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龄自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宋美龄自述- 第3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由于这次调训人员结业,这工作显已获致两项重要效果。来自全国各地的妇女,都已熟悉了新生活运动的精神和方法,而她们同学间的密切联系,更使彼此获得了解全国各地情况的机会。    
    (三) 战地服务组    
    战地服务组首先在汉口附近开始工作,及后中央政府撤离汉口,该组又在湖南省境工作了一年。它的工作地点都为接近前线地区,交通困难,民风保守。它训练农民并鼓励他们去投军;它训练当地的家庭妇女,并培养当地的妇女工作干部,俾在我们工作人员撤走之后,各项工作仍能继续。    
    这一组的工作人员,更在前方各野战病院中工作。她们为伤兵写信、并唱歌、演戏来安慰他们;她们担任看护工作,竭尽可能的以各种方法鼓舞他们的勇气。她们在医院中不仅热心的从事救护工作,更教导伤愈士兵写读。许多士兵因此获得了初级的写、读、算的能力。在我们各地工作队送到会内来的许多纪念品中间,就有许多失掉右臂的伤兵用左手写作的字画成绩。关于新兵和伤兵们学习知识的迫切,有许多感动人的故事,他们那单调的生活,因学习写、读而感到生动快乐。有的地方砚台非常缺乏,粗糙的饭碗底部就被用来替代砚台,作磨墨之用。    
    士兵的知识已大为提高,最近我们的士兵对于欧洲战事的爆发日益关怀,因为他们已明确的了解,这里的战事与欧洲的战争是一个而且是相同的战争。    
    这一组工作的最大成就,也许是在于军民关系的改善。往昔的日子,军队是人民所咒恨的魔鬼,在抗战开始时,人民对于军队仍不免有所疑忌,而军队也憎恨人民所持的态度,现在经过了三年,人民与军队业已结合为一体。因保卫祖国而产生的爱国思想,已在军队中渗进大批新人,旧日军队中的不良心理已渐次消失。军民之间有效合作与友好关系的发展,其中至少有一部分应归功于这些年轻的妇女工作人员,因为她们是军民之间的桥梁。    
    这些女郎热忱的为军队服务。她们发动人民欢迎军队,协助军队开赴前线;同时她们要促使当地人民及政府了解,这些队伍并不是雇佣军队,而是志愿为保卫国家舍身杀敌的爱国志士。    
    当这许多年青女郎在古老保守的地区出现时,当地居民对她们虽不公开的,但都暗中的表示反感。老年人对她们颇为疑忌;年轻人对她们则甚为惊奇,并亟愿参加她们的队伍。这些女郎的才干是可赞佩的,她们经常能够平息一切的反感,并训练一批当地女郎来接替她们的工作。    
    为争取抗战胜利,这许多女郎常深入社会的各阶层去寻觅助手。她们动员了所有可以参加工作的人,她们甚至改造了“歌女”。她们曾劝使这些不幸者放弃她们的生活方式,转到较好的职业,而这类事件发生次数之多,简直令人惊异。即使若干无力改造自己的歌女们,也在侦查及密报匪谍行踪上表现其爱国热忱,在协助打击汉奸活动方面,她们的工作极为卓越。    
    最有趣的成就,乃是我们的年轻工作人员以后在农村中竟被尊称为“老师”,根据中国古老的尊师传统,她们备受那些年长“学生”的敬重,在乡人中间获得极大的影响力,并不因年龄悬殊而遭歧视。这许多女郎们和助手的工作成绩,可用下列统计数字表达出来。在一年之内,她们工作了15个县份;救助了300名孤儿,曾受她们看护者41640人;曾受她们训练的计妇女11498人,新兵15938人,儿童5858人,伤兵12814人,难民17570人。    
    在几个月前,这些工作人员曾回到重庆,接受一个月的复习教育,现在她们又再度回到前方工作,这次是在宜昌前线。    
    她们在回到前方之后,已经做了下列的许多工作。她们协助从码头运送87345名伤兵到医院;在医院中为伤兵包扎伤患53285次;代写书信59100封;训练行将升级的士兵5408名;举行会议及讨论390次;训练妇女2041人,儿童1469人。


第六部分我将再起——中国妇女工作(3)

