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小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纪小平- 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975年我就想到过这个问题。那个时候毛主席要我来主持中央工作,王洪文就跑到上海去跟人说,10年后再看。当时我跟李先念同志谈过这个事情,这说的有道理的啊,10年后我们这些人成什么样子了?从年龄上我们是斗不过王洪文的呀。    
      那时候,刚过40岁的王洪文向已经超过古稀之年的邓小平下了战书:这个战书不是要和邓小平比治党治国的才干,而是要和邓小平比年龄。    
      单比年龄,邓小平当然比不过王洪文。老一辈革命家也都比不过王洪文。    
      党的干部队伍在“文革”结束后青黄不接的状况,使邓小平忧心忡忡。经常接到老战友去世的讣告,花圈有时一天要送几起。许多部门,开会的时候坐一大桌子,坚持干工作的却没有几个人。    
      几乎从复出开始,他就在思考着党的干部队伍的接班问题。    
      以他当时的丰富的治党治国的经验、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崇高的政治威望,他完全可以出任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事实上这样的呼声也很高。但是,邓小平没有接受这样的安排。    
      1979年夏天,邓小平下了黄山,到上海视察。    
      7月21日,他接见了上海市委全体常委和几位顾问。当时上海市委的常委有19人,而且多数年纪都比较大。    
      邓小平看了一圈,开门见山:“大问题是接班人问题。任何地方任何部门都有这个问题。”“老家伙要有意识的一让二帮,要注意任人唯贤,选真正好的,选那么一批人当权,准备接班。不能论资排辈。”“讲解放思想,这是最大的解放思想。如果说,三中全会解决了思想路线问题,这次就是解决组织路线问题。”    
      当着大家的面,邓小平直言不讳地说:19个常委太多了,最好7个人左右。    
      离开上海,邓小平去了山东,来到青岛海军基地视察。    
      在和海军的领导班子见面时,他特意一一问了他们的年龄。在座的年龄,仍然让他感到不安。    
      于是,又讲了这样一番话——    
      “现在摆在老同志面前的任务,就是要有意识地选拔年轻人,选一些年轻的身体好的同志来接班。要趁着我们在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不在了,将来很难解决。”“庙只有那么大,菩萨只能要那么多,老的不退出来,新的进不去,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因此,老同志要有意识地退让。要从大处着眼,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不要一涉及到自己的具体问题就不通了。我们将来要建立退休制度。但是,最重要的还是选拔培养接班人。现在有些地方对选进领导班子的年轻人,还是论资排辈,发挥不了他们的作用。我们的人才是有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打破框框。只要我们敢于把他们提起来,让他们在其位,谋其政,经过一两年就能干起来了。”    
         
      这年冬天,他在中央召集的党政军机关副部长级以上干部会议上,再次提出了这样的告诫。    
      他说,老同志现在的责任很多,第一位的责任是什么?就是认真选拔好接班人。选的合格,选的好,我们就交了账了,这一辈子的事情就差不多了。其他的日常工作,是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第六位的事情,第一位的事情是要认真选拔好接班人。    
    


第八章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1)

        管大事的人,考虑任何问题都要着眼于长远。——邓小平    
      邓小平退休那天,孙辈们送给他一份特殊的礼物。上面写着:“1922——1989——永远。”    
      1922,是他参加革命的年份。1989,是他退休的年份。    
         
