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红楼 作者:闫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误读红楼 作者:闫红-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锏亩妊诀撸怖磁飧鎏厝ā�
  她差莲花来要鸡蛋,又好笑又辛酸,莲花理直气壮地来到厨房里,张口就说,司棋姐姐要碗鸡蛋,炖得嫩嫩的。不但提出要求,还加以强调,好像她天真得不懂自己原不属于特权阶层,又有点强做声势,试图蒙混过关的意思。以前我做记者时去政府部门采访,有时忘了带证件办不成出入证,就昂首挺胸,混若无事地朝里走,莲花的口吻一如我那个小小伎俩。
  然而,她被柳家的拦了下来,柳家的一双“富贵眼睛”把她从特权阶层里筛选了出来,打回原形。非但如此,柳家的还借机大发不敢对晴雯们吐露的怨气:我劝他们,细米白面,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倒也罢了。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只是我又不是答应你们的,我倒别侍候头层主子,只预备你们二层主子。
  莲花还要辩驳,要你们进来不就是为了方便?却不知,人家是为了头层人物的方便,而司棋莲花在柳家的心中,起码排到三层以后了。至于莲花又扯出晴雯要芦蒿的事,更戳到柳家的痛处,索性就将一笔账细细算来,一则她瞧不起这个小丫头——她一天到晚赔笑脸,好容易有个瞧不起别人的机会,什么话都敢说,二来也是气急败坏,全凑到了一块。
  莲花犯了柳家的忌,柳家的又何尝不是犯了司棋的忌?宝玉的丫鬟三天两头能得到赏赐,司棋却几乎没有抛头露面的机会,那些喜庆喧哗的场面上,很少看见她的身影,没有人带她玩的。这腔怨气,跟别人不敢发作,连一个厨房里管事的都这样欺负她,怎能不使她勃然大怒,拼死一争?
  两个小人物,两个同样被人践踏却又彼此看不起的人,遂起纷争,司棋带了一帮人,气势汹汹地闯进厨房,要将“箱柜里所有的菜蔬,只管丢出来喂狗”。她如此用强,如此豁得出去,看上去是占了上风,其实也把自己给掏空了,换成袭人,哪怕是晴雯,都不会这样亲力亲为地报复,连芳官选择的对手都还是赵姨娘,而司棋,就没这个档次了,她的用强是孤注一掷的。
  结果是两败俱伤,柳家的落了场晦气,司棋不但没吃成鸡蛋,还输了身段,用亦舒的话叫,姿态难看,赢了也是输了。当然,生活还在进行,接下来柳家的被诬陷拘留,司棋暗中欢喜;她的婶娘贿赂当权者,填了柳家的缺,急慌慌地走马上任,不过半日柳家的又被宽厚的平儿放还,司棋的婶娘赔了夫人又折兵,成了一个笑话,司棋也气了个仰倒。至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司棋情事败露,被驱逐出去,柳家的大概也乐不起来,据王夫人说,她的女儿五儿已经死掉,若是不死,真的进了宝玉的屋,只会落得晴雯芳官一样的命运。
  两个小人物的斗争,没有输赢,偶尔占一丝上风,却更有阴影在前,不能畅快一笑。她们都活在有力者的践踏下,命如蝼蚁,朝不保夕,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仍要互争长短,彼此打压,刻意地瞧不起对方,给自己找一点可怜的心理平衡,一场场闹剧因此而上演。只是,一缕悲凉从心中溢出,作为看客的我,却也笑不出来,这样的战争永远不会完,会一代一代进行下去。

  (二十五)论贾氏企业的薪酬与机遇

  《红楼梦》里主子惩罚奴才最狠的一招就是撵她出去,哪怕烈如晴雯,一听宝玉要撵她,也即刻泪如雨下,声称宁可一头撞死也不出这个门。王夫人所以被人诟病,正因为她整顿风纪,把一些丫鬟撵出门去。
  所谓撵出去也就是放还回家,终止地主阶级对她们的剥削,还她们自由,这样的大好事,为何竟成丫鬟们的命门所在?
