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5-对 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935-对 弈-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卡尔波夫:    
    在俄语里,我们也有一个这样的词khitryi,它的含义有:机灵、精巧、难猜、计谋多端,但它也同时有另一些含义:毫无顾忌、滑头、狡猾。    
    聪明的狡诈    
    库阿特雷:    
    你自己是这样做的吗?    
    卡尔波夫:    
    我?我觉得不是……也或许在某种时候……    
    库阿特雷:    
    那么一个谈判好手是否多少都有点“马基雅维里式”呢?    
    费黎宗:    
    这样的谈判者肯定能从赫尔墨斯(Herm弒,希腊语言之神,象征智慧)、比阿瑞斯(Ar弒希腊战神,象征力量)那里得到更多的借鉴,也就是说他永远得自创新招。谈判的属性事实上是一种谋略行动,而所有的谈判都是建立在某些特殊规则上的战斗。是哪些规则呢?即对对方及其言论要予以尊重,和对方沟通要表现出坦诚(与面对面的对手建立某种信任关系是很必要的),要不惜各种代价维持对话(应该建立一些渠道并通过它们在局势陷入僵局前传递信息),还有对时间的掌管(要会把握时机适时地摆出论据以造成出其不意之效)。    
    库阿特雷:    
    在实力不足或打算节省实力时,上上之策是否就是想出妙计呢?    
    费黎宗:    
    所有为出其不意而设的隐蔽行动,如使对方毫无察觉,我方诱使其盲目行动,或对方被我方刻意误导,这些都叫做妙计。    
    这种隐蔽行动的明显目的是为了欺瞒、诱骗、蒙蔽、愚弄、操纵和动摇对手,使其陷入始料未及的境地。这类行动可以例举的有:老练战士的出敌不意的攻击、猎人设的埋伏与陷阱、一位律师和对手辩论时使用的聪明辩术、银行家和商人为市场投机所使用的取巧手法,以及政治家的那种可预见舆论倾向的敏锐嗅觉:须知计策主宰着人类所有的“旨在学习如何操纵敌对力量的行为,特别是面对难以正面控制的强敌之时,仍然可以利用它。当然,要慎重避免与其正面冲突,最终通过迂回方式实现深思熟虑的计划”。①    
    卡尔波夫:    
    我在前边说过:正是通过使用花样翻新的开局,可以在象棋赛中制造出其不意的效果。可是这种新花样不是每天都能想到,所以就要适时地借用一种好的计谋来使自己得到启发:一种真正的khitryi(机灵、狡猾),正像在击剑中常说的那样:藏起你的“杀手锏”,待关键时刻再突然施出。    
    我们假设你找到个好主意,然后就在训练中仔细地将它准备好。特别没耐心的选手到此时就急于将其付诸实施,而有耐心的选手就会再等等看。其实介于两者之间有种做法更巧妙:即故意暴露给对手一些蛛丝马迹以观察其反应动向。果然在开始,你的对手非常注意你的一举一动,可渐渐地他就适应了。所以到第四局或第五局时,就是你突然使出计策的时候了。如果你按这种步骤进行,你的对手不会反应强烈,因为他没察觉到危险—似乎你的新招显得微不足道。可随后这一次就不同了,你出其不意地使出妙招,对手就来不及反应了,因为他先前已被你彻底蒙蔽。    
    我和塞拉万 ① 对局时就是这么干的。那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和他的一次对阵 ② 当我和盘托出我的新花招时,塞拉万已经没有任何还手的机会了,他很快就宣布了退出比赛。我也记得1979年在蒙特利尔和蒂曼 ③ 的一场对抗赛中用计的情形,那次也一样,对手发现自己的防守在一转手之间就已崩溃了,我却赢得很轻松。在这两个实例中,都是由于我匠心独具地设计了出奇的计策。    
    所以下象棋中的用计是这样的:以突然出击使对手晕头转向,再抓住对其最不利的时机,亦即其实力衰退之时向对手发起猛攻。    
    


第四篇   侧翼接敌战术善动摇敌心者胜

    库阿特雷:    
    使计用诈之中没有什么缺德之嫌吗?    
    费黎宗:    
    起码没有什么不道德的。因为与直接冲突相反的是,使用计策的目的不在于彻底毁灭对手,而是要使其受惊吓并失去预见未来的能力,总之一句话,就是瓦解对手以便之后攫取其人力与物力为己所用。    
    所以,用计的目的就是要混淆对手的视听,即用语言而非武力与其对阵,用诱导他而不是消灭他的方法来寻求抑制对手,使他丧失想像能力从而陷入瘫痪。但请注意,诱导不是欺骗,而是散布一些言论,转移对手视线,或更准确地说,就是故意撒出一些芝麻,来借机隐藏你的西瓜。①    
    利德尔·哈特对沃尔夫将军深入魁北克上游,对法国人成功实施突袭的登陆行动进行了分析:“只是把敌人从其隐蔽的工事中引诱出来还不够,还要拖住他,并把他牵到远离庇护的地方。从许多失败的为掩护正面攻击准备行动的佯攻中得到的一条教训是:仅靠制造假象蒙骗敌人还不够,还需分散其注意力,也就是用某种牵制吸引开其目光,同时尽量地控制其行动自由,使其不可能反击,并使其兵力部署更为紧张。”② 所以计策的根本性质就是:引诱、蒙骗和转移注意力。    
    库阿特雷:    
    是不是你也想说:瓦解对手的最好办法就是动摇他的士气?    
    费黎宗:    
    战火通常都是在对峙双方中的一方自认为已战败时才会停息。正如中国一位古人唐甄 ② 说过的那样:“善动摇敌心者胜。”③    
    所以,仅是集中兵力、出其不意地攻击对手还不够,还需努力摧垮其精神支柱才是最后决定性的一击。    
    如不摧毁对方的精神支柱,对手还不愿意认输,那么一切就都还没有最后定局。面对风暴,拉封丹寓言中的那棵芦苇仍能生存,那正是由于它的柔韧性;面对拿破仑大军,亚历山大一世仍能战胜,那是由于他拒绝认输。为了使对手陷于瘫痪,就要把握他的弱点所在,以及他一意孤行所能达到的程度。对手一方正是在确信进行战斗或继续进行战斗已毫无意义时,才会投降并接受我方强加给他的条件。斯蒂芬·茨威格就在他的一本名著中详细描述了这种进攻一方心理产生动摇的确切时刻:即当战斗进行到一个被克劳塞维茨称为“Kulminations Punkt”(制高点)的时候,进攻一方的力量仅够勉强维持,随后就是防守一方的力量开始反击。    
    


