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等。合用易引起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四忌与利血平合用。合用则会引起
去甲肾上腺浓度急剧上升,出现高血压危象,甚至发生心律不齐。五忌与平
肝丸、鸡肝散合用。同服易引起高血压反应,轻者头痛头昏,重者可危及生
命。六忌与含有乙醇的药酒合用。常见的药酒有虎骨酒、骨刺消痛液、青龙
衣、风湿酒、国公酒等,同服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头晕、头痛、呼吸
困难等不良反应。
切勿滥用鱼肝油
鱼肝袖含有维生素A 和维生素D,用它制成的药品及营养品有许多,如
浓鱼肝油胶囊,乳白鱼肝油、橙汁鱼肝油等。
维生素A 具有促进生长、维持上皮组织如皮肤、结膜、角膜等正常机能,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增强视网膜感光力并参与体内许多氧化过程,尤其是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钙、磷代谢,促进钙磷在肠
内吸收,保证体液中钙磷的充分供应,促进骨骼的正常钙化。两者皆可防治
佝偻病、骨软化症和婴儿手足搐搦等疾病。因此,有不少人误认鱼肝袖为补
品而滥用。上海医药人员报告了三十五例儿童慢性鱼肝油中毒病例,轻者住
院治疗,重者终生残疾,甚至肝硬化致死。国外还有报导:孕妇长期摄人鱼
肝油,可致胎儿出现耳廓不全、唇裂等畸形。维生素A 每日摄人十万单位以
上,可发生毒性,表现为皮肤发痒,毛发脱落,易激动,管状骨骨膜增殖性
变引起骨和关节疼痛;婴儿一次用三十五万单位以上可发生呕吐、脑水肿、
囱门突出急性中毒症状。维生素A 每日摄人十至十五万单位可引起高血钙、
呕吐、腹泻,肾、关节等软组织异常钙化,出现多尿、蛋白尿。
小孩不能滥用丙种球蛋白
当注射一定浓度的丙种球蛋白,对于预防麻疹、传染性肝炎,大约有3~
4 个星期左右的防病效果,以后对抗病的能力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因此,
丙种球蛋白只能说是对一部分疾病,具有一个相当短暂的预防作用而已。对
健康状况尚好的小孩任意注射,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不少传染病,如肝炎
等是通过不知不觉的“隐性感染”获得较为持久的自动免疫的,给孩子乱用
丙种球蛋白就可能妨碍这种隐性感染的形成。给受过预防接种的小孩注射丙
种球蛋白,还会影响其自动兔疫的产生,降低预防接种效果。另外,如制品
保存不妥或反复注射这种药,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有损于孩子的健康甚至
危及生命。
服铁剂不必忌茶
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服用“补血”药物——铁剂后要忌饮茶。其理是茶
叶中含有丰富的鞣酸,它与铁剂中的铁结合会生成不易吸收的鞣酸铁,从而
影响铁剂的吸收利用,降低抗贫血药物的疗效。但是,日本学者本屋通过研
究意外地发现,饮茶对铁剂吸收的抑制并不随茶中鞣酸浓度而改变而变化。
换言之,饮茶再多,对铁剂吸收的抑制达到64%的程度就不会再增加了。为
此,日本学者大胆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见解:既然茶中鞣酸对铁吸收抑制是有
一定限度的,那么增加服用铁剂的剂量,就可以抵消抑制造成的影响。因此
增加铁剂的服用量后不必忌茶。影响药物吸收的食物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
常会受到一些食物的影响,一般而言,亲脂性的药物与食物共进,可增加吸
收。