  设身处地地想,对于这些丫鬟,荣国府大概更像一个单位,且是个好单位,一旦出去,等于砸了金饭碗。那么贾氏企业究竟哪点吸引人呢?如今择业,好单位标准无非两项,一是待遇,二是机遇,考察贾氏企业,也可从这两点入手。
  1、贾氏企业的工资与福利
  贾府里的丫鬟薪酬标准不一,大丫鬟如袭人金钏等,每月月钱为一两银子,后来袭人升迁为准姨娘,加薪到每月二两银子,贾家小姐每月零花钱也才二两,也就是说,袭人单纯地做丫鬟,抛去吃用,月收入等于小姐们的一半,算是高薪一族。且袭人也说了,吃的,用的,都和主子们一样,现在最好的企业也不过是从电冰箱发到卫生纸,还没有全包的,这些小丫鬟,也能做到“工资基本不动”。
  当然,和某些企业一样,贾氏企业的工资偶尔也不能按时发放,凤姐深谙以钱生钱之道,常在外面放高利贷,投资一时半会收不回来,难免要拖欠员工工资。但这白条绝对会兑现,凤姐上面还有监督机制,赵姨娘等不就一状告到了王夫人那里,使王夫人亲自过问,就差没一个决不能拖欠员工工资的批条了。
  单凭工资有保障,还不能称之为效益好,贾氏企业不但有年终奖,临时加班补贴——比如宝玉生病那回,凡伺候他的后来都按级别得了赏钱,还常有意想不到的赏赐,宝玉孝心一动,给贾母王夫人送了两枝桂花,派去执行任务的秋纹马上就被王夫人赏了两件衣服,而佳蕙替宝玉给黛玉送个茶叶,也就得了不知道准确数目的两把钱。还有宝玉生病,这都是有文字记载的,更有没有写上的各类赏赐,所以在贾府,略略有点头脸的丫鬟都收入不菲。
  据说宝洁公司为了打造公司形象,员工出差决不住五星级以下的酒店,呵呵,贾氏企业早有这种形象意识啦。袭人回趟家,先要给凤姐打量一下,看到她的外套和包裹皮不够华丽,赶紧找了自己的衣服包裹皮给她换上,还叮嘱她,回去不要用外面的被褥,会派人给她送去。
  虽说袭人不是普通蓝领,而是在干部考察期内,但贾氏企业的品牌意识确实令员工受惠,尽管都是服务业,空姐就是比一般的服务员有优越感,所以贾氏企业的员工常常也充满着自豪感。凤姐不就动不动说,我们家的丫鬟比一般人家的小姐还强呢。
  2、贾氏企业的机会种种
  《嫁个有钱人》里面的郑秀文,专门在有钱人出没的地方徘徊,据说有些美女上厂长经理班,也是为了奔着里面的有钱人去的,多少年前,袭人就懂得,要想成功,首先得跟已经成功的人在一起。她家家境好转之后,她妈要为她赎身,袭人哭得两眼如桃,心里一定埋怨,你这个老糊涂啊,贾府里虽然不是遍地黄金,却遍地机遇啊。
  她开始对于机遇的想法很简单,也就是努力工作,求得升迁。袭人干得挺不错,很快就从贾母处下派到宝玉屋里,成为丫鬟的小头目。但这么干到死也还是蓝领一族,且连小红都懂得,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再怎么殷勤,也就是多赏几两陪嫁银子,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在贾府中,转干机会并不多,像鸳鸯平儿那么能干,也只是拓展一点发号施令的空间。想从奴才变成主子是不可能的,变成半个主子倒是有可能,像汪处厚对方鸿渐所说的那样,助教升教授不易,助教升副教授则如丫头通房那么简单。丫鬟们转干的最好机会,莫过于走姨娘路线。
  当然,也不是人人都走得成这条路,贾母心中的人选是晴雯,但宝玉初试云雨情时,身边的是袭人而不是晴雯,她就先占了天时;至于地利,都是宝玉房里人,她跟晴雯平分秋色;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人和,袭人抱紧王夫人这棵大树,成功地力克强敌,站住脚跟,进入考察期。