第四篇   侧翼接敌战术象棋比赛中的心理战 

    库阿特雷:    
    阿那托里,你在象棋比赛中是如何领会这种侧翼接敌战术的?    
    卡尔波夫:    
    为了回答你这个问题,我要讲述一次我的亲身经历。    
    由于我和科尔奇诺依都同在列宁格勒连续住过四年,所以我跟他以及他的家人关系都很好,甚至有机会秘密地帮助他准备世界冠军赛的预选赛。为什么要秘密地进行呢?因为那时科尔奇诺依是全苏总工会队的首席选手,而我只是红军队里的一个普通选手;而科尔奇诺依肯定要在预选赛中和红军队派出的首席棋手热莱(Geller)对阵。热莱的教练正好也是我的教练,他和科尔奇诺依也是密友。所以教练对我说,他自己没办法在任何情形下帮助科尔奇诺依,而我则不同,我可以在保密的情况下悄悄帮助科尔奇诺依。于是我就和科尔奇诺依大量下棋,我也因此对他了解得特别深。科尔奇诺依是个不放过任何细节、对一切都要求尽善尽美,并要求严格训练的那类棋手;他要使自己永远处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状态,并迫使参加比赛的一切条件都按他的意愿决定。    
    不久之后的1974年,我和科尔奇诺依在一场正式比赛中对阵了。一开始我们就比赛地点达不成协议,其实地点对我不太重要,只不过我清楚地点对科尔奇诺依极其重要。他当时要求比赛在列宁格勒或者是巴尔提克地区内的某个城市,如里加或塔里宁进行。我不太同意在列宁格勒,因为科尔奇诺依出生在那里,而且在象棋界有很多朋友,所以他在那里比我有名得多。此外,我们那时的生活水平也很不同:科尔奇诺依有一套自己的大单元房,而我还根本没有自己的房产。    
    库阿特雷:    
    那么你最后选择了什么地方呢?    
    卡尔波夫:    
    我提议在莫斯科或者苏联南方的任何一个城市都行。而当局已意识到了这场比赛的重要性,因为该赛的胜出者将与美国的象棋世界冠军菲舍尔相遇。所以莫斯科当局通过体育部和莫斯科棋联也和我们建立了通话渠道。但科尔奇诺依在赛地问题上丝毫不肯让步;在和我一起就其他一些细节进行了偏向我意愿的探讨之后,他对我说:“作为我刚刚向你做出的一系列让步的交换,请你到莫斯科去跟部长说,你同意在列宁格勒进行比赛。”    
    我确实照他说的去做了。我是在一个星期二的上午九点半钟见到了部长并对他说,我和科尔奇诺依双方就比赛的所有条件都达成了共识,包括比赛时间和比赛地点在列宁格勒。可是部长回答我说,他接受我们所有的提议,除了比赛地点。“我们听说比赛要在莫斯科举    
    行……此外莫斯科也已经好久都没有举行过什么重要比赛了……而这正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赶紧告诉部长我和科尔奇诺依之间的共识是个一揽子协议,也就是说我选择了合适于我的比赛时间,因为这一点对我很重要,可是作为交换条件我必须放弃我想选的比赛地点莫斯科,而选择列宁格勒。    
    等我回到自己的旅馆后,科尔奇诺依一个电话就打了过来,跟我说他知道我已经跟部长见面谈过了。我跟他解释说,我的确将我们之间就时间与地点达成的协议都转达给部长了。可是科尔奇诺依对我说:“哦,你知道,我又仔细想了想,我不同意咱们先前议定的在下午五点开始比赛的这个时间了……我要求比赛在下午两点钟开始……”    
    库阿特雷:    
    他把你们已经达成的协议又全都推翻了?    
    卡尔波夫:    
    是这样的。所以我只好跟他说:就像三个小时以前我对部长说的一样,咱们之间的共识是个一揽子协议,所以如果他要改变比赛时间的话,我就要求改变比赛地点。“这也是你的权利!”他还嘴说。于是我们吵了起来。    
    我决定返回部里去,要求部长紧急接见。“出什么事了?”部长吃惊地问我。我向他讲述了科尔奇诺依和我刚才的电话争论,并对他重复:如果比赛开始的时间仍维持原定的下午五点钟,那么比赛地点的选定对我绝无所谓。    
    库阿特雷:    
    那最终选定莫斯科了吗?    
    卡尔波夫:    
    部长告诉我说,他很高兴能在莫斯科举行这场比赛,而比赛开始的时间正符合我们原先协议的要点即在下午五点钟开始。后来我正是在这场比赛中发现了那个我对手队伍中的“心理顾问”,随后我决定在我的队伍中也配备了这么一位顾问。    
    在这个事件中,我利用了第三方来对我的对手认为重要的关键问题做出决定。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赢得了这场对抗赛,并于次年因菲舍尔缺席而成为了世界冠军。    
    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