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第1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已经在热河当了6年多的土皇帝。他佩戴民国上将军衔,称自己是星宿下凡,所以有“星宿将军”之称。然而,就是这个“星宿将军”,给热河人民带来巨大的苦难!

    汤玉麟掌握热河的军政大权后,随即横征暴敛,无所不为。

    他创造“世界记录”,让二儿子汤佐辅身兼任热河财政厅厅长、兴业银行总办、军需处长、军政训练副监、盐务局长、垦务总办、经界委员会委员长、酒烟局长、印花税局长、财政整理委员会委员长等共15个职位,一个人就控制热河全部经济和税收!这位汤二公子没有让父亲失望,在他任职期间,老百姓每年要交几十种税,老百姓自己的田也被强制分为四等,不管这些地是否能够种植东西或者收成如何,全部都要交重税。除了田地税收以外,老百姓杀猪宰牛,嫁女娶媳,生老病死,甚至农民养条狗也要缴税。而且所有税收全部预交几年甚至几十年,当时热河部分地区在1932年就提前40年收了1972年的税,再创“世界记录”!

    如果老百姓缴不起税,那么马上就会坐牢,挨打,有时候连命都要送掉。所谓苛政猛于虎,老百姓愤怒称汤玉麟为“汤大虎”!

    在这种情况下,热河省老百姓大多穷困潦倒,根本无法生活。很多农民家庭的小孩长到十一二岁还穿不上裤子,腊月寒冬农民连生火的一把稻草都没有。结果就是整村的老百姓丢下自己的田地逃亡,还有忍无可忍的老百姓组织了多支起义军,他们还一度攻陷朝阳县城。总之,热河省的老百姓对汤玉麟恨不得食肉寝皮,汤在热河是没有一点群众基础的。

    汤玉麟还在热河大量种植鸦片,为祸一方。汤玉麟任命大儿子汤佐荣为省禁烟局局长,这个所谓禁烟局长做的是和他的身份完全相反的事情。汤佐荣通过政府命令热河农民大量种植鸦片,之后以罚款为由进行抽税。到了1927年热河鸦片种植面积,有记录在案的就有9000多顷,造成热河烟民10多万人。老百姓家中一旦有人抽鸦片,一家就基本完蛋,如此算就有百万热河老百姓在鸦片下面遭殃!

    除了老百姓以外,热河省的东北军也有不少人抽大烟,成了一手拿步枪、一手拿烟枪的“双枪兵”,战斗力大为削弱。

    为了敛财,1930年春,汤玉麟仿效孙殿英,不顾社会舆论,命儿子汤佐荣率兵挖了内蒙古巴林左旗白塔子王坟沟辽圣宗、辽光宗、辽道宗三个皇帝的陵墓,并将全部出土文物占为已有运往沈阳私宅收藏。同年汤玉麟投入巨额资金在天津河北区民主道38号(现为天津市工商管理局)兴建一座砖混结构私宅,其宅占地面积4323平方米,建筑面积3341平方米,三层带地下室,其建筑豪华,陈设华丽,是天津最为显著的豪宅之一。

    汤玉麟年老昏庸,除了搜刮民脂民膏以外,就是沉溺于抽大烟、养姨太太。多年的腐败奢侈生活早就让他失去了对部下的控制能力,也让其部下的战斗力削弱到了底点!早在“九一八”时候,日本人就已经开始策反汤部下众多将领,并且相当成功。

    “九一八”时,汤玉麟在沈阳的一部分家属携带细软跑到沈阳小南关的法国天主教堂避难,日本驻沈阳特务机关为拉拢汤玉麟,就让台湾籍汉奸谢履西(伪满外交大臣谢介石的族弟)和日本宪兵队护送汤玉麟全家大小和细软乘南满火车去大连,再搭船到天津别墅,以此向汤玉麟抛出橄榄枝。

    1932年3月9日,日本关东军扶立清逊帝溥仪在吉林长春登基,建立伪“满州国”。溥仪也未忘汤玉麟曾参加“张勋复辟”拥立其功,与日本关东军密议许以汤玉麟为满州国参议府副议长之职对其进行拉拢。3月29日日满单方面宣布汤玉麟为满州国参议府副议长、让外界以为汤做的是“满洲国”的官,汤玉麟也不介意这个是非名份。时任伪“满洲国”参议府议长的奉系老友张景惠派人来拉拢他,汤也未加拒绝。热河开战前不久,日伪在北票召集会议,汤玉麟居然让部下、热河省公安管理处长张舜卿前往参加。在会上,日方提出了3条要求:第1,要汤担任伪热河省长兼军区司令,必须派亲信为代表,常驻长春,加强联络;第2,为了满、热一体的关系,要求汤同意把铁路延长到承德;第3,为了加强联系,要汤同意关东军在承德设立无线电台。