  那时坊间还没有职场兵法这类读物,有心人小红惟有拷贝袭人的成功案例,她没有袭人的好机遇,只落得邯郸学步,徒增笑耳。但小红到底是聪明人,一线人物攀不上,她将目光投向梯队,投资贾芸,不知后面他们的故事将如何演绎,但放到现在,小红的胆识和灵活性,也可成为职场精英了。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撇开姨娘路线,别创一种走法,比如赖嬷嬷,出现时已经另立门户,不但有一座带花园的屋舍,孙子还当上了州县官儿。她训诫孙子,那些根正苗红的,忍饥挨饿的要多少?你一个奴才秧子却成了一方父母官。她的发迹,基本上仗了贾府的力量,等于在贾氏企业完成了原始积累后,自己出去开了个小公司。她的路数,非常值得鸳鸯借鉴,既然绝了姨娘这条路,凭借贾母对她的信任,足以为自己的将来做一番打算。可惜这个丫鬟心太实,不知道后来落到何等结局。
  如此诸多的好处,不但使丫鬟们对贾府恋恋不舍,为省亲买来的小戏子,完成历史使命之后,也大多不肯恢复自由之身,主动留下来加入丫鬟阵营。而那些被撵出去的丫鬟,也无不寻死觅活,如同失业下岗,且无再就业的机会。如今用人单位只要三十五岁以下的,而这些丫鬟们就业的黄金年龄则在十一二左右,再大点就要面临嫁人、生子等问题,主子们可不愿意烦这个神,又不能搞一刀切不招女生,只好将年龄前推。若是从珠子变成鱼眼睛之后再出来工作,就会沦落为宋妈那样的老婆子,从优雅的前台小姐变成灰扑扑的勤杂工,资历机会俱不如人,这辈子可不就作废了。

  (二十六)管家的取胜之道

  荣国府的下人有两类,一种是直接从事服务业的,比如丫鬟或是老婆子等等,另一类则从事行政与物业管理,比如林之孝夫妇、赖大夫妇、吴新登夫妇等等,也有第三类,像平儿这种,介于管理阶层与服务阶层之间,但人数太少,不能成为一类。
  即使是最刁钻最有心眼的丫鬟或婆子,和管理层比起来,也显得单纯天真得多,权力真是个可怕的东西,沾上它,人性里天然的成分就会大大减少。
  第五十五回里,管家媳妇有着充分的表现,看见凤姐病了,探春临时执政,她们打量她年轻,弄不清楚人口众多等级有别的荣国府里那些糊涂账,先是找机会要看她闹笑话,失败之后又去挑唆赵姨娘来闹,让探春那颗敏感的心屡受伤害。
  她们的身手,不可谓不厉害,难怪平儿对那些管家媳妇说:众人都道你们怕她(指凤姐),惟独我知道,她也不算不怕你们呢。
  管家的媳妇尚且如此,那些更有权力,和各种利益密切相关的管家,可想而知手段更是高强。荣国府的管理层中,高手如林,十面埋伏,除了共同管理偌大个荣国府的大小事宜,彼此间亦有不动声色的拼杀,能做到金字塔尖的,决非寻常之辈。荣国府的两个实权大管家,就是赖大和林之孝,众管家里他二位排名最为靠前,出场次数最多,前面还出现过一个来升,但后来再没露过面,我无法不认为,曹公添进这个名字只是为了表现荣国府管家众多。
  赖大与林之孝出场次数也不算多,大概因为曹公还没长到和管家直接打交道的年纪,他们家就衰败了,好在他有一种非凡的功力,即便一个描摹一个侧影,也能勾勒出独特的性格。好的艺术家都有这能耐,在《艺术人生》里看赵本山,模仿一个盲人,他转过身,给人一个背影,那背影上就有了表情,有了感官,有了蓄势待发的张力,所谓满身是戏。
  1、林氏集团:低调做人,灵活做事
  曹公写林之孝,是将他穿插于别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