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焦点访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见证焦点访谈- 第1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王同业、王天琥来到冯老太太的摊位拍摄时,整个市场大厅人声鼎沸,一派繁荣,人们做着自己的生意,丝毫没有在意记者的采访,展示给记者的就是一幅真实的画卷。但在这种氛围人老人慢慢细说当年,显然效果不会很好。市场管理部的同志热情地说:为了配合你们采访,不行让周围的摊位暂时停止营业?王同业、王天琥笑着婉绝了对方的好意:为了我们的采访让大家损失生意,那怎么行?何况那样也不真实呀!    
      他们打上出租,满城里跑着踩点。王天琥凭借着一双职业的眼光最终选择一处较为理想的采访地: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对面河边。南国的榕树下,清清的小河旁,远处“小商品市场”醒目的牌子隐约可见,在这个环境里听一个老太太讲20多年前艰难创业的故事--太棒了!回来的路上俩人兴奋异常,聊着聊着,突然王天琥说如果在清晨采访效果会更好。于是赶紧跟冯老太太商量能否早起,六点接受采访。冯老太太爽快答应。    
      一切落实好了,王天琥却睡不着了,整夜翻来覆去地就是镜头与机位,凌晨4点就爬了起来,准备机器设备。当早晨六点整,冯老太太装束整洁地从晨曦中向他们走来时,早已等候多时的王天琥,刹那间有些感动。他说:我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不该发生的故事    
      平日里《焦点访谈》的记者们,做多了舆论监督的节目,早已习惯了那种采访中针锋相对、临危不惧的紧张生活。现在做正面的宣传报道,相比较而言,采访条件会好许多。于是,有同事笑说再军:这次你可以轻松地采访,不需要太紧张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在这轻松的采访中。    
      6月初,再军、孙国明二人来到广州拍摄。那天早晨6点多,睡梦中有电话打进房间说:“哎呀再军,你到广东来这么长时间了,怎么不跟我联络……这样吧,你赶紧起床,我已经安排在江南大酒店请你吃早茶。”对方的话语十分热情,就像老朋友。再军纳闷了一下,说:“您是……?”对方立即答道:“哎呀,老朋友啦,你怎么贵人多忘事呀!你猜猜我是谁,你猜错了没关系。”刚才还在梦中的再军一下子真蒙住了:“我确实想不起来了。”对方根本不让再军说下去:“你赶紧把手机打开,我派司机去接你。哎,你手机多少号来着,我现在的记事本子一下翻不到了。”再军稀里糊涂地就告诉他手机号,然后就开始起床洗刷。    
      十几分钟以后,手机响了,是一个很陌生的号码打过来,他说:“我来接你去吃早茶。”此时的再军已经有些清醒了:“是什么人让你来的?”对方说:“我的一个表哥让来接你的。”“你表哥姓什么?”“姓刘。”“在哪工作?”“广州外贸局。”尽管常年出差在外认识很多人,但是广东外贸局却没有太熟悉的人,再军开始有点疑惑了,让对方稍等一下,就把电话挂了。然后查酒店的总机,结果总机告诉再军说早晨没有如何外线打进来。再军立即想到这个人不是通过正常外线,而是通过内线。既然在酒店里,为何不来直接找,而是要通过电话约出去呢?    
      再军一个激灵,激发了他常年奔波在外的警惕性,不敢多想,赶紧联系外面的朋友,找警察报警来调查了解。同时又把打进来的电话从手机里调出来看,再军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个电话是做某个舆论监督节目时对方的!    
      朋友急速赶到后,告诉再军:你很侥幸,躲过一劫。这是时下绑匪惯用的绑架手段,先打电话约你吃早茶,观察你,试探你,看你怎么反应,然后派车把你拉出来。一旦坐上车,你只有稀里糊涂就范的份了。    
      再军闻言,倒吸一口凉气--真悬!看来警钟还需长鸣。    
      用心谱写的祝福之歌    
      《焦点访谈》建党八十周年特别节目《岁月回响》,运用了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这些封存在历史长河里的宝贵瞬间使整个节目具有了史实般的厚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要把这些散落于各处的资料汇编起来,却犹如大海捞针。同时作为编者不仅要熟知历史,而且要恰当地运用到各个节目中与内容相吻合,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任务最终落在了评论部中心组策划曲长缨身上。    
      差事是苦的,但曲长缨却不觉得。他深深地沉浸其中,以致于不能自拔。当找到一段鲜为人知的画面时,他会激动不已,大声招呼协助他工作的宋薇一起感受那早已过去的岁月;当发现一个精彩纷呈的空镜画面,他会一下子从椅子上跳起来,双手击掌:太美了!太美了!那灿烂的样子一如吃了糖的孩子。但是当他没有找到所需的资料时,则会着急地直摇头,嘴里念念有词:怎么会没有呢?那心急火燎的神情溢于言表。在前后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曲长缨和宋薇仅找来的各种资料带就有三百多盘,从中曲长缨经过剪辑备用的资料带就多达35盘、时长35小时之多!    
