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不满。一般并不具有特殊意义,同时又不对大家的身体造成实际上的伤害。所以,除了意欲给予对方致命的打击,而事先在内心一再计划好了的蓄意性言语外,对于别人的粗言恶语,最好充耳不闻。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从回答问题的习惯上探察对…
惯用方言的人是何种性格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固然利于交际,但在适当的场合来点儿语言宝库中的“土特产”——方言,也有其独特的魅力,体现你的性格。
当你身在异国他多听到有人用祖国语言交谈,你会感到如临故土;当你出差外地听到有人操着家乡话,你将备感亲切,也许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问对方是不是家乡人,从而用家乡话热情地交谈起来。
台湾交际专家方树生在谈到方言的作用时说:“喜欢人家说他的方言,这是人之常情。如果你对广东人说广东话,对福建人说福建话,对宁波人说宁波话,对上海人说上海话。如果你是他的同乡,当然产生同乡的好感,彼此易于接近;如果你不是他的同乡,而能说很纯熟流利的对方方言,他一定会觉得你特别聪明,虽然初次相见,印象却可能很好。对于你的请求,本来不允许,或许可以因此而通融些,你的交际,本来不为人注意的,或许因此而使人乐于与你接近。”
事实正是如此。
某年夏天,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王先生应《北京晚报》之约,作一次班禅额尔德尼的人物专访。班禅额尔德尼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更主要的是,他是我国藏族的头面人物。记者要想成为这样的采访对象的合格对话者,就必须对西藏的情况有所了解。王先生若干年前,曾在西藏分社工作过,为了搞好这次采访,他又现复习了一下藏语,记住了一些见面要说的客气话。采访的时候,王先生告诉班禅额尔德尼,他曾在西藏工作过。班禅额尔德尼果然问:“能讲藏语吗?”王先生说,只记得一些单词儿了。“扎喜德来(吉祥如意)!许等加(请坐)!”班禅额尔尼听后高兴地笑了,僵持的局面一下子被打破,采访便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起来。
有时候,不一定要说出对方方言才使对方感到亲切,你若能辨别对方口音,由此判断对方为何方人氏,也会使他为之一震。
有一些著名人物,常能够活用地方语言,适当地表现出个性,从而受到人们的欢迎。日本人佐佐木更三就因为毫不掩饰地说着故乡——宫城县的语言,而让许多人乐于亲近。在日本国会议员中,也有人使用某县的明朗声调或某县的亲热语调,而博得众人好感。
日本著名的影星松母圣子小姐,她刚踏进演艺圈时,曾花了一番工夫特别学习使用“共通语”。有一天,她应邀在节目中打电话回故乡的家。电话接通后,只听到圣子的母亲说出一连串叽里呱啦的方言,而圣子也很愉快地朗声应对着,给人留下很好的印象。据说,从那时候开始,连过去讨厌圣子的观众,也变得非常喜欢她了。
如果能够在言谈中保留故乡话的人情味。同时又能用理性的普通话来和人交谈,撷取两种语言的优点,是最理想的方法。另外,在生意上的往来、各地区的洽谈会、招待外来宾客等情形时,如能巧妙地活用故乡的语言,也会增加彼此间的亲切感。
第九章妙解谎言:摘掉说谎者的面具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总会不断地听到形形色色的谎言,除去那些含着善意与美好情感的谎言,那些因为礼貌不得不说的谎言以外,绝大多数谎言对我们的欺骗都会使我们蒙受损失或受到伤害,因此,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破解谎言背后的心理密码,才是我们对待谎言的最好方式。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破解说谎者的心理密码(1)
西方社会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当真理还在穿鞋的时候,谎言已跑出很远了。”就连莎士比亚也曾发出感慨:“上帝啊上帝,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喜欢说谎呢!”
事实就是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早已充斥着大量的谎言,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必须每天去面对、去听、去看、去感觉,甚至不得不捺着性子去听和看。怎么办呢?
一个成熟而富有健全理性的人会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这些谎言,不管它是由于何种目的而说,要知道,任何谎言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在一些特殊的情境撒谎,也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随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破解谎言背后的心理密码,才是我们对待谎言的最好方式。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说谎呢?
