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墙童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墙童话- 第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部分 菊香书屋周围的新人家第10节 超凡脱俗的“静谷”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中南海曾经对外开放,寻常百姓也可以到里面参观,一睹毛泽东居住过的丰泽园菊香书屋。参观过的人都知道,在丰泽园的边上,就是有“园中之园”美誉的静谷。  在中南海的孩子们眼里,静谷是最美丽的园子:入门处有一株根基两处、柔干交合的连理柏。园内山石、古木、卉草相依相偎,轩庑、亭台、楼阁俯仰遥迓。清帝乾隆曾为此题联“月地云阶,别向华林开静境;屏山镜水,时从芳径探幽踪”。  此园的建构,本来含蕴着佛宇梵境的逸韵,有点超凡脱俗; 可在亡清之后,这里却屡屡与最现实的国政要务结缘。北洋政府初期,变幻无常的总统和执政们,在静谷大园子边上的春耦斋里,又是开会,又是办公的,好不热闹。此时,这个邻近毛泽东运筹大政和起居的院落,又搬进了两位作为毛泽东得力辅弼的秘书胡乔木、田家英。  胡乔木进中南海的时候,女儿胡胜利已有八岁了。她出生在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之际。许多人根据她的名字推测她生于1945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那年。  “这种推测不对。”胡胜利说。苏德战争刚刚爆发,世界正义和爱好和平之士,就期冀和坚信苏联的卫国战争必胜,希特勒发动的不义战争必败。胡乔木给女儿取这个名字,大概就是蕴涵了这种期冀和坚信。  对于弟弟为什么取名幸福,胡胜利说:“我出生在抗战最艰苦的年头,蒋介石搞摩擦,封锁边区,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弟弟降生的1943年,人们已经苦干了两年,有报章称边区‘猪羊满圈,骡马成群,瓜菜满园,粮食满囤’,比之最艰苦的时候自然是‘幸福’的啦。”  对静谷新居的环境,胡胜利留下了比较清晰的记忆:“当时我们家就住在进入静谷门内左手那排房子,三间厢房,包括了父亲的办公室和全家的栖息之所。我记得中共中央宣传部有一部分人,当时也在静谷内办公。”办公和居住的房屋破败陈旧,在怡红快绿的园林映衬下,差异就更明显了,所以前者给她留下极深的印象。  静谷园子里散落的房子比较多,除了胡乔木、田家英之外,部分警卫部队的官兵,部分中央办公厅的单身工作人员,也住在这里。中央办公厅行政处的部分干部,也安家在静谷园子里。像处长伍云甫一家;此时的行政处办公室主任、后来的办公厅警卫局副局长田畴等。  没过多久,在苏联治病的江青回国,带着陪她出国的李讷,一起住进了中南海。为安排她起居,周恩来将松寿斋的北房腾出来,住到南小院的西厢房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有些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周秉德也大致弄清楚了,但有些还是稀里糊涂。毛泽东的女儿毛娇娇和李讷、潘开文夫人阎笑文的妹妹阎笑武、叶子龙的两个女儿叶燕燕和叶利亚是比较清楚了。其他像偶尔能在静谷或丰泽园附近碰到的胡乔木女儿胡胜利,以及另一个燕燕等,如今连名字也记不住了。  中南海里孩子虽然不算很多,但重名的却有好几起,和叶子龙女儿燕燕重名的这个燕燕姓周,她们俩是年纪较接近也较大的孩子中重名的一例。其实还有一个比她俩小好几岁的燕燕,也姓周。  说起来,这两个年龄接近的燕燕的父亲,都资历匪浅。叶家燕燕的父亲叶子龙1930年参加红军,所在的部队,就是毛泽东《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词中“偏师借重黄公略”那个黄公略指挥的。  1935年红军到达陕北吴旗镇,他出任红一方面军机要股股长,从此跟着毛泽东几乎如影随形。毛泽东和江青结婚,华东局有些知道江青底细的人认为不妥,致电反对,是他把这封电报拿给毛泽东的。  得知毛泽东和江青结婚,贺龙到延安开会时要毛泽东请客。毛泽东说:叶子龙,你给办两桌酒。叶子龙操办了两次,请了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张闻天、贺龙、李富春、王若飞、腾代远等几十人。毛泽东和江青的结婚日,就按叶子龙操办第一桌酒那天算了。  还在进中南海之前,这位从1935年就到毛泽东身边的红一方面军机要股股长,成为新组建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室主任。这个室里面的几位骨干,都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中共领袖机要秘书。  周家燕燕的父亲叫周少林,1932年参加红军。周少林是四川人,红军长征期间,他就给同是四川老乡的朱德朱老总当了炊事员。周少林的儿子周延安说:“我父亲的手艺并不太高明,但战争年代,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有得吃就不错了。”  朱老总对周少林很满意,长征结束到达陕北保安时,朱老总就把他推荐给了毛泽东。从此,周少林就一直跟着毛泽东,转战陕北那段最艰苦的日子,也是他给毛泽东熬黑豆稀粥。  那段日子虽然清苦沉郁,但毛泽东却分外开朗乐观,他对周少林说:“人们都叫我主席,你一天到晚跟在我身边,那你就是周副主席。”因为毛泽东吃不上有营养的东西而愁眉苦脸的周少林,被他逗得脸上绽开了笑容。从那以后,毛泽东就“周副主席”“周副主席”地叫开了。连其他人见到周少林的孩子,也都开玩笑说:“噢,周副主席的孩子来了。”  临近新中国成立和在那以后的一段时光,周少林夫妇还跟过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中的任弼时。因为周少林出身贫寒,没读过什么书,就担负为中央领导人服务的一般管理工作。这就是中南海,有许多红军时期的老革命,在毛泽东说的“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后,始终工作在极其普通的岗位上。


