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的孩子应该更喜欢五彩斑斓的彩色气球,可是随即他从孩子充满自卑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
就在老人思索的同时,黑人小孩手中的气球已经在微风中冉冉升空,迎着微风和阳光,那孩子显得十分开心。老人一边看着上升的气球,一边用手拍了拍孩子的后颈,说:“孩子,你要记住,气球能够升起,不是因为颜色,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
气球升起与它的颜色无关,只要它里面充满了氢气就能升起。任何事物都一样,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只是它的本质,而与外在的表象无关。比如说,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因素,不是种族、出身,而是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对人们周围的环境来说,某些看似艰难险阻的逆境,反而会为人们的成功创造重大的机会,而那些看似平坦的道路实际上却充满了艰辛。
道理很简单,可是其意义却非常深刻,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悟出其中滋味。即使人们知道其中的道理,但当面对事物的本质与外在存在的矛盾时,也常常被其表象所迷惑,这就要求人们凡事都要透过表面看清本质。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迎向光明面
邪恶的事物里头,也藏着美好的精华,只要你懂得怎样把它提炼出来。譬如说,我们的坏乡邻吵闹得我们早早起身,这可是既养身又珍惜了光阴。再说,邪恶好比是我们外在的良心,是我们全体的牧师,告诫我们应该好好儿准备末日到来。这样,我们从野草里采来了蜜,从魔鬼那儿居然获得了道德的教训。
《亨利五世》第四幕第一场
1415年秋天,在阿金库尔战役中,英国国王亨利五世率领军队奋力对抗法国军队。那天清晨,亨利五世率领的部队已经经过几番征战,士兵们几乎筋疲力尽,而且战场上没有足够的食物和水,瘟疫又在士兵当中逐渐漫延。但是一场大战即将来临,他们不得不面对士气高昂、装备精良、数量又超出自己5倍的法国军队。也许这场战役是亨利五世一生中最后一次在战场上驰骋,他的士兵们也已经做好了血洒疆场的准备。可是在亨利五世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丝落寞和悲观,他惬意地享受着清晨的阳光,而且还将自己的这种积极情绪传递给了所有的士兵。
虽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对方,但是亨利五世及其率领的士兵仍然以无限的激情和自信精神饱满地投入了战斗。在靠近法国阿金库尔村的一片狭窄的耕地里,亨利五世的军队排好了阵形:侧翼是弓箭手,中间是盾牌兵。这次的任务十分艰巨,享利五世的对手是法国骑兵——欧洲大陆最优秀的三万名威武的武士们。这场战斗的最终结果令所有人感到吃惊——亨利五世取得了胜利。但是亨利五世却说,从一开始他就相信自己会赢,结果他真的做到了。
在困顿的环境中保持乐观的精神并非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但如果你成功地做到了,你就不会被艰难险阻打倒,而且你的积极乐观还会感染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不会一帆风顺,不管我们的处境有多困难多黑暗,我们也要保持积极心态,相信自己能有重见光明的一日,让人生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并将快乐与欢喜散播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简洁是智慧的灵魂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
波洛涅斯,《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三场
波洛涅斯在《哈姆雷特》一剧中其实是一个以聒噪而闻名的角色,以上语言从他口中说出来实在是具有一定的讽刺意义,不过他的这句话却对人们的生活着实具有深刻的意义。莎士比亚本人也认为“沉默寡言便是好男人”,这在《亨利五世》第三幕第二场中不难看出。
你可能听说过奥斯卡得奖人的致词不准超过45秒钟这一规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早期的奥斯卡发言就像一些冗长枯燥的大会报告。1931年,一个获奖者在台上滔滔不绝,台下听众或被催眠或外出,等那些人回来,那个获奖者竟然还在讲。那年是奥斯卡颁奖第一次通过电台直播,所以全美国的听众都见证了冗长发言的乏味和仪式制作人的无能。于是,以后的奥斯卡颁奖就有了以上的规定。1949年因扮演哑巴而获奖的简·怀曼(美国前总统里根的前妻)给人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她说:“这一次我因为没有开口而获奖,我十分感激,所以今天我最好还是闭嘴。”
简洁是智慧的灵魂,不要让人觉得听你说话是一种忍无可忍的受罪。食物虽美味,多吃会伤肠胃;话语虽好听,说太多也会让人讨厌。最深刻的真理,往往是最简单和最朴素的。简短的谈话未必是最好的,但最好的谈话总是简短的,如果话讲得太多,就是妙语也会变成赘言。
很多爱发言的人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经常唧唧喳喳地说个没完没了,认为自己非常合群,善于社交,并富有生活乐趣。但也许他周围的人都希望他住嘴,以便别人能够插上一两句话。
喋喋不休的长篇大论和漫无边际的闲言碎语不仅不会为说话者的脸上贴金,而且还会使其本身的魅力降至最低。人们虽然都喜欢彼此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当交流和沟通变成一方无休无止的漫谈时,只能引起他人的反感。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大智若愚
傻子自以为聪明,但聪明人知道他自己是个傻子。
