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情这个复杂东西,谁也难说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爱了就爱了,不爱了就不爱,该放就放,没必要耿耿于怀。
J是一位思想比较开放,做派前卫的的女孩子。
她说,如果有一天她搬家了,那就说明她又换男朋友了。问她这样搬家累不累,她说,不累。找个男人同居,省了房租钱,晚上还有人陪着,安全,还能偶尔享受一下“性”福。如果有其他的追求者,也不妨接触着看看,能够找到一个托付终生的人,从此锦衣玉食,不用再那么辛苦地赚钱养活自己,也没什么不好啊。看她得意的神情,我只希望她不要频繁地“搬家”,那样最终伤害的将是自己。
而和她同居的男人也说,房租总是省不了的,但是找个女孩同居,既可以在生活上找到一分温馨,同时也可以解决生理上的需求,能够近距离的了解对方,增进情感的培养。至于结婚,那得等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才会有女人愿意嫁给自己,现在急也是白急。
这样看来,从两情相悦同居到结婚,在他们的眼里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是褒义和贬义的分界,古老的观念已经被社会的变革冲击着,同居在他们眼里似乎已经成为结婚的前奏。
从同居到结婚,不仅合法与非法的性质变了,两个人的关系也开始转变,由亲密关系变成亲属关系,两个人之间不仅有爱情,也有着亲情。总觉得亲情两个字比爱情沉重,厚实,也比爱情坚硬。当然,这坚硬不仅是因为法律的作用,更因为结婚,就意味要承担责任。相互忠诚的责任是最难承担的,长期面对同一个人,难保不会见异思迁,这就要靠自己的克制力和沟通手段了。
抚养后代也是婚姻的责任,婚姻的最大目的就是给后代一个合法身份,并且保证让他能够顺利成长。孩子的合法身份很容易获得,有张结婚证就能行了,难的就是孩子的顺利成长。因为养孩子是件很累的事,在他出生前要担心他是否健康,小心翼翼,惴惴不安地等待孩子的出世,万一有点什么疾病,心里就会痛苦。从孩子的出生,再等到孩子长大了,要上学了,发愁的事也就多了。孩子的成绩是关键,按现代的教育制度,这不仅关系着孩子将来的生存,也关系着做父母的是就辛苦这十几年还是整个后半生。再则,学校里什么样的孩子都有,别的孩子有手机,自己的孩子却没有,孩子能不羡慕吗?做父母的心里能好受?别的孩子带着电脑笔记本上课,自己的孩子拿着钢笔做笔记,心里是个什么滋味。孩子不懂事,会去攀比,于是,做父母的只能觉得自己对不起孩子。所以,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孩子来说,是无形中让他不快乐,对做父母的来说,更是件痛苦的事。“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以前就发过誓,没有五十万坚决不要孩子,既然养了他,就该让他快乐,否则就是轻贱生命。
回到主题,我们大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同居到结婚,是选择的过程。结婚是件神圣的事,要三思而行;而同居相对结婚来说,是一个零距离的选择,且不需要承担太多的责任。所以,是先结婚后同居,还是先同居后结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只希望大家不要把爱情当游戏,拿青春去赌博。
人生短暂,珍惜自己。
FIVE——浮生六记第2节:B.“财”貌双全(1)
前面提到的女人选择男人的标准是“潘、驴、邓、小、闲”,这五个字只能算是一般的标准,细节上,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邓”,也就是钱,有百万有千万,也有公务员旱涝保收的,还有现在不怎么有钱,但是有发展前景,将来可能成为大款的,就像绩优股,这些都算有钱。所以,尽管女人对男人有一般标准,也有等级之分,现在该谈谈男人的等级了。用“等级”这个词好像有点市侩,我们就用“品”吧,既有把男人分为若干品级,也可以对男人的品质加以鉴别,而对于女人来说,也算是把男人品评一番了。
毋庸质疑,男人有品。比如说官品,那是男人谓之为“功名”的诱惑,可以使男人为之牺牲一生的光阴。当然,这“官品”不一定非要当官才能有品,“升官发财”,财和官同样地位,自然也是品评男人级别的标准。
男人的“品”,自然得女人去评。
一品男人,从表面看,可能是得分最多的。一品,自然是财、权(包括权力、某一方面的权势、权威)、貌三全。虽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是财、权、貌绝对可以三分归晋。
财、权、貌都具备的男人在女人眼里自然就是一品男人。
只不过权力虽然能带来权利,但是奋斗权力的过程很漫长,需要耐心等待,还要靠天时、地利、人和以及小心翼翼,步步为营的心计,头发比别人白得早,牙齿比别人落得快,未老先衰,只怕是女人最不愿看到的。
更糟糕的是有权的男人有时会为了权做出“可怕”的事。据说汉朝有位官员周敞,成年斋戒,不与老婆见面。一次他老人家病了,他的老婆巴巴地去探望他,被他赶出去不说,他居然还……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不会相信,他竟然在皇帝面前奏了一本,说他老婆破坏了他的斋戒,亵渎了神灵,请求皇帝处罚他的妻子。好在皇帝不是那么混蛋,没处罚他老婆,但是却因为他的虔诚,升了他的官。
