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华之抗日铁军- 第7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压住了敌军的反扑凶焰。

    赵章成是红军第一“神炮手”。他原是二十六路军的迫击炮手,随同部队宁都起义后加入了红军。当时红军的武器十分困乏,迫击炮这种步兵伴随武器已经是重装备了。而有迫击炮操作技术的赵章成,很快就成为了当时红军中有限的技术干部之一。但与众不同的是,赵章成又是一位没有文化的技术干部,加入红军时他甚至还是文盲。入党后,赵章成仍然保持着他中国农民式的所谓佛教信仰:不愿杀生造孽与相信轮回转世,在作战开炮前总要祷告一番,说自己是奉命开炮,冤魂不要来找他。长征时赵章成已任红一军团炮兵营营长,但他还是坚持着这个祷告习惯,在当时红一方面军的中级干部中一直传为笑柄,而他的这个习惯直到长征结束后才完全放弃。

    尽管赵章成没有文化,但在西北军严格的旧式军棍训练下,结合了他自己的天赋和战斗经验,练就了无人能及的迫击炮操作技术,在军史上写下了特殊的一笔。普通的迫击炮,一旦到了他手中,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了:“神炮”!长征中强渡大渡河的3发“神炮”更是使赵章成名扬天下。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极为壮烈的一次战斗,也是关系到了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若胜则红军就彻底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若败红军就是石达开第二!当时赵章成只有1门无炮架的迫击炮筒和3发炮弹了,他用左手托起没有炮架的炮身,全凭自己的手和经验技术来代替瞄准装置,仅仅3发宝贵炮弹,都准确无误地及时命中目标,摧毁了敌人3个机枪火力点。赵章成的准确炮击,使得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籍此机会夺占了工事,为支援部队靠岸赢得了时间。同时,这三炮对没有重武器装备的川军是极大的威摄,他们并不知红军只有3发炮弹。川军士兵因惧怕炮击而开始退逃,防御彻底崩溃了!在抗日战争的一场战斗中,八路军缴获了3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但参战部队中竟然没有一个人会操炮!而战斗又急需炮火支援。于是指挥部门急调本不在战场的赵章成快马赶来,并且专门选了6名战士供他指挥。炮击开始,6名从未摸过炮的战士在赵章成的口令指挥下,为不同目标给炮弹改装不同药包,而赵章成则一个人同时操纵3门炮进行不间断的射击!至于炮击的效果,当时日军指挥官根据炮火的准确和密度,判断八路军有1个迫击炮排在进行齐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赵章成为志愿军干部和苏联顾问表演82迫击炮简便射击,苏联顾问指着一棵树枝为目标,赵章成一发炮弹就准确炸断这棵树枝,令苏联顾问们惊叹不已!很少赞扬部属的林彪,曾对赵章成有一句极为中肯和贴切的评语:“要象赵章成同志那样,使技术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历史上由于中央苏区教条主义者对宁都起义部队的猜忌,在攻打赣州时没有使用红五军团的炮兵,使赵章成英雄无用武之地。现在根据蒋先云的建议,红五军团全体参加攻打赣州的战斗,大大增强了红军攻城实力,赵章成指挥的迫击炮部队也果然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炮兵打垮敌人反扑后,红55团的团长黄冕昌率领全团以及军特务连再次杀进突破口。未来的共和国上将、特务连的连长李天佑猛而不鲁,是个创造过无数战场奇迹的传奇人物。特务连个个都是经过严格审查挑选的,政治觉悟高,身体素质好,而且作风过硬,技术娴熟。李天佑一边冲,一边喊:“同志们,跟我上!”特务连突击队员们跟着连长冲上去。

4020电子书 txtsk
提供TXT UMD JAR手机书免费下载

4020电子书制作组'中后卫'制作
    红55团紧随特务连涌进缺口,向西门大街漫开,败退的守军均缩集民房内,双方逐屋争夺。马崑见势不妙,下令68团主力以及地方民团5个大队的兵力投入反扑,仗着八镜台上炮火的猛烈支援以及优势兵力,将红军逐步压了回去。激战中李天佑受重伤,被战士背了下去。这是他参加红军后第四次负伤,年仅18岁。未来的共和国中将、红55团第6连连长莫文骅带头冲锋,负了伤倒在城墙脚下;教导员陈漫远也被炮弹杀伤,被担架抬走。

