其身。天菑之證,禎祥之應,猶施與之望報,各以其類及
。故好行善者,天助以福,符瑞是也。易曰:『自天祐之,吉無不利。』好行惡者,天報以
禍,妖菑是也。春秋曰:『應是而有天菑。』周文、武尊賢受諫,敬戒不殆,純德上休,神
祇相況。詩云:『降福穰穰,降福簡簡。』日者陽,陽道明;月者陰,陰道冥;君尊臣卑之
義。故陽光盛於上,眾陰之類消於下;月望於天,蚌蛤盛於淵。故臣不臣,則陰陽不眨
月有變;政教不均,則水旱不時,螟螣生。此災異之應也。四時代敘,而人則其功,星列於
天,而人象其行。常星猶公卿也,眾星猶萬民也。列星正則眾星齊,常星亂則眾星墜矣。」

  大夫曰:「文學言剛柔之類,五勝相代生。易明於陰陽,書長於五行。春生夏長,故火
生於寅木,陽類也;秋生冬死,故水生於申金,陰物也。四時五行,迭廢迭興,陰陽異類,
水火不同器。金得土而成,得火而死,金生於巳,何說何言然乎?」

  文學曰:「兵者,凶器也。甲堅兵利,為天下殃。以母制子,故能久長。拢朔ㄖ瑓
而不陽。詩云:『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時夏。』衰世不然。逆天道以快暴
心,僵尸血流,以爭壤土。牢人之君,滅人之祀,殺人之子,若絕草木,刑者肩靡於道。以
己之所惡而施於人。是以國家破滅,身受其殃,秦王是也。」

  大夫曰:「金生於巳,刑罰小加,故薺麥夏死。易曰:『履霜,堅冰至。』秋始降霜,
草木隕零,合冬行誅,萬物畢藏。春夏生長,利以行仁。秋冬殺藏,利以施刑。故非其時而
樹,雖生不成。秋冬行德,是謂逆天道。月令:『涼風至,殺氣動,蜻停Q,衣裘成。天子
行微刑,始貙蔞,以順天令。』文學同四時,合陰陽,尚德而除刑。如此,則鷹隼不鷙,猛
獸不攫,秋不蒐獮,冬不田狩者也。」

  文學曰:「天道好生惡殺,好賞惡罪。故使陽居於實而宣德施,陰藏於虛而為陽佐輔。
陽剛陰柔,季不能加孟。此天賤冬而貴春,申陽屈陰。故王者南面而聽天下,背陰向陽,前
德而後刑也。霜雪晚至,五穀猶成。雹霧夏隕,萬物皆傷。由此觀之:嚴刑以治國,猶任秋
冬以成穀也。故法令者,治惡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風也。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緩其
刑罰也。網漏吞舟之魚,而刑審於繩墨之外,及臻其末,而民莫犯禁也。」

 卷第十
  刑德第五十五
  大夫曰:「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姦也。令嚴而民慎,法設而姦禁。罔疏則獸失
,法疏則罪漏。罪漏則民放佚而輕犯禁。故禁不必,怯夫徼倖;誅眨暋④F不犯。是以古
者作五刑,刻肌膚而民不踰矩。」
  文學曰:「道逕眾,人不知所由;法令眾,民不知所辟。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
故民不迷;曠乎若大路,故民不惑。幽耄нh方,折乎知之,室女童婦,咸知所避。是以法令
不犯,而獄犴不用也。昔秦法繁於秋荼,而網密於凝脂。然而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