第二部分 菊香书屋周围的新人家第11节 江青带来两辆女式自行车




第二部分 菊香书屋周围的新人家第12节 毛家孩子的 “客栈”




第二部分 菊香书屋周围的新人家第13节 到处“蹭饭”的汪延群




第二部分 菊香书屋周围的新人家第14节 刘少奇也搬进来了

刘少奇家刚进中南海时,先住在了字廊。字廊是一组水上建筑,有几条回廊,勾联着水榭亭台,像字一样曲曲折折。回廊下的水中,有自然生长的鱼和观赏鱼;每逢夏季来临,荷叶萋萋,莲花吐蕊,清香肆溢。而妙处还在于坐在廊下,就可以垂钓,是中南海内娴雅而秀媚的一处景致。  然而以字廊定名,并非全因其建筑形状,让人与字产生了联想,而是定名期间需要烘托的祷祝气氛。  1885年,50岁的慈禧太后,授意光绪皇帝重修西苑,作为其“撤帘归政”后的颐养之所。三年后,耗官银数百万两的西苑中南海,扩建一新,慈禧太后很满意,打那以后便经常驻跸。临近中国人比较看重的60寿辰时,慈禧太后很想把自己的祝寿庆典搞得隆重些,中南海又免不了装饰点染,对一些景致的命名,更注重渲染祥瑞氤氲。  “”字在佛教中,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胸部所现的“瑞相”,被当做“万德吉祥”的标志。它在梵文中被读作“室利磋”,意思是“吉祥之所集”。于是,在泛着梵宇佛韵的静谷西边的这座回廊水榭建筑,就在筹备慈禧太后六旬庆典之际,被称为字廊。  从香山向中南海搬迁期间,刘少奇正在秘密访问苏联,回国后他又在东北作了短暂停留,直到8月28日才返回北平。因此,搬家是夫人王光美张罗操持的,带着刘少奇和前夫人王前所生的女儿涛涛和儿子丁丁,以及还在襁褓之中的她自己的第一个女儿刘平平,先住进了字廊。  她和没有随刘少奇秘密出访的警卫、工作人员,家中的阿姨一道,把院子拾掇了一下。三间正房,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工作、起居室;阿姨高新民和耿桂珍,带着涛涛、丁丁住三间西厢房;单身的警卫和工作人员,住三间东厢房。  刚住下,刘少奇就回来了,字廊里也人丁兴旺了起来。这不光是因为他带回了随行的人员,在苏联读技校的女儿刘爱琴,也跟着他回来了。此外,住在聂荣臻家的毛毛刘允若,也搬回了中南海的家。刘允若是刘少奇与何葆珍的第三个孩子,他的大哥刘允斌,此刻还在苏联,姐姐就是刘爱琴。初进北平时他没有跟刘少奇、王光美上香山,而是和聂荣臻直接进了城。  一度和刘少奇家一起住在字廊建筑群落的,还有刘少奇的机要秘书吴振英一家。  说起吴振英,又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1931年参加红军,一入红军就跟着中共特工的早期领导人、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李克农,先从事保卫工作,后搞机要。  1933年秋,国民党19路军将领,为抗日和反对蒋介石独裁,与中共联络,筹划成立与蒋介石集团决裂的福建“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中共特派潘汉年等秘密前往福州,这是国共分裂后,中共派往国民党军中的第一个使团,吴振英是潘汉年仅带的两名随行之一,他是福建人,熟悉路径又懂福建方言。  “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成立后,南京政府极为恐慌。蒋介石马上拼凑20余万“讨逆军”,自任司令,进击19路军。19路军寡不敌众陷入困境,但中共临时中央最高决策人博古,却拒绝张闻天、周恩来、毛泽东等的意见,袖手旁观19路军在孤立无援中沦于覆灭。  博古的决策令潘汉年等在福州处境尴尬,他指示随行人员自己设法脱身,吴振英几经辗转回到根据地。有意思的是,他回根据地后,偏偏当了使他们在福州陷于尴尬的博古的特务员。  长征期间,他因为是博古的特务员,有幸成为被称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转折的遵义会议的目击者。据说他当年就挎着盒子枪,站在那个具有非凡历史意义的会场门口。  红军到达陕北,吴振英成了新建的中共中央机要科三成员之一。科长邓颖超,电报员黄有凤,他是译电员。那时用的密码是“豪密”,是化名伍豪的周恩来亲自编的。密码由邓颖超收藏,译电时吴振英全凭脑子的背功。后来陕北根据地培训出的一大批译电员,背码子都是由吴振英教的。  再以后,他去了新四军,在那儿结婚,生下长女吴苏立,在江苏立起来的。“皖南事变”后,刘少奇重组新四军军部,点名要吴振英去当新四军机要科科长。  解放战争期间,吴振英还跟过彭德怀、毛泽东;从到西柏坡以后,就一直跟着刘少奇了。所以进中南海,他家就挨刘少奇家旁边住下了。


第三部分 几个在毛泽东周边办公的机关第15节 机要室进入中南海

除了几位领袖之外,跟着毛泽东进中南海的,是他从西柏坡向北平进发时就带着的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中央军委机关,以及中央宣传部机关。  中共中央办公厅机关,是保障中共中央领导核心工作的正常运转的,是首脑的耳目、信号传输中枢和防卫系统。这个系统创始于延安,几经转变扩展,直到西柏坡时期才臻于完备。此刻主管这一系统运行的,是主任杨尚昆。  全国各地及前线的情形,通过不同的渠道汇总到这里,中央办公厅相关单位根据规定和内容,或直接、或经筛选和初加工后,送交中共中央核心层处理决策,并备齐中央核心层在处理和决策过程中可能需要的咨询和参考材料。中共中央核心层的决策和各项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