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一天,西天的如来佛祖和天上的太上老君同时睁开慧眼,寻找人间的仙山。二人搜寻良久,竟不约而同地盯上了山高谷深、云雾缭绕、烟蕴盘结、仙气弥漫的天台山。二人一时兴起,都想独霸这座景色如画的仙山。只见如来佛驾着莲花云来了,太上老君骑着牛踏着彩云来了。这一佛一仙来到天台山谁也不肯相让,于是斗起法来。如来先抛出一颗宝珠,大鹏鸟护珠助战;老君也抛出一只金刚圈,白鹤童儿扶圈助威。一时间,斗得天昏地暗,难分难解。这一场恶战,惊动了南海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掐指一算,忙念大事不好,这场斗法如不及时制止,势必给天台百姓带来灾难。于是急急忙忙驾祥云赶到天台山,软言温语化解了这场斗法。后来,如来和老君达成协议,佛教的500罗汉道场建在这里,道教在这里建立了道教南宗。天台山成为一座佛道名山。
国清塔的传说
国清寺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座落在天台华顶山麓;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国清寺建于隋朝;是依据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亲手所画的样式所建的,可惜智者大师生前未能完成建塔愿望。后来隋炀帝派人修建了国清寺。古人有诗曰:〃台山一万重;帝割为佛国。刹院如星罗;国清最雄特。〃国清寺的雄特不仅因为它坐落的环境;更在于它那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关于 这座明珠,也有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
国清寺的标志之一是建于1300多年前的国清塔(也叫隋塔)。国清塔建造别致;塔顶上却没有塔头;人在塔内仰头可见蓝天。为什么国清塔缺头呢?传说当年国清寺建成以后;五百罗汉商议要连夜为国清寺修造一座宝塔;以增添宝寺风光。正当五百罗汉忙碌着搬砖运石时;南海观音菩萨路过天台;观音见石桥山中两峰对峙;飞瀑高悬;十分壮观;也有心为天台山锦上添花;架一座石桥来增添景观。观音见国清寺外砖块堆积如山;就向五百罗汉借砖;罗汉不肯。观音又向罗汉借锅煮饭;罗汉又故意将铁锅敲了一个洞。观音面上微笑,却将此事记在心里。再说,五百罗汉造的塔头;搁在金地岭;准备待宝塔落成时再搬来安装。观音一见报仇之机到了,用法力将塔头牢牢定住 ;五百罗汉用尽办法;也无法将塔头搬下山来;所以国清塔缺了个塔头;而金地岭上多了个塔头寺;塔头至今还在呢!
第一部分第七站 天目山天目青顶
天目山在浙江临安县境内,因主峰西天目和东天目峰顶各有一清池,形如双目而得名。这里是个天然的森林王国,气候温暖湿润,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茶树生长,〃茶叶、笋干、小核桃〃是著名的〃天目三宝〃,其中的茶叶即指有〃文化名茶〃之称的天目青顶。
茶与宗教
天目山是江南宗教名山,有多处佛教名胜,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亦曾在此修道,史称三十四洞天。
茶史追溯
天目山区产茶历史悠久,是我国的古老茶区之一。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至明代,有茶人著书将天目青顶与龙井茶等六个茶品同列为佳品。据明万历年间的《临安县志》记载:〃云雾茶出天目,各乡俱产,唯天目山者最佳。〃后因战乱,失传。20世纪80年代,经当地政府的努力,天目青顶得以重新扬名,在杭州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中获〃文化名茶〃称号。
茶诗为证
送陆鸿渐山人天目采茶回
皇甫曾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
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
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磬声。
这是唐代诗人皇甫曾所做,表达了对茶圣陆羽采茶生活的羡慕之情。
对陆迅饮天目山茶因寄元居士晟
皎然
喜见幽人会,初开野客茶。日成东井叶,露采北山芽。
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
稍与禅经近,聊将睡网赊。知君在天目,此意日无涯。
这是诗僧皎然与好友陆迅、元晟在天目山饮茶写下的茶诗。前写天目山采茶之乐,中写品饮天目茶,后写茶禅一味。
名茶鉴赏
天目茶成品外形紧结略扁,形似雀舌,叶质肥厚,银毫显著,色泽深绿,油润有光;冲泡后,汤色清澈明净,芽叶朵朵可辨,滋味鲜醇爽口,清香持久。诗僧皎然在品饮天目青顶茶后,赞曰:〃头茶之香远胜龙井〃。天目青顶制作工艺精细,原料上乘,是色、香、味俱全的茶中佳品,远销荷兰、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
茶导游
天目青顶产于临安市境内的天目山。天目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的一员,这里山高林密,气候凉爽,素以飞泉、奇石、云峰、大树、庵宇、茶笋〃六绝〃著称,是有名的避暑胜地。来天目,可观古刹禅源寺、狮子岩、倒挂莲花、眠牛石、分经台、太子庵、〃洗眼池〃、〃昭明寺下院〃等著名景点和古迹。
茶农采茶制茶,常于4月中上旬开始采摘,按不同标准分为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最为上乘的顶谷,标准为一叶包一芽。
土特产推荐
茶叶 有天目青顶、天目龙井、天目有机茶等品种,以天目青顶为佳。
笋干 天目笋干历史悠久,古人赞曰〃以备蔬食,尤妙者也〃,其清新鲜美与鲜笋不相上下。
小核桃 即有名的杭州特产小胡桃,这里是其主产地。含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口感香脆,为大众十分喜爱的干果。
