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的其他主要景点有:松源天风、 灵岩喝石、吊桥溪歌、龙鼻喷泉、龙呤垂钓等。古迹有唐代龙井、宋代御碑、元代古塔、明代铜钟、陆羽泉等。陆羽泉又称陆家井,位于双溪镇凉亭头,井深不盈尺,遇旱不竭,相传为陆羽汲泉烹茗之处。
顺道一游
余杭是中华文明曙光〃良渚文化〃的发祥地,京杭古运河的最南端。五千年灿烂的良渚文化及〃先余杭、后杭州〃的历史渊源给余杭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加上迷人的江南水乡风光,构成了极为宝贵的旅游资源。主要景点有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馆名的良渚文化博物馆;江南五山十刹之首、佛教临济宗祖庭和日本茶道之源的唐代古刹径山寺;杨乃武与小白菜墓;千年古桥广济桥和乾隆七下江南留下的御碑;茶圣陆羽之泉、宋代科学家沈括之墓、近代革命家章太炎故居、西泠印社创始人吴昌硕纪念馆,新近开发的江南第一漂双溪竹海漂流、东明山森林公园和大禹谷、九龙瀑景区亦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千万游客。
民间传说
苏轼游径山的传说
宋时,佛教兴起,香火日盛,以茶助禅,参禅悟道,成为一种风尚。茶与禅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居〃五山十刹〃之冠的径山,更是茶以禅名,禅助茶兴。每年春季,径山要举行茶宴,由法师亲自主持,然后献茶于僧客,一时间,进山品茗论道者日众。
当时大文豪苏东坡久慕径山大名,一日来游径山寺。方丈见其衣着平常,以为只是寻常香客,不以为然。只淡淡说:〃坐。〃又转身对小和尚喊:〃茶。〃小和尚于是端上一杯普通的茶。稍事寒暄后,方丈感觉来人谈吐不俗,气度非凡,便改口〃请坐〃,并喊小和尚〃敬茶〃。经过一番深谈,方丈得知来者乃大诗人苏东坡时,情不自禁地说:〃请上坐。〃接着又喊小和尚〃敬香茶〃,并研墨铺纸以求墨宝。东坡先生一思忖,提笔写了副对联。上联是〃坐,请坐,请上坐〃;下联是〃茶,敬茶,敬香茶〃。方丈看罢,满脸通红,羞愧难当。
小贴士
陆羽泉又称陆家井,位于径山脚下双溪镇凉亭头,井深不盈尺,大旱不竭,相传为陆羽汲泉烹茗之处。陆羽泉泉水清澈甘甜,用此泉水泡径山茶,方得径山茶之真味。据传陆羽曾在此了解茶情,汲泉品茶,撰写《茶经》。今有陆羽泉公园。
名茶、良泉、水煮笋,是有名的径山三〃宝〃。
第一部分第三站 湖州顾渚紫笋
湖州是浙江省的一座安静的江南古城,据考证,此城始建于战国时期,距今有2300多年历史。湖州濒临太湖,与无锡、苏州隔湖相望,是太湖沿岸唯一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润,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之美称,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上品贡茶顾渚紫笋即产于湖州长兴县的顾渚山。
茶史追溯 据《茶经》记载:〃阳崖阴林,紫者上,绿者次;笋者上,芽者次。〃紫笋茶的称呼即来源于此。此茶传说被陆羽发现,并建议当地官员推荐给皇上,即成为贡品。当时的湖州与常州刺史为了交流贡茶经验,在顾渚山上设有〃境会亭〃,每到茶季,两州官员便聚到〃境会亭〃品茶。在苏州做官的白居易曾因此赋诗一首,表达他因病不能负会的遗憾之情。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前,紫笋茶一度消失。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重新试产、培育紫笋茶,此茶才得以重新扬名光大。