    在赵章成迫击炮部队的猛轰掩护下,红7军突击部队带着伤员撤出了战斗。

    此次赣州西津门血战,红7军以及强击营伤亡近1000人,毙伤敌军2000多人。这次试攻,证明了赣州城防的坚固以及守军作战的疯狂性,给其他红军参战部队敲响了警钟,纠正了轻敌的思想。

    为不暴露我军炮兵实力,在天竺山的75毫米山炮没有开炮压制八镜台的敌军阵地,只是作了精确的测距。“红军炮”部队已经训练完毕,正在开来赣州前线途中。

    马崑也被红军的猛烈攻势吓怕了,急电蒋介石求援。蒋介石不甘心丢失赣州重镇,命令第二路军派兵增援赣州。18军军长陈诚调集驻泰和、万安等地的国民党军第11、14、52师组成“援赣剿赤进击军”(简称“援赣军”),以第11师师长罗卓英为前敌指挥,向赣州推进。当敌援赣军一部分进到沙地一带时,红军独立第1、5师曾奋力阻击,终因兵力不够,武器装备差,又无险可守而未能成功。2月28日晚,18军进到赣州城北面章江对岸的赤珠岭。

    陈诚的18军就是后来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土木系”军事集团的核心,毛泽东曾评价其“勇如虎,狡如狐”。

    “土木系”的雏型形成于1928年。当年底,由蒋介石主导的以削弱别人、壮大自己为目的的军队编遣工作展开,以原17军和第1集团军警卫司令部合编的11师在浦口成立。该师由陈诚任副师长,罗卓英任参谋长,下辖3个旅,分别由罗卓英(兼)、桂永清、林蔚任旅长,这几位旅长以及所属6名团长均为陈、罗在保定军校时的同学以及黄埔军校一、二期毕业生中陈诚熟悉的人物。该师师长曹万顺,出身闽军,生性耿直,常指挥不了这些旅团长们,故不到几个月就去职,陈诚即升任师长,罗卓英充任副师长并兼原有职务。

    开明的人事,严格的管理,融洽的官兵关系,使11师很快成为蒋介石的一流部队。在迎击先后反蒋的冯玉祥、宋哲元、石友三、唐生智部队和中原大战中,陈罗率领的11师所向披靡,屡获胜仗,受到蒋介石高度赞赏。蒋、冯、阎大战结束后,蒋命11师开往湖南调整扩充部队,成立18军,陈诚任军长,罗卓英任副军长兼11师师长。18军在蒋介石嫡系各军中,兵力最为雄厚,共辖2个师1个攻击旅,计有兵员4万多人。罗卓英的11师还有直属炮兵、工兵、通讯兵、辎重兵各1个营和1个特务连。该师后来出了桂永清、周至柔、樊嵩甫、霍揆彰、黄维、方靖、夏楚中等高级将领。

    蒋介石对11师、18军关爱有加,装备配强,军饷优先,并常常对所属将领予以关照,故20年代末到30年代在蒋介石嫡系部队中形成以陈罗为首领的军事集团,因汉字“十一”合为土,“十八”合为木,故史称“土木系”。

    1930年2月,当11师移防武汉后,陈诚突然将原曹万顺残部缩编的第66团缴械,军官遣散,士兵分散编入其余各团。同年4月,又收编徐声钰独立第14旅为11师独立旅,将11师补充团改为补充旅第1团作为骨干。使该师成为一个3旅9团制的甲种师,实力大为增强。

    陈诚在中原大战结束后通过蒋介石的帮助,收编了由唐生智一部改编的教导第3师。陈诚于1931年2月接收教3师并改其番号为第14师后,便将11师的师长职务交副师长罗卓英。1931年6月,第11师调往江西参加对红军的第三次“围剿”。虽然未能立下战功,但是陈诚却乘此时吞并了杂牌部队第52师,并将第11师的独立旅补充第52师,调11师副师长李明担任52师师长。随后又收编43、59师,至1931年10月,18军已扩充到5个师、29个团的超级主力部队!

