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南时曾赞誉齐云山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休宁名茶松萝茶历史悠久,主产于休宁境内松萝山。
茶史追溯
松萝山在唐朝就有产茶的记载,而松萝茶的盛名远播是在明代。明代冯时可的《茶录》记载:〃徽郡向无茶,近出松萝莱最为时尚。…是茶,比天池茶稍粗,而气甚香,味更清,然于虎丘,能称仲,不能伯也〃。明代,饮松萝茶已成为一种时尚,因其香味比虎丘茶好,故而爱者甚众。
茶诗为证
题画
郑板桥
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
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
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
名茶鉴赏
松萝茶的品质特点是,条索紧卷匀壮,色泽绿润,香气高爽,滋味浓厚,带有橄榄香味,汤色绿明,叶底绿嫩。饮后令人神驰心怡,古人有〃松萝香气盖龙井〃之赞辞。喝过松萝茶的人都知道,初喝头几口稍有苦涩的感觉,但是,仔细品尝,甘甜醇和,这是茶叶中罕见的橄榄风味。松萝茶区别于其他名茶的显著特点是〃三重〃:色重、香重、味重。
茶导游
松萝山位于城北约15公里,与瑯源山、天宝山、金佛山相望,最高峰海拔882米,茶园多分布在海拔600-700米之间,山势险峻,崖悬壁峭,松萝交映,连绵数里,风景秀丽,〃松萝雪齐〃为休宁海阳八景之一。山上气侯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
小贴士
松萝茶不仅味香,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古医书中多有记载。《本经蓬源》云:〃徽州松萝,专于化食。〃1930年赵公尚编著的《中药大辞典》记载:〃松萝茶产地徽州,功用:消积、滞油腻、消火、下气、降痰。〃近年来,一些高血压、肾炎等患者试服松萝茶治疗,症状有所减轻。松萝茶的药理作用有兴奋、强心、利尿、收敛、杀菌消炎等。因此,饮用松萝茶,能消除精神疲劳,增强记忆力。至今,山东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处方时,用松萝茶者甚多。
交通指南
休宁交通方便,到黄山即到休宁。
第四部分第六站 屯溪屯绿
站点特色
屯溪是黄山市政府所在地,地处皖、赣、浙三省边陲要冲,新安江穿城而过,故有〃一般街巷一半水〃的美称。屯溪面积约25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20万,是黄山市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屯溪是黄山风景区的南大门,是大多数中外游客登临黄山的第一站。
据传三国时吴国为了征伐当地的少数民族〃山越〃,曾屯兵溪上,屯溪也因此而得名。
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秀丽。是一座古朴幽雅、近似山庄的古镇,也是昔日的徽商重镇。区内有被称为〃活动的清明上河图〃的屯溪老街、明建屯溪老大桥、临江公园、戴震公园、仙人洞、小龙山等景点,人文古迹有程大位故居、程氏三宅、戴震纪念馆、黄山市博物馆等。市区东郊的花山怪石嶙峋,崖穴错列,石刻众多,众多石窟的形成至今仍然是个谜。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2001年访问屯溪时,就曾经兴致勃勃地到此一游,并亲笔题写〃花山迷窟〃。
茶史追溯
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又称〃眉茶〃,创制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系由松萝茶精制而来。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祁门、黟县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因这些茶乡所产的各种绿茶均经由〃屯溪〃集散、输出,因此,统称〃屯溪绿茶〃。早在清朝光绪年间,〃屯绿〃就誉满国内,并销往欧洲和美国。1949年以后;〃屯溪绿茶〃的生产销售进入了新的时期;品种不断创新;畅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9月;在雅典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屯绿〃获得银质奖。
名茶鉴赏
屯溪绿茶是中国传统名茶类名,简称〃屯绿〃,有〃绿色黄金〃之誉,是皖南地区数县采制绿茶的统称。因黄山市辖诸县和相邻县的绿茶旧日均在屯溪茶市总经销转口,故称之为〃屯溪绿茶〃。屯绿以大类区分有炒青、烘青两种,其珍品有:特珍、珍眉、贡熙、秀眉、针眉等。这些茶叶虽然外形不一,汤色名异,但一经品茗,都是香气馥郁,滋味醇厚,饮后令人神驰心怡。
特点:屯绿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闻名。特级屯绿,条索纤细匀整,色泽绿润起霜,芽峰显露,稍弯如眉,香气清高馥郁,滋味鲜浓爽口,一杯在手,香飘满座。
茶导游
屯溪绿茶的集中产区在黄山脚下休宁、歙县、宁国、绩溪四县,以及祁门里的东乡等地。黄山茶乡所产的各种绿茶由〃屯溪〃集散、输出、因此,统称〃屯溪绿茶〃。
屯溪绿茶之所以品质优异,主要是由于它们产地有优越的自然环境。除具备一般茶区气候温润,雨水充足,土质松疏等条件外,还具有山高谷深云雾多,溪涧遍布湿度大,林木茂盛水土好等特点。黄山山脉绵延150多公里,高山峻岭,层峦叠嶂,新安江、青弋江、昌江三条大河发源于此,千百条溪流纵横交错,四百多万亩山林保土保水,形成一个〃晴时早晚遍地雾,阴雨成天满山云〃的蔽荫高湿的自然环境。茶树大多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之间山坡上,天天处在云滋雾润之中,不受寒风烈日侵蚀,因而叶片肥厚,经久耐泡;再加上茶区遍生香花,采茶季节正是山花烂漫之时,花香熏染,所以,屯溪绿茶显得特别清香。
小贴士