最可怕的是战国时的吴起,为了当元帅杀了自己的老婆。因为他的老婆是齐国人,他要当的是楚国的官。至于那个被男人们奉为英雄人物,杀老婆给将士填肚子的张巡,哎,还是不提也罢。嫁到有权人家的女人,若是运气好,凤冠霞披,一生富贵,若是运气不好,算是要倒霉到家。古时候官员一旦惹恼了皇帝,他的老婆们,下场都是很惨的。
还有著名的圣人曾参,因为他老婆给他老娘蒸的梨没蒸烂,就把老婆休了,理由是不孝。曾参是孝道出名的,大张旗鼓地休老婆,正好体现他的“孝”出神入化,在那个以道德衡量一切的时代,还不愁不升官。
当然,有权的男人不容易易妻,原因很简单,在中国,生活作风,也就是道德操守依然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指标,但是有权的男人一旦翻起脸来,结果实在无法预料。前面说的是古人,以古度今,对于女人来说,还是小心为妙。
有钱也能有权,老祖宗早就留下箴言“有钱能使鬼推磨”。钱既然能买通鬼,不知道能不能买通人。只要不惹事犯法,拿着钱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所以,有钱的男人是大多数女人的首选,一品中的一品。嫁个有钱人,是女人们的梦想。只不过有钱的男人不好把握,女人需内外兼修,严防死守,累是累了点,好歹有钱安慰着,也算没白忙活。
有权有钱当然能有貌,一身名牌撑着,就算骡子也花俏得像骏马,更何况情人眼里既然能出得了西施,自然也出得了潘安。权、财兼备的男人,怎么看着怎么顺眼,不是一品还能是什么。只是这样的男人,自然会被众多的女人包围着,一旦得到这样的男人,最好是枕戈待旦,时刻提防着别的女人鸠占鹊巢。不过智者千虑,也难免有失,谁都算不准什么时候会摊上什么事,找上这样的男人,对女人来说,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当然也有一些女人,在她们眼里也有一套品评男人的规则。即不重权财,只重人才。才华横溢,桀骜不驯、勇敢、善良等等,标准不一,却就是不和财权沾边。她们把这样的男人谓之为“白衣卿相”。
在她们看来这种男人甚至可以凌驾于一品男人之上。所以,不妨称他们为“绝品男人”,因为,这样的男人可能少见,所以在某些女人眼里,是可遇不可求的稀世珍宝。
有一品男人自然会有二品男人,二品男人自然要逊色于一品男人,只不过这二品和一品的差别不像一品宰相和二品尚书的差别那样细微,而是一品宰相和七品县令的天壤之别。
何谓二品男人呢?就是为财或权奋斗一辈子,又成天梦想着中百万大奖的男人。这样的男人一生可谓辛苦,不会挥霍,不会享受,终日奔波劳累,甚至一生碌碌无为,一心只想为妻儿打造一个好日子。跟着这种男人,踏实是踏实,不过乏味也随之而来。整天算计着柴米油盐,把女人天生的浪漫消耗得一干二净。
一品女人自然想配一品男人,二品女人却不见得就只想跟着二品男人,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至于绝品男人,那大概要去找另立标准的孤本女人,不然一辈子休想耳根清净。
当然,找到一品男人也不见得就一生无忧;找到二品男人也不见得就没有快乐,事在人为。
这种故事《儒林外史》里写的有,《马前泼水》那戏里唱得有。
提起《马前泼水》就想起女人的艰难来了,总觉得那个崔氏着实可怜,却至今还被人们嘲笑着,看来男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的控制,的确是严密得很。
戏里那个朱买臣,在没发达前是个砍柴的,穷的一塌糊涂。而崔氏呢,也是八辈子没积德,一朵鲜花硬是插在牛粪上了。要是崔氏安心认命,跟着朱买臣穷到底,也许还能博个千古称颂(男人都希望自己的女人贞洁得能立牌坊)。偏偏崔氏有个性、有追求,非要和朱买臣离婚而再嫁之,转身找了个屠户。照道理说崔氏也没多大的错,谁不希望生活得好些啊,至少不想成天挨饿受冻吧。而朱买臣又穷又没前途,跟着他就算不饿死也得累死。能托生为人是多么幸运的事啊,就不该让自己活得舒坦点吗。那个朱买臣也是太不像话,怎么就不照着镜子好好看看自己,怎么就不好好想想自己连自己都养不活,凭什么死拽着人家花样年华的崔氏跟自己苟延残喘啊。好在朱买臣还算个男人,按崔氏的要求休了崔氏,远走他乡去了。
FIVE——浮生六记第2节:B.“财”貌双全(2)
上天对崔氏也太不公平,居然叫朱买臣坐着八抬大轿衣锦还乡了。崔氏这个时候又偏要不争气,估计是大脑受了刺激,不是我胡说,戏里就是这样表现的。她竟然异想天开的去找朱买臣,妄想着朱买臣能认下她,让她当一天夫人,尝尝当夫人的滋味。于是,崔氏成了天下最大的笑柄。
其实崔氏想尝尝当夫人的味也没错啊,人往高处走吗,谁不想更上一层楼,活得越来越好啊。崔氏可笑就可笑在有一点最最重要的她没想到。其实这点在崔氏的唱词里早就提出来了。那就是“偶遇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且易一妻”。一个种田的,收成稍稍好点,都有可能休了糟糠,换个娇娘,何况现在的朱大人啊。且不说崔氏当初的离而再婚之,就算崔氏跟着朱买臣继续受苦受累下去,等到朱买臣时来运转,也是黄脸婆一个了。朱大人别说易妻了,不把崔氏赶出府就是对崔氏够仁至义尽的。堂堂朝廷官员,怎能带着个黄脸婆出席社交活动啊。
照此说来,阔易妻倒成了一种人之常情。并可以美其名曰:谁都有追求精神生活的权利嘛。守着一个没文化的黄脸婆,能有精神生活吗,没有精神生活,能精神饱满的去创造物质生活吗,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