      为了让这部作品做到推陈出新、精益求精,关海鹰副主任提出了根据每集内容采用代表那个特殊时代的歌曲进行音乐铺衬的想法。于是他请来了中央电视台的音乐编辑寇淑华,给片子进行音乐制作。那激动人心的音乐再创作,为这部系列片谱写了一首难忘的岁月之歌。后期的制作是节目播出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就像产品出厂前的包装。后期制作编辑杨涛洲、王秋萍从六月初开始,加班加点那是习以为常的事。为了使节目出彩出新,他们在片头、片尾的设计上,下了极大的功夫,尤其是使用特技的手法,把资料配字幕这一较为沉闷的电视表现方式变得鲜活而生动,使整个片子头尾相接,浑然天成。    
      当片子制作出来后,大家才发现给这个饱含大伙儿心血的“孩子”起个名字,竟是如此的困难!好词别人起去了,新词又不合意,让人左右为难。梁建增主任建议用“足音”,关海鹰坚持用“见证”……仅杨继红收集的标题名字就达四十几个,什么“岁月”、“记忆”、“回响”、“前进”,等等,大家几乎穷尽了所有的字眼,但仍感到偌大的词典尽然不够用!    
      当把荟萃大家智慧、写满整张纸的各种题目,放在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的面前请他定夺时,孙玉胜思衬片刻,用平和但却坚定的语气说:就叫《岁月回响》吧!    
      朱总理动情地说:“熊老,在《焦点访谈》里,我看到了您。”    
      6月21日,《焦点访谈》播出了《岁月回响》的第二集《一个人顶几个师》。这一集讲述的是当年我地下工作者、共产党员熊向晖同志对敌斗争、危难时刻挽救革命的生动故事。    
      1943年春,蒋介石调集了50万军队闪击延安,妄图以绝对优势一举摧毁我军。1947年3月,蒋介石再次命令胡宗南闪击延安。但是蒋介石的两次阴谋均以失败而告终,而我党却两次化险为夷。危难紧急关头,这全是因为我党安插在胡宗南身边、担任侍卫副官和机要秘书的地下党员熊向晖同志在第一时间将敌人两次行动的绝密文件及时报告给了延安和毛主席。毛泽东主席后来在评价熊向晖时,曾经说过:“他一个人能顶几个师。”    
      节目播出当晚,引起了朱镕基总理的关注。    
      6月22日下午,在中直机关老同志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座谈会上,朱镕基总理与70多位老同志进行了亲切交谈。当他见到熊向晖同志时,特意走向前去表示问候。朱总理动情地说:“熊老,在昨晚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我看到了您。我觉得节目做得非常好,看过之后,很受感动。”    
      和朱镕基总理一起受感动的还有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    
    


第二部分 采访纪实——激情燃烧的日子翟树杰:有险不惊

     今年的水灾实在是旷日持久了,整个一个夏天南方数省的领导人就没干别的,中心的中心就是抗洪。就连老家的内江也跟着凑热闹。小时候我在齐齐哈尔住的时候,为了却内江游泳,没少挨妈妈的巴掌。在我的印象中,那是一条清得见底,挽起裤脚就能淌水过去的小河。可竟然这里也发起了大水。长江的近况就更可想而知了。    
      为制作节目,今年那几次去长江沿线采访,数次采访数次历险。6月中旬去荆州,是湖北      
    省水利厅派的车,司机瘦而精干,技术老道,水利厅刘巍陪同,崭新的丰田海狮面包上了汉宜公路便以每小时120公里时速行驶。一小时候突发爆响,把迷离中的乘车人惊醒,接着高速形势的面包车左右剧烈摇摆,隆隆作响。有着十多年驾驶经验的本人突然意识到轮胎爆了,急喊“不要踩刹车!不要踩刹车!”司机此时处理非常果断,右打方向,轻点刹车,滑行了百多米后,靠右停下,下车一看轮胎早已碾成碎片,幸亏是右后轮爆胎,如果发生在前轮,高速的汽车没了方向,后果怎么想都不过分。    
      第二次是去湖南安乡。因为是在武汉临时决定赶去,走得非常匆忙。五点钟要车,七点钟出发。湖北电视台派的车依然是海狮面包,车况良好,司机姓张。这条路要过荆州出公安的黄山头进湖南。因为出了省司机路不熟,只能一路问,一路行。引入湖南境内已是半夜12点半左右了,此时路边百姓们都进入梦想,只能看地图摸索前进。夜越来越深,车越来越少,好不容易来一辆车,招手一停,是外地车辆,还想向我们问路呢。三点多钟路过一个小镇子,有几个路边吃喝的小伙子,喜出望外,下车问路。几个小伙满口酒气,“别,别,别走了,前面的路早就被水淹了”,“要走……你,你们就走。”小伙子舌头都硬了,路也讲不清,我们又将信将疑地出发。    
      果然又翻过两个山头,突然张师傅一个急刹车,顺坡往下看,灯光所照之处黑压压一片全是水,身上不觉出了冷汗,险些钻到水里去。打开耳机一看,有信号,赶紧给湖南安乡县防汛办打电话,对方一听说我们是在董家挡,惊叫着说“赶紧退,赶紧退,因为垮了垸子,洪水正向你们那流呢!”我说我在高坡上呢,对方说高坡也不行,那水会顺着低处走,一会儿就把你们围上了,那边音调都变了。    
      慌忙调头,一路狂奔。果然回来时已有水漫到路上。    
      上午九点我们才从常德方向进入安乡县城。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道路水已有一米多深,我们的车像洒水车一样冲了过去,排气管在水里喷出烟和气泡,江水在车里也有半尺多深。    
      一路上只见成群结队的老百姓背着包,挽着老人,不断从县城里涌现出来。原来县里已经通知所有的县城老百姓必须在晚上6时前全部转移。    
      如果不是这些男女老少穿着现代服装,加上时常许多长得相当漂亮的湖南甜妹子在车前掠过,大家肯定会把这个场面和哪部描写抗日战争的影片中情形联系起来。    
      只有增援部队和我们的车向里面开。    
      第三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