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德堡坠入情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 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贤返墓寺恰梢园鸦崆美醋鲆揭┓选绷⑷侍玖丝谄怠!   �
    “你们保的险没有医疗给付,这一点……我没想到,真是抱歉,我已经查过了。”阿美说。    
    “没关系啦。这一次麻烦你了。你要到哪里?我送你一程!”    
    翠华勉力睁开眼睛时,正看到阿美坐进了立仁的车,她一阵心酸,却连“狗男女”三个字,都骂不出来。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散文(下)幸福号列车(四篇)(1)

    张曼娟(台湾)    
    何必还要做朋友    
    作为文学院的老师,我最期待的是,每个星期为法商学院的学生开设的通识课,科目名称是“现代文学与人生”,这是好久以前就订好的科目,不能改变,只好因循。我舍弃了鲁迅、老舍、张爱玲,而从“垂钓童年”、“女人的名字”、“男性图腾”等等专题入手,也算是不能变中的大变了。    
    当我们谈到“爱情的梯子”的爱情专题时,发现学生们比较不擅长处理的,多半是失恋与分手的问题。纵使许多人都以为,新世代能够更轻松自如地面对分手这样的事,然而,真正与他们接触才发现,曾经为难过我们的困扰,也从没轻易放过他们。    
    那天我们讨论的是分手的后续问题,有个学生问:“分手之后,怎么样才能成为好朋友?”我立即提出反问:“分手后一定要做好朋友,或者继续做朋友吗?”学生热络地发言,后来还举手表决,我们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是不想与分手情人成为好朋友的。    
    想要成为朋友的,大约有以下的考虑:一是怕别人觉得自己没风度,分手后连朋友关系也失去,似乎太现实了。这一种考虑乃是出于社会要求,而不是自己的意愿,实行起来其实很辛苦,特别是当对方很“友善”地将新出炉的情人,带到自己面前介绍的那一刻,真的是有一种自欺欺人的悲愤,更别提有多么不平衡了。除非,两个人都找到了新的另一半,再来相聚,或许就没那么尴尬了。    
    而我的一位男学生提出质疑:“也许新的另一半,不希望认识那个前任情人呢?不是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吗?”我不得不同意,这说法确有几分道理。    
    另一种考虑是希望多多保持联络,或者还有败部复活的可能。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无异于作茧自缚。既然是无可继续只得分手,勉强做朋友,就是一件痛苦的事。    
    我的一个女学生,在男友片面宣布“Loveisover”之后,很努力地要和男友继续做朋友。她每次在校园里见到那个男生,都紧张得快要昏倒,男生若对她笑一下,她便可以做一个星期的美梦;男生如果对她视而不见,她简直就被推进了地狱之火,疾疾欲狂。一个已经分手,再无情感的人,却将她悬吊在快乐与忧伤的半山间,随时可能粉身碎骨。她来找我谈话那天,我只能对她说:“这男生不值得交朋友了,他连你最珍贵的爱情也不懂珍惜。”希望她能够放弃隐藏的想望——关于一个绝情恋人的迷途知返。    
    在课堂上,一个女生表示她和男友是班对,分手后男友的刻意冷淡令她很难受,她真的很希望与男生的关系能够稍稍好一些。下课后,她班上的另一个女生来找我,提出不同的看法,女生说:“分手是她提的,伤害已经造成了,还要求和男生做朋友,她到底有没有想过别人的感受?”这是第三者的旁观感言,未尝没有参考价值,要求与已分手的情人做朋友,有时候是很残忍的。我挺喜欢张宇那首歌:“因为对你有爱,就不能成为朋友。”被情人拒绝往来的人们,或许可以聊堪自慰呢,冷漠啦、逃避啦,都是因为爱啊。    
    冷漠是一种刑罚    
    我的女友近来相当消沉,和她说话的时候,她仿佛下一秒钟就要崩溃似的,我看见她的隐忍和痛苦,曾经问过她,是不是和先生吵架了?她摇摇头说没有,但,她依然有着很深的情绪困扰。那天我们约了一起去挑选圣诞卡片,记得去年此时,她的先生还在外地工作呢,她挑了一张巨型卡片寄去。我提起这件事,她怔了一下,眼泪流了下来。我再一次问:“你们还好吗?是不是吵架了?”她崩溃地哭起来,我听见她哑声说:“我真希望可以吵架!”    
    她很想和先生吵一架,可是,先生不和她吵,也不和她说话,已经快要一个月了。我想起很年轻的时候,我们这些女生聚在一起,常常会自己吓自己:“如果嫁了一个虐待狂的先生怎么办”;“如果嫁了一个恋母情结的男人怎么办”;“如果嫁了一个性无能的老公怎么办”,什么千奇百状的事都想到了,却没想过,如果嫁一个不理你的丈夫怎么办?我的女友现在才知道,遇见这样一个人的痛苦。    
    因为她自己的父亲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大呼小叫,家里的人都有些受不了,所以,她执意要找一个性格温和的男人。谈恋爱的时候,他们如果意见分歧,男人绝不对她咆哮,也不坚持,只是消失个把礼拜,然后恍若无事一般,再度出现,他们之间也就雨过天晴了。男友暂时蒸发的时候,她便会拉着我们去唱KTV、逛百货公司、喝下午茶,倒像在享受恋爱中的假期一样。    
    结婚不久,先生去了国外,时空让所有的冲突减缓消失,他们的感情更好了。直到先生回国来,她才知道,只要是两人之间有了摩擦,先生所采取的就是完全的孤绝和冷漠。他可以无视于她的存在,一贯怠懒的神情,不管她说什么都不回应,当然更拒绝与她沟通。忍受不住的时候,我的女友找过先生的姐姐出面沟通。据大姑子的说法是,她的丈夫认为:“既不动手也不吵架,只是懒得说话,难道犯了法吗?”我的朋友因此觉得绝望了。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散文(下)幸福号列车(四篇)(2)