    2月29日,敌援赣军在章江赣州北门对面架设浮桥,准备进城。为了阻止敌军搭浮桥,位于西门外章江沿岸的红7军曾集中部分火力向搭桥敌军射击,发起数次攻击,但都为敌军重机枪火力所阻。当日晚,北门浮桥搭成。为破坏浮桥,红7军在3月2日又组织了炸桥队,把棉花、稻草堆在木排上浇上煤油,燃起烈火,推向北门浮桥。但18军的浮桥是船搭的,看见火船来了,就把自己的船移开,让过火船后再合上,浮桥根本就摧毁不了。但浮桥在红军火力范围之内,敌援赣军不敢白天贸然入城。

    3月2日晚,马崑由北门出城,通过临时浮桥到赤珠岭,与敌援赣军司令、11师的师长罗卓英,以及14师的师长霍揆彰、52师的师长李明见面,双方经研究,作出了“缩小阵地,增兵进城,内外夹击,以解赣围”的决策。

    随后几晚,52师的师长李明率领该师154、155旅全部6个团、11师32旅的旅长张鼎铭率领该旅3个团,通过浮桥进入赣州城,连同城内的34旅2个团,使城内敌军正规军达到11个团!罗卓英亲自指挥11师31旅占领河西伏背岭一带高地;14师进到杨梅渡、岭头上等地。3个师的炮兵也全部集中于杨梅渡一带。

    蒋先云在天竺山上的指挥部冷冷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他正是要敌人援军入城,好一网打尽!

    3月7日凌晨2时,赣州城墙上的灯光突然全部熄灭,一片漆黑!突然,章江对面的岭头上出现一堆火光,在黑夜中分外刺眼!在杨梅渡一带集结的国民党军炮兵几十门山炮、野炮和82毫米迫击炮一齐猛烈开火,将赣州南面城墙与章江之间开阔地上的红三军团阵地打得沙石纷飞、一片火海!

    几轮炮击后,赣州南面城墙突然出现十几个大洞,从洞中涌出无数黑影,恰如开闸的洪水,向城外的红三军团阵地倾泻而来。与此同时,章江对岸的杨梅渡口,上百艘船只升帆竞渡,迅速靠上了赣州城这边的河岸,上千士兵跳下浅滩趟水上岸,与从赣州南城墙涌出的部队两相夹击红三军团阵地。此时,杨梅渡的国民党军炮兵开始向赣州东门外的红一军团阵地进行延伸射击,从赣州城的小南门又杀出一支敌军,一直冲到章江边,将赣州南门和西门外的红三军团、红7军阵地与东门外的红一军团阵地一举切断,合围圈的红军陷于坚城之下和大江之间的绝境!

    但此时合围圈内没有一名红军。

    蒋先云站在天竺山上,注视着这历史上曾出现的情景,不禁欣慰地一笑:赣州城命运已定。

    历史上的3月7日凌晨,敌军在赣州城内外全线出击:52师事先依靠工兵在赣州南面城墙上从里向外打了十几个大洞,7日凌晨由工兵打破最后一层砖墙,52师154旅当先冲出,猛扑南门外红三军团阵地。为便于夜战识别,所有官兵均在臂上扎上“剿匪抗日”的白布条;同时,在章江对岸的11师在岭头上点燃一堆篝火,作为内外夹击的信号,11师31旅61团乘坐上百艘船只从杨梅渡口强渡章江,与52师两相夹击红军;赣州城内52师155旅打开小南门出击,直杀到章江边封闭合围圈。马崑的34旅67团杀出东门,冲击东门外红军阵地。11师32旅则留在城内为总预备队。应该说,这一计谋是非常毒辣的,历史上红三军团措手不及,吃了大亏,伤亡惨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