另一方面,有些药物若与食物同时使用,会减少吸收。大部分青毒素类
及类似的抗生素制剂,会被胃酸分解,而降低其活性态的药物吸收。通常在
使用抗生素时,会被告知在空腹时服用,以确保药效。
抗生素制剂与食物还有一项特别的交互作用,即四环素会与多介的阳离
子赘合,例如钙、镁、铝、铁等。因此使用四环素时,不可与富含钙离子的
奶制品及富含铁的食物并服,或药物与食物至少间隔3 小时服用,以避免交
互作用。
某些药物须与食物共服或餐后服用并不是考虑吸收的问题,而是会对胃
产生刺激。例如阿司匹林、大部分的非类固醇抗炎剂及类固醇等。这些药物
最好在饱腹时使用,因食物可以保护胃粘膜。
服用利尿剂应注意的事项
利尿剂通常用来治疗高血压或水肿,这些药品会改变体内电解质及代谢
物的排泄。利尿剂的疗效主要来自水和钠的排泄促进作用,因此若病人连续
进食大量的盐,则会降低利尿剂效果。利尿剂同时也会降低尿酸的排泄,而
导致血中尿酸升高,因此服用利尿剂者应避免肝脏及肉类的饮食。
慎用降胆固醇药物
医学研究人员告诫说,心脏病患者服用降胆固醇药物会增加心脏病发作
和猝死的危险性。
据英国医学杂志报道,这是对数千名患者进行5 项调查后得出的初步结
论。
伦敦卫生和热带药物学院的乔治·史密斯博士说,胆固醇高的人容易死
于心脏病,但是他们只能通过饮食来控制胆固醇,而不是依靠药物。
降胆固醇药物只限用于胆固醇特别高的人。调查表明,在6582 名服用药
物的病人中,总共有33 人死亡,相比之下,在1663 名未眼药物的病人中,
只有3 人死亡。
镇咳平喘药的服用原则
麻黄素和氨茶碱都是镇咳平喘药。支气管哮喘是由于支气管平滑肌收
缩,管腔变窄,通气不良,形成干咳气塞。麻黄素有解除平滑肌收缩的作用;
氨茶碱能抑制平滑肌内环磷腺甙分解酶,达到止咳目的。但这两种药都有兴
奋中枢神经和加快心率的副作用,氨茶碱还有局部刺激性,有的会引起恶心、
呕吐。
所以,这两种药的服用,一定要遵医嘱小剂量服用,每次不要加大剂量,
更不宜合用,交替服用也不可取,否则易加重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
另外,严重心脏病患者或患有失眠症者,不宜应用。可常食白梨、萝卜等,
缓解咳喘。
怎样使用滴耳药
用消炎滴耳剂之前,应先将耳内脓液用于棉签沾干净,如脓液较多,可
用棉签蘸双氧水洗耳,再用干棉签卷干,然后滴药。
天气寒冷时,最好将滴耳剂的玻璃或塑料小瓶握在掌中或置于贴身口袋
内,让体温使药液加温,然后再滴人耳内,可避免因冷的药液滴人后刺激内
耳引起眩晕。
滴药时可取侧卧位,或仅头转向一侧,让患耳向上。一般每次滴人2~3
滴,滴人后再按压耳屏几次,以利药液流向深部进入中耳腔。每天滴药次数
通常是3~4 次。
为治疗外耳道丁聍阻塞,因丁聍块往往比较坚硬,需滴用丁聍软化剂以
使丁聍软化便于取出,所以滴药后应保持上述滴药的姿势儿分钟,不要马上
将头竖起,以免药液立即流出起不到软化丁聍的作用。
耳是重要的听觉和平衡功能器官,耳内滴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氨基
糖贰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等)所制成的滴耳剂应在禁用之
列,因此类抗生素可以致聋。
不要同时服用四环素与硫酸亚铁片
在服用四环素的同时服用硫酸亚铁片,将会影响四环素的吸收,使疗效
降低。
硫酸亚铁片能补充人体的铁质,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用药之一。但是
硫酸亚铁为二价金属铁化合物,可与四环索类药物形成赘合物,影响了四环
素类药物的吸收,使四环素的血药浓度大大下降,因此达不到预期的浓度,
疗效当然就受到影响。
因此,不要同时服用四环素类药物与硫酸亚铁片,应当在停用四环素类
药物后再服用硫酸亚铁。如确需服用硫酸亚铁,则应把四环素类药物改为其
他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