      “永远”两个字,是孩子们最良好的祝愿——永远的战士,永远的革命者,永远年轻的老人。    
      于是,贺卡上也就这样写着:“愿爷爷和我们一样永远年轻。”    
      就像一首老歌里唱的那样,“革命者永远是年轻”。    
      伟人不朽,哲人其恒,不仅是因为他的业绩,还因为他的精神和情怀。    
      在今天中国人的记忆里,邓小平始终是一位老人的模样。他以73岁的高龄,开辟一个时代,去为一个民族创造一个年轻的未来,这在中外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奇迹。    
      老人创造奇迹,必有奇迹般的胸怀。    
      这个胸怀,就是年轻。    
      邓小平年轻的胸怀来自何处,来自他坎坎坷坷的经历,来自他三落三起的传奇。正是在逆境中,他感受到中国最需要什么,他自己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心态。    
      于是,永远年轻的邓小平,敢说前人没有说过的话,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他从不为历史的包袱所累,善于以干脆而又巧妙的方式结束过去。    
      卸下了历史的包袱,中国以从没有过的轻快步伐迈向未来。    
      没有了历史的负担,我们就看到了从历史甬道中走出的新世纪的身影。    
      永远年轻的邓小平,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总会有如此开心的笑容。    
      为了讨得孙子的开心,爷爷为他吹起了蒲公英。    
      孙女要和爷爷照相,她让爷爷牵着小猴子的一只手,自己牵着另一只。    
      不管是在国内视察,还是到国外访问,邓小平从不掩饰对孩子们的喜爱。    
      当他轻轻亲吻那些演唱中国歌曲的孩子们时,许多美国观众为之动容。    
      这两个幸福的少年,今天应该已经长大成人了,不知他们还记不记得当年这位慈祥的爷爷。    
      1983年2月,邓小平到杭州灵隐寺参观。他一下车,不少游客就认出了他,人群中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邓小平一面向人群招手,一面握着一双双热诚的手。当他看到有个小女孩在大人怀里拍着小巴掌时,就来到小孩前,摸着小家伙的脸问:“叫什么名字?”家长是从南京来的游客,替孩子回答了名字。    
      第二天,邓小平到三潭印月,又碰到了这家人。80岁的老人,竟然一下子就叫出了小姑娘的名字,小姑娘也张开双臂扑到了邓小平怀里,邓小平抱起她说:“来,跟爷爷亲亲。”小姑娘乖巧地亲了亲邓爷爷的脸,随行的《浙江日报》记者抓住了这个幸福的瞬间。    
      不久,报纸上就刊出了这张起名为《亲亲邓爷爷》的照片,机敏的记者使这幸福的瞬间化作了永恒。    
      永恒的是邓小平永远年轻的心态,是这位老人和孩子们心心相印的情怀。    
      因为孩子就是希望,孩子就是未来。    
      邓小平总是想着未来,为中国带来希望。    
      邓小平喜欢足球,中国足球的落后使他非常牵挂,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议论说,足球要从娃娃抓起。    
      他说,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知识不是立即就能抓得到的,人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培养出来的,这就要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他还说,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从娃娃抓起,就是让我们的事业,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千秋万代。    
      永远年轻,并不深奥,那是一种非常简单的人格气象,是始终面向未来,着眼于长远的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眼光,一种境界!    
      对今天已经进入迟暮之年的许多人来说,或许还记得在上个世纪那个火红的50年代,还记得邓小平喊出的那个声音。    
      【邓小平在1954年全国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上的讲话同期声】    
      同志们,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向正在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致热烈的祝贺。我们确信这一代青年决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一定能够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继承人,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绩。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青年万岁。    
      那是凯歌行进的年代,那是青春激扬的年代,那是奉献和奋斗的年代,那是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年代。然而,随后而来的“文化大革命”却过度地燃烧了这份激情。    
      当中国从“文革”的阴影中走出来的时候,整整一代人已经告别了自己的青春,国家的人才出现了巨大的断层。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抓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教育。在他的心目中,影响中国未来的长远大事,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从“文革”中走出来的中国,问题堆积如山。邓小平说,要从问题堆里找长远的、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    
      在他的眼里,哪些是长远的、根本解决问题的东西呢?    
      事实上,那年5月24日,邓小平还没有复出的时候,就告诉前来看望他的两位领导干部说:我出来是早晚的事,可能还是当大官。但我要先抓科学和教育。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第八章 永远年轻永远年轻(2)

    果然,邓小平复出后尽管身兼多项重任,却自告奋勇抓科技和教育工作。他甚至说:教育要狠狠地抓它一下,一直抓它10年8年,我是要一直抓下去的。    
      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恢复工作不到一个星期,他就把教育部的负责人找到了自己家里。他谈了自己对教育工      
    作的一些意见,既有方针政策、大的原则问题,也有具体的问题。他谈的很细很细,他说:要进口一批外国的自然科学教材,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编出新的教材,以后就拿新教材上课。要组织一个很强的班子编写大中小学教材。要抓一批重点大学,重点大学既是教育的中心,又是办科研的中心。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应纳入国家规划。他说,清华、北大要恢复起来,要逐步培养研究生。教育部也要抓一批中小学重点学校,在北京就可以抓40所到50所。不能降低教师的待遇。要加强外语教学。    
      1977年8月4日,他恢复工作后主持召开的第一个会议,便是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30多个科学界、教育界的著名人士参加了座谈会。邓小平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自己也讲了话。一讲就讲了两个钟头。    
      他开门见山地说:这次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向大家学习。外行管内行,总得要学才行。我自告奋勇管科教方面的工作,中央也同意了。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虽然这次会议因为时间匆促没有邀请社会科学家。通过这次座谈会,我了解了一些情况,也开始了解了当前应该首先解决的一些问题。    
      他提出:要珍视劳动,珍视人才,人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