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能动性的特点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地存在于每一实践的全过程中
42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A认识论B社会历史观C唯物论D真理论
43人们在认识上犯错误,主要是因为()。
A人们总要追求新知识
B人们认识过程的复杂性
C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D人们在认识中具有主观能动性
44“只有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勇于突破那些已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或不适应变化了的情况的判断和结论,而不是用僵化的观念裁判生活,马克思主义才能随着生活前进并指导生活前进。”这段话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真理既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B情况变化了,真理随着情况的变化,就失去了它的绝对性
C真理是发展的,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都包含着错误
45“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任何真理都不存在绝对的因素
B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C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46关于本世纪以前开始的超导体研究,在经过长期蛰伏之后,曾突然活跃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中、美、日等国物理学家竞相多次宣布了自己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目前,超导体研究的竞赛仍在进行。这一事实说明()。
A物质世界的奥秘虽很多,但人们总有一天会穷尽它
B物质世界的奥秘是很多的,人们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不会总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C认识只能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深化,在对既有认识成果的辩证否定中发展
D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发现真理的权利是平等的,但真理的发现离不开客观物质条件和人的能动性的发挥
47某年3月,考古学家在云南某地发现了人类的最早祖先——距今约400万年的蝴蝶人,把人们对历史的认识由300万年推进到400万年,再一次修正了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从这一事实可以看出()。
A真理是相对的,是不可靠的
B真理是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C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真理是随时随地可以被推翻的
48某年3月的一天,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的民航班机在哈密地区上空发现一个不明飞行物,它放射着探照灯式的强光,与飞机相对而行。目击者疑惑不解,以为是星外来客驾着飞碟光临地球。后来科学家依据实践判明,那并非是什么星外来客,而是大气中的等离子体火球在高速旋转飞行。这表明()。
A世界并不神秘,科学能够揭开它的奥秘
B感性认识只能认识自然界的现象,科学则能够揭示它的本质
C从感官获得的认识是不可靠的,从科学实验中获得的认识才真正可靠
D认识是一个从不知到知,再到完全的知的过程
4919世纪由于建立了电磁理论,从而创造了发电机、电动机,使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这一历史事实说明()。
A理论上的突破必然带来实践上的革命
B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C科学理论是认识的基础,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D科学理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50据报道:河北农大数十名教师奔赴太行山区,把十几项配套技术送下乡,并培养出20多万农民技术人才,促进了山区经济起飞。与此同时,教师在开发山区的实践中,也取得了26项科研成果,丰富了原来的教材,推动了全校的教学改革。大家说:“农民需要科学,科学也需要农民。”这个事例说明()。
A科学理论是正确实践的必要指导
B实践是科学理论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C只有事事都去亲自实践才能得到真正的知识
D科学理论也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三、判断题
1党提出的新方针、新政策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不能说是正确的,因而不能坚决贯彻执行。()
2真理和谬误是绝对对立的。()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真理的双重属性。()
4教条主义者重视实践经验而忽视或否定理论的作用,经验主义者重视理论而轻视或否定实践的作用。()
5科学实践是从生产实践中产生并分化出来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活动。()
6直接经验来源于实践,但是间接经验、书本知识则并不来源于实践。()
7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与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一样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8人类已经取得的任何一项真理,都是绝对“真理长河”中的一个成分。()
9“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
10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12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13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能否在实践中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14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
15真理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6真理的发展过程是真理与谬误的调和、融合。()
17主体之所以能够反映客体,其根源在于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18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实践的观点是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19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是具有天赋的聪明才智。()
20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其他实践活动的基础。()
第一部分形势与政策第五章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的原因在于()。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2下列选项正确体现阶级和国家关系的是()。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
②阶级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各种集团
③国家是在阶级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
④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⑤阶级是在国家产生之后产生的
⑥在阶级社会里,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A①④⑤B④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④
3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
A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B全民的国家
C绝对自由民主的国家D福利的国家
4“传统是一种巨大的阻力,是历史的惰性力,但是由于它只是消极的,所以一定要被摧毁。”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心主义的B历史唯物主义的
C历史人本主义的D历史自然主义的
5阶级的划分()。
A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B唯一的是根据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
C最根本的是根据取得社会财富的不同方式
D主要是根据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作用不同
6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
A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能动性
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在发展步调上的不平衡性
D各种社会意识之间的相互制约性
7()是历史的创造者。
A人民群众B杰出人物C杰出的政治人物D普通人
8我们对历史任务的评价应当坚持()。
A历史主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B政治第一的观点
C为现实服务的观点D是否符合传统的观点
9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
A物质动力B直接动力C间接动力D最终动力
10革命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是()。
A一切社会形态发展的直接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C阻碍社会发展的力量D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经济基础是()。
A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B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C所有生产关系的总和
D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1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A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1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A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B无阶级社会、过渡性社会、阶级社会
C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1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生产关系是()。
A活跃的、革命的因素B相对稳定的因素
C决定生产力性质的因素D始终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因素
15“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这句话说的是()。
A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完全相同
B社会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发展不受人的思想动机的影响
D社会发展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16“人性自私”观点的错误在于()。
A不符合“人之初,性本善”的看法
B违背人有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天性
C把人的自然属性当作人的根本属性
D否认了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17下列各组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C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D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18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中()。
A只有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B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
C两种划分法都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19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