屯溪老街历史悠久,被誉为〃活动着的清明上河图〃。它是由国内唯一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风格的商业老街。老街系由新安江、横江、率水三条河水汇流之地的一个水埠头发展起来的。老街从街东牌坊算起,向西绵亘1。5公里,路面全用浅赭色的大块条石铺砌而成,线条方正清晰,街宽度至7米,两侧店房鳞次栉比,多数为两层楼面的砖木结构,一色的徽派建筑风格。老街店面一般不大,但内进较深,有一连二进或三四进的,用天井连接,采光、通气、排水都用内向构建手法,形成〃前店后坊〃、〃前店后库〃、〃前店后户〃的特殊结构,更为老街增添了〃老滋老味〃。
土特产推荐
屯溪物产丰富,旅游工艺品、土特产品、风味小吃等品种繁多。有文房四宝、竹编、竹器、漆器、陶瓷工艺品。徽州著名的祁红、屯绿、黄山毛峰、太平猴魁、顶谷大方、绿牡丹等名茶,三潭枇杷、徽州雪梨、金丝琥珀蜜枣、香榧、板栗、山核桃、黄山猕猴桃、干蕨等名优特产,均在这里集散。此外,徽州毛豆腐、石头馃、蟹壳黄烧饼、徽州馃、臭豆腐等风味小吃,亦为中外游客所青睐。如果您有机会在此住宿,去夜市品尝当地的风味小吃,更有一番独特滋味。
第四部分第七站 六安六安瓜片
站点特色
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号称大别山的明珠,辖寿县、舒城等县。六安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取〃六地平安〃之意,置六安国,〃六安〃之名沿袭至今。六安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一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七军、红二十八军等主力红军相继在这里组建和战斗过。
六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众多,这里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天堂寨,有南岳山、铜锣寨、万佛山、八公山等风景名胜区,有万佛湖、安丰塘、水门塘等休闲度假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保存着全国唯一完整的宋代古城墙。六安物产丰富,六安瓜片、皖西白鹅、霍山石斛等特产名甲天下。
茶史追溯
六安茶是唐代以来就为人所知的名茶之一。清代曾列为贡品,慈禧太后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关于六安瓜片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茶梗,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好评。其他茶行也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蜂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位茶农,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蜂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因制成茶叶外形顺直完整,形似葵花子,故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还有一种说法是,齐头山附近有一户姓祝的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常以土产孝敬袁世凯。袁酷爱饮茶,但其时当地所产的绿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一2片嫩叶,精心炒制,所制新茶形质俱佳,获得袁的赞赏。当地茶行也高价收买,于是茶农纷纷仿制。新茶登市后,逐渐脱颖而出,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爱,发展为全国名茶。
1982年,在全国名茶评审会上,被评为全国名茶。
茶导游
六安瓜片产于六安市、金寨县和霍山县,其中金寨县齐头山一带所产的〃齐山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头山是大别山的余脉,海拔804米,位于大别山区的西北边缘,全山为花岗岩构成,林木葱茏,怪石嶙峋,溪流飞瀑,云雾笼罩。这里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茶园多在山坡冲谷之中,生态环境优越。
名茶鉴赏
六安瓜片的品质特点是,外形似瓜子形的单片,不带芽梗,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富有白霜,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六安瓜片分名片和瓜片1~4级,以名片为最优。六安瓜片茶不仅可消暑解渴,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
小贴士
六安瓜片的采制方法十分独特:一是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二是鲜叶要经过〃扳片〃,除去芽头和茶梗,掰开嫩片、老片;三是嫩片、老片分别杀青;四是烘焙分三次进行,火温先低后高,特别是最后拉老火,炉火猛烈,火苗盈尺,抬篮走烘,一招一步节奏紧扣,实为茶叶烘焙技术中别具一格的〃火功〃。
茶肴美食
瓜片莲子汤
用料:六安瓜片茶5克,莲子40克,冰糖20克。
制法:1、莲子加水400毫升,煮熟。
2、大碗中放入六安瓜片茶和冰糖,放入刚离火的莲子汤,加盖闷3分钟即可食用。
特点:本品汤清,叶绿,莲子白,茶香,莲子香,清甜适口。
顺道一游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位于徽中部,准河南岸,下辖32个乡镇。曾为蔡国、楚国、西汉淮南国、东汉袁术称帝和南朝宋国的建都地。这里人文荟萃,古迹遍地。〃神州第一大塘〃安丰塘(古称芍陂)在寿春城南30公里,为春秋中叶楚相孙叔敖集民力所建,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八公山森林公园紧依古都寿县城,地势险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秦晋〃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