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6071-你最该知道的中国之文化艺术-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师旷与《阳春白雪》    
    师旷(前572~前532年),晋国主乐大师。大约生活在春秋晚期晋悼公、晋平公年间。师旷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是当时著名的大音乐家,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还是位杰出政治活动家和博古通今的学者,时人称其“多闻”。    
    史载,师旷曾到过开封,在那里筑台演乐,至今遗址尚存。可见,师旷是一位受到当时各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家。有一次师旷听到晋平公铸造的大钟音调不准,就直言相告,晋平公不以为然,后经卫国乐师师涓证实,果如此。    
    师旷为晋国掌乐太师。晋平公新建的王宫落成了,要举行庆祝典礼。宴会上,卫灵公在观赏晋国的歌舞后,便命师涓弹奏一首刚在濮河边听来的歌。随着他的手指起落,琴声像绵绵不断的细雨,又像是令人心碎的哀痛哭诉。开始晋国掌乐太师师旷面带微笑,用心倾听着。不一会儿,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了,神色越来越严肃。师旷猛地站起身,按住师涓的手,断然喝道:“快停住!这是亡国之音啊!弹不得!这是商朝末年乐师师延为暴君商纣王所作的‘靡靡之音’。后来商纣王无道,被周武王讨灭了,师延自知助纣为虐害怕处罚,就在走投无路时,抱着琴跳进濮河自尽了。所以,这音乐一定是在濮河边听来的。”卫灵公惊讶不已。    
    师旷虽仅是一乐官,一生均在宫中生活,但他的地位不同于一般乐工,对政治有自已的见解,敢于在卫侯面前发表自已的意见。也向晋王提出了许多治国主张,有一次,晋平公感叹师旷生来就眼瞎,饱受昏暗之苦,师旷则言天下有五种昏暗,其一是君王不知臣子行贿博名,百姓受冤无处伸;其二是君王用人不当;其三是君王不辨贤愚;其四是君主穷兵黩武;其五是君王不知民计安生。师旷甚至曾用琴撞击晋平公,以规劝晋平公勿沉缅于个人享受。    
    到晚年时,师旷已精通星算音律,撰述了《宝符》100卷,在明、清的琴谱中,《阳春》、《白雪》、《玄默》等曲解题为师旷所作。据《拾遗记》,师旷曾“撰兵书万篇”,“述《宝符》百卷”,显然其著述不在少数,但大多流失。    
    《阳春白雪》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阳春白雪虽然被指高雅艺术,但不少资料对《阳春白雪》解题时,都称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历来有“大阳春”和“小阳春”(又名“快板阳春”)两种不同版本。前者指李芳园、沈浩初整理的十段与十二段的乐谱;后者是近代琵琶家汪昱庭所传,全曲只有七个乐段,可划分为起承转合四个部分,是一首具有循环因素的变奏体的乐曲。“起”部标题名为“独占鳌头”,使用加花、“隔凡”以及结构上的扩充和紧缩等民间常用旋法,使《八板》原型得到变化发展,并以半轮、推拉等演奏技巧润饰曲调,充满了生动活泼、明快愉悦的情绪。《八板》变体运用分割和倒装、变化节奏等方法加以展开,并在第六段中引入了新的音乐材料。在演奏上时而用扳的技法奏出强音;时而用摭分弹出轻盈的曲调。“合”部标题为“东皋鹤鸣”,再现了第二段,并在尾部作了扩充。通过慢起渐快的速度,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进行,并在每拍头上加“划”,不断增加音乐的强度,使全曲在强烈的气氛中结束。


