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砂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的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刀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人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
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7.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答案'A
'分析'A项准确解释了“沙尘暴”这一概念:沙尘暴是一种天气现象,形成的原因是风将大量沙尘卷起,表现是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B项是对沙尘暴作用的描述,不是解释;C项与原文意思不符,况且没有对沙尘暴做解释;D项也没有对沙尘暴做解释。
8.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与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答案'B
'分析'A项是从下列文字中筛选的:“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正确解说了“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含义。B项不符合原文意思,沙尘暴不是由沙尘逐渐积聚形成的,更没有在全球范围内起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C项和D项基本上也是从原文中筛选的,为“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作了正确的注脚。
9.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答案'A
'分析'正确归纳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标志着能够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首先要明确的是,人为因素的干扰是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读懂了这一点,就会确定文中哪些语句是谈人为因素干扰的,从而正确筛选并整合有关信息。A项谈的不是“人为因素”,因此不是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B、C、D三项,谈的都是人为因素的干扰,从不同侧面解说了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答案'C
'分析'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是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的特点之一,近年来成为试题设计的热点之一。原文中“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这只是说沙尘暴曾经给这些地区带来过好处,不能由此推断出“必将被人类所利用”(A项错)。“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与“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之间没有必然联系(B项错)。从歌德的话不能推断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将无能为力的结论(D项错)。C项是正确推断。
(四)(2000—全国—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几个月前,来自一些地方的研究人员演示了使光以每秒17米的缓慢速度通过一堆冰冷的钠原子的过程。但是把原子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是非常困难的,要使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能够变为现实,需要采用简单一些的方法。
德克萨斯州农业机械大学的韦尔奇博士意识到,在冰冷的钠原子中使光速降低的基本原理在热的铷原子中也同样适用。用热的铷原子做实验要简单得多,它包括把一个装有固体铷金属的特殊透明容器(称为“小室”)加热到大约100摄氏度.然后把两束经过细微调节、波长略微不同的激光射人小室。
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成材料的原子相互作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向是微弱的,并且任何加强这种影响的试图都会导致光的吸收。因此,重要的是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韦尔奇博士通过小室做到了这一点。这种方法把铷原子置于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在这种状态下铷原子不能吸收光。同时,两束光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另外一束波长很长的光,这束光的传播速度比原先两束光的速度要慢得多。
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光的行为是线性的:把入射到玻璃上的光的强度增加一倍,穿过玻璃的光的强度也会增加一倍。但是,非线性意味着入射光的微小变化会导致透射光的巨大改变。正是这种性质使光学开关的设计者们兴奋不已。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工程师阿塔奇认为,人们在通过光缆传送光脉冲时,常常需要把某个用来与其他信号作对比的信号延迟一段时间。目前的做法是把其中一个脉冲沿着为此目的而专门建造的很多光纤发送出去,而采用一个大小为1升、装满高温铷气的小室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并且更加有效。
韦尔奇小组的成员卡什说,装满铷气的小室在改变激光束以产生难以获得的波长方面极其有效。他们已在考虑运用这个原理制造一个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由于紫外线波长短,因此可以用来读取刻录在光盘等媒介上的形状更小、排列更紧密的数据。
17.文中画线处“影响”一词的意思是
A.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B.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
C.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D.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
'答案'A
'分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是微弱的”,是承接“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说的,因此,“影响”指的是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速降低。同时,文章一开始就说科学家所做的工作是“降低光速”,因此,“加强这种影响”指的是加强普通的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不是指加强“光对于所通过材料的原子的作用”(B项错)。“两束经过细微调节的激光的干扰”,“小室中热的铷原子减慢光速的效果”,都与画线句中“影响”没有关系(C项、D项错)。
18.下列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的一项是
A.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
B.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
D.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
'答案'D
'分析'从原文第三段可以看出:“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且不至于被吸收”,是韦尔奇实验的出发点(A项)。“使铷原子处于不会吸收光的微妙的量子状态中”(B项),“使波长略微不同的两束光互相作用而产生慢光”(C项),也是韦尔奇实验中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而“制造廉价、高效的紫外线源,来读取光盘上的数据”(D项)是韦尔奇小组正在考虑进行的工作,是将要做的实验,当然不属于韦尔奇所做实验的内容。
19.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
B.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
C.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
D.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具有非线性效应
'答案'C
'分析'“利用热的铷原子传送光脉冲可以比利用光缆更加有效”(C项)这个说法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温度接近于绝对零度的钠原子可以把光速降低为17米/秒”(A项),可以在1段找到根据。“在高温中的铷原子处在一种非常微妙的量子状态中”(B项),可以在第2、3段找到根据。第4段说“降低光速能获得诸如非线性等其他一些效应”,那么,“缓慢通过高温铷气的入射光”正是一种慢光,当然具有“非线性效应”,D项正确。
20.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钠原子降低光速的代价要小于利用铷气
B.光通过高温铷气时,其传播的速度也会降低
C.紫外线的波长短,所以传播的速度比较慢
D.目前以慢光为基础的应用已经成为现实
'答案'B
'分析'B项的推断正确。第3段说:“即使穿过普通的透明材料,比如玻璃或水,光速也会略微降低,因为光会与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