    (四)乡村服务组    
    乡村服务组的工作,与战地服务组的极为类似,只是后者在前线地区工作,而它乃在后方的农村中服务。    
    这一组的任务,是促使人民了解爱国的真实意义;在文化事业组的协助下,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准;并与生产事业组合作,来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    
    这组的工作,极其符合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理想。在最近一次的视察旅行中,已有这组人员在工作的几个县份,人民都显得更为健康而整洁。    
    因为这一组开始工作才只有几个月,现在尚无获得受其工作影响的正确人数。但从当地士绅及政府自动写来的感谢信中看来,这一工作是有价值的。她们获致成功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她们具有为民服务的最大热忱。她们接近民众的方法是挨家逐户的访问、开会,为男人、妇女、儿童,特别是后二者,设班讲习,演出足以鼓励爱国思想的戏剧,张贴标语图画,说明国难危机及当前急务。    
    妇女指导委员会经常与她们服务各地的县长保持联系,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工作人员,并非要干预他县内的行政,而是要帮助人民成为一个良好的公民;为了达成我们的使命,取得这些官员的合作与协助是非常必要的。几乎所有的县长们都给予她们以充分的合作,而由于我们工作人员的努力,使人民与当地政府间的感情益为融洽。    
    一般人民的态度均极友善,他们都以平易和蔼的态度欢迎这些年青的访客。有时候他们的客气程度,会使得这些年轻女郎们受窘,乡间招待贵客美点是甜酒冲蛋。常时的那些女主人坚请她们的访客享用这类美点,而自己则省俭的舍不得吃。鸡蛋乃是昂贵的奢侈品,是不可随便享用的。    
    经过这些工作人员几个月的教导,当地的妇女已经训练得很好时,她们就换一地点再行开辟新天地。不过,在一般的情形下,她们都要留下两三名工作人员,帮助当地妇女干部,以免工作情形落后。    
    这类送别的场面,常是很感动人的。这些女郎们告诉我说,村中人都眼中含着泪,走上十里或二十里来话别,衷心的表示,舍不得她们这些朋友离去。现在妇女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内,挂着许多乡民送来的锦旗,就是这类情感的明证。    
    在最近一次视察的行程中,我更亲自证实这一工作的效果极佳。我们去访问一个县城,有两万人集合起来,听我的演讲。想到中国人婚丧集会的喧闹情形,这一大会的安静与守秩序,实在令人吃惊。听众们如此专心致志的听我们讲话,几乎连一根针掉在地上,也可以听得很清楚。正在开会时,突然有了空袭警报,大家却毫无惊扰。我们的工作人员镇静地指挥群众,走向山边各自疏散;他们都很静肃的散了开去。看到了这几个年青女孩子,竟能指导这样一大群人,作如此有效而迅速的疏散,真是令人惊奇。在古旧的中国,这是空前的。    
    我桌上有一份来自这些县份的报告,内容说:有一队工作人员,在六个月之内,由当地妇女协助之下,曾训练了将近三十万人,这些人的一生都将受此影响。另有一队人员曾在监狱中以凶顽的囚犯为工作对象。囚徒们最初对她们嘻笑,不理她们,但是她们的恒毅精神与和蔼态度,终于克服了这些顽强的人。当我经过这一县治时,女青年工作人员们很自豪的,把这些囚徒所绘制的标语壁画送给我看,他们痛斥日本军阀的暴行,勉励同胞坚持抗战驱逐敌人。    
    这些女青年们的工作,虽极众多而繁重,但她们还能抽出时间做许多其他的工作。在空袭之后,她们总是跑在救济人员前面工作。她们在许多方面常比警察还有效率,因为当地的人民对她们具有信心。    
    她们的精神真是伟大。我在有次视察时,发现她们并不回到队部午膳。她们说,回到队部午膳,太浪费时间。问她们中午吃点什么呢,她们竟回答说都是买些生萝卜,或者农夫田里所种的什么来当饭吃。    
    我曾邀请一队工作人员到我的临时总部来,举行为期两天的会议。因为正逢中秋节,我送每人一匣糖果月饼。我发觉她们都不吃,就问她们是不是不爱吃。    
    她们说:“不,不是的,假如夫人不介意的话,我们已经决定把这些果饼保留起来,带回去分给我们妇女班上的学生,因为她们对我们非常友爱,我们要答谢她们的好意。”    
    这许多女工作人员每月只支领三十元的津贴。她们没有薪俸,只有制服是供给的,其余均须自备。可是她们依然还能每人省下一块钱,捐给县里那些穷得无钱买盐下饭的苦人。我有一次和她们解释会中经费的困难,但是我坚持要使她们有较好的营养。我说:“假如你们的津贴不够,我将设法替你们增加,不过这样我们就不能训练更多的工作人员了。”我问她们:“各位的意见怎样,照现有的待遇,我们就可有更多的工作人员,还是提高你们的待遇?”    
    这些女郎们都喊道:“还是再训练许多工作人员吧!不要太为我们关心。”她们又说道:“我们都很年轻,我们能吃苦。重要的还是训练更多人员,以协助动员全国的妇女。胜利就快到来了。”我所访问的每一队;都表现出同样的精神。    
    四川省政府认识了我们这一工作的价值,最近同意在每一县内保留少数干部,协助地方动员民众,由政府担负其必需的费用。这是我们许多女青年干部业已获得成功的明证。    
    (五)生活指导组    
    生活指导组曾协助当局从汉口疏散出去三万名妇女,把她们运送到后方,在搬迁的工厂未复工前,并协助她们寻找新的工作。从此生活指导组的活动,特别注重于工厂的女工。    
    目前由于若干工厂主人的请求,这一组的工作已颇类似外国大工厂中的社会工作部门。最近,这一组又成立一个训练工作人员的实验中心,专事研究改善全国妇女生活水准的方法。    
    生活指导组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维持一个通信网,协助各地妇女查询男人们在军中的地址,同时为寻觅职业的妇女,留意工作的机会。    
    (六)文化事业组    
    文化事业组负责对战地服务组、乡村服务组、各省工作队,及其他各妇女团体,供应所需的资料。它推行妇女的民众教育,这一工作始于汉口,现仍继续在华西各地设班。它印行许多报纸、周刊、月刊、登载有关各妇女团体及会内各组工作的消息。它编发民众教育特别是妇女应用的初级读本,并在中央日报编辑了一个周刊。很巧的,在这周刊出刊时,我的“中国再生记”的第一篇文章也刚好完篇,以后各篇遂陆续的在每个星期天刊出。


第六部分我将再起——中国妇女工作(4)

    (七)慰劳组    
    在牯岭会议时,妇女战时救济协会及难童协会在这时都已成立。因为这两个组织业已开始工作,于是决定让它们在名义上仍然保留,并不予以裁并。但为使它们的工作更为有效,就把它们和指导委员会下面同样名称的两个组联合起来。这两个协会的秘书长,也就分别担任这两个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