茶诗为证 大诗人白居易曾赋诗描写当时的品茶盛况: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青娥递舞应争妙,紫笋齐尝各斗新。
自叹花前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
唐代吴兴太守张文规也曾赋诗描写宫里收到紫笋贡茶时的盛况:
《湖州贡焙新茶》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诗人皎然的《顾渚行寄裴方舟》也是吟咏顾渚紫笋的诗作。
我有云泉邻渚山, 山中茶事颇相关。
是夫鸣时芳草死, 山家渐欲收茶子。
伯劳飞日芳草滋, 山僧又是采茶时。
……
昨夜西峰雨色过, 朝寻新茗复如何。
女宫露涩青芽老, 尧市人稀紫笋多。
紫笋青芽谁得识, 日暮采之长太息。
清冷真人待子元, 贮此芳香思何极。
鹦鹉曲 顾渚紫笋
冯子振
春风阳羡微暄住,顾渚问苕叟吴父。
一枪旗紫笋灵芽,摘得和烟和雨。
焙香时碾落云飞,纸上凤鸾衔去。
玉皇前宝鼎亲尝,味恰到才情写处。
尝顾渚新茶
袁说友
碧玉团枝种,青山撷草人。先春迎晓至,未雨得芽新。
云叠枪旗细,风生齿颊颊。何人修故事,香味彻夜宸。
名茶鉴赏 紫笋茶在每年清明至谷雨期间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新品紫笋茶或芽叶相抱,或芽挺叶稍展,形如兰花。冲泡后,茶汤清澈明亮,色泽翠绿带紫,味道甘鲜清爽,隐隐有兰花香气。
顾渚紫笋的鲜叶非常幼嫩,炒制500克干茶,约须芽叶36000个。不愧为国家级名茶,如今紫笋茶已被定为国家无公害农产品。
小贴士 紫砂壶是长兴茶文化的又一珍品,享有茶具之首的美誉,多次在国内获奖。中国茶叶博物馆大厅前的〃世界第一巨壶〃,即出自长兴。长兴的紫砂资源同陶都丁山同一矿脉,泥色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经过原料研磨调配,采用堆、捏、塑的手法,或松竹梅、瓜果、走兽为基础造型,或秦鼎汉器、古玩、人物摹本。巨壶与孩童等高,小壶寸柄盈握,刻诗铭画,贵如珩璜,珍同拱璧,有所谓〃觅得名人一壶,赛过无价之宝〃的说法。
茶导游 紫笋茶产于湖州长兴县顾渚山,顾渚山和金沙泉是茶人来此旅游的必到之处。
顾渚山
顾渚山位于长兴县西北17公里的水口乡。这里东临太湖,垂嶂叠岭,大涧中流,太湖水蒸气沿谷底蒸腾而上,具有天造地设的产茶条件,自唐以来,即以出产〃紫笋茶〃而著名。
唐代茶圣陆羽曾在这里考察、隐居,写出茶叶巨著《茶经》。并力荐顾渚紫笋茶为贡茶。唐末著名诗人、文学家陆龟蒙亦曾在此隐居,开辟茶园,著有《和茶具十咏》一书。自唐以后,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到此游山玩水,品茶赋诗,留下不少诗篇和石刻题词。
顾渚山茶业到清末一度衰落。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恢复,1978年开始紫笋名茶生产。这里先后开发了金沙泉、新建了〃忘归亭〃等景点,使山明水秀的顾渚山色和驰名中华的〃紫笋〃名茶及沁人心脾的金沙矿泉水交相辉映,吸引着中外游客。
金沙泉
古诗有云〃龙袱包紫笋,银瓶纳金沙〃,这里的〃金沙〃即指金沙泉。
金沙泉在顾渚山下,在唐代因〃碧泉涌沙,灿若金星〃而得名。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曾称赞道:〃泉嫩黄金涌,芽茶紫璧截〃。古代的《品茗》一文中也说:〃金沙水泡紫笋茶得全功,外地水泡紫笋茶只半功〃。用金沙水冲泡紫笋茶,色泽翠绿,兰香味甘,齿颊留爽,口感浓郁。
