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一沙一世界- 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97年6月3日上午8时28分,卡尔基老太太于阿尔勒湖泊养老院无疾而终。法国总统希拉克为她拍来了唁电:吉娜•;卡尔基老人——虔诚的灵魂,两次世界大战的见证者,安息吧!她女儿念完唁电,跪在遗体前大声痛哭。突然,遗体动了,许多人都吓跑了。女儿摇动遗体,老太太微微抬手,喃喃地说:“我……要……喝水……”    
    卡尔基老太太又创一项起死回生的世界纪录!她神奇地又活了两个月零一天,于同年8月4日上午9时18分溘然去世。    
    卡尔基老太太享年122岁零164天,成为正式载入吉尼斯纪录的世界最长寿的老人。    
    拉伯莱和卡尔基的人生经历对于养生的启示,可以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也可以用中国的一句名言来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一沙一世界一个孔和一毫米

    日本一家生产味精的工厂,销售量一直徘徊不前。于是,向社会各界人士征求创意,以便在不增加投资规模的前提下能够大幅度地增加销售量。后来,有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给他们提了一条建议,厂方采纳了她的建议,不费吹灰之力便使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了四分之一。    
    那位妇女的建议是:请在味精瓶的内盖上多加一个孔。    
    原来,这个厂生产的味精是装在一个小瓶子里出售的,瓶子的内盖上有4个孔,顾客使用时只需打开外盖,对着汤盆或菜锅猛甩几下,瓶里的味精便通过四个小孔掉进食物里。一般顾客放味精并没有精确的度量,只是大致甩三四下。4个孔时那样甩,5个孔时还是那样甩,结果就在不知不觉中多甩出来了25%!把每位顾客的25%加起来,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了。    
    况且,在味精瓶内盖上多加一个孔,只不过是更换一个模具而已,根本不需要增加投资,引进技术。    
    无独有偶。我国的一家牙膏厂,领导为如何能增加牙膏销售量而绞尽脑汁,但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办法。于是,发动全厂的职工献计献策。结果,一名工人得了重奖。其实他的建议很简单:把牙膏的开口搞得再大一点,哪怕是一毫米也行。因为牙膏的开口大一点,千百万消费者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多挤出一些牙膏,相应地也就增加了牙膏的销售量。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建议,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改变企业的命运、事业的前途。不要误以为创造性思维只是专家们的专利,也不要误以为只有在“重大问题”上才值得我们去集思广益。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创造性思维和集思广益都有广阔的天地,都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良心是一盏明灯    
    这是个发生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    
    在一次战斗中,北军上尉龙德与两名敌军士兵短兵相接,经过十几分钟的生死搏斗,终于以少胜多,一个人解决了两个对手。可他没有想到,就在他包扎好伤口准备离开时,一个他认为刚刚被打死的士兵开口说话了:“不要走……请等等!”    
    龙德猛地转过身,两眼死盯着垂死挣扎的士兵,机警地准备投入新的搏斗。    
    嘴角滴着血的那个士兵说:“你当然不知道,你要杀死的两个人是兄弟俩。他是我哥哥罗杰,我想他恐怕是不行了。”    
    他看了看哥哥,喘喘气又接着说:“本来我们远日无怨,近日无仇,是战争把我们变成了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仇敌……我不恨你,何况是二对一。不过,你的确不该把我们兄弟两个一起送进地狱!看在上帝的分上,帮帮我们!”    
    “你要我做什么?”龙德问。    
    “我叫厄尔。萨莉•;布罗克曼是我哥哥罗杰的妻子,他们结婚快两年了,不久前罗杰错怪了萨莉,她一气之下跑回了父亲的农庄。对此,罗杰后悔不已,但一直未得到萨莉的谅解。哥哥心里很难过,就在半小时前,我们还在谈论萨莉。罗杰刚为她雕刻了一个……一个小像……”    
    这个自称厄尔的士兵还未说完,便昏了过去。    
    “喂喂……”龙德上前扶起厄尔喊道。    
    厄尔吃力地抬起眼睑,有气无力地说:“告诉萨莉,罗杰爱她,我也爱……”说着,厄尔又昏了过去。    
    龙德找人把厄尔送进了战地医院抢救,收拾了罗杰的遗物:一张士兵卡,一块金表,一个雕刻的小像,小像上有一行小字:“我爱你!罗杰。”    
    ……    
    战争结束了。厄尔退役后见到了嫂嫂萨莉,两个人热泪盈眶。    
    萨莉说:“当时罗杰牺牲了,你受伤被俘,我也不想活了,是一个叫龙德的人救了我。他说是受你的嘱托,带来罗杰为我雕刻的小像和所有遗物,带来你们的爱。他整天也不离我左右,待我恢复了活下去的信心时,便默默地走了。他走时留下这张字条:‘上帝知道我是无罪的,但我决心死后接受炼狱的烈火。’”    
    后来,厄尔和萨莉从没放弃打听龙德消息的机会。苍天不负苦心人。五年后,他们终于找到了龙德,并一起创办了一个救助残疾人的慈善协会。    
    风欺过,大树依然存在;浪埋过,礁石依然存在;乌云遮过,光明依然存在;战火烧过,良心依然存在。良心是每个人心中的一盏明灯,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良心的觉醒就是灵魂的伟大,要努力让心中那盏良心的明灯永不熄灭。    
    商人的四个老婆    
    有一天,释迦牟尼给几个弟子讲了下面的故事。    
    有位商人,娶了四个老婆:    
    第一个老婆既伶俐又可爱,陪在他身边,像影子一样跟随他。    
    第二个老婆格外美丽迷人,让人羡慕。是他从外地争来的。    
    第三个老婆整天打理他的日常生活,让他不用为细小的琐事操心。    
    第四个老婆最忙,但是他似乎不知道她整天都在忙什么,几乎忘记了她的存在。    
    商人要出门远行了,旅途将十分辛苦,所以他要选一个老婆陪伴自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才不愿意陪你受皮肉之苦呢,你自己去吧!”    
    第二个老婆说:“我是你争来的,又不是情愿嫁给你的,我也不愿意去!”    
    第三个老婆说:“我身体实在是很不好,承受不了路途的风餐露宿之苦,但我愿意送你一程!”    
    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走到了哪里,我都会跟随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和寄托。”    
    商人感慨万千地自言自语:“到了关键时刻还是我的第四个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第四个老婆开始了自己的长途跋涉。    
    释迦牟尼讲到这里问几个弟子:“你们知道这四个老婆的所指吗﹖你们明白了故事的含义吗?”    
    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无疑是要与自己分开的。    
    第二个老婆指的是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了一辈子,死后却不能将它带走,就像是水中捞月。    
    第三个老婆指的是妻子,生时相依为命,一旦有一方死去,终究还是要分开的。    
    第四个老婆指的是心灵或品行,你可以不在乎它,但是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贵,它永远不会背叛你,永远跟随你。    
    与我们越亲近的事物,往往越容易被我们疏远,就像商人忽视了第四个老婆,几乎忘记了心灵与品行的存在一样。其实,主张把身外之物看得轻一些,既不是主张怀疑一切,也不是主张精神万能,而是主张心灵或品行确是一个人最可依靠的力量,确是一个人幸与不幸的根本主宰。