    既不动手也不吵架,这样的关系看起来是无可挑剔的了,然而,她的丈夫采取的,其实是一种完全的封闭,是情绪的封锁,也是情感的关闭。在冷漠的对待中,不只是对事情的不满,更是对妻子整个人的残忍的弃绝。“我只是希望他开口,跟我吵一吵也是好的,起码让我知道应该怎么做。”看着那样深爱的人,却对自己不理不睬,我的朋友竟也对自己产生了毁弃的意念。面对期望和先生吵架的朋友,我的疑惑是,那男人知不知道,他自以为的风度,其实是施与妻子最严酷的刑罚?这样的刑罚,只能令彼此的关系,更无可挽救地毁坏。    
    静静相守的时刻    
    我的朋友从美国打电话来聊天,她说她发现我出的一本书里有《寻人启事》这样一篇文章,写着:“寻找一个人,可以共度飘雪的圣诞夜。坐在火炉旁吃着刚烘焙好的巧克力饼干,在马友友的无伴奏大提琴乐声中,交换夏日里的心情和故事……”她问我:“你现在还有这样的愿望吗?”我听出那语意里的讥诮,于是我反问:“这愿望很蠢吗?”“不是蠢,是很难办到。”我的朋友与她的丈夫也是热恋之后结婚的,可是,他们现在更强烈的盼望是生小孩。她曾经告诉我,终于明白,结婚之后为什么要生小孩,因为生活是如此乏味无聊,如果不生小孩简直无以为继。那时候,我以为她是开玩笑的,现在听起来倒很像是她真实的苦恼了。    
    “曾经,真的希望全世界的人都消失,就只剩下我们两个人。现在,好怕周围没有人,因为心慌得不知做什么才好。”这是我的朋友的告白。    
    我能够了解,最初相爱的时候,总嫌时间不够,亲人啦、朋友啦、同事同学啦,通通都很碍眼。即使是漂流到荒岛,只要与情人在一块儿,也觉得甜蜜。曾经,我与恋人去旅行,说好了我们各逛各的,可是不管我去哪里,总看见他微笑的身影,我走过去拦住他:“为什么一直跟着我?”他很诚实地:“趁着我现在只想跟着你,就让我当你的影子吧。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就不想跟你了。”虽是诚实的,却也令我感伤,这难道就是爱情的宿命吗?    
    我的朋友结婚后,他们平日里各为工作忙碌着,只要是放假的日子,就轮流打扫或购物,如果老公打扫,老婆就去购物;如果老婆打扫,老公就去购物。为什么不一起行动呢?一起购物或者一起打扫?“我老公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朋友说。他们一点时间也不肯浪费,把周末安排得满满的,不是请朋友来家里烤肉,就是去朋友家打牌,要不然就是参加朋友或是同事的派对,筋疲力尽回到家,连聊天的力气都没有,便跌进梦乡了。    
    他们为了“做人”的愿望去求医,医生建议他们多安排一些独处的时间,他们于是度过一个最难熬的周末,老公盯着球赛转播,老婆把多年以来想看没看的小说都看完了,她也是在那天看了我的书。“两个人独处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我的朋友抱怨。两个人独处其实不需要做什么,我曾有过这样一段时光,与我的恋人倚在窗前,共搭一条羊毛围巾,看着夕阳渐渐沉落,感觉着彼此的心跳和呼吸,一点也不觉得无聊。我们有时说起刚认识的事,有时说起共同认识的朋友,说起分别时候各自的经历或冒险,说着那些必然会有的迷惑、恐惧、挫折和快乐,说着也聆听着,给予安慰也获得平安。生活还是一成不变的,爱情的感觉也不再那样鲜明脆亮,可是,在岁月里酝酿出一股温润的甜味,也能醉人。    
    许多人曾经相爱过,现在也生活在一起,却失去了独处的能力。独处其实很简单,只是放下一切,拥抱对方,交托自己,在静静相守的时刻。


《在海德堡坠入情网》散文(下)幸福号列车(四篇)(3)

    都很开心    
    我的朋友来找我索取去香港旅游的资料,当时我正忙着改学校期末考的卷子,便请她先把那一叠资料研读一下,我忙过这一阵子,再替她拿主意。我瞥见朋友很认真地拿着红笔蓝笔,又作笔记、又画重点的,忍不住取笑她:“喂!你要考试啊?这么认真。”朋友抬起头,自己也觉得好笑,她说这是第一次由她安排旅行,当然要好好表现,不能让同游者失望啊。我的朋友和她的大学同学,每年都会安排一次外出旅行的计划,大家轮流担任企划,已经持续了三年了。上一次她们几个女人一起去北海道,回来后整整说了半年,念念不能相忘。这一次她真的是盯上我了,为了邀请我当顾问,还请我吃日本料理呢。    
    吃生鱼片的时候,我说:“看你这么郑重其事的样子,不像是去旅行,倒像要结婚呢。”    
    “其实,旅行和结婚也很像啊,对不对?”朋友说。    
    从来,我没想过,旅行与结婚?可是,就在那一瞬间,我发现自己不得不同意她所说的,旅行与结婚,确实有些相似。    
    我们常常会邀集合得来的朋友一起旅行,却也听过太多例子,是好朋友旅行归来后,形同陌路的。就像两情相悦才结婚的男人女人,有许多都是以仳离收场的。旅行之所以会让原本融洽的伙伴变得难以相处,是因为旅途中许多不能预测的状况。去一个陌生地方,会让人缺乏安全感,变得紧张,明明在地图上标示清楚的目的地,怎么都找不到,领路的因为沮丧而愤怒了:“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