《文化艺术》 第四章、音乐戏曲桓伊与《梅花三弄》

    桓伊与《梅花三弄》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东晋人,祖籍谯国县(今安徽宿县西)。曾任淮南太守、豫州刺史。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338~385)率百万大军进犯东晋,自称投鞭可以断流,企图一举灭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玄、谢石和桓伊等率兵8万迎战。晋军骁勇善战,以一当十,在淝水大败苻坚,打得秦兵一败如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    
    桓伊的喜好受到东晋的宰相谢安影响很大。谢安雅好音乐,甚至影响到处理政事。桓伊在他的影响下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他是当时第一流的笛子演奏家,而且善于弹琴。晋书中记载:帝召伊饮宴,(谢)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忤,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韵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连雅好音乐的谢安都夸他:“使君于此不凡!”    
    谢安好静,大战期间重兵压境,他仍然优游自若,谢石等人前来询问战策,他总是避而不提,有一次谢玄来问策,谢安不仅不答,还邀他下棋,居然让一向棋艺高超的谢玄输掉一幢别墅。大战刚胜利,有人报告谢安胜利的消息,他正和人下棋,若无其事的说:小儿辈已破贼。回家的时候把脚底屐齿跌断了都不觉得,被后人讥为矫情造作。桓伊也好静,听《梅花三弄》就能感受到。“淝水之战”之后百废待举,一切事务错综复杂。但他的内心却那么从容,那么生机盎然。他不同于谢安在大战胜利后做作的安静,他没有一点矫情做作。这完全是一个大师的心境,不会为世俗困绕,不会为困难困绕,他令所有的魏晋风度黯然失色。    
    《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地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曲调,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附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趟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这支笛曲,至唐代还很流行。《神奇秘谱》所载《梅花三弄》是标题音乐。它十段各有小标题,原谱为琴箫合奏。所谓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横江,是此曲第一主题反复出现三次。全曲以音乐形象描绘梅花不惧严寒,迎风怒放,幽香远传的境界。    
    


《文化艺术》 第四章、音乐戏曲嵇康与广陵散琴曲

    嵇康与广陵散琴曲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古代一首大型琴曲,它至少在汉代已经出现。其内容向来说法不一,但一般的看法是将它与《聂政刺韩王》琴曲联系起来。《聂政刺韩王》主要是描写战国时代铸剑工匠之子聂政为报杀父之仇,刺死韩王,然后自杀的悲壮故事。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十大曲之一。    
    嵇康(223~263),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诗人与音乐家,是当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人耿直,他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曹操曾孙女(曹林之女)为妻,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官职。    
    嵇康从小喜欢音乐,并对音乐有特殊的感受能力,有极高的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受,博览无不该通”,这与其思想上的狂放不羁、不受礼法约束有很大关系。嵇康可谓魏晋奇才,精于笛,妙于琴,还善于音律。尤其是他对琴及琴曲的嗜好,为后人留下了种种迷人的传说。    
    嵇康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大师,他写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并且他弹得一手好琴,尤其善于演奏《广陵散》,备受人们关注。当时与他齐名的还有比他大13岁的阮籍,音乐史上常有“嵇琴阮啸”的说法,但在思想和人格上,嵇康要比阮籍更高出一筹。    
    据刘籍《琴议》记载:嵇康是从杜夔的儿子杜猛那里学得《广陵散》的。嵇康非常喜爱此曲,经常弹奏它,以致招来许多人前来求教,但嵇康概不传授。司马氏掌权后,不苟合于其统治,与阮藉、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号称“竹林七贤”,与司马氏相对抗,后被司马氏杀害,死时方40岁。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为其求情,终不许。死前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如今绝矣!”。    
    嵇康所弹奏的《广陵散》是这一古代名曲经嵇康加工而成的一首曲子,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正像一首民歌一样,凝聚着历代传颂者的心血。正因为嵇康临刑索弹《广陵散》,才使这首古典琴曲名声大振,一定程度上,《广陵散》是因嵇康而“名”起来的。但所谓“于今绝矣”则非指曲子本身而言,它主要反映了嵇康临刑时的愤激之语。事实上,琴曲《广陵散》经《神奇秘谱》保存,一直流传到今天。正因为嵇康有着很深的音乐功底,所以,他临刑前,有三千太学生共同向司马氏要求“请以为师”,但未被允许,使“海内之士,莫不痛之”(《晋书》本传)。因此,嵇康的名字始终与《广陵散》联系在一起。    
    嵇康除以弹奏《广陵散》闻名外,在音乐理论上也有独到贡献,这就是其《琴赋》与《声无哀乐论》。《琴赋》主要表现了嵇康对琴和音乐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嵇康与儒家传统思想相左的看法。《声无哀乐论》是作者对儒家“音乐治世”思想直接而集中的批判。其中闪烁着嵇康对音乐的真知灼见。    
    《广陵散》乐谱全曲共有45个乐段,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6个部分。正声以前主要是表现对聂政不幸命运的同情;正声之后则表现对聂政壮烈事迹的歌颂与赞扬。全曲始终贯穿着两个主题音调的交织、起伏和发展、变化。一个是见于“正声”第二段的正声主调,另一个是先出现在大序尾声的乱声主调。正声主调多在乐段开始处,突出了它的主导体用。乱声主调则多用于乐段的结束,它使各种变化了的曲调归结到一个共同的音调之中,具有标志段落,统一全曲的作用。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被压迫者反抗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