一沙一世界寻找快乐

    有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    
    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    
    他们不约而同地齐声回答:“快乐极了!”    
    苏格拉底道:“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前几年,英国一家报纸曾发动读者寻找快乐,以“世界上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为题,开展有奖征答。    
    结果获奖的四个答案如下:    
    1.当一位艺术家完成了一件作品,望着作品吹口哨的时候;    
    2.小孩在海滩上用沙子筑成一座城堡    
    3.母亲忙碌了一天,到了晚上替自己的小孩洗个澡;    
    4.外科医生完成一个手术,终于救活了一条生命。    
    在上面的四个答案中,没有百万富翁,也没有总统帝王,都是一些平凡人所做的一些平凡的事。但是这些在人们眼中理所当然的事,却可以成为快乐的泉源。    
    快乐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寻找到快乐?    
    歌德回答过这个问题:“享受自己正在做与自己做好的事情的人是快乐的。”    
    爱因斯坦也回答过这个问题:“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    
    金秋的忠告    
    老年是人生的秋季,是收获经验与智慧的金秋。要想得到忠告,应向老人求教。    
    比利时的《老人》杂志社曾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最后悔的是什么”的专题调查。这个调查的结果很有意思:    
    72%的老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以致事业无成。    
    67%的老人后悔年轻时错误地选择了职业。    
    63%的老人后悔对子女教育不够或方法不当。    
    58%的老人后悔锻炼身体不足。    
    56%的老人后悔对伴侣不够忠诚。    
    47%的老人后悔对双亲尽孝不够。    
    41%的老人后悔选错了终身伴侣。    
    36%的老人后悔自己未能周游世界。    
    32%的老人后悔一生过于平淡,缺乏刺激。    
    11%的老人后悔没有赚到更多的金钱。    
    调查结果基本上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后悔莫及。”    
    与比利时《老人》杂志的专题调查相映成趣,意大利的《夕阳》杂志社曾在全国范围内,对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了一次题为“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的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提供了下列人员的年龄和事业的状况,然后请被调查的老人用最简练的语言来表述自己最深切的感受。    
    俾斯麦70岁时才真正开始最伟大的工作。    
    19世纪英国政治家、第四任英国首相格莱斯顿70岁时又开始学习新的语言。    
    天文学家拉布兰在79岁去世前还在孜孜不倦地学习。他说:“我们知道的事情是有限的,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是无限的。”    
    歌德是在他82岁时才完成巨著《浮士德》。    
    史怀泽89岁还在非洲行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