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领会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概念。
如上所述,商品经济就是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是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一个范畴。而市场经济则是与计划经济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指的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说明的是社会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方式,市场经济则说明的是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
虽然说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但是有商品经济和市场并不等于就是市场经济。只有当市场机制对价格和生产者的经营活动能直接起调节作用,从而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时,商品经济才发展为市场经济。所以,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阶段。
三、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商品
6识记7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与价值
(1)使用价值
6识记7使用价值是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6领会7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考察使用价值,是因为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其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一种物品要成为商品,仅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是用来交换的,即具有交换价值。
(2)交换价值
6识记7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和比例。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之所以可以相互交换,原因在于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只有在本质上共同的东西,在数量上才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这种本质上相同的东西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价值。
(3)价值
6识记7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相互比较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作为商品的二因素之一,价值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6领会7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①使用价值与价值是统一的。二者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缺一就不成其为商品。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②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矛盾的。表现在:
第一,对同一商品生产者或消费者来说,同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兼得。
第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三,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
3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劳动从一方面来看是具体劳动,从另一方面来看又是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6识记7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不同使用价值的不同性质和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范畴。
(2)抽象劳动
6识记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们体力和脑力的凝结。它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实体,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6领会7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
①二者是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过程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具体劳动,就没有抽象劳动。
②二者是不同的、矛盾的。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永恒属性,因而是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反映社会生产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因而是历史的范畴。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这一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进而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因此,理解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二)商品的价值与价值量
6领会7商品的价值是质与量的统一。既然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那么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就是由凝结在其中的劳动量的多少决定的。在劳动强度既定的情况下,劳动量的多少则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而决定商品价值的这个劳动时间不是一般的个别劳动时间,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识记、领会】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有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分。所谓个别劳动时间是指生产同种产品的不同生产者生产这一商品各自所需要的时间,它们是各不相同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是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这一劳动时间是通过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正是这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商品价值量的大小。
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能不能得到社会承认,取决于其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较,具体表现为其生产的产品能不能售卖出去。从这个意义上说,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是通过商品的交换来体现的。
2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6识记7生产商品的劳动还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分。简单劳动是指不须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一般劳动者都能胜任的劳动。而复杂劳动则是指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才能从事的劳动。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量等于倍加的或自乘的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量。
6领会7如上所述,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生产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所生产的不同种类商品价值量的确定,是通过把一定量的复杂劳动转化为多倍的简单劳动来实现的。这种转化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完成的,而是在商品生产者背后由自发的社会过程实现的。
当然,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的复杂劳动,在另外的条件下可能就是简单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1劳动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
6识记7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效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
6领会7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包括: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形式(分工协作、劳动组织、生产管理等),生产资料的质量和效能,自然条件的优劣,等等。
2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6领会7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呈反比例变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会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使用价值数量就越大,但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却不发生变化,这样不变的总价值量平均到更多数量的使用价值上,每一个使用价值所平均的价值量就会减少。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6识记7私人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商品生产者按照私人打算和私人利益进行的劳动。它是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的。
6识记7社会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性质,是社会总劳动的有机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
6领会7社会劳动或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劳动产品在数量上和品种上符合社会的需要;而私人劳动或劳动的私人性质则使得这种要求不可能得到实现。这就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要想得到顺利解决,则必须通过交换。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6识记7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在于:
(1)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2)这一矛盾决定着私有制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3)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五)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
【识记、领会】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四个阶段,最终产生了货币。因此,货币的产生过程也就是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用货币来表现。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六)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1货币的本质
6识记7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货币的职能
【识记、领会】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经济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货币的职能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价值尺度,即货币作为衡量和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社会尺度发挥作用。
货币之所以能够衡量其它商品价值的大小,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有价值。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价值的外在尺度,它是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即劳动时间的表现形式。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需要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