如今的金沙泉水是通过国家级鉴定的含氡偏硅酸优质矿泉水,目前市场已经开发有〃大唐贡泉〃、〃金沙泉〃、〃金沙贡泉〃等品牌的矿泉水出售。
纪念品 紫笋茶 金沙泉矿泉水 紫砂壶 太湖银鱼
茶肴美食
〃紫砂护国茶〃,用三分之二的野菜叶子,加上三分之一的茶叶掺和做成羹状,颜色油绿,口感清香、淡雅。
〃茶香迎贵宾〃, 是茶宴中的一道冷菜拼盘,用料跟卤水拼盘差不多,只是在开始时,用茶叶、茶根、茶茎的汁水与菜肴一同烹制,使菜肴具有茶香的味道。
顺道一游
谢安墓 谢安,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名宰相,著名文人,他领导的淝水之战,是历史 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谢安墓有两个特点:一是墓朝北。表明他不忘北伐、收复中原的决心;二是墓前栽一棵树叫〃黄连木〃(至今还在)。古时黄连称〃楷模〃,只有圣贤墓上才可栽种。
地质金钉子 古银杏长廊 仙山显圣寺 扬子鳄自然保护区
民间传说
急程茶的传说
顾渚紫笋茶在唐朝广德年间开始进贡,正式成为贡茶。那时因紫笋茶的品质优良,还被朝廷选为祭祀宗庙用茶。当时的皇室规定,紫笋贡茶分为五等,第一批茶必须确保〃清明〃前抵达长安,以祭祀宗庙。这第一批进贡的茶就被称为〃急程茶〃。
湖州的当地官员为了赶制急程茶,每年立春前后就要进山,进行全程监督,以保证按期保质地完成任务。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从湖州到长安,相距约4000里,为了确保贡茶如期送到,送茶队伍常常在清明前10天就起程。曾经就有一个湖州刺史叫裴充的,因没有按期送到急程茶而被撤职。
第一部分第四站 开化开化龙顶
〃钱江源头水,开化龙顶茶〃,开化是一座历史悠久、自然景观绝佳的古城,著名的钱塘江的源头就在开化,有林海茫茫的钱江源森林公园。整个开化也可以称作一个天然的森林公园,其境内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光海拔在千米以上的高山就有20多座,终年云雾缭绕,具有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好山好水出好茶,名茶〃开化龙顶〃就出自这里。
茶史追溯 开化出好茶历史悠久,据记载,明崇祯四年已经成为贡茶。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县志有〃名茶朝贡时黄绢袋袱旗号篓,专人专程进贡〃的记载。后一度失传。20世纪70年代末,茶叶科技人员在开化县大龙山的龙顶潭周围的茶园里,采取一芽一叶为原料,精心研制出一种品质优异的好茶,遂以开化县名和龙顶地名而将之命名为开化龙顶。开化龙顶因其香气清幽、滋味醇爽,品质极优而被评为优秀名茶。
名茶鉴赏 开化龙顶属于高山云雾茶,其外形紧直挺秀,白毫批露,芽叶成朵,非常耐看。〃干茶色绿,汤水清绿,叶底鲜绿〃,此三绿为龙顶茶的主要特征。品龙顶茶宜以玻璃杯、用80度左右开水冲泡(先水后茶),只见芽尖从水面徐徐下沉至杯底,小小蓓蕾慢慢展开,绿叶呵护着嫩芽,片片树立杯中,栩栩如生,煞是好看。闻其幽香,啜其玉液,甘鲜醇爽,清高醉人。好一杯龙顶茶!
小贴士 开化县是钱塘江源头,是浙江、安徽、江西三省七县交界处,被称为〃中国绿茶金三角地区〃。开化境内山峰林立,绿水盘绕。举目四望,满目菖翠。〃晴日遍地雾,阴雨满云山〃,这种绝佳的气候,孕育了驰名中外的佳茗开化龙顶。
茶导游 开化龙顶茶的主产区在开化县吝溪乡大龙山的龙顶潭周围。这里层峦叠翠,林木葳蕤,潭水深碧,兰花吐香,值得一游。
顺道一游 钱江源森林公园 古田山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