止痛药的新用途
最近研究表明,通常用于治疗发热和头痛的阿斯匹林在预防眼睛白内障
方面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阿斯匹林类
止痛药可使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减少50%。这类药物包括对乙酞氨基酚、布洛
芬、萘普生、贝诺酯等。
有关阿斯匹林类药物预防白内障的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与此类药物可以
降低血中葡萄糖水平,增强机体的葡萄糖耐受性有关。因为有些研究表明,
空腹血糖水平轻度升高的非糖尿病患者具有白内障易发倾向。许多因风湿性
关节炎需较长时期服用止痛药的病人却很少有人出现白内障眼病。
警惕停药反应
有些慢性病患者治愈后,往往需要适当地延长眼药时间,以巩固疗效。
如果未采用减少药量过渡而突然停药,即会产生种种“停药反应”,现举几
类药物为例。
降血压药:如可乐定(即氯压定、可乐宁)、甲多巴等,若长期使用后
突然中断,即可造成血压剧升,心率加速等症状,甚至出现脑出血,需立刻
抢救。上述反应大都发生在停药后八至七十二小时,老年人更应注意。
抗心律失常药:如心得安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心绞痛等,若长期使用后
贸然停服,可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还会引起心肌梗塞和暴死,故心得安
应在两周内逐渐停用。
皮质激素类药物:加强的松(即泼尼松)、去炎松、氢化可的松及地塞
米松、培他米松等,长期连续应用会形成依赖性,若突然停用,会发生头昏、
发热、恶心、呕吐等严重症状,甚至可因休克而死亡。以上反应常发生在停
药后二十四至四十八小时。
平喘药:如色甘酸钠对季节性哮喘最为有效,一个疗程约两个月左右,
应逐渐减量后再停用,以防哮喘急剧复发。
黄金与健康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黄金在医药保健上有特殊的作用。如近年来,
医学专家们研制成功一种带有放射性的黄金药剂,将这种特殊药剂注射到人
体内,它能用射线杀死癌细胞,抑制癌的增殖和扩散。“里多乐”是一种专
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在它的药剂里面,就含有微量的黄金。而薄得几
乎透明的金箔,既可治疗皮肤溃疡病,又可处理烧伤和烫伤。金线还能用于
外科手术,在固定骨折病人的碎骨上有独到的功能,它既能使病人减少痛苦,
又元任何毒副作用。
据测定,在人体内也含有黄金,大约每公斤血液中含有0。1 毫克,它在
维持人体微量元素平衡中有一定的功效。最近,日本推出了“金箔按摩”的
保健项目。在日本高级美容院里,按摩师用金箔代替按摩液,贴在按摩部位,
然后进行按摩,据说金箔能刺激血液循环,使皮肤产生特别光泽。
首饰的医疗作用
首饰不仅能够点缀和美化人们的生活,而且可以作为医用。日本医学专
家根据中医经络学原理,利用磁场对人体组织产生作用的性质,研制了一种
“磁疗项链”。这种项链可促进新陈代谢、加快血液循环,起着舒筋活血的
作用。对于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的漏肩风(肩周炎)、颈椎病等肩酸颈痛的病
人疗效甚佳。在我国的民间秘方中,有一个治疗关节炎的上方法,即戴上一
只铜镯子,炎症和疼痛就会减轻。这是由于铜离子溶解在汗里,穿透皮肤与
细胞和血液起某些化学反应,从而起到解疼、消炎、治疗的作用。另外,银
离子具有杀菌作用,因此,银首饰对输助治疗皮肤慢性溃疡,疗效也非常显
著。
人类健康的保护神——有机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