1。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
当我们不想上学时常常谎称自己生病了,还有人把自己因为睡过了头而导致的上班迟到辩解是因为堵车,观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谎言,我们会发现像这类自我防御型的谎言是很多的。
人们常常有这样一种倾向,即在无意识中忘记那些令自己不愉快的事情。即使是有时候想起来也会想办法狡辩,并试图将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这是一种后天的自我保护法,即“自我防御机制”,人们通常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这种机制的。
2。为了哗众取宠而说谎
为哗众取宠而说谎指的是诸如自吹自擂、虚张声势等行为,比如说有些人原本没有恋人却谎称自己已有恋人,明明办不到的事情却谎称可以轻松搞定。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想在人前显贵、引起别人的注意以及不想让别人认为自己很蠢笨的心理在作祟。
3。为获得利益而说谎
这类行为指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说谎。在销售领域中,当介绍、出售本公司的产品时,这种谎言便会大行其道。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好处,而不惜言过其实来美化、宣传自己的产品。即使在企业云集的场合比如产品发布会上,自己的谎言被当众揭穿,撒谎者也不会感到有损身价。
4。为掩饰自己的感情而说谎
在日常生活中,撒谎行为常常发生在对对方没有什么好感,并且很想拒绝对方的情境之下。一般我们不会直接对自己不喜欢的上司以及同事说“我不喜欢你”,如果真的像这样原原本本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那么自己和对方的关系很可能会恶化,以致难以挽回,而且这样做也不利于所从事的工作。为此,人们想要隐藏自己的厌恶之情,表面上就会尽量装得心平气和一些。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破解说谎者的心理密码(2)
5。为迎合对方而说谎
如果有人说:“你不认为这件衣服的尺寸对我来说很合适吗?”对方一般会回答:“是的,真的很合适。”如果有人问:“能先借我一百元吗?到月末我就还你。”对方一般会说:“可以,没问题。”虽然内心很讨厌,但是很多人还是强迫自己做出附和的姿态或者说出对方期待的答案。
6。为摆脱困境而说谎
人人都有尽可能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而规避那些对自己有害的信息的心理倾向。因此,当人们身处困境时,往往会用说谎来摆脱困境。
7。为避免尴尬而说谎
在竞技游戏或者比赛中,有的人明明实力很强却偏要在口头上示弱。他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预先为自己设立一些防范性的托词,以此作为比赛失利时防止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的借口。
8。为满足欲望而说谎
当婚姻不幸的人被问及:“为什么要和那种人结婚呢?”很多人都会违心地回答:“婚前不太了解对方,等到真正一起生活之后才发现彼此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合不来。”
人们常常会在先前的欲望没有办法获得满足时,认同并接纳能够满足当时那种心理空虚感的人和物,心理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代偿行为”。有很多人选择的结婚对象是和过去的恋人十分相似的人,这便是有力的例证。
说谎总是弱者的策略,强者则敢于面对事实,讲出真相。因此,一个需要掩饰的人,其内心一定有软弱之处。
说谎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弱者。假如一个人具有深刻的洞察力,随时能够判断什么事应当公开做,什么事应当秘密做,什么事应当若明若暗地做,而且深刻地了解这一切的分寸和界限,那么这种人是有智谋的。对于这种人来说,说谎不仅不必要,反而会成为一种累赘。
经常说谎做伪者绝不是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说谎,但后来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说谎的需要来自以下几点:第一,是为了迷惑对手;第二,是为了给自己准备退路;第三,是以谎言为诱饵,探对手的意图。正像人们所说的那样:说一个假的意向,以便了解一个真相。
但说谎有三个害处:第一,说谎者永远是虚弱的,因为他不得不随时提防被揭露;第二,说谎能使人失去合作者;第三,这也是最根本的害处,就是说谎将使人失去人格——毁掉人们对他的信任。
闻声识人——顺着声音潜入灵魂,懂得说三分… 说谎者的表情细节
人的面部表情可以“说”实话也可以“说”谎话,而且常常是在同一时间内既“说”实话又“说”谎话。在生活中,人们时常利用面部表情来作为掩饰和伪装其真实思想感情的“面具”。例如,因违章而受到交警训斥的司机为了避免把事情搞得更糟,往往故作笑脸,表现得服服帖帖;一对正在家中赌气的夫妻,一旦有贵客来访,便会装出没事的样子,笑脸相迎。
面部表情具有生物性与社会性的两重性,它既包含了情不自禁的表情,也包含了有意控制的表情。当人生气时最容易辨别的印迹就是嘴唇变薄,即可以看到嘴唇的红色部分会减少,但嘴唇并不会萎缩或压紧。假装生气而产生的嘴唇变薄,往往是故意压紧嘴唇所造成的。
而人面颊的颜色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变红和变白。人们最常见的面颊变红经常出现在害羞、羞愧或尴尬等情形中,同时,脸红也是愤怒的表示,愤怒时,面颊会瞬时转为通红而不是由面颊中心慢慢扩散开来。当愤怒中的人们想极力抑制自己的怒气和克制自己的攻击性冲动时,其面颊肤色会变得苍白,当人们处于惊骇的情绪状态下,面颊肤色也会变得苍白。
面颊肤色的变化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掌控的,是难以人为控制或掩饰的,但也可能人们所要隐瞒的正是羞愧或惊恐本身。
另外,表情持续的时间长短也可反映出说谎的印迹。它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表情的停顿时间、起始时间(表情开始时所花的时间)和消逝时间(表情消失时所花的时间)。
停顿时间长的表情很可能是假的,比如10秒钟以上的时间,甚至停顿5秒钟的表情也可能是不真实的。除了那种极其强烈的情绪感受,比如欣喜若狂、勃然大怒、悲恸欲绝等,自然的表情都不会超过4~5秒钟。而且,即使是非常激动的情绪,其表情也不可能持续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