顺道一游 游完天目,可顺道游览有名的浙西大峡谷。浙西大峡谷位于临安市境内的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其峡谷最长、植被保护最好、山水风光最佳、峡谷内居住人口最少和离沪杭大都市最近的〃五最〃,而被旅业界称为〃华东第一旅游峡谷〃。游大峡谷可在临安市区乘专线车直达。
交通指南 来天目旅游交通非常方便,从杭州乘车约2个半小时即可抵达。
小贴士 天目山不仅风景优美,并有璀璨的历史文化,历代名人均在此留下足迹。 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在此修炼;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天目山太子庵隐居;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曾上天目山游览并留下优美的诗文;清代乾隆皇帝也曾上山揽胜,并赐封〃大树王〃;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同志曾来到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
民间传说
洗眼井和大树王的传说
从天目山麓的禅源寺向西北行里许,即至太子庵,也称昭明庵。昭明是南朝太子萧统的谥号。相传昭明太子曾隐居在天目山饱读经书,至今尚存的洗眼井就跟昭明太子有关。传说昭明由于读书过度劳累,曾双目失明,后用石池水洗眼,竟然复明。于是留下洗眼井的传说。
在狮子岩东北的七星塔旁有一棵〃大树王〃,宋代将它称为〃千秋树〃,其树龄估计在1500年以上。传说清乾隆帝游历此地,见到〃千秋树〃,赞叹不已,解下腰带丈量其树围,亲自赐封此树为〃大树王〃。从此,民间一传十,十传百,竟传说这棵大树的皮能治百病,一时间,游人、香客竞相剥取,可怜大树王终至枯死。神奇的是,大树王死而不倒,至今仍傲立山中。
第一部分第八站 安吉安吉白片
站点特色 安吉位于天目山北麓,境内崇山峻岭、翠竹连绵、植被繁茂。安吉白片主产于安吉县的山河乡,茶园地处高山深谷,早晚云雾弥漫,昼夜温差大,土层深厚肥沃,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再加上茶农精心的生产管理,使得安吉白片茶成为珍贵的茶叶珍品,连获国际名茶评比金奖。
茶史追溯 安吉产茶历史悠久。据陆羽《茶经》记载:〃浙西,以湖州上,… …,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与金州、梁州同〃,又载:〃 《永嘉图经》:'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宋朝时的《大观茶论》记载:〃… …白茶,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有者不过四、五家,生者不过一、二株,所造止于二、三胯而已。芽英不多,尤难蒸培,… …〃。这些史料,充分说明了白茶的弥足珍贵。20世纪80年代初,安吉的科研人员研制开发出白片茶,从此一举成名,迅速远销国内外各地,供不应求。
名茶鉴赏 安吉白片亦称玉蕊茶,外形扁平挺直,一叶包一芽,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白毫显露。冲泡后香高持久,滋味鲜爽甘甜;汤色清澈明亮,牙叶朵朵可辨。1989年荣获全国优质农产品称号。
另外,安吉白片茶的特异之处还在于,春天时的幼嫩芽呈白色,以一茶二叶为最白,成叶后夏秋的新梢则变成绿色(4月中旬逐渐白化至全色,5月又逐渐返绿)。民间俗称〃仙草茶〃,当地山民视春茶为〃圣灵〃,常采来治病。
小贴士 看过电影《卧虎藏龙》的观众,无不为片中壮观的竹海风光惊叹不已,而片中的竹海外景即拍摄于安吉。举世无双的万顷竹海孕育出独特的竹文化、竹风情,赋予安吉旅游特殊的迷人魅力。这里有绵延数百里世界唯一的纯竹林带;有占地16600公顷、接近国际水平的竹乡国家森林公园;更有占地17公顷,收藏有237类竹种,被国外人士誉为〃世界最大、品种最全〃的竹子王国安吉竹种园。此外,安吉还是一代书画大师吴昌硕先生的故居。
茶导游 茶人来安吉不可不至的去处是九龙峡白茶谷景区。九龙峡以出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白茶而得名,距世界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之一的天荒坪电站2公里,距安吉县城27公里,杭州70公里。安吉最著名的〃白茶王〃就隐居在九龙峡的茫茫森林里。安吉白茶奇在叶子不是翠绿色,而是莹白到接近透明。这罕异常茶的白茶20多年前被安吉人发现,并精心培育,如今,安吉已有近万亩茶园,〃安吉白茶〃也成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极品名茶。
九龙峡以恣意奔泻的九条大瀑布而得名,传说龙之九子有一天从天门溜到人间玩耍,因忘了归时,无法返回上界,便化成了九条瀑布。这里秀水奔流、奇花异木、纤尘不染,原汁原味的生态风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民间传说
安吉县名的来历
安吉的县名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看起来也比较吉祥,称得上是个好县名。那么,这个好名字是谁取的呢?它是否有什么含义?
原来,安吉建县已有1800年历史。公元185年,安吉建县。当时的皇帝汉灵帝觉得此地好山好水的,须有个好名字来配才是,就引经据典,查阅经书,终于从《诗经》 〃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句中取到一个好名字〃安吉〃。
安吉人果然没负了这个好名字。如今,安吉经济发展迅速,开发了丰富的旅游资源。文化上,安吉的书画历史源远流长。〃一代宗师〃吴昌硕先生,就出生于安吉,在安吉至今还建有吴昌硕纪念馆。吴大师在中国艺术史上享有极高地位,拥有众多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