    张舜卿把这3条报告给汤玉麟,汤没有明确表态。张舜卿知道此事重大,把情况直接报告了张学良,张学良断然地拒绝了。张学良觉得让汤玉麟守热河是靠不住的,想把他撤掉,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妥。汤是张作霖的拜把兄弟,算是张学良的长辈,再说阎、冯倒蒋时,奉军人关抄了阎锡山的后路,汤玉麟立过功劳;郭松龄反张作霖时,汤玉麟又为大帅卖了很大力气。对这个有功的奉系老将,张学良不敢轻易撤换,只是派人向汤提出3点劝告:第1,现在服从副总司令(张学良)就是服从先大帅,只有抱成一团,东北军才能有个立身之地。第2,叙帅(指张景惠)已经上了贼船,不会有好下场,千万不要跟他走。第3,关于中日问题,热河已经面临危若累卵的严重局面,要做积极防御准备,不可大意。

    由于有张作霖被炸死的教训,汤玉麟也没有完全倒向日本。他曾大骂伪满特使道:“张雨亭(张作霖)是我拜把子弟兄,你们害死他,我没有那么混蛋,去作你们的官!”汤玉麟又对张作相派来的特使赵毅道:“吾乃国家疆吏,守土有责,誓死抗战,决不丧国家之地。”

    1933年2月,日寇图谋热河,国民政府任命汤玉麟兼任第55军军长,继又宣布他为第5军团总指挥、热河省驻防军上将总司令,统帅20万守军负责建平至赤峰一线防御和作战任务。

    2月16日张学良在顺承王府官邸召集有关将领会议分配防务作去热河的准备,让他的伯父张作相取汤玉麟而代之,出任热河防务主帅,任总司令,降汤玉麟为副总司令。汤玉麟闻知大怒,对张学良重用私人的做法大为不满,更觉得张学良要借此机会除去异己夺他的兵权,因而将帅之间发生矛盾。汤玉麟手下的一部分将领更是加紧和日本特务的谈判,商讨阵前投降的最后筹码;另一部分汤军则是加紧在地方的搜刮,准备将来逃跑时候使用!

    总之,热河抗战总体是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展开的,也注定了开战后的惨败。

    

作品相关 日军拼刺刀退子弹的真相

    二战里面,日军在白刃战前先把子弹退掉然后拼刺刀,是一个怪异而引人注目的战术。这确实是其步兵操典的规定,这一规定因为看起来迂腐而令人困惑,然而,它决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也不全是捍卫武士道的尊严,而是日本军队根据实战检验做出的结论,这和日军的兵器,作战特点是相吻合的。

    日军在白刃战前退出子弹,是指双方开始班以上规模近距离格斗的时候,而不是只要一准备肉搏,冲锋的时候就退掉子弹,那纯粹是自杀行为。当时各国军队都一样,在冲锋的时候不但不能退出子弹,而且整个过程中要全力射击,尽量压制对方火力,比如军事作品《亮剑》,就有这样一段真实的描写:“随着最后一批手榴弹的脱手,伏在坡下的突击队一跃而起,疾跑中二十挺轻机枪同时开火,组成密集的火网,日军工事在密集的弹雨下被打得烟尘四起,在爆炸后残存的日军士兵又恢复了强悍的本色,他们嚎叫着还击,面无惧色。八路军突击队员们不断倒下,后面的候补射手又迅速补上,双方杀红了眼,有些日军士兵杀得性起,竞毫无遮拦地端着刺刀从工事中跳出来迎着弹雨进行反冲锋,但顷刻间被打成蜂窝状,短短30米冲击距离,李云龙的第一突击队的机枪手们全部阵亡,无一生还……”战争是残酷的,日军对这一点的认识和其他国家军队并无区别,事实上太平洋战争中,无论塞班还是冲绳,日军发动步兵冲击的时候,都是一边射击一边前进,并且把轻机枪手放在一线,以增强压制火力(因为一线日军一直没有装备冲锋枪)。

    这倒不太用担心误伤自己人,二战中,步兵冲击的散兵线即便以所谓“密集队形”发动攻击,其队形也远比冷兵器时代松散,士兵前后重叠的概率不高。真正采用那种传统意义的密集队形,冲击的效果往往很糟,比如瓜达尔卡纳尔日军对“血岭”的密集队形冲击,中国军队在忻口会战中对1002高地的强袭,过于密集的队形,造成己方后方人员的武器无法使用,而对方的武器命中率则大大提高,徒然增加自己的伤亡。

    根据日军自己的统计,在白刃战开始以后,保留步枪子弹造成的损失比收获更大,明令白刃战开始后子弹退膛,正是依据这个判断。究其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

    日军手持典型轻武器:三八式步枪,命中精度高,但是杀伤力不足,美军吸取其教训,二战后研制了弹丸能翻滚的“小黑枪打个大窟窿”的M…16小口径突击步枪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步枪,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步枪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对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步枪。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由于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被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步枪在肉搏战中开枪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问题是如果您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