试金石,《皆大欢喜》第五幕第一场
噢!高贵的傻子!可敬的傻子!彩衣是最好的装束。
杰奎斯,《皆大欢喜》第二幕第七场
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关于聪明人与傻瓜的区别和界限实在是令所有自以为聪明的人感到不知所措。事实上,何止在莎士比亚的剧作中人们无法确定谁是聪明人、谁是傻瓜,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又有谁能毫不费力地判断哪一个是聪明的傻瓜,哪一个又是傻傻的聪明人呢。
现代人都太精明了,殊不知,有时候“傻”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莎士比亚以其独特的视角告诉人们,“傻”并不代表愚蠢和无知,它代表着出于自然的意志、天真率直以及超凡的灵感,这种“傻”其实是最大的聪明。有一类人与这样的“傻”无缘,他们过于老成世故,他们总是尽可能地表现自己的“成熟”和“克制”,从来不会在别人面前流露自己的真情。由于成天想着怎样算计别人以及怎样防止被别人算计,这些“聪明人”没有一个是可以真心真意交流的朋友,他们的心胸狭窄到了不敢相信任何人、也不能容纳任何不同观点的地步。与那些天真率直的“傻瓜”相比,这些聪明人活得更辛苦,他们永远都体会不到他们称为“傻瓜”的那一类人的轻松和幸福。
“聪明人”以自己的小聪明为自己套上了沉重的心灵枷锁,为什么要让自己活得那么虚伪、那么疲惫呢?在莎士比亚看来,那些给自己套上心灵枷锁的所谓“聪明人”才是真正的傻瓜,难道不是如此吗?为此,莎士比亚告诉我们要培养我们内心的傻子,去挑战已被广泛接受的智慧,并勇于与众不同——跳出常规去思考问题,做一个轻松快乐的“傻瓜”,只有大智大勇者才能做到这些。
有人喜欢自以为是,讲出许多大道理来掩饰自己的烦恼;看到别人的过失,认为自己绝对不会犯类似的错误,有如此想法却想获得好德行将非常困难。
好德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努力看清自己的过失。学了一番道理,用来审视他人是非很容易,用来反省自己是非却非常困难,这需要用很大的自省。任何的不如意、不开怀,都代表你的心境中也有同样的烦恼存在,否则你怎会在乎这些呢?所以要先改进的永远是自己,不要批评、埋怨他人。若我们能够时时省察自己,并且用宽容的心包容别人的过失,这样才有可能改善他人。
真正大智若愚者,一定不会直接展示本身聪明的特质,反而会以谦和的态度达到改善人际关系的目的!
第一部分:人生智慧辩证地看待问题
腓力普王:真的,贤媳,这一个幸福的日子将要在法兰西永远成为欢乐的节日。为了庆祝今天的喜事,光明的太阳也停留在半空之中,做起炼金的术士来,用它宝眼的灵光,把寒伧的土壤变成灿烂的黄金。年年岁岁,这一天永远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良辰。
康斯丹丝:(起立)一个邪恶的日子,说什么吉日良辰!这一个日子有些什么值得纪念的功德?它干了些什么好事,值得在日历上用金字标明,和四时的佳节并列?不,还是把这一天从一周之中除去了吧,这一个耻辱、迫害、背信的日子。要是它必须继续存在的话,让怀孕的妇人们祈祷她们腹中的一块肉不要在这一天呱呱坠地,免得她们的希望横遭摧残;除了这一天以外,让水手们不用担忧海上的风波;一切的交易只要不是在这一天缔结的,都可以顺利完成;无论什么事情,凡是在这一天开始的,都要得到不幸的结果,就是真理也会变成空虚的欺诳!
《约翰王》第三幕第一场
在自己的婚礼上,当腓力普王宣布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良辰时,婚礼上的新娘——康斯丹丝却用最恶毒的语言诅咒了这个众人欢喜的日子,因为在她的眼中,背信弃义的腓力普王实际上在用自己家人鲜血来增加她仇人的力量。所以就这样,同样一个日子,在腓力普王眼中,这是一个“令法兰西永远欢乐的日子”,因为他将在今天获得充足的军事支持;而在康斯丹丝的眼中,这个日子却是一个十足的“耻辱、迫害、背信的日子”,因为她的敌人没有受到处罚,反而还成了自己丈夫家的盟友。
莎士比亚除了要通过恶毒的诅咒来表达积压在康斯丹丝心中强烈的痛恨和不满,或许也要告诉世人一个道理:相同的一件事情,相同的一件物品,相同的一个时间,在不同的人眼里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局外人的观点或许是最深刻和最全面的,因为他们能够辩证地看待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其实不论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要想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要想准确把握事情未来的发展方向,就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要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带着某种偏见来框视问题。越是局内人越需要清晰透彻地了解问题的真相,否则处理起事情来越更容易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变幻莫测的世事,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地、辩证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与得失,当你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时就会顿然醒悟:过去的困境给自己带来的不仅仅是磨难,还有在磨难中得到锻炼的意志和勇气,正是这历经锻炼的意志和勇气使自己获得了未来的成功;曾经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显赫的家境和丰富的财产确实令我们有过安逸的享受,可是在享受之后我们却感到无法言说的空虚,同时还有时时困扰我们的怅然若失,我们失去的正是最可宝贵的为理想而奋斗的青春和坚定的意志;在我们得到过去曾经向往的名利时,同时会失去普通人的自由和淡泊清贫的欢愉……
有